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现实中,江南虽然发抗剃发令最烈,但像常州、苏州、松江这样的大城市的居民都在沦陷之中奉行了剃发令,将来同盟军的控制区,以及招收的兵源中,肯定大部分是剪辫后的光头,全军军容的短发化也是不得已而行之。
对于这点,也正中高旭的下怀。
在这个时代,头发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标识。同盟军的短发,既区别于北方清兵的金钱鼠尾,也区别于南明残存地区的长发。很显然,这符合高旭把同盟会、同盟军作为独立势力发展的目的。
∶∶∶∶∶∶
十月中旬的清晨已是极为的凉爽,只是当东方的朝霞簇拥着冉冉升起的旭日,那朝辉缓缓地拨开吴淞城上空那一团团晨雾,显露出城西校场中一支静立肃穆的军伍时,那种怡人的凉爽便被金戈铁马的凝重、压抑以及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狂热所替代。
在旭日东升之际,在城内偌大的校场上,静静地阵列着同盟军铁一镇和旭卫镇的二万余人马。
在朝阳之下,青天白日的中华旗在校场上冉冉升起。雄伟的鼓乐声激荡在校场的每一个角落。将士们行着击胸军礼,用肃穆的目光看着中华旗升到了旗杆之巅。而旗杆上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八个大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对于同盟军来说,每日早晨会操的升期仪式是必修之课。以高旭看来,每天全体将士对中华旗的宣誓有助于那种民族概念的潜移默化,而且这也是一个凝聚团队精神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校场上,集结在右翼的一万人马,是铁一镇徐玉扬、罗子牛、项真达的三个主力营。
作为同盟军的野战主力,铁一镇已是声名在外。无论是作为同盟军前身的高字营参加的江阴小石湾之战,还是铁一镇初创时屡败屡战几乎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常熟之战,直至黄渡大捷之后光复松江府全境的势如破竹,同盟军铁一镇已创下了赫赫威名。
那些脱胎于南明官军的绿营清军,已根本不敢直面铁一镇的兵锋,至于在满清军中,铁一镇的铁血与疯狂已让镇国将军拜音图退避三舍。当然,铁一镇成军时间尚短,仍然不屑视之的满将大有人在。
作为提督以及军魂人物的徐玉扬,更是拥有不下于身为同盟会领袖、同盟军督帅高旭的声名。徐疯子的大名已让那些领教过他疯魔气质的清兵们闻风丧胆,而在江南普通的民众心中,徐疯子则是盖世的勇将。
绰名疯子营的钢一营,也是徐玉扬的亲兵营。其中的骨干军官都是来自江阴小石湾之战后的老兵。经过九月在黄浦江东岸的扩军之后,全冷兵器的疯子营已从一千人扩编到三千人,其中有一千长矛兵,二千刀盾兵。
与侄子徐鸿不同的是,徐玉扬从来不相信火枪火炮,以及一切带着火药味的东西。
“刀是你的第三只手,盾是你的第二个胸膛。而火枪,不过是插在屁股上的一根尾巴,它的用处不过是开战时放个响屁而已。”
在明末官军中,那些旧式的鸟铳,每当临战时,总由于惊慌失措而在射程之中施放火枪,的确犹如放个响屁而已,根本没有却敌之效。只是当把火器奉为致胜之道的徐鸿听到族叔如此言论时,只有无奈地摇摇头。
铁一镇的第二营,号称铁二营,是罗子牛部。
