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新式军衔在旭卫镇试推行之后,作旭卫镇的副提督,徐鸿成为旭卫镇军衔最高的军官,他的军服挂着三杠一星的少将军衔。至于高旭,他没有给自己授以军衔。以他的身份,也到了无衔胜有衔的地步。

    旭卫镇作为四四制建军的新式编制,一镇四营,一营四哨。一个营除了四个火枪兵哨之外,还设轻炮队,医务队,辎重队,其中火枪兵只有七百多人,每营总共只有一千多人马。所以,全镇四营的火枪兵总共只有三千人。到了二月中旬,由于高氏工坊以极限强度来赶制自生火铳,旭卫镇的三千火枪兵的装备终于齐全。

    去年的吴淞大捷,旭卫镇虽然取得胜利,但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也受到了重创。大部分的死伤是在肉搏战中造成的。自此,高旭深感旭卫镇火枪兵肉搏战的薄弱,除了整编时,从徐玉扬的疯子营中挑选了一批精于肉搏战的老兵充实旭卫镇,同时又从去年十月底开始,一直训练旭卫镇火枪兵的近战肉搏能力。

    如今,旭卫镇不仅有吴淞大战中排队枪毙新式战术的经验,其单兵肉搏能力的薄弱也得到了加强。

    为了集中火力,高旭把旭卫镇的四个炮兵哨队集结一处,单独设为火炮营,由楚应麟统领。这个昔日高大少的死党,在吴淞之战证明了他在火炮指挥领域的天赋,高旭授予他中校军衔,以示鼓励。由于火炮营建制的特殊性,事实已成为旭卫镇的编外第五营,其将官军衔都比其它营级单位要来得高一些。

    至于赵明月的巾帼营,虽然说是营级单位,但属于特殊编制,其实只有三百人,基本上是明月号上的女水手。而且赵明月能带到战场上的精锐女兵只有一百多人,其余由她的亲卫汤嫣儿留守明月号船上。

    赵明月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葩,她拉上战场上以博取巾帼英雄名号的一百余名女兵,无一不是当年随她出生入死的海盗姐妹们。以高旭的想法,本来是不要女兵上战场,战争历来属于男人。但高旭发觉,每当赵明月的巾帼营拉上战场时,对于军心的激励着实比任何的口号都来得凶猛。因为这巾帼营不在于实战意义,而在于她们的啦啦队和监军的性质。因为,如果怯战,或者失败,这些巾帼女兵们的耻笑,对于同盟军将士来说,比军法更“可怕”。

    而且以赵明月好战的性子,她也不甘心当个打酱油的角色。她也自信于自己的彪悍战力,向来以高旭的安全为已任,并以上阵夫妻档为傲。某一次,这女海盗在背地里对高旭放言道:“我得让你知道,女人的用处,不光光在床上……还有战场上……”

    ∶∶∶∶∶∶

    停泊在闽江江畔的新同盟号,在包洪志的指挥下,命令以大副丹泽华盛顿为首的炮手们,以48磅、32磅为主的大中型舰炮,炮轰苏州城,作为旭卫镇攻城的火力支持。新同盟号上的大中型舰炮,可不是旭卫镇中以机动性见长的12磅、8磅大小破虏炮,这些舰炮巨大的实心弹,带着无以伦比的动能和破坏力,一炮轰去,只要命中,福州城那传统的城墙就在颤栗中倒塌,声势极为骇人。

    福州本地义民见到同盟军如此威势,皆是民心大振,对于同盟军光复福州城的行动,更是寄以重望。

    兵贵神速,高旭自然不会跟勒克德浑来磨矶,绝不会像历史上郑成功兵临南京城下,幻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强势地攻下福州城,击败勒克德浑,这福建的局势就会反转,那些降清派就会像冬日里的寒蝉一样。

