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我关羽长孙,麦城先救祖父-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关索外,关兴也诞下一子起名关统,二人如今都有了子嗣,关家的人丁也算是越来越兴旺了。
对此,关翊自然也十分高兴,在这个时代,家族是十分重要的。
不管是曹魏还是孙吴,身后全都是一个个世家扶持起来的,如果说曹操没有曹氏和夏侯氏扶持,他早年也不可能刚一起兵就能够得到上万兵马。
“将军,城南马场已经建好了。”尉迟恭来到关翊面前,开口说道。
新城郡之战,关翊从匈奴、乌桓处获得战马一万多匹,除了受伤无法继续上战场的马外,关翊还剩下一万三千多匹战马。
如此多的战马可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关翊为此特意在城南选择了一处空地,建造马场,用来养马。
重甲槊骑兵十分耗马,这些匈奴和乌桓的战马,正好用来充当马源。
“是吗?我们去看看。”
关翊闻言一喜,当即召集众将,一起去马场巡视一番。
如今关翊麾下,除了招募的尉迟恭、秦琼、郑和、陈庆之外,还有降将徐质、徐盖、石韬,洞庭湖被擒后投降的留赞、留略父子二人,以及在竹山被擒,后来也选择了投降的陇西猛将王双,可谓是人才济济。
留赞和留略通水战,被关翊安排给了郑和当帮手,一起训练水军,石韬则是关翊目前唯一一个擅长处理内政的帮手,王双投降后,则被关翊安排为骑兵将领,算作尉迟恭副将。
徐质武艺高强,虽然不是系统招募的将领,但关翊对他也是十分信任,往往在出征时,留下徐质看守城池,至于徐盖,在关翊建造侯府的时候,被关翊安排到了交州,负责打理玉石开采。
关翊带着尉迟恭、秦琼、陈庆之和王双来到马场,看着马场里的一万多匹战马,关翊的胸中涌出一股豪气,唯一让关翊有些无奈的是,如此多的战马中,真正能够当种马的,不过一两百匹而已。
战马大多数都会经过阉割,但匈奴和乌桓的战马中,往往会留下一些马王,不进行阉割,以此来统治马群,这些战马,就成为了最好的种马。
“将军,长沙并不适合养马,这些战马若是长时间养于长沙,无需多久,恐怕便会失去奔驰的力量。”
王双对骑兵十分熟悉,自然也知道养马的难度,整个魏国,能够养马的也就只有河套、幽、并等几处马场。
那些地方牧草肥沃,又能够让战马自由奔腾,往往能够培育出良马。
而南方水土完全迥异于北方,用来牧马虽然也不是不行,但很明显,这些来自北方的战马,并不是很喜欢这南方的气候,显得有些萎靡不振。
关翊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马同样也是如此。
乌桓和匈奴的马都是北方马,习惯了北方的气候,到了南方,的确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大批战马养在一起,一旦招惹了马瘟,那损失可就大了。
“让交州那边送一些母猴子过来吧,放在马场,希望能够起到一些作用吧,还有众骑兵的战马,平日里也要多加看顾,莫要让它们遭受损失。”
关翊吩咐道,他想起弼马温的传说,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但试一试总没坏处,尤其是那两百匹种马,若是运用好了,日后自己可就不用担心缺少战马了。
秦琼闻言,连忙安排人送信到郁林,让徐盖安排人抓猴子,同时也正好将新的一批玉矿运回长沙。
从马场归来后,关翊开始着重发展民生,如今关翊麾下的军队越来越多,而朝廷给予的编制却只有五千人,剩下的军队,就只能靠关翊自己养活。