罗子牛原是原刘良佐的麾下将领,在小石湾之战反正,在常熟之战中,他死守虞山,凭着骁勇成为同盟军的知名战将。与徐玉扬疯子营不同的是,罗子牛的第二营除了一千长矛兵,一千刀盾兵之外,还有一千火枪兵。由于高氏工坊自生火铳产量的局限,而且自生火铳的配给优先的是旭卫镇,罗子牛部的一千火枪兵使用的仍然是从绿营军缴获的旧式鸟铳。
罗子牛放牛娃出身,以牛为名,又长得又矮又壮,犹如蛮牛,拿着在江阴从满将尼尔康手上缴获的重达百余斤的狼牙棒,凭着超强的臂力,舞动狼牙棒,一扫一大片,于是在绿营清军之中,便给他取了“牛魔王”的绰号。他性子有点愣,他一旦犯了愣,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当然,这种愣头青的特质也是一种认定青山不回头的蛮横、倔强、执着。
作为同盟军中最年轻的将领,铁一镇骠骑营的统领项真达,其部三千枪骑兵是同盟军中唯一的一支骑兵营。
让人瞩目的是,枪骑兵的长矛头处别着小型的青天白日中华旗。
同盟军的战马都来自战场上的缴获,但要训练一个合格的骑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实质上,骠骑营的大部分枪骑兵还只是马上步兵,但是,同盟军的训练强度极大,身为枪骑兵,为了熟悉马性,训练马术,几乎一天到晚都在马上吃喝拉撒。
项真达那富有传奇色彩的身世,自称江东项羽后人的他凭着出众的枪法,以及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悍勇,创下了“小楚霸王”的绰号。而且的身材素质让人眼红不已,将近一米八的魁梧身材,充满爆发力的肌肉,浓眉大眼的英俊面容,由于年仅十八,在眉目之间还留着普通大男孩诸如羞怯、稚气的内向特质,但是一到了战场,那羞怯便被家破人亡的仇恨所代替,那稚气也化为有我无敌的冲劲。
“只要他手上有一根铁枪,千军万马也挡不住他的前路。”
看到了项真达在战场雄风的人,从不怀疑这一句话。
他年轻,强壮,俊朗,身为同盟军唯一一支骑兵营的统领,江南有无数女子想成为他这个‘小楚霸王’的‘虞姬’。
可惜这些女子暂时来说都失望了。
传言他为练无敌枪法,年届十八仍然未娶,家中亲人皆死人鞑子的迫害,只是除了他七十多岁的老奶奶。项老奶奶一直忧心他的终身大事,总是张罗他的婚事,但是他总是以鞑子未灭、何以成家来推托。后来,项老奶奶指着他的鼻子气道:“那你就抱着这根铁枪当我们项家的虞姬吧!”
的确,项真达的那根家传大铁枪从不离手,包括吃饭、睡觉、如厕……
于是,‘铁虞姬’之说不胫而走……
但是,今天的主角不是铁一镇,而是旭卫镇。
作为同盟军中唯一的一支全热兵器部队,旭卫镇以伍、什、队、哨、营为单位四四制建军,基本上相当于近代军制。旭卫镇的营级建制不同于铁一镇的加强型,每一营只有一千多人,全镇四营人马不过是五千人左右。每个营级单位装置了四门破虏炮,除了炮兵、辎兵之外,旭卫镇的纯火枪兵只有三千多人。
由于自生火铳、火药之类军需上的产量限制,为了旭卫镇的军需,已是费尽了高旭的脑汁。无论是当初从西班牙海盗船缴来的,还是从澳门重金购来的西式燧发枪;在平时的实弹训练之中证明了是一批坑爹货,在质量上远远达不到高氏工坊自产的自生火铳。尽管高旭提出了金属模铸法和水力战略(在第二卷4…6章的高氏工坊三章里,增写了相关细节),但高氏工坊的生产力也不可能在短短数月之间有质的飞跃,这需要一个浙进的过程。
高旭以火器致胜的建军思想没有改变,也需要一场旭卫镇的胜利验证这一点。
“准备好了么?”
高旭望着徐鸿那坚毅的容色,问道。
“报告督帅,旭卫镇时刻准备着!”
