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这个时代,军人的局限性。

    似岳家军那种,是千年才出的神军。

    朱雄英眸子闪烁,替秦王朱慡说了一句话,道:“爹,二叔,你们说有没有可能,陕西许多驿站的站马,牛车,被勋贵们贪墨去做买卖了?”

    “我安排郑和还有紫英,在陕西多方打探,锦衣卫回报,咱陕西的商贾马队十分多,买卖做的很大,如今大漠南北,远到阿斯曼国(奥斯曼)和金帐汗国,近到川蜀,都多是陕西大商人,他们的马队生意兴隆,我命人从守城门的将卒那里搞来了资料,虽说不全,但也差不离,商队驼马加上驴子,还有牛车,去岁一年进西安城少说有八万多头!”

    “有这么多!?”

    朱标和朱慡都是大吃一惊。

    朱雄英点点头。

    “这还是粗略的,你们看看这有多可怕,二叔,咱们大明,陕西,甘肃,加上山西,还有四川,河南,所有驿站的站马加起来,才四万多匹,其中起码有一万五千匹都已‘站毙’,还有些甚至是元末时的老马,其中还多有以骡子,毛驴冒充的。”

    “可是这些商队,竟有八万多头牲畜来西安做买卖。”

    “咱西北各地,宁河王邓愈,宋国公冯胜故旧遍地,所以邓家,冯家的买卖做的最大,河南还有个周王五叔,娶了宋国公二女,要说他们邓家和冯家的商队里面没有咱驿站的站马,我绝对不信。”

    “军马漂没有风险,马屁股上都有印,但是这驿站站马,最是方便,驿丞又不敢告官。”

    朱雄英补充。

    朱标眼神闪烁,恨恨地捏了捏拳头。

    他又看向秦王朱慡,怒道:“二弟,你这懒散怠政,可真是害苦了我大明陕西百姓!”

    “八百里秦川,大秦汉唐旧都,居然被你治理成这样!”

    “陕西之地,自古便有王气,你是忘了前元末年,中原陕西的义兵,是如何起兵攻伐大元了嘛!”

    “李思齐的旧人,如今都还有活着在你府上的那!”

    “要不要我叫几个出来,让他们给你说说,李思齐等蒙古贵胄,是如何倒行逆施,搞得陕西遍地狼烟!?”

    朱标压抑着心中的暴怒,说的口水都喷了出来。

    秦王朱慡深深自责,皱着眉满脸痛苦,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我,我知罪……”

    “知罪知罪,知罪有屁用,你这厮,真是可恶。”

    朱标来回踱步。

    他眯着眼看了朱慡一眼,咬牙骂道:“若非是母后身体不好,我非得在西安长居一阵,好生整治你这松散作风。”

    秦王朱慡忙道:“大哥,咱知道错了,咱也知道你忧心母后。”

    “这明年西安的西卷科考,还有这建讲武堂,供奉关羽岳飞两位武圣之事,咱都放在心上,绝不给给大明皇室蒙羞!”

    朱标怒其不争,伸出手指头戳着他指点:“只是供奉关羽和岳飞两位武圣?咱是让你将讲武堂给咱大明在北方立起来,为我大明开武功!陕甘之地,关陇自古出良将,汉唐多少绝世名将辈出,如今我汉家兴起,必须得将这些良将种子收入讲武堂,为我大明所用!”

    “赳赳老秦人,也都是良兵种子,可恨遇到你这个蠢材藩王!”

    “你若是做不好此事,我亲自上奏父皇,将你撤藩,贬去凤阳守陵!”

    朱慡被骂的抬不起头,他嘀咕道:“大哥,咱也不是一无所获,我听敏儿说,他哥哥脱因帖木儿,似乎有内附之意,还托人打听父皇对北元投降旧臣如何处置……”

    “哦?”

    (



    第102章 文以拙作留其名

    

“师傅!”

    南京应天府,国子监,大明报社内。

    罗贯中向着自己师傅施耐庵打了个招呼,安排自己手下小编辑给师傅泡壶茶来。

    又和日报社内的诸多学子生员打过招呼,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走向办公居室。

    自从洪武十五年,接受朝廷委派,成为大明日报的主编后,罗贯中过得着实滋润。

    他师傅施耐庵也被李善长修书一封,派自己儿子亲自上门请来南京,成为了大明报的总编。虽说这大明日报的总编和主编,都属于散官寄禄官的一种,可是,有编制啊……

    按照罗贯中所说,大明报此物,将来必定大行于世。

    作为大明报首届总编和主编。

    自己师傅施耐庵,如今没事儿还能在大明报上连载一些自己的短篇话本,还刊录前朝元时,江南各地文人墨客的杂曲儿,话剧,以及汉唐宋各词宗诗圣的佳文,十分逍遥自在。

    只可惜师傅那本江湖豪客传是“反书”,不能连载。

    若是能在大明报连载,日后师傅大明肯定比起诚意伯刘伯温更火,将来记住他的人更多。

    毕竟,大明报文开万代之先。

    此物其实在宋代已经有了雏形,但是没有专门发展到这么专业,由官府出面勘定报纸,还将军国大事在上面刊印,吸引了一大批大明帝国的有识之士,尤其是之前对于大明帝国有些抵触心理的南方士大夫和文人们。

