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大唐王-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奉天殿旁左庑向西边的称文楼,右庑向东边的称武楼。左文右武,如同双臂立于奉天殿左右,既有文武双全,也有文治武功的寓意,不用说这肯定是当年老朱的想法。
奉天殿的后面是华盖殿,再向后去就是谨身殿,两殿虽然稍逊于奉天殿,但却也是一等一的繁华去处。
好在这几殿象征着皇权,虽然经常有人打扫,但还没有瞒虫敢于入住其内,也让朱聿鐭心中终于少了许多膈应。
后面两殿如今还不忙着入内,如今还是先坐上那个位置上,让所有人都松了这口气才是正经事。
朱聿鐭目光复杂的再次打量一番奉天殿周遭后,便即再次抬步,入了大殿之内。
“请陛下入内更衣!”
眼见朱聿鐭终于肯入大殿,一旁侍立的礼官松了口气,便即扬声唱礼道。
虽然对于换上龙袍十分的向望,但朱聿鐭却不想在这个时候换上,抬眼望了那礼官一眼,冷冷的道,“为何要更衣?难道朕披甲不可么?”
“陛下,此乃祖制!”
面对着这个马上天子,礼官虽然努力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死人脸,但略微颤抖的声音还是将他的心虚卖了个一干二净。
“朕怎么不记得祖制上这么一条?还是说,朕穿什么是要你们看的惯才行?”
朱聿鐭知道今天必然要被众文官群起而攻,索性自己先行发难,以免落入被动。
“陛下,此乃惯例,非微臣擅自主张。”
这话说的委实过重,礼官再也绷不住死人脸,噗通一声跪倒于地,连连叩首解释道。
“陛下这是何意,奉天殿上着冕袍,历来便是如此啊!”
身后的苏观生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们还没发难呢,想不到皇帝倒先行顶起了牛角。
“惯例如此,还请陛下三思!”
苏观生一带头,几乎所有文官全部跪倒于地,倒是武将们人人脸色漠然,除了几个没主见的,其他人都是笔直的站着,无声又坚定的表明着自己的立场。
这几乎是文官们的拿手好戏了,只要一不对他们的脾胃,便会忽喇喇一大群人跪下请命,依靠着人数优势,逼迫皇帝让步。
不过这一次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朱聿鐭也并非是孤身一人,尤其是因为皇帝坚持着甲落座,这委实是自诩为武人身份,给足了武将们的面子,并隐隐抬高了他们的地位。
这不仅仅是意气之争,更是皇帝已经开始实践路上给他们的承诺,开始着手改变文贵武贱的政治格局,不由得不让他们人人精神振奋。
“历来便是如此,那朕便要如此么?太祖,成祖之时,为何不见尔等这般要求?还是说,朕不着这冕服,就当不得这个皇帝了么?”
朱聿鐭猛的转身,目光森然的从一个个文官脸上扫过,语气冷漠的喝道。
“臣等万万不敢有此不敬之念。还请陛下恕罪!”
眼看这帽子越扣越大,苏观生再不敢坚持。
这位老大可不是爱惜羽毛的崇祯爷,这老大更像是太祖,成祖,绝对是一言不合就敢拔刀砍人的主,在广东时便即已经杀的凶名赫赫了,虽然不情愿,但苏观生却是明白,对于这位爷,那是绝对不能逼迫过甚的。
成功的给文官们一个下马威后,朱聿鐭并没有死揪着这事不放,而是再次向前行去,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缓步来到那把镶金带玉的龙椅前,轻轻抚摸着那有些冰冷的椅背,眼中的异色一闪而过。
轻轻一甩披风,朱聿鐭转过身来,目光在一众文武身上缓缓掠过,便即缓缓坐了下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朱聿鐭坐定之后,再一次山呼海啸般的唱诺声轰然响起。
这声音由大殿慢慢向外扩散而出,渐渐的,整个南京城处处响起冲霄的万岁声,似乎将天空的阴霾都震的慢慢溃散开来,如同重开天地,掀起新的篇章一般……
第239章 插标卖首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中,奉天殿内群臣在三跪九拜之后,万岁声慢慢停歇了下来。
“臣恭贺陛下三大捷,尽除江南鞑虏,荡平江南遍地腥膻,护我华夏衣冠不失,解半壁江山于倒悬,扬威域外,显我大明军威,盖世之功直追太祖当年!臣为陛下贺,为祖宗社稷贺!”