    然而,身为满清平安大将军、宗室贝勒的勒克德浑,面对被同盟号舰炮轰得摇摇欲坠的福州城墙,以及城外众志成城的旭卫镇人马,他当然不是寒蝉。

    这些入关初期,身怀问鼎天下雄心的满清宗室们,有着强烈的荣誉感,也绝不像耗子一样,在福州城中躲着同盟军猛烈的炮火发抖。最好的防御是进攻。只有在城外,才能发挥满清铁骑的威力。而且,在兵力方面,清军还是远胜于旭卫镇的。以勒克德浑看来,除了旭卫镇三千火枪兵之外,像甘辉的闽安营之流,尽是乌合之众罢了。

    隆武二年的二月二十四日晨,勒克德浑领奉国将军巴布泰为首的二千满清骑兵,以及近万绿营步兵,开出福州城,来到城外东郊,与高旭的旭卫镇决一死战。

    无论是高旭,还是勒克德浑,他们都知道,这一战,就是事关闽海的鼎定之战。

    整个福建闽海的目光都注视着他们俩人身上。

    他们俩人都抱着“杀鸡儆猴”的目的。

    毫无疑问,身在福州城上观战的郑芝龙就是那只最大的猴。

    那么,高旭与勒克德浑俩人,究竟谁是鸡,谁是刀呢?

    今日,一切以铁与血来决定!

    ∶∶∶∶∶∶∶∶∶∶∶∶∶∶∶∶∶∶

    (呃,没收藏的兄弟别忘记收藏一下,凑个3千收藏吧,差20来个。有红票的也请支持一下。鸭梨山大的百万字之路啊。)


………………………………

第二八章 闽海风云 六

    在苏州城头,立着一大群观战的人。这些人都是应满清贝勒勒克德浑所邀,到省城福州议降招抚的各地名绅望族,领首之人是一个年届四旬的中年人。只见他体格魁梧,长相英伟,神情之中有一种自以为然的顾盼自雄之色,只是那刚剃的秃头上,顶着一条细细的鼠尾辫子,却是显得分外的滑稽。他眼望着城下对垒的两军,正如大都数人一样,神色极为复杂难明。

    他就是当今闽海的主人,郑芝龙。

    称他为闽海之主,无论是在闽省内陆,还是东南海上,郑芝龙当得上主人之称。

    回顾这个闽海之主的一生,不乏有不凡之处。他年轻时曾游历澳门、日本、马尼拉等地,不光精通海上贸易,也是心狠手辣的海盗。他甚至在长崎参加了颜思齐意图推翻幕府殖民日本岛的计划。计划失败之后,郑芝龙流窜台湾,是当时台湾岛的第一批开拓者。他具有语言天赋,精通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三国语言,算是个大明时代杰出的外贸人才,在西班牙与荷兰人的矛盾中游刃有余,而且一直扩充自己的势力。

    身为活跃在台湾海峡的大海盗,郑芝龙接受了明朝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招安,摇身一变,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镇守闽海。后来,他又在料罗湾海战中击败盘踞在台湾的荷兰人,自此他的海盗集团垄断了东南亚的贸易,家资富可敌国。

    初到福州城时,郑芝龙受到勒克德浑最为隆重的欢迎。他见识过传言中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满清铁骑。以他看来,这些来自关外的满清骑士,着实彪悍,凶悍,个个如狼似虎,其严正的军容绝非明军可以匹敌。这些关外悍士入关以来的势如破竹,绝非侥幸。他也为自己明智的选择而自得。

    当他与随军作南的儿子郑森见面时,只见昔日英气勃勃的儿子如今已是憔悴之极,但仍然质疑他的决定:“闽粤之地,不比北方得任意驰驱。若凭高恃险,设伏以御,虽有百万,恐一旦亦难飞过。收拾人心,以固其本,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然后选将练兵,号召天下,进取不难矣。”

    但郑芝龙决意降清,认为稚子不足相谋。

    而且作为中国海洋势力的代表人,郑芝龙是个纯粹的商人,无论大陆当局是明朝,还是清朝,对于他来说,都只是个合作者而已。

    经验告诉他,身为商人,逆势而行,对抗大局,绝对是亏本的买卖。

    尽管去年他时常收到江南传来的同盟军大捷云云,但郑芝龙向来是不信的。因为一直以来,虚报战绩,向来是明军的潜规则。要知道当年在关外,关宁铁骑斩获数十满卒,就是了不得的大捷了。可那同盟军宣称,在吴淞一战,竟说斩获满兵二千,蒙兵一千,绿营军不计其数,着实是天大的泡沫。

    这同盟军崛起不过半载,而且那崇明高氏的家底实力比起他郑氏来,着实是荧火与皓月之别。光凭那高氏的支持,这同盟军再厉害,难道厉害得过以倾国之力打造起来的关宁铁骑?

