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9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嘉显然是模仿了我军的壕沟,有样学样,但他没学到精髓,也不明其中每个细节的算学原理——臣所挖壕沟,都是曲折前行的,为的就是防止敌军墙头弓弩沿着壕的方向平射时,命中率过高。

    挖成曲折之后,蜿蜒前进的过程中,壕沟任何时刻都不可能正对防线护墙上的弓弩手,守军弓弩手的箭矢自然会射在壕沟的侧壁土地上。

    现在郭嘉偷工减料,臣估计一方面是因为他不知道曲折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为了快速、省事,觉得自己是防守一方,不用担心攻方居高临下对着壕沟延伸方向水平侧射。而且他觉得有修了简易的顶,抛射也不怕了,才如此施为。

    臣以为,我军此战不是还带了一些战车、少量驼队,可以模仿车载轻型投石机列车阵的战法。

    既如此,可在望楼上仔细观测敌军甬道朝向,随后把载了轻型投石机的战车部署到正对甬道延伸方向的阵前,然后按照预定角度全力抛射。

    投石机相比于弓弩,在准确率方面最大的劣势就是远近难以控制,因为其弹道过于高抛。但左右方向很容易瞄准。

    如果是正对甬道延伸的方向,调好了左右,那就无论偏远还是偏近,总能砸到甬道,郭嘉修的那些树枝泥浆的顶,也就防住箭矢,防不住从天而降的碎石。”

    诸葛亮后面这番解释其实有点多余,倒不是说他说得不对,而是刘备不懂数学,没有几何学常识,所以听不懂。

    但刘备知人善任,他只要知道诸葛亮说的这番道理似乎很厉害的样子,可以果断用人不疑、听从其部署,就够了。

    “就依卿言,让我军的战车全部由卿安排部署!”

    刘备军在使用车阵和高机动性移动投石机方面,也是颇有经验的。早在数年前的平凉战役中,马超就研究过轻型机动投石机,当时是李素和关羽为主帅负责平凉,马超还只是打手。

    在西域颇多骆驼的环境下,李素还模拟后世西夏“泼喜军”的模式,尝试过骆驼上运一个小型扭力弹射器,丢一些只有拳头大小的石弹。到了中原之后,把骆驼换成车,也是很容易想到的。

    汉末的战车,正在从传统的冲阵兵器,越来越向远程火力载具和机动掩体的方向发展。原本历史上诸葛亮的八阵图里,也是用到偏厢车提供掩护和载具,便于平原上结阵以步破骑。诸葛亮本就有这方面的天赋,一切自然是水到渠成。

    随着刘备的命令,装着轻型投石机的战车很快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如臂使指开始部署。

