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鱼禾手底下能用的人多了以后,张武就失去了光彩。
  但鱼禾并没有忘记张武的功劳。
  在封赏群臣的时候,封了张武一个伯。
  鱼禾原本想让张武拿着爵位享福的,但鱼丰明显还想用张武。
  鱼禾也没有否决此事,当即将张武调遣到了金陵城。
  让他去负责冀州的所有后勤工作。
  此后月余,鱼禾一直盯着鱼丰一行的动向,确认鱼丰一行平安的抵达冀州以后,才放下了此事。
  在这月余时间内。
  天下的局势又有变化。
  蜀中的公孙述纵容宗成在蜀都为祸两个月,在蜀中的民怨达到了极点,在他的异己铲除的差不多的时候。
  公孙述联合了蜀中所有豪强,高举起义旗,向宗成开刀。
  宗成的兵马早就被公孙述找各种借口调遣到了蜀郡、广汉郡、汉中郡各地。
  宗成手里只剩下了不到一万人。
  公孙述亲率三千人,突袭了宗成等人的驻地,宗成等人没有防备,被杀了个人仰马翻。
  宗成还想逃,结果跑到了蜀都的一处城门口,被公孙述堵了个正着。
  最后不得不想公孙述投诚。
  公孙述将其押解到蜀都内,当着蜀都百姓的面,斩了。
  蜀都百姓彻底臣服于公孙述。
  公孙述在蜀中的声望一下子达到了极点。
  然后公孙述征兵五万,开始征讨消化宗成的人。
  待到公孙述消化完了宗成的人以后,麾下的兵马达到了十万多。
  这十万多的兵马,实力远比公孙述此前招募的兵马强了许多。
  公孙述分派出了三万兵马,由麾下的将军侯丹率领着,去驰援公孙光。
  说是去驰援公孙光,其实就是去驰援刘歆的。
  刘歆得到了公孙述的三万生力军,立马交给了隈嚣。
  隈嚣得到了公孙述三万生力军加入,发起了对新军的猛攻。
  王寻和王邑不敌,被打的节节败退。
  在右扶风的新平郡,王寻和王邑大败,一口气折损了十多万人马。
  自此,征凉大军彻底瓦解。
  王寻和王邑带人逃回了常安城。
  王莽见刘歆来势凶猛,已经杀进了京畿重地,果断放弃了兖州、并州等地,将所有兵马全部召集回了京畿重地,准备固守常安城。
  南阳郡和颍川郡的王匡、王凤、刘伯升、刘秀,见刘歆的人已经杀入了京畿重地,私底下协商了一番,然后打着拥立刘歆的名义,也顺势杀进了京畿重地。
  绿林联军杀进了京畿重地以后,第一个被攻破的就是河南郡。
  得亏鱼禾提前将马况弄到了江南,不然马况很有可能就成了绿林联军的刀下亡魂。
  马况在得知河南郡被绿林攻破以后,喝了三日闷酒,一句话也不说。
  有人将此事告诉了鱼禾,鱼禾却无暇顾及。
  议政大殿。
  鱼禾着一身单衣,正在听冯英汇报京畿重地的变故。
  马援、杨音等人坐在两旁。
  “目前,右扶风的大半地方,已经被隈嚣攻破。公孙述的人在右扶风内大肆劫掠,隈嚣对此不管不问。
  反倒是刚刚拿下河南郡的绿林联军,对百姓虽有冒犯,却并没有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冯英汇报完了,收起了文书,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
  马援感叹道:“三方征讨关中,兵力多达二十多万,甚至更多。以关中的兵力,恐怕拦不住。”
  冯英、杨音等人神色复杂的点了点头。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们都明白‘以关中的兵力,恐怕拦不住’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大新要亡!”
  鱼禾唏嘘的说道。
  虽然他早就知道大新要亡,但是大新真的到了要灭亡的时候,他心里还是五味杂陈。
  “我们是不是该早做准备了?”
  冯英突然开口。
  鱼禾此前说过,大新灭亡之日,就是他们北征之日。
  如今大新马上要灭亡了,自然要开始准备北征的事宜。
  鱼禾缓缓摇头,“不急,急什么?”
  虽说大新灭亡已经注定了,但现在王莽所面对的局势,跟历史上王莽面对的局势大不相同。
  历史上王寻和王邑一战将大新的兵马葬送干净了,以至于王莽都没有足够的兵马防守京畿重地,最后被绿林轻而易举的攻破。
  现在不同,王寻和王邑并没有将大新的兵马葬送干净。
  王匡、窦融等人手里也有不少兵马。
  再加上并州的兵马。
  王莽手里的兵马数量不小。
  刘歆等人想啃下常安城,还得费一番工夫。


第554章 择士
  而且王匡、王凤、刘伯升、刘秀说是拥护刘歆做天子,实际上是想借着刘歆兵入三辅的时候,趁机去分一杯羹。
  等到他们拿到了足够的好处以后,铁定会跟刘歆翻脸。
  所以三辅之地的局势有的乱的,鱼禾不用急着北上。
  冯英等人听到鱼禾的话,神色各异。
  马援忍不住道:“主公是准备等他们决出了胜负,再率军北上?”
  鱼禾瞥了马援一眼,笑道:“等他们决出了胜负,再北上就完了。”
  再怎么说,北方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有人能一统北方,就意味着他已经一统了天下。
  真要等到那个时候再北上,那鱼禾还逐什么鹿,直接俯首称臣好了。
  杨音不解的道:“那主公打算何时北上?”
  鱼禾环视群臣,没好气的道:“我不是说了嘛,王莽什么时候死,我们什么时候北上。”
  “可王莽……”
  杨音下意识的就要说王莽马上就得死了,话说了一半,被冯英拽了一下。
  冯英不着痕迹的瞥了杨音一眼,低声提醒道:“你没听主公刚才说,三辅之地有得乱的嘛?”