关翊将辅兵们派到城外开垦荒地,屯田自养,这些辅兵虽然战斗不如四级精兵,但用来屯田却是一把好手,如今的长沙人口不多,有着大片荒地可以开垦,用来屯田刚好可以解决军粮的问题。
除了屯田外,关翊还命人建造铸造坊,用来打造兵器、箭矢,并张榜招募匠人,打造鱼鳞、明光铠,以免系统招募出来的兵马战甲、兵器受损后无法更换。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很快,除了陌刀制造实在太难外,其余兵器、甲胄,匠人们便都已经能够制造,只是那制造的成本,却让关翊有些心疼。
一件鱼鳞甲,便需要耗费精铁数十斤,兽筋十条,然后由工匠们细细打磨,耗费月余,才能将精铁打造成一片片鱼鳞状的甲叶。
制成后的鱼鳞甲,还需要取生漆上漆,以免铁甲生锈,一件上好的鱼鳞甲,从选材到制作完成,往往需要耗费三个月左右时间。
至于明光铠,制造起来就更加麻烦了,需要近五个月时间才能勉强打造一件明光铠。
好在后来关翊想出了流水作业,命令匠人们分工合作,分别打造战甲的各个部位,然后进行组装。
这样一来虽然加快了一些速度,但每批战甲的制作时间,依旧长达一两个月,并且耗费极高。
“我现在明白为何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的鱼鳞甲,为何到了汉代,都无法普及到军中,有制造鱼鳞甲的材料,完全可以制造十件扎甲了。”
关翊看着各地送来的铁矿飞速消耗着,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第165章 水军
长沙,临湘城,距离新城之战已经过去了一年,这一年里,关翊实施军屯,大兴农桑,并大力扶持湘绣、水稻,
由于长沙的百姓免服兵役,百姓们可以安心种田,繁衍生息,在关翊的治理下,长沙逐渐成为了整个荆南的中心,不管是商业还是农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将军,郑将军传来消息,请你前往水寨一观。”
秦琼来到关翊身边,带来了郑和的消息。
“三宝?难道是宝船研制成功了?”
关翊闻言一喜,将怀中的闺女递给侍女,然后命令亲兵备马,前往洞庭湖水寨。
水寨中,郑和指着一艘新建的楼船,脸上露出自得之色。
关翊看着楼船,眼中流露出惊诧之色,这楼船虽然也算得上高大威猛,但和关翊心中所想的郑和宝船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在关翊看来,这楼船,顶多也就是比缴获吴军的楼船稍大一些而已,完全达不到郑和宝船的标准。
郑和很快解释了关翊心中的疑惑,说道:“将军,长江之上,若造宝船,恐难以挪移,末将根据江东楼船,制造了这种五层楼船,上面制有六根巨柱制成的拍杆,可用来驱赶临近敌船,五层船楼中设有女墙,可供弓弩兵进行攻击,在船头和船尾,还设有车弩,可用来发射索标,摧毁敌船,在长江战斗,这种楼船足以。”
原来郑和宝船吃水太深,开入长江之后,很容易搁浅,所以郑和只好放弃制造宝船,而是改良了原本适合在长江战斗的楼船。
这件事情郑和本已经通知了关翊,只是关翊当时忙于战马的繁育,一时间没有在意,通过郑和的讲解,关翊很快明白了郑和的想法。
长江水战,毕竟不是海战,楼船和斗舰才是真正的主力,郑和给楼船增加了索标和一些拍竿,增强了楼船的战斗力。
除了楼船外,郑和还给斗舰增加了投石车为兵器,可以投掷火油罐,但是由于射程问题,最多也就能够投射五十步左右,即便如此,到了水上,也是一种强大的杀器。
“还请将军给新船赐名。”
郑和对着关翊拱了拱手,眼中满是激动之色。
关翊看着停泊在洞庭湖中的楼船,说道:“这楼船你在长沙建造的,不如就叫做镇湘号如何?”
