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明大唐王-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得仁此时已经扔下了刚刚装填好的火炮,飞马来到郑成功面前,急切的说道。
  郑成功哪里会不知道情况危急,单单鳌拜一路军队,就差点让他灰头土脸,再来一路清军,哪里还能抵挡的住?但是战前夸下海口,此时要脸面的他,根本拉不下这个脸来说出撤退二字。
  只看了一眼郑成功的脸色,王得仁就明白郑成功心中的想法,不同于郑成功,王得仁从当了流寇那一天起,就已经习惯了东逃西藏的日子,十数年与明军的大战下来,更是根本不知道脸面为何物,打不过就逃对于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一般,毫不稀奇。
  眼下看郑成功文人薄脸皮又开始折腾人了,也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办了。
  “撤退!大家登州城见!”
  王得仁二话不说,直接一把拉过郑成功坐骑的马缰,狂吼着扔下这句话,挥刀砍断了将旗,直接就跑。
  随着将旗的倒下,还在奋力抵抗的明军,短暂的寂静片刻后,立即爆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大叫,如同被海浪冲击到的沙堡一般,轰然散向四面八方……


第331章 逃命
  虽然王得仁说的是登州城见,但是他却并没有真的向登州城方向而逃。
  作为大明数的上号的逃跑专业团队闯营出身的王得仁来说,这个时候再想向登州撤退,那绝对是十死无生。
  毕竟满清如今只来了两路人马,观其人数都不过数千人的样子,但这可都是正牌的满八旗,不可能会是单独而来,配合其作战的军队,至少也得数倍于他们。
  而且在满清体系中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王得仁,更是发现这一个更邪乎的事情,这满八旗竟然亲自冲阵,而不是他们惯例的先用炮灰上前的战法,这委实不是满八旗的作风。
  既然这满八旗都不顾伤亡亲自冲锋了,好他们后面自然是有更加强悍的人在指挥他们,那问题就简单了,能够指挥两黄旗亲自破阵的,自然只有如同太上皇一般的多尔衮,不,如今应该是已经接替了多尔衮之位的阿济格了。
  两白,两黄旗四旗齐至,王得仁就算再悍勇,此时身上也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面对四旗外加海量的蒙古骑兵,再拖上几天,若是再来个几万的陕、山绿营,那估计想跑都是一种奢望了。
  不过算算时间,步兵想这么快到来,根本不可能,但是只有这数旗再加上蒙古骑兵,就足以在明军撤退的道路上,匹马不得回了。
  因此,王得仁的突围方向根本不是向北或者向东,而是向南!
  在一路上救下能够顺手救出的明军大将之后,王得仁毫不停留,带着麾下骑兵,直接向南溃围而出。
  果然,在最南边清军封锁最为薄弱,只是一队虚张声势的游骑兵,根本无法对明军造成什么阻挠,被王部骑兵直接一冲而过。
  但接下来的时间,王得仁部就很难过了。
  清军很快发现了这么一大股骑兵突围而出,接下来便是永无止歇的不断追击。
  好在如今的满八旗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虽然这坡不是陡坡,但是毕竟是在走下坡路。
  就比如现在的追击,第一个吃不消的便是八旗老爷们。
  这些在北京已经吃了好几年铁杆庄稼的八旗老爷们,虽然武勇还保留着七八成,但是意志力方面,已经退化了许多。
  不要说努尔哈赤年代之时的卧冰爬雪,千里奔袭的藏獒形象,连皇太极初、中期辗转远征万里,穷追蒙古林丹汗到西域的猎狗劲头都已经不存在了,甚至可以说,皇太极死前,已经基本上人人过上好日子的满八旗上下,都已经失去了奋力拼搏的动力,完全退化为靠着往日咬死过人的名头,来恐吓整个大明了。
  若不是崇祯末年明军委实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了,但凡还有几支能打的军队,满清在那个时候就根本就没有任何气魄入关了。
  如今八旗战力大部还在,还不是数十年后,对上吴三桂都被打的灰头土脸的老爷兵,只不过没了意志的加持,他们最多算是精锐军队,已经算不上强军了。
  不过蒙古人却是在连续的战争中,慢慢的将战力增强了上来,不过受制于落后的战争思想,以及武器盔甲的被限,还有本就对满清不太服气的心理作用。
  这些蒙古人的战力,在大明始终没有被完全展示出来,一直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当然这说的是在对攻之时,而不是眼下穷追落水狗之时。
  在追击方面,蒙古人是绝对的专家,满清大军只是追了一个多时辰,十年百多个掉队的明军便即打道回府了,毕竟打着郑成功大旗的一队亲卫,依旧在带着数千人,疯狂的向着北方冲击而去,登船入海的企图,加瞎子都看的出来。
  但是不同于被水师揍的脸庞都肿起极高,已经将大明水师列为头等大敌的满清方面,对于骑兵无敌论从来不曾动摇过的蒙古人,却是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后追击着,因为他们始终觉得,郑成功更可能就在这支骑兵之中。
  一夜工夫,双方一追一逃,天色蒙蒙亮时,已经到达了平阴地界。
  “本公不走了,与蒙古鞑子决一死战!”
  一个晚上的颠簸,让郑成功差点将隔夜的饭给吐出来,听着后面隆隆的马蹄声,愤怒的嘶吼道。
  “国公爷,你还是再忍忍吧。你我两部骑兵如今满打满算只得两千余骑,而且士气已堕,追在后面的骑兵至少有五千余骑,只怕难以力敌,今晚死的弟兄已经够多了!”
