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大唐王-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士绅中的一员,他当然明白士绅们对于赋税的深恶痛绝,他们宁可一夜往青楼扔数十上百两银子搏红倌人一笑,也绝对不肯拿出来一分钱来交税。
若是没有厘清田亩这个前提,事情都还好说。但是一旦开始厘清田亩,并且重新登记造册,那之前无数投充而来的百姓,当然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家的田地直接成了别人家的,自然会有人闹腾,而这也正好给了这个心肠黑的不像人的皇帝一个极佳的借口!
苏观生最乐观的估计,皇帝要的这个说法,最轻的也是让士绅们拿出足以令他们元气大伤的钱粮,最重的便是直接会被从地方上抹去。
而更重要的是,士绅们连鼓动百姓起来闹事的可能也没有了,投充百姓也不是傻子,在明知道闹事后自己田地会彻底改了姓的情况下,还有谁会去帮助这些士绅?
至于佃户们,可能会被鼓动着闹事,但只要提前布置一番,通知朝廷会重新分田分地,或者给他们一条别的什么活路,还能跟着士绅闹事的,还能有多少?
就算还有闹事的,朝廷可不是之前的朝廷了,如今手中兵强马壮,收拾起这些顽抗的农夫,能花费多少工夫?更别说这些注定只是各自为战的乌合之众了,根本没有人可以挡的住朝廷大军一击!
甚至苏观生还能想象的到,这一批收拾的肯定是最不肯合作的刺头士绅,毕竟大部分人在钢刀面前,都会乖乖的拿钱消灾,只有那些自认为背景大,人脉广的士绅,才会选择和这一波新政硬刚上一番。
而收拾了这一批士绅后,苏观生有一万个理由相信,这位吃人不吐骨头的皇帝,肯定还有后招,后续还会有士绅会因为同样认不清形势而跟着掉了脑袋!
反正结果只有一个,那便是不是皇帝彻底压服士绅,从此江南再无别的任何声音,便是士绅先起来革了皇帝的命,大家重新立一个皇帝各过各的安生日子!
当然这些事情虽然大,但苏观生却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皇帝给自己出的这个难题!
如果答应这件事,在皇帝一连串后手慢慢发动起来后,朝廷是绝对不会再有钱粮之困,但他就再也没有了回头路。
无论士绅们最终的下场如何,首先倡仪此事的他,必将成为天下士绅口诛笔伐的头号目标,史书上如何记载他倒不用太担心,但是眼下名声肯定会顶风臭十里!
“怎么了,苏爱卿不愿接这个差事么?”
朱聿鐭看着满脸阴晴不定的苏观生,平静的问道。
苏观生身体一颤,他不愿意接受吗?那肯定是不愿意的,但凡有丁点可能,他都不可能愿意接这种事情。
但是如今这局面还由得了他么?
皇帝摆明这是要一个投名状,需要的就是他的一个站队,而不是站一边给皇帝加油鼓劲。
什么时候起,大明的皇帝竟然如此的狼性,攻击性如此之强了?至少百五十年来,再也没有这种皇帝了吧。
嘉靖皇帝当年初登基时,也是比较强硬,但却根本不敢这么肆无忌惮的蔑视整个士绅阶层吧?
这个机缘巧合下登基的外系藩王,本身得位的基础就不正,不好好拉拢天下士绅为其站队,又怎么会有这般强硬的姿态而君视天下的?
虽然想不明白,但是苏观生却是明白,如今这个当口只要他摇摇头,就能推却了这个差事,而且因为他是第一批劝进的从龙功臣,注定不会有什么残酷的下场等着他,他多半能够安然加乡颐养天年。
但是他苏观生宦海一直沉了数十年,刚刚登临高位,眼看能成为大明中兴名臣之际,却是变成了回乡逗弄孙儿的结局,这又让他如何甘心?
当苏观生听到皇帝看似客气,实则催促的话语后,终于彻底将所有包袱放到了一边,深深吸了口气,行大礼于地,“陛下如此看重老臣,老臣自然不敢有负陛下所托,谢陛下看护和成全!”
这话听着似乎是全靠皇帝照拂,是皇帝给他机会,实则是向皇帝要求庇护。
苏观生深深明白,一旦踏出了这一步,他几乎将成为文官公敌,没有皇帝的护佑,估计攻击他的弹劾就能将他完全淹没!
“卿不负朕,朕亦不会负卿!放手去做,任何事都有朕担着!”
朱聿鐭当然不会让真正愿意办事的人担责,他觉得一句话很对,上位者若不能为下面真正做事的人当一把保护伞,如何能让下面的人心甘情愿的为上位者背锅。
“老臣晚间便会整理出一个章程,明日朝会便会上奏朝廷,时间不早,老臣这便先告退了!”
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苏观生再不耽误,躬身行礼说道。
“去吧!莫要让朕失望!”