  杨音愣了一下。
  边上的马援淡淡的道:“也就是说三辅之地一时半会儿还很难决出胜负。”
  杨音恍然。
  鱼禾口中的三辅之地有得乱的,意思是三辅之地有可能会乱个一年半载,而不是一旬半旬的。
  若是得乱个一年半载的话,那确实不用着急。
  鱼禾见冯英等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缠下去,他沉吟着道:“樊崇最近的情形有点不对劲,你们多盯着点。”
  冯英疑惑的道:“樊崇?不对劲?怎么个不对劲法?”
  马援沉吟着道:“按理说,王莽将王匡等人召回了三辅之地,兖州、青州皆成了无主之地。樊崇只要稍微动一动手,就能将兖州、青州纳入麾下。
  可樊崇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动静,任由兖州、青州乱成一团。
  这明显不对劲。”
  王匡退走,樊崇彻底失去了约束,拿下兖州、青州如同探囊取物。
  可樊崇迟迟不动,明显不对劲。
  若是鱼禾身居樊崇的位置的话,绝对不会错过这个开疆拓土的机会。
  冯英听到马援这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听你这么一说,樊崇确实不对劲。他难道是暗中在谋划什么?”
  马援微微摇头。
  鱼禾缓缓道:“此事我已经差人去查了,不久以后就会有结果。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得准备一下,好迎接朝廷的使臣。”
  冯英等人皆是一愣。
  鱼禾道:“朝廷如今处在水深火热当中,王莽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控。为了活命,为了多苟延残喘一些日子,王莽很有可能会派人出仕江水以南和徐州,许下厚利,邀我和樊崇去常安城救他。”
  冯英脸色一变,道:“如此一来,王莽连最后的体面都没有了。以王莽的性子,就算是死,也不可能让您和樊崇去救驾吧?”
  王莽此前招降五校和铜马为他所用,那是招降。
  王莽请鱼禾和樊崇的话,那是请,意义不同。
  招降那代表的是彻底的臣服。
  请的话,那就是承认了对方有资格跟自己平起平坐。
  王莽若是认可了鱼禾和樊崇有跟他平起平坐的资格,那就代表着他将天下的权柄彻底的分成了三分。
  他们三方一人一份。
  这个权柄对鱼禾和樊崇的意义不大。
  但对王莽的意义却很大。
  一旦王莽这么做了,那他就真的被钉到耻辱柱上了。
  鱼禾淡然笑道:“王莽肯定不会同意。但王寻、王邑、王匡等人会让他同意的。”
  冯英愣在了座位上许久,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言语。
  生而为人,总有诸多无奈,不是事事都可以随心所欲的。
  纵然是天子,也有被迫妥协的时候。
  “我猜测王莽应该会给我们许诸多好处,其中必然有对我们十分有利的。你们帮我好好想想,如何能拿了王莽的好处,还不帮王莽做事。
  我近些日子要考校各地官员举荐的学子,无暇思量此事。”
  鱼禾这话有点无耻。
  但冯英等人没觉得有什么,一个个纷纷起身,躬身道:“喏……”
  往后数日。
  鱼禾真就将大部分国事丢给了冯英等人,自己一门心思的为考校学子做准备。
  各地官员举荐的学子,以及军中将校们举荐的学子,有擅文的,也有擅武的。
  所以鱼禾私底下将学子们分了个文科和武科。
  文科的学子在金陵城内新建的弘文馆内参加考校。
  武科的学子在金陵城外的白马校场参加考校。
  文科一共考校三日,分别是二月初二、初三、初四。
  武科考六日,分别是二月初五到二月初十。
  新汉两朝的学子们,不同于宋、明、清时期的学子,擅文的手无缚鸡之力,擅武的心中没有多少笔墨。
  新汉两朝的学子们,擅文的亦通武艺,一些人的武艺还不俗;擅武的亦通文墨,写出的文章不一定会输给擅长文墨的学子。
  除此之外,学子们所擅长的学问,也是五花八门。
  有精通儒学的,有精通法学的,有精通玄学的、有精通农学的等等。
  鱼禾不可能像是明清朝一样,撇一些八股文章让他们去考。
  那样的话,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和极大的抹杀。
  鱼禾除了在算学、骑射、礼仪、吏治文章方面用了统一的考题外,还特地依照学子们擅长的不同的学问,出了不同的题目。
  鱼禾随后会依照他们的成绩,依照他们的所学,将他们安排到合适的职位上。
  如此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学子们的所长。
  也能让诸多学问能够延续下去。
  ……
  二月二,龙抬头,天朗气清,是一个择士的好日子。
  鱼禾一大早就赶到了弘文馆。
  弘文馆门口早就聚满了各地的学子。
  密密麻麻的一大堆人。
  鱼禾一直觉得,江水以南文风不昌,没有多少人才。
  自己即便是取士,也是小猫三两只。
  可真当他打开了取士的道路以后,才发现。
  江水以南是文风不昌,人才也不多。
  但各地七拼八凑的凑一凑,居然也凑出了两千多人。
  其中不乏学问高深之人,甚至还有胡须花白之人。
  “殿下到!”
  随着巴山一声高呼,鱼禾的车架停在了弘文馆门口。
  一众学子纷纷躬身,齐齐向鱼禾施礼。
  “小人参见周王殿下……”
  鱼禾出了车辇,抚手道:“不必多礼。今日考校尔等,也是为了看一看尔等的才学。我手里的官爵就那么些,你们都想要。那就只能能者上、庸者下。
  尔等以为如何?”
  一众学子还能说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