在万岁声消失之后,莫修伟第一个跳了出来,满脸笑容的向朱聿鐭恭贺道。
朱聿鐭眼中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忍不住斜眼看了一遍列于朝班之中的武夫们,心中在暗叹,难怪你们斗不过人家,看看人家这马屁功夫,这么有质量的马屁,你们拍的出来么?
苏观生不悦的看了一眼莫修伟,虽然咱们现在斗的比较凶狠,但你这般不留一点面子给老夫,真的好么?
因为这话本来应该是他这个内阁首辅挑头出来说,才合乎规矩的,但是他自己却是因为刚刚被皇帝恶心了一顿,心中有气之下,动作稍慢了一点,就被莫修伟这坏东西拨了头筹。
“臣等为陛下贺,为祖宗社稷贺!”
虽然满心的不爽,但他却只能跟着这话头,再次带着群臣行礼恭贺道。
有人带头,其他文官早就按捺不住,种种早就想好的彩虹屁,如同雨点一般的不断的向着朱聿鐭身上落去,种种厚颜无耻的吹捧,甚至都让朱聿鐭也有些吃不住味了。
好不容易一通彩虹屁结束,在旁听了妙语连珠的文官们的祝词后,很多武将都是听的一脸呆蒙,但再望向这些不要脸当饭吃的文官后,终于有了往日的敬畏之色。
用后世的话讲,应该就是虽然听不懂,但却能感觉好厉害的样子,反正这里的人是人人看起来都极和善,而且说话又好听,让人很是想——痛揍他们一顿,妈蛋,你们这不就是想告诉皇帝,我们这帮新晋勋贵就是一帮子大老粗么?
不同于普通武将,哪怕到了提督、总兵官的高位,对上文臣都依旧会显得有些不够格,他们可是勋贵,地位极为超然。
大明开国到如今还没听说过哪个勋贵能被文臣扳倒的,而这也是他们的底气所在,是他们敢于跟文臣大眼瞪小眼的依仗所在。
既然说不过你们,那咱们就用拳头和你们争上一争。
一时间文官拍马之声不绝,勋贵们则是七嘴八舌的不断的嚷嚷着要趁胜立即北伐。
“陛下,大捷固然可贺,只是立即北伐却诚难实施。如今国库之中几近空空,也是时候给天下休养一段时日,养精蓄锐,沫马厉兵,以备来日北伐光复神京!”
耐心的等到彩虹屁告一段落,苏观生这才踏出一步,向着朱聿鐭躬身奏道。
“如今还有多少钱粮?”
朱聿鐭当然知道这三大仗虽然打的痛快,但是所花的银子亦是如同流水一般的不断消耗着,国库必定大为吃紧。
“如今国库之中有银十万余两,粮草数十万石,这已经是最低的预备钱粮,用来保障国内灾荒应急所备亦不充足,委实没有太多钱粮供给大军北上了!”