望着行礼离去的苏观生,朱聿鐭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了起来。
这般的激烈的进行社会变革,带来的绝对是血风腥雨。
当然还免不了一群肯背叛自己阶层的官僚们,好在这些的官僚,朱聿鐭正好有一批,而且还是比较苦大仇深,与江南士大夫们仇怨纠缠极深的一批。
第266章 纠结
这一批人当然是阉党,而且还必须是北地的阉党成员。
能够放弃北方基业,死咬着牙,跟着南明小朝廷一路坚持到如今的阉党成员,至少在忠诚问题上已经没有大碍,至于人品和操守,这向来不是朱聿鐭所操心的问题。
只看看崇祯朝时,满朝的正人君子干的人事,朱聿鐭就觉得他更喜欢真小人一些。
起码这些人是拿钱就办事,不像是正人君子们,拿了钱之后,还得先酝酿个几日,再商议个十几日名目问题,然后既当了婊子,又将牌坊修的又高又大。
在这帮效率极为低下,每日间除了骂别人这错那错的正人君子操纵下,敢做实事,能做事的官员不是被骂自闭,便是被骂的退群,干事的越来越少。、
毕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每日间忙死忙活,哪有舒服的抄着手,专挑别人的错来的容易?这种情况下,自然是空耍嘴皮子,大言指点江山的喷子却越来越多。
到了崇祯朝后期,朝廷中已经基本没人干活了,大家上个朝都是在锻炼嘴皮子,相互指责踢皮球,好好的朝会完全被这帮嘴破子们变成了菜市场。
一群嘴强喷货,外再加上一个性情急燥,又没什么水准的拼命三郎般,越做越错的皇帝共同努力下,唯一苦了的只有大明,直接朝着万丈深渊一去不回头。
朱聿鐭自然不喜欢跟一群嘴最喷子吵架,在拳头更硬的情况下,他更喜欢砍人。
本来这工作最适合的人,是广州城外他创立的书院里的那群烈士遗孤们,但眼下书院刚刚起步,想要这些人派的上用场,没个三五年,根本不行。
而真正能挑大梁的时候,估计都得十年之后了,他根本等不及更耗不起。
既然这些人用不到,那北地被掩护的阉党成员便成了次优选了。
首先这些人家产全在北方,在江南大动干戈根本损不到他们分毫利益,其次这些人肯定不会放过收拾这帮子宿敌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在这场变革之中,他们注定能够从中分一杯美羹!
这个税务总理衙门的第一任天官,朱聿鐭心中已经有了人选,那便是之前朝会之时将江南文官们恶心了个遍,战斗力极强的户部郎中彭温韦。
另外那十数位阉党人士,朱聿鐭觉得除了留下三两个在朝堂上与自己搭台之外,其他人都可以直接塞进这个税务衙门之中。
如今南方大定,北方虽然消息还没有传回来,但估计这一手海路登陆偷袭的大计,绝对是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起码历史上的满清见识到这手绝活之时,是在两百年后了。
这次前往北方的舰队规模极大,所携带的物资更是充裕,几乎将朱聿鐭的家底搬去了近半,若是能够偷袭得手,守住一座大城数月功夫问题应该不大。
就算满清方面最后能够将任良朋他们打出大陆,他们也需要面对着郑家舰队无休无止的海上袭击,短时间内别说向南大举进攻了,能够守住漫长的海岸线,就已经可以烧高香了。
而南方基本上已经平定下来,士绅阶层在没有外力的干预下,想要反抗自己,绝对是一件取死之道。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大变革下,各地的降军也是可以从中分一杯美羹的,可以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大明的圈子里。
唯一需要担心的便是云贵二省的西营,这是一支不可侮的大军,尤其是孙李一旦联合起来,估计整个东南都得震动三分。
虽然如今闯营与西营打的热火朝天,但朱聿鐭却是明白,闯营虽然如今得到了自己绝不追究的承诺,但对方却势必还会对大明朝戒心依旧。
轻易之间,是不可能为了大明将自己的本钱全部拿出来的,能够将孙可望牢牢堵在贵州出不来,就已经是闯营上下能够拿出来的极限诚意了,更多短期内就不要多想了。
而朱聿鐭要的也只是如此而已,他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完全的环境,可以让他放开手脚整理内部矛盾,将一口口啃食大明血肉而肥硕无比的豪猪放血吃肉,将元气先补充过来再说。
至于说因此让整个江南百业凋零,朱聿鐭觉得完全就是杞人忧天。
权力真空这东西根本不存在,少了你刘老爷,还会有无数个王老爷爬上来填补这个空位,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断层的危险。
金钱的价值就在于流通,不能流通的金钱就是垃圾,而偏偏就是这些大士绅们手中握着最多的财富,却是只肯埋在地下,让市面上的贵金属越来越少,人们越来越穷。
他将这些钱财拿出来,作用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朱聿鐭可不会死抱着这些东西不放,毕竟他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估计到时东南的各行各业都会因为他的订单刺激下,让整个东南不再死气沉沉,会因为财富的重新大分配而涣发生机。
朱聿鐭如今最担心的是,这些人会不会扯虎皮做大旗,十倍百倍的放大他的变革,不仅将一些可以拉拢,或者说暂时稳定住的士绅逼反,最后更会因为祸害地方让江南处处烽烟。
对于这一点,朱聿鐭是绝对相信文官们能干的出来的,阉党虽然是阉党,但归根结底也是文官集团的一员,他们干起这种事来,可能会比那帮正人君子更加的不要脸,更加的狠辣下作。
虽然这些阉党们在地方上的行事,会有锦衣卫监督他们,同时也会有东厂的人伏于暗中跟随,按理说应该不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朱聿鐭最担心的就是这三方本就是一家,而且还都不是省油的灯。若是真个因为利益共通的原因彼此勾结起来,欺上瞒下,将他的耳目完全封堵还是小事。
若是因为巨大的利益被人收买或者钻了空子,那对于他来说,就委实是一场灾难了。毕竟朱聿鐭是怕死的,为了这一场大变革,他甚至已经做好了不再轻易出宫的打算了。
完全将希望寄托于别人有面对海量财富而不动心的操守上,朱聿鐭觉得这委实是愚不可及的想法。
既然无法做到化身无数,亲自监督这些人行事,那引入竞争机制,就成了一种必然。
而且这个监督方必须不能与这三方利益共通,最好是与他们的利益背道而驰,这才能形成真正的监督。
但思来想去,朱聿鐭却是觉得有些矛盾和抓瞎了。
第267章 默契
所谓水至清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