    而且还是在望楼上望远镜瞭望手的反馈指点下,精确选取阵地、确定射击朝向。

    对面的曹军完全没意识到数万人殊死搏杀的战场上、汉军阵后那滚滚烟尘和车阵机动,代表着什么。

    因为有残缺的防线长墙掩护,曹军甚至对汉军的骑兵和战车完全没多加注意,他们都知道骑兵和战车是不可能从狭窄的土墙缺口里直接冲进来的,那样只会白给在万矛攒刺之下。

    这种轻视和疏忽,让诸葛亮轻易完成了全部变阵部署。

    几次校准之后,车载轻型投石车逼到了长墙前区区五十步,然后隔着墙在没有视野的情况下,按照望楼瞭望手和旗号兵指示的方向,开始了抛射盲射。

    因为扭力和抛射仰角的细微差异,汉军投石战车射出的无数碎石雨,翻越防线后呈一个纵向椭圆散布、落在后方曹军预备队投入的甬道上。

    碎石有远有近,这种移动射击平台不是很稳固,加上每次丢的碎石也不是一样重量的,所以误差挺大。

    轻的石头就会飞得远,重的飞得近。远近误差能有五十步以上,最夸张的能有近百步误差。

    这也没办法,毕竟碎石弹的要求本来就低,这样才好廉价地找到足够多的弹药来源,以牺牲数量换质量,提高火力密度和持续性。

    只有那种几十斤一颗的独头弹,为了确保射程统一,才会相对精确地打磨、粉碎石料,把石弹做成每颗都大小重量差不多。

    可是在此时此地、郾城防线的战场上,在诸葛亮精微奥义的扬长避短使用环境下,轻型机动投石机配碎石雨的打法,劣势全部被回避了。

    不管石头丢远丢近,反正总是七八不离十,砸在郭嘉修的甬道各处。角度找准了,远近根本不重要。

    郭嘉学诸葛亮挖交通壕、却学了个半吊子、不知道要把交通壕挖成曲折前进。这个技术弱点的弊端,此刻便彻底显现了出来,

    但凡曹军甬道稍微弯几下,都能让汉军碎石雨丢远了和丢近了的都砸空。

 第820章 永不言败

    随着汉军车载轻型投石机群的有效、疯狂输出,曹军撑在甬道顶部的树枝,纷纷被碎石砸得七零八落,半干黏结的泥浆块也簌簌而落。

    原本可以抵挡弩箭的简易防护层,面对几斤重从天而降的石头砸击惯性动能,根本毫无用处。很快甬道内的曹军就开始惨叫哀嚎,不时有人倒地、手足折断,惨不忍睹。

    而且汉军那边,因为车阵的加入战斗,前线可以投入的神臂弩手人数也大大增加,进一步弥补了输出火力的不足。

    哪怕壕沟还没彻底挖完、壕沟里能蹲的神臂弩手人数不多。原本多出来没地方找掩体的那部分神臂弩手,现在也可以选择跟着战车推进,然后在战车的厚实木质厢板后面蹲姿放箭。

    虽然严格来说,车厢板和壕沟能提供的防护差距还是很远的,曹军军师如果足够果断敏锐,还是可以立刻指挥曹军阵后的固定机位投石机、反击猛砸汉军的投石战车阵。

    事实上,郭嘉也确实这么做了,只是反应稍稍慢了一些。在发现自己的甬道被砸得七零八落后,郭嘉立刻勒令曹军后面一道防线的投石机,重点用碎石雨招呼汉军的车阵。

    一开始还真砸碎了十几辆目标庞大的、装了轻型投石机的厢战车。

    不过诸葛亮也不是吃素的,他同样在敏锐观察战场,而且是拿着望远镜观察,反应比郭嘉要快得多。

    在发现了投石战车和车后神臂弩手们被针对后,诸葛亮很快心算预估出了曹军投石车反制、寻找目标的效率和速度,意识到曹军校准目标很慢,全凭砲手的模糊经验慢慢瞄。

    所以,在发现曹军的石头总算够到汉军前沿车阵后,诸葛亮直接用令旗指挥相关“炮兵阵地”转移,汉军投石战车立刻放下厢板、露出藏在厢板后的马匹,进入了转移模式。

    而一旦跑开一段距离、重新找到阵地部署,曹军投石机又要花很久才能找准目标。比投石车对轰的瞄准效率,曹军完全不是汉军对手,这是早就证明了的铁律。

    毕竟一方有望楼…望远镜构成的“炮火观察员”反馈体系,另一方完全没有,炮兵对轰怎么打嘛。

    郭嘉最后的挣扎,终究是因为技术碾压而化作了徒劳。

    曹军甬道彻底被砸毁,后续投入的预备队重新暴露在汉军完全的壕沟抛射强弩箭雨之下,渐渐力不能支。

    之前多名曹军战将临场阵亡所导致的恶果,在这种逆境下也彻底暴露了出来。