这些数据在上朝之前,苏观生便即早就全部理清,此时讲出根本没有任何障碍。
这个数字比朱聿鐭预料的少一些,显然文官们在后方虽然比起崇祯时代的同行克制了太多,但是显然还是没能改变他们贪婪的本性。
虽然他当上皇帝之后,南明就从来没间断过打仗,但是他每一仗可都没打亏过,无论是打永历这怂货,还是收割广东大缙绅们,每一次他都赚的盆满钵满。
甚至包括这一次收拾满清南征大军,他的收获也极为丰厚,满清南征大军沿途可从来没有对百姓士绅客气过,所过之处无不寸草不生,这样的军队积攒起来的家当一股脑全被绍武大军笑纳了,别说拿了大头的朱聿鐭,就算最底层的小兵,也都个个腰包鼓鼓了。
“无妨,朕这边还有些缴获,短时间内朕的内帑还算充足,就无需国库为军队下发粮饷了。不过福建、江西、湖广浙东地区均遭了兵灾,今年的秋税是不用指望了,传旨这数省,全免了吧。不过南直隶、浙江除浙东地区外,其他情况还尚可,今年的赋税就指望南直隶、两广以及浙江其他地区供应了。”
朱聿鐭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他觉得从崇祯身上学到的最大教训,便是绝对不能再向受灾的地区征税,甚至连象征性的减半都不能施行,更需要明旨传达各地让百姓们都能看到,否则下面的官吏只要有一个由头可以拿出来说事,便会成十上百倍的给放大,将矛盾全面激化。
只要有明旨免税,那百姓们的怨气就会集中在擅自收税的官吏身上,只要发现一个乱搞的就弄死一个,地方上就不会不可收拾,还能通过灭了这些蛀虫获得大量的钱粮。
“陛下开恩,南直隶、浙江这数年来多遭兵祸,鞑子又多横征暴敛,士民生活本就拮据不堪,微臣斗胆,还请陛下恩赐给两地士民一条活路吧。”
朱聿鐭话刚说完,便有一个官员出班奏道,声音低沉,语气沉痛,完全就是一副为民请命的诤诤之臣。
“你是何人?”
朱聿鐭的目光锐利了起来,身体微微坐直,轻声询问道。
“微臣陈之遴,刚刚补缺翰林院编修。”
陈之遴跪倒于地,快速的说出自己的名字。
翰林院看似是一个清闲衙门,事务不多,但是大明的内阁成员大部分都是从这里起步的,算的上是要害部门,而这个陈之遴这么快就能补入这个部门,显然他的资历和人脉是相当不凡的。
“皇爷,这个陈之遴是太仓吴伟业的儿女亲家,吴伟业是江南复社张溥的爱徒,在江南向来名望极大!”
在听到这个名字后,一旁一个早就安排好的,熟悉江南人物的老太监凑前解释道。
“原来如此。”
朱聿鐭这下完全明白过来了,心中的杀意更加的炽盛了。
这个脱胎于东林党的复社团体,干的事比东林党还要恶心,让朱聿鐭的敌意更加的浓郁。
东林党就是一个干啥啥不成,嘴炮第一名的存在,而复社则完全不同,他们更象是一个活力团体,崇祯后期江南几次有组织的暴力抗税,抗拒执法的事情都是他们干出来的,在成功搅黄了崇祯皇帝数次征税大计后,大明的形势变得更加的恶劣和不可收拾起来了。
在心中已经有了成见后,朱聿鐭再看向这个正气凛然的陈之遴时,便如同关二爷一般,只觉得对方是在插标卖首了。
第240章 拿错剧本了
陈之遴这般积极的跳出来,根本不是他觉得他的能量有多大,觉得自己可以影响到皇帝的国策。
事实上,在朱聿鐭看来,这家伙就是一个被推出来试探的马前卒,或者这是其背后大佬开出的,让其能够进入翰林院的交换条件,毕竟明末的政治环境就是这个样子,朱聿鐭从史书上委实见的多了。
透过表象,朱聿鐭看到了一个令他有些惊讶的事实,那便是虽然绍武朝廷只是初创,但党争的苗头却已经开始出现了。
党争,这个几乎伴随所有封建王朝的现象,在大明朝时最为激烈和浩大。
尤其是天启年间的党争,完全就惨烈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说到底党争只是一个名头,其实也就是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在朝堂之中的博弈罢了。
明末之所以惨烈,是因为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便是东南寥寥数省的文人,居然渐渐形成了对全国其他省份的文人,形成了碾压式的形势对比。
尤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