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大唐王-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银币来说,材质一般是银占89%,铜占10%,锡占1%左右。
制币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利润,这个毛利润一般在一成左右,若是再去掉人工、再加上发行之时的成本,纯利润也有三分上下,也就是说一枚银币从制作出来之际,便即已经赚到了三分银子。
这个数字虽然看似不多,一枚银币赚了3%,但是再联系到它的规模和数量,这个数字就不一般了。
虽然这东西有着无数的好处,但朱聿鐭却也有唯一的障碍,那便是他没有这么大的本钱,手中的钱财虽然还有不少,但是这是保障军队忠诚和战力的本钱,是绝对不能挪用的。
“既然宝钞难以扩展,那便暂时先不再向外强行推广了,先维持住现状,若有人前来兑现宝钞,也无须阻拦。至于铸币之事,等朕再思量一番后再谈。嗯,这段时日内,你等先行试铸一些钱母,送予朕看看样版。”
所谓虎倒架不散,朱聿鐭是不可能将没钱的理由讲出来的,点点头后,将这一茬先行跳过去。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朱聿鐭还是决定承认失败,承认自己这步子扯到了蛋,决定先暂时减缓宝钞的推行。
“遵旨!”
几位大掌柜连忙行礼应道,人人都是心中松了口气。
“敢问陛下,那宝钞印刷之事……”
按照规矩,在皇帝已经拍板之后,他们就需要应命离去了,但是宋邦展却是敏锐发现了皇帝没有指明的一个大问题,而身为大掌柜的他,若是不问个清楚,事后必定会被追究到,当下不得不硬着头皮问道。
“这个无需停下来,朕另有他用。”
这个问题朱聿鐭确实没有想到,只是略微沉吟一下,便即拍板道。
做为一个比较小家子气的人,朱聿鐭觉得这一套造价不菲的东西,必须得找人埋单回来才划算,而人选他也已经想到了。
第269章 远景
这辈子来到大明,朱聿鐭算是祸害了不少人了。
无论是大明士绅,官吏还是皇亲国戚,朱明宗室,朱聿鐭都没有放过。
甚至可以说,越是自己人,朱聿鐭祸害的程度就越是猛烈。
不信你问问在孙可望淫威下,只能不断哭鼻子的永历皇帝,或者问问那些被断了供养的大明宗室们,或者也可以问问即将被祸害的士绅官僚们,完全就是一部血泪史。
偶尔想到祸害了这么多的自己人,朱聿鐭本就不多的良心,也会有些心疼,就比如现在,朱聿鐭委实是强烈的渴望去祸害一下外族。
不过如今的满清,朱聿鐭想祸害他们,实力还有点欠缺,只能稍稍恶心一番出出恶气。
不过却有一个现成的目标,让朱聿鐭极为的心动,并且也有足够的能力祸害一番。那便是后世跪族的洋大爷,因为时不时的打交道,自然是朱聿鐭第一个想到的目标。
朱聿鐭是相信未来全球一体化进程的老实人,他认为未来与洋鬼子打交道的地方肯定不会少,朱聿鐭虽然需要和他们做生意,但却不愿意拿出金银来,甚至连铜都不太拿出来。
既然不愿意拿真东西出来,那也只有纸币了。正好可以帮他挽回这一波拍脑门犯下错误,所应当付出的代价。
如今的大明可不是后世,科技与西方差距不大,贸易上更是双方顺差极大,军事上也不似清末一般,完全仰视对方,而是可以平视甚至俯视对方。
而朱聿鐭要做的也很简单,那便是抄袭大英帝国成立东印度公司的做法,不,这个时候英吉利应该还在满世界当海盗呢,还不是后世的大英帝国,这应该是朱聿鐭自己的原创。
至于你说这个时候西班牙已经有了东印度公司,朱聿鐭是绝对不会承认的,毕竟西班牙的东印度公司蛮横是够蛮横,但论起不要脸和手段来,比之大英帝国完全就是巨人与婴孩之间的差距。
大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才是朱聿鐭心中最集不要脸与手段灵活,呸,最集绅士风度于一身的真正跨国公司。
朱聿鐭虽然如今还做不到未来大英帝国那般拉风,甚至这个公司跨过黄水海域,估计就得被揍的满头包,但在这大明一亩三分田上,能做的却是极多。
首先可以以朝廷的名义,授意所有货物需要分类,只有通过分类并且进入未来的大明帝国贸易公司内统一定价,才能对外出售,否则一率按照走私罪论处,一旦被水师稽查到,便即全部没收货物,并且追究境内相关人等的罪责。
在将大明内部大大小小的商贾士绅们整合在一起,将各自为政的大明商人出售的货物全部集中在公司内,统一对外定价,可以将大明内部的内耗降到最低,并且朝廷也可以通过对货物数量的掌控,得到最准备的税收数字。
说实话,朱聿鐭对于大明境内的士绅们,掌握着货物的源头,却拿不到定价权,只能拿到海贸利润最薄弱的一份,外加盘剥国内小手工者心榨取利润的作派,是深以为耻的。
如今既然轮到他当家,自然是要取得海贸中利益的最大化,起码不能让所有好处都被外来人全部得了去!