    毕竟打阵地防守战的时候,死个武将还没什么,士兵们还能就地固守。

    可是如果需要调度更多预备队投入,而预备队在前进路上又会被凶猛火力打击。这种情况下要指望弹性防御运动战来抗敌,却没有足够权威的武将稳定军心,很容易就会退却。

    曹军前后阵很快出现了致命的脱节,好几个反复厮杀争夺中的缺口因为后援乏力,被高顺的步兵主力陆续冲垮,眼看就要产生连锁崩盘的反应。

    好在曹军那边掌握战场全局的郭嘉还算果断,见事不可为立刻下令全军放弃防线收缩,然后跟七八天前那次一样、再次丢下了一部分断后阻击的部队不管,直接让主力撤。

    但是已经被卖过一次的曹军断后阻击部队,显然不如前一次时那么坚定死守。毕竟军中死士和悍勇忠心的士兵,也就那么多,卖一波少一波,只会越来越颓废。

    这一次,郭嘉指挥乐进等将领渐渐退却之后,断后部队只支持了不到半刻钟,就全部投降了,比上一次少坚持了起码一半时间。

    这些断后部队里,战死和被践踏掩杀而死的人数比例,也降低了至少一半,活着投降的比例却提高了不止一倍。

    汉军攻势比上一次还凶猛,一直冲破了曹军三道防线,才算是被止住。

    虽然后续曹军还有纵深防线,但其实没意义了,因为曹操和郭嘉是想不出新的战术来破解诸葛亮的阵地进攻战术的。

    这种结硬寨打呆仗的模式,最怕的就是技战术水平的碾压,当然也包括一定的装备碾压。双重组合之下,完全无解。

    后续的防线,只是再稍微拖拖时间,战局很快会进入郾城的最后攻城战。

    而且更重要的是,外围的汝…澧防线战虽然看似没有攻破任何重要城池,但曹军有生力量被消耗杀戮的损失非常惊人,全军士气也屡次重挫。

    前文已述,之前攻破外围两道防线、加上之前的骂阵相持对射,曹军累计损失超过两万。

    而今日这一战,曹军光是骑兵的永久折损,就超过了五千人,还有更多的轻伤。夏侯尚夏侯徳派去接应乐进的步军,在野战阶段的损失数也不低于此。

    至于后面的防线拉锯绞肉战,因为今天的战斗持续时间更久、双方也都觉得还有希望,所以烈度也强于上一次,曹军光是伤亡、包括撤退时被混乱自相践踏的,就接达到了一万多,还有超过五千名士兵直接跪地投降。

    所以一天下来,曹军有生力量的损失,居然达到了惊人的三到四万人,比之前二十多天血战的总损失,又高了一半多。

    在败而不溃的弹性防御中,这样的折损和放血已经是无法撑住的了。

    对面的汉军也有损失,但今天全天的战损交换比,却是打得最好的。

    前面那些日子伤亡比大约是一比三到一比四,其中死亡比低于一比六,主要是汉军甲胄好,所以伤员多战死少。

    今天因为第一阶段帕提亚式铁甲骑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空间,战损比被陡然拉高。全局的伤亡比跌破了一比五,也就是一个汉军士兵受伤至少有五个曹军士兵受伤。

    而死亡比更是拉到了惊人的一比八以上,汉军全天血战下来,直接战死和伤重不治身亡的,不过堪堪两千人。

    对面曹军这个数字至少是一万七,一半多都是在崩溃掩杀阶段死的,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曹军的军医医疗条件更差,对于战后感染和瘟疫流行的处置也更简陋、所以重伤员死亡率高很多。

    ……

    一天的血战结束之后,刘曹两军各自收兵回营。

    刘备那边少不了重赏诸将,大飨士卒,妥善安顿抚恤伤员。黄忠、陈到、高顺皆有重赏。

    黄忠和高顺已经是高级将领,不会因为这么一场战斗就升官,但年轻的陈到还有上升空间,直接就被提拔了一级。

    曹军那边,氛围就很是愁云惨淡了。

    郭嘉在收拾完焦头烂额的残局摊子之后,郁闷地回到郾城城内,跟曹操商议对策。

    郭嘉认为,仗打到这个地步,不管郾城是否守得住,必须从其他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