“郑湘……镇湘,好名字,多谢将军赐名,以后我们长沙水军,便叫做镇湘军吧。”
郑和细品一番,当即明白了关翊的意思。
关翊点了点头,说道:“我拨给你铁甲强弓兵一千、铁甲强弩兵一千、铁甲连弩兵一千,辅兵三千,组建水军,你为水军统领,留赞、留略为水军校尉,归你调遣。”
“末将领命。”
原本关翊虽然命令郑和训练水军,但水军数量并不多,如今关翊正式组建水军后,郑和也算是有了正式的身份。
留赞和留略父子二人归降关翊后,一直留在郑和身边,帮助郑和训练水军,二人对郑和的本领十分佩服,对于位居郑和之下,没有丝毫怨言。
关翊本以为留赞二人毕竟是东吴的降将,用他们来进攻东吴训练水军可能有些麻烦,但留赞很快便打消了关翊的顾虑。
在这个时代,君臣,父子之间,各为其主的事情时有发生,效忠孙权时,留赞父子愿意替孙权死战,可如今兵败被擒,留赞父子选择了归降关翊,那么自然也愿意替关翊效死。
用留赞的话来说,只要他还有一丝力气,在倒下之前,他就是孙家的战将,但是当他力竭被擒之后,蒙关翊看重,收归旗下,那么他们父子自然也会如效忠孙权那般效忠关翊。
至于留赞留在江东的家人,留赞则丝毫不担心,留家乃是会稽世家,族中不仅有在江东效力的,还有的族人甚至效力于魏国,对于世家来说,分投各国,实在算不得什么奇怪的事情。
留赞即便自己投降了关翊,可留氏一族仍旧在吴国军中效力,到了战场上,同族厮杀也不是不能发生,孙权纵然恼怒留赞兵败投降,也不至于牵连留赞家眷。
就如同诸葛家一般,诸葛亮效忠刘汉,官至丞相,而他的兄长诸葛瑾却依旧得到孙权的重用一样,不管是刘备还是孙权,都不会因为诸葛家有人效忠别的势力,而对他们心生猜忌。
关翊摇了摇头,不去纠结这些世家的心思,反正对于他们来说,保住家族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自己的追求。
郑和打造了新式楼船镇湘号三艘,斗舰十艘,其余大小战船一百余艘,以如今匠人造船的速度,两年内,就可造就十艘左右的楼船,日后长江,便不再是东吴一家独大。
关翊对水军十分支持,拨给郑和钱、粮,只要郑和需要的,不管是木材还是工匠,关翊都从不吝啬。
巡视完郑和的成果后,关翊又去马场巡视了一番马场的战马,如今马场中已经有了十几匹新生的小马驹,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意味着关翊有了自己的马源。
“将军。”
尉迟恭和王双迎了上来,骑兵营地就在马场旁边,一来是保护马场,二来也是培养战马和骑兵之间的默契,平日里那些不用骑乘的战马,也都被解下鞍鞯,放入马场之中,任凭它们自由奔驰。
关翊点了点头,见马场没有什么异常,关翊十分满意,如今的关翊,不管是粮草还是战马、兵器,都已经稳健发展,只需要一个时机,关翊就可带着麾下的这支强兵,开疆扩土。
“禀陛下,这是我们冶炼出来的百锻刀,鱼鳞甲和骨朵、鞭、锏等兵器。”
与此同时,邺城,曹叡的第一批重甲和破甲兵器也已经制造完成。
曹叡上前,握住一柄混铁打造的竹节钢鞭,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吩咐身边的一名近侍去叫来曹真等人,曹叡要亲自试验兵器。
曹真、曹休、司马懿等人得曹叡召唤,不敢怠慢,当即进宫,随曹叡一起观赏魏国的新式兵器。
一名虎卫军将领亲自上前,穿戴鱼鳞甲,这名将领,唤做典满,乃是昔日魏武帝曹操的护卫典韦之子,典韦死后,一直被曹操养在府中。
曹丕在世时,封典满为虎卫军都尉,成为了虎卫军中的一名将领,曹丕死后,典满则成为了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