∶∶∶∶∶∶
这一日,对于贝勒爷尼堪来说,将是个扬眉吐气的好日子。
以他看来,自从那崇明贼首高旭企图以已之短与清军之长来野战决胜,就注定了败北的结局。只要在这次野战之中全歼同盟军的铁一镇和旭卫镇两大主力,这也意味着吴淞之战进入了尾声。能比博洛早一步打破僵局,对在同辈贝勒之间一直有攀比之心的尼堪来说,比一夜连御十女还来得痛快。
天色一亮,尼堪就走出了他的帅帐,开始整顿军士出征。在尼堪的眼里,那些绿营兵,根本只是烂柿子,而蒙古兵虽然不算烂,但也比柿子好不了多少,称得上军士的只有他的满清铁骑。今日与同盟军决战,尼堪决定精锐尽出,不像平日派出大批的绿营军去吴淞城下当炮灰。歼灭同盟军,只要他的二千满清铁骑足矣!
如今在吴淞城外的尼堪大营之中,有以满将阿哈尼堪为首的二千满清铁骑,以蒙古固山额真马喇希为首的一千蒙古兵,另外还有一万余名绿营兵。尽管在尼堪看来,绿营兵是一众烂货,但作为肉盾冲锋阵前,吸引炮火,当当炮灰还是不错的。这大明朝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人命和炮灰。
事实上,能挨过江南酷署的满清兵,再加上入关以来面对大明花花江山的沉迷以及水土不服所带来的疾病,最低保守得减去三成的战斗力。不过,想想那同盟军草草成军也不过数月,而这二千满清兵其中大都是当年纵横辽东战场的百战之卒,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个差距足以让瞎子也能看得到。
但不是所有人都抱着这样的乐观,在大军出发之前,蒙古固山额真马喇希私下里心有余悸地对交情不错的满将阿哈尼堪道:“阿哈,这些疯子根本不是传说中的乌合之众,他们懂进退,知秩序,他们的目的就是扑上来,咬住你,然后一个换一个、二个换一个地与你同归于尽。直面铁一镇的时候,好像直面一群发了疯的饿狼一样。””
阿哈尼堪也是一名谨慎的战将,但对于马喇希的说辞,他还是认为太过于夸大:“无论如何,那铁一镇成军不久,而且不过是一群乡夫与海盗而已。就算是拼命,哪里抵得上我们身经百战的将士?……就算他们不是像贝勒爷所说的烂柿子,也不过是一群走投无路的‘牛羊’而已。而我们,才是一群来自关外草原的狼……”
对于阿哈尼堪的质疑,马喇希只是苦笑不已。如今他的千余蒙古兵,自从见识了江南这片花花江山,掳掠了无数的金银珠宝以及女子,只想着如何满载而归,哪里舍得与这些南蛮子们拼命?对于南明的大明官军,当初清军只要摆开阵势吓一吓,对方就崩溃了,但同盟军却绝不是的。
马喇希长长吐了一口气,苦笑道:“他们就算是一群牛羊,也是一群长出了狼牙的牛羊。想当初,拜音图也被那徐疯子拼得损兵折将,大伤元气。阿哈,你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啊!”
望着胆寒的马喇希里,阿哈尼堪眼底那丝不屑之色一闪而逝。
当马喇希领着一千蒙古兵随着尼堪大军来到吴淞城下,望着前来迎战的只是城下三列单薄的战线,知道这支人马不是那徐疯子的铁一镇,而是吴淞城内的守军旭卫镇时,不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与被徐疯子吓破胆的马喇希不同,阿哈尼堪没有直面过铁一镇的兵锋,理解不了马喇希的恐惧,但对于镇守吴淞城的旭卫镇却从不掉以轻心,这是几个月下来在吴淞城下堆积无法清军尸首的教训。
马喇希怕的是铁一镇的以命搏命,但阿哈尼堪忌的是旭卫镇犀利的火炮。
可是旭卫镇不凭着吴淞城厚实的城墙,却是阵兵城外,三千火枪兵列着三列长而薄的战线,真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就算阵前着十几门火炮,也不过是螳螂挡车罢了。
乘兴而来的贝勒爷尼堪也很恼火,他今日抱着毕功于一役的想法,那知高旭只是拿着几千支破枪来迎战,实在是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