    所以,自从前天收到同盟军南下福建的消息时,郑芝龙还是暗中冷笑那高氏小子的不自量力,不知死活。

    连他这个闽海之主都不敢与清军一争长短,那高旭倒好,不远千里,跑到福建来妄言恢复大业,真当满清铁骑是纸糊的么?他顶着千夫所指,大开仙霞岭和分水关,清兵入闽,他退建宁;清兵至建宁,他退水口;清兵至水口,他退福州;清兵至福州,他经海路退回安平。他郑芝龙一片苦心,终于换来了勒克德浑的赏识,这高旭到好,硬生生的要来横插一脚,也不怕到时偷鸡不成蚀把米。满清兵要是这么好对付,那南北两京是怎么失的?

    当新同盟号以大型舰炮轰击福州城,这种西式风帆战舰的火力虽然强大,声势虽然骇人,但郑芝龙当年亲自指挥过料罗湾战役,见惯了这种西方战舰的强大火力,也是不以为然。福州城虽然也有城防火炮,但当初郑芝龙撤退时,搬空了福州城的军火库,其中的火药军械都让他运安平老窝去了。所以,福州城防火炮只是烧火棒,没有火药,再多的炮也是无用。

    但光靠舰炮轰城吓人,也是徒劳无用的,攻城战斗最终靠的是人。

    没有精兵强将,再犀利的火炮也是枉然。

    正如郑芝龙一样,身在福州城楼上观战的大批福建各地迎降的官绅遗老,对于传说中的同盟军还是存有好奇之心的。

    只见闽江上的舰炮虽然停止了轰击,但那浓厚的黑火药硝烟却是弥漫了整个天空。只见一声连接一声的充满节奏感的鼓点在浓烟中响起,然后便是传来中整齐划一的沙沙声。这种沙沙声充满了一种铁与血的质感。一个遗老听罢,不由脸色发白地问着郑芝龙道:“这是什么声音?怪吓人的。似乎是成千上万的春蚕在啃噬桑叶一样,不,像在啃噬这片土地一样……”

    郑芝龙没有回答,神色不由凝重起来,只是凝视着那硝烟的空隙之处。不过是转瞬之间,又见一面旗帜突然在烟雾中呈现出来,迎着江风,藏青色的旗面上飘跃着一轮白日,上书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

    “中华旗,是同盟会的中华旗!”城楼上观战中的一人指着旗帜大声叫道。

    郑芝龙闻声瞧了那人一眼,目光有点责怪他的大惊小怪。一面旗帜而已,用得着这般作色么?

    但随后,郑芝龙的眼瞳不由得又缩了缩,只见中华旗下,一队队列队行进的旭卫镇将士从硝烟中走了出来。那种摄人心魂的沙沙声,竟然是他们的脚步声而已。

    这种千军如一的行进态势,得需要多少次的整训才能形成?

    千军如一,说说容易,但要做到,岂是朝夕之功?

    一个遗老见状,不由叹道:“以此军容,当年威盛天下的戚家军也有所不及也。”

    郑芝龙心底虽然暗叹,要论军容严正,他的郑家军相比起来,当不如其之万一,但他听罢遗老的话,嘴上却是漫不经心地说道:“花架子而已,能否堪战,得在兵刃相见时才能分晓。”

    郑芝龙的话声刚落,一个已经剃发易服的贰臣自认熟知兵法,指着旭卫镇的前进队列道:“是啊,不过是花架子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