  王得仁擦了一把头上的汗,有些不耐烦耐的劝说道。
  他出身贫寒,与郑成功这种出生豪门的贵公子,天生就不对付,更因为郑成功之前为了一帮子酸丁而拖延时间,给了满清增援济南的机会,更让王得仁对郑成功深深不满。
  此刻若非是处于同一阵营,又同为逃难的袍泽,王得仁甚至理都懒得理会他。
  虽然被王得仁如此顶撞,但出奇的并没有人出来喝斥,眼见自己一众心腹都扭头他处,郑成功一阵沉默之后,却是再不出声,再次闷着头开始赶路。
  做为历史上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之人,郑成功虽然有各种缺点,但坚韧不拔,能听的出去良言,也是必备的素质。
  他唯一缺少的便是历练和经历,更因为之前一路实在太顺风顺水了,让他有些张狂和骄横了。
  如今大败之下,虽然心中苦痛,但是眼见众人的反应,他不由得开始反思他这一路来的所做所为,痛定思痛之下,整个人也成长了许多。
  “报!报国公,候爷,前方便是长山,再过十里便是南马山村!”
  正在郑成功默默反思之时,一个斥候打前而回,快速的向着他们二人禀告道。
  “好!通知全军,全速赶往南马山村!”
  王得仁听闻消息,精神顿时为之一振,哈哈着笑道。
  命令很快便被传递了下去,听闻将军突然要求大伙不惜马力前往南马山村,所有人虽然惊讶,但却没有人置疑,大伙儿就是靠着将军的判断,这才逃出重围,眼下将军有命令,那执行便是,不用想那么多。
  “宣城候(王得仁在南京之役后由清武伯升为三等候爵)请了,不知大军前往南马山村可有什么讲究?”
  郑成功却是有些不解,十分客气的问道。
  “回国公,这是某家当年来过之地,等到了地方,国公一看便知。国公想要报仇,这里可是最好的选择!”
  郑成功现在的客气态度,让王得仁十分受用,同样客气的笑着说道。


第332章 反击
  等大军到了南马山村,立于长山山脚下茂密的山林之中,郑成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里的位置可谓极佳,右边是连绵的山脉,左边就是黄河,更妙的是,这里山脉与黄河之间,只有窄窄的数里之遥。
  立于长山半山腰,还能远远的看到奔腾而过的黄河,似乎能听到黄河奔腾时发出的呼啸之声。
  而长山脚下,则是密林,看似无法通行,但实则别有洞天,大军到达这里后没有停留,而是全军再向前奔行了数里,这才折而自附近一条小路绕行其中,并且偃旗息鼓,藏在灌木的掩护之下。
  郑成功左右极目看了看,这个地方哪怕藏下数千人,都根本算不得什么。
  而为了让蒙古人上当,虽然主力已经躲了进来,但是还有百多骑马尾上绑着树枝,依旧狂奔在远方,在这里看去,前方依旧是烟尘冲天,似乎大队人马正在奔逃。
  不过郑成功却没有傻傻的去问王得仁,是如何得知这么一块偷袭的好的地方,事实上也根本不用去问就能知道。
  毕竟这个流寇出身的家伙,被官兵追了这么逃命了这么多年,知道一些隐蔽的地方,根本不足为奇!
  最让郑成功惊讶的是,整个过程王得仁都不慌不忙,似乎已经算准蒙古人不会来的这么快一般,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蒙古人追上来之时比明军到达晚了半个时辰。这让一直提心吊胆,但却不好置疑的郑成功惊奇不已。
  “宣城候,你如何判断蒙古人不会来这么快?”
  最终郑成功还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出言询问道。
  “很简单。兖州府西北一马平川,根本不怕追丢。而蒙古人都是一人双马甚至三马,他们最好的追击时间不是夜晚,而是白天!所以我料定,蒙古人一定会在天亮之前暂时休整,给战马喂精粮,让士兵短暂休息恢复体力,尔后再一战灭了我等。”
  王得仁也没有藏私,十分详细的解释道。
  郑成功闻言心中多了一些明悟,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知己知彼。
  已经安排已定,二人便再不言语,只是耐心的等待着。不足一刻钟,滚滚的烟尘便从远方天空上扬起,在看到烟尘的同时,数十骑蒙古斥候也出现在不远处,为大军探路寻觅。
  这些人很快便通过地上的马蹄印,判断出了明军的去向以及大概数量,根本就没有发现任何的破绽,毕竟这是货真价实的大军前行的痕迹,如假包换。
  再看着前方远远扬起的烟尘,这些斥候很快便即再次打马向前,只是分出一骑折返而回,通知大军明军已经从这里通过,再向前方而去。只有数骑远远看向密林处,甚至还有数骑行至不远处,草草观望一翻,但却没有入内。
  毕竟地上入林的地方,并没有马蹄痕迹,看起来也不象是有路的样子,那他们就不会每个地方都入内搜查一番,毕竟一路行军而来,有嫌疑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若是每处有嫌疑的地方都这么查一次,再多出十倍的斥候也不够用。
  这本就是行军必备的手段,虽然有斥候靠近,但是没有命令下,藏在密林之中的明军虽然心都提了起来,但却没有人发出任何的声音,更没有任何攻击的意思。
  不多时,滚滚大军便即奔行至明军藏身地不远,沿路的斥候已经回转了两人,带回的都是敌军就在前方的消息,尽管这个地方地形看起来有些危险,但蒙古人都没有多少想法,敌军就在前方,难道还怕被明军伏击不成?
  在蒙古大军到达此处之时,前方已经发现不对的蒙古斥候,此时正发疯一般的抽打着战马,迅速向这里奔回。
  此时的他们,已经发现了明军自数里外折而入林,再一联系到之前看到的那处险地,他们当即眼睛都红了,直恨不得立即插翅而飞回,告诉主力大军要小心埋伏!
  但是他们回来的毕竟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