毕竟只要他能将大部分货物源头控制在手,这些欧洲人想要一趟赚的盆满钵满,就不得不低头做小,他就可以合理的利用这一点,用宝钞建立一套在大明近海之内,行之有效的货币体系。
当然他并不是想让宝钞,变为后世美元那样成为全世界的硬通货,因为这根本就不现实。
他只是打算让洋鬼子想要买货物,就必须先用金银兑换宝钞,然后用宝钞购买货物。
而宝钞的兑换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朱聿鐭并不打算无偿为这些人兑换,而且掌握兑换的宝钞数量,他也可以方便从中抽取税金,要知道海关关税,就算在后世也是国家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大明之前的皇帝不懂这其中的横财有多大,他朱聿鐭可是一清二楚的,当然不会这般轻易的放过。
既可以从中多收取一道手续费,又可以慢慢通过双方剥削收取税金,屯积大量的金银做为货币信用的保证金和原材料。
只要积累的够多,再加上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再由自己拉开大明自己的工业革命,那以大明的体量,早晚有一天会成为后世美利坚帝国一般,控制住整个世界的经济和贸易走向。
这并不是空想,而是极有可能实现的远景。毕竟只要大明这边的东西是他们拒绝不了的货物,那他们就只能在纸币与税收上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
或者这些欧洲人更莽一些的话,也是可以一毛钱也不出,通过战争抢夺货物和税金,通过武力为他们牟取最大的利益。
虽然朱聿鐭眼下并不想多一线作战,但这样的战争却是朱聿鐭最喜欢的,因为这不是他的战争,而是被抢了货物和钱财的大明士绅商贾与这些洋鬼子的战争!
断人财路与杀人父母无二,都是不共霸天之仇。
面对着抢了自家货物的洋鬼子,这些人估计不用自己鼓动,就会红着眼睛跟朝廷站在一块,拿出足够的真金白银出来,同这些远道而来的欧洲人拼上一个你死我活。
至于洋鬼子如何想或者如何选,朱聿鐭并不在意,甚至就算他们不与大明做生意,朱聿鐭也不在乎,只要实力到达一定地步,你想不跟我做生意都不行。
后世的大英帝国,就十分生动的给全世界上过这种丛林法则的课程,只要足够强,并且足够的不要脸,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做不成的生意。
这一点,朱聿鐭相信大明这些士大夫在后一条上,绝对不会输于大英帝国们的绅士们,至于第一条,朱聿鐭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给这些不要脸的选手们给补上的。
而想要让这些不要脸的选手们有热情,有勇气出去跟洋鬼子比不要脸,朱聿鐭觉得还是有众多的办法的。
至少一个海外分封建爵位甚至称制,就足以让这些士绅们中足够勇敢的人挺而走险了。
如果能够因为利益再加上自己的鼓动,能让更多的士绅从大明这一亩三分田里走出去,重新拾起丢失了数百年的武勇,朱聿鐭就觉得自己没有白来大明这一趟。
虽然这样的坑货主意,让朱聿鐭心动不已,但他还是慢慢冷静了下来,将之写就下来,放在未来朝廷。
依旧同样的原因,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
估计未来数年内都无法施行,毕竟眼前的大敌是满清,在没有将满清彻底消灭掉,或者消弱到一定地步之前,更不能在这个时候主动挑起另一场战争。
第270章 内讧
翌日一大早,皇城宫门便即大开,将早就等候于此的文武官员迎入奉天殿内。
这座象征着大明兴衰荣辱的大殿,见证过大明的崛起与衰亡,更见证了大明浴火重生的如今,绝对是如今这些大明文武心中的圣地所在。
唯一不太和谐的是,这绍武皇帝自从入了京后,除了第一日进皇城,顺势召开了一场殿会后,便即一直到了现在才有了第二次朝会。这样懒散的态度,绝对是在这南京城中寥寥几位皇帝之中最差劲的了。
别说比不上这南京城第一位大明皇帝兼工作狂的明太祖了,就连建文小皇帝的工作积极性都比不上,甚至连后来从北京打到南京的永乐皇帝都不如。
这倒不是说这些文武大臣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多高,日日盼望着天不亮就起身赶来朝会,而是因为朝会是身份的象征,能够站在这大殿之中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大佬级人物。
你皇帝天天不上朝,你让咱们上哪显摆去?
再说了,不在朝会上多吵上几句,如何向皇帝夸耀自己的本职工作做的如何扎实,又如何能够让皇帝注意到自己,让自己能够有上升的空间和机会?
不过在等待太监宣布入殿之前,文武大臣们都在偏殿等待着,地位一般的只能老实在边缘站着,如苏观生等这般的内阁大学士,则有桌椅供应,让他们能够稍作歇息一番。
不过明显可以看的出来,如今的武将们依旧是扎堆存在,相互之间打趣说起荤段子,嘻哈声与喧哗声阵阵。
弄的文官们人人都远远离开他们这个圈子,似乎靠近少许就会如他们一般,斯文尽丧,没有体统。
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如今的文官已经没有过去的底气和胆量,去喝斥这些武夫,让他们闭嘴,莫得喧哗。
在一个个手握兵权,更是带着见官大一等的爵位在头上,这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地位低下的武将了,而是一个新的强大的武勋集团!
哪个不开眼文官敢去招惹?莫不是想落得一个,直接被揍个半死的下场。
文武之间显然泾渭分明,但文官之间显然派系更加复杂,有数人,十数人的圈子,相互之间不断的交头接耳的说着什么,也有如同大学士,身边人数更多,特别是几位大学士坐于一块后,周边更是围拢着数十人的场面。
不过诡异的是,如今的内阁大学士却没有了往日的挤在一起的场面,而是十分明显的分为了两拔人。
其中首辅苏观生与次辅莫修伟安然的坐于一边,而大学士何吾驺、顾元镜、王应华等人,却是列于另一侧,双方间虽然近,但却明显可以看的出来,双方并不是一路人。
内阁的分裂,自然被所有官员看在眼中,因此也不乏有官员开始选边站队。
按照道理来说,内阁首辅、次辅比肩而立,大部分官员应该选择二人站队才是,但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