    他们抵触的点在于,洪武皇帝对读书人过于苛刻。

    而元朝时候,基本上不怎么管读书人,除了不能当官,你想干什么都行……

    江西有个儒生中了举,还是那种数万人考试,色目人和蒙古人随便中,汉人得挤破脑袋那种考试,考中之后,让他去做个芝麻大的教谕。

    于是他就写了一手反诗,嘲讽大元皇帝。

    被告发后,他多使银钱,买通了蒙古老爷,也没把他怎么样,只是将他革职。

    大元统治天下的风格,很像是前世朱雄英那个时代的俄罗斯……

    官员贪腐是约定俗成,不贪腐才奇怪。

    只要有钱,色目官人和蒙古官人个个都说话又好听,又有才华。

    就算是起兵反叛了,多给蒙古老爷银钱,大元也能原谅你,如方国珍,张士诚都是这样,他们都是元朝时候私盐贩子海盗出身,屡次反叛,但是给了元朝大丞相好处,摇身一变又被封为大元高官。

    诚意伯刘伯温就屡次对大元的官身恋恋不舍,辞官又复,又辞又复。

    这般一劝,施耐庵琢磨,似乎也是这个道理,如今大明朝廷对读书人,不错了……

    而且,大明韩国公李善长亲自修书,派遣儿子来请,自己也不能不给这个面子。

    他和李善长,有旧情。

    元顺帝时开科考,刘伯温,施耐庵,李善长,本来是同科科举生员。

    但考完后同人不同命。

    施耐庵中举后,被分配到钱塘县做一个小官儿,刘伯温做了元朝的杭州教谕学正,而落榜者李善长,却携带家资开始筹备做大事。

    进入编制的琢磨着稳,没进编制的考虑给自己整个编。

    因为李善长敏锐的发现,汉人大地主阶级,尤其是有钱又读书的这帮文党,对于长期无法进入国家决策层的不满已经到了临界点。

    前元修建黄河堤坝,只不过征召了十五万民夫,辅助运送材料的加起来,满打满算不到二十五万人。

    这其实只是一个导火索。

    要说大元是因为修黄河堤坝灭亡的,其实有些冤枉,刚好赶上了。

    似如今的大明,光是各地移民加起来,总数就超过十五万户,几十万人。

    更别提还有在疏通京杭大运河,九边关隘修建长城征的徭役,人数也足有十万户,用的人力物力比大元多的多,也没出太大乱子。

    罗贯中刚刚做下,施耐庵就咳嗽一声,拿出一块儿上好的蜀绣来,慢慢擦拭手中的眼镜,施耐庵因为喜欢看书,有眼疾,故而许多事都是口述给罗贯中,让罗贯中去做。

    似那前世被冠以“水浒传”的“江湖豪客传”,许多都是罗贯中代笔。

    “贯中,你过来。”

    咳嗽一声之后,施耐庵招呼罗贯中。

    “哎,师傅!”

    罗贯中连忙小跑着端着一碟儿炊饼过来,这大明报社因为在国子监内,所以也跟着国子监管饭。

    有编制,还有俸禄,管饭吃。

    每天啥事儿都不需要管,只需要写写画画,做做文章。

    这无论对于哪个文人,都是巨大的吸引力。

    现如今虽说洪武皇帝不怎么杀人了,似贪污腐败的官吏,都是发配边疆做土官儿流官儿,但当官儿任然是一件危险系数很高的事。

    因此,大明报社,如今成了大明的香饽饽。

    不知道多少人,挤破了脑袋想要进入大明报社上班。

    “师傅,您早上还没吃吧,尝尝,这是国子监那莫三娘烙的炊饼。”

    “还有这,陕西的糜子做的米糕。”

    罗贯中咧嘴笑。

    施耐庵本来眉头紧锁,今日早间,他跟着李善长去上朝,专门被朱元璋接见,得知了一些要事,大明报要专门刊登几期专刊,征集天下百姓,对于科举的看法,要在明年的洪武十八年科举里,分文武举士。

    此事,事关重大,他哪有什么心思吃早饭。

    但是此时闻听有陕西的糜子做的米糕,施耐庵愣住,他抬起头看了看罗贯中,又将眼镜慌忙戴起,凑近了仔细瞧了瞧那糜子米糕,哑然道:“这黄米,是从何处卖来京师的?”

    罗贯中一边就着茶汤,一边吃着糜子米糕道:“就是国子监的饭堂,听说,这是北地边关卫所军户们自己栽种的,此糜子耐旱好种,产量多了,军户们就拿出来卖,咱大明的各衙门,不都得体恤边关辛苦,故而采购过来的吧。”

    施耐庵戴着眼镜的眼眸闪过一丝凝重。

    他叹气摇头道:“你呀,还真是个书呆子。”

    罗贯中呆道:“呃,师傅,咱哪儿呆了?”

    施耐庵拿着这糜子米糕放入嘴中咀嚼了一番,道:“咱国子监的食堂,还有太学的食堂,采购都是勋贵们垄断,哪儿有什么边关卫所军户种的,这就是北方卫所将士们上交的军屯田粮赋,他们收了之后,走我大明的官船运来南京仓库,却没有上交朝廷,全都被勋贵们贪墨了,再卖给朝廷各处衙门的食堂……”

    罗贯中瞪大了眼睛,他嘴里还塞着糜子米糕,像是只土拨鼠似的,眼睛瞪的浑圆。

    “师傅,那……”

    施耐庵摇摇头。

    “文章本有世间真意,你还未把文章读的通透,故而你写不出师傅那般的著述大作,似这些官场小道,你还需要好生琢磨。”

    罗贯中憋屈地点了点头。

    施耐庵道:“如今我大明报,南直隶各地,已经做到七日一报,各地主要城市,也能做到一月一报,但人手稍显不足,李韩公,命我在南京报社中抽调骨干,前去北京,西安,成都建立分报社,主要是为明年的大明科举鼓吹造势。”

    “如今我大明已移镇北京为北平,你若是去了北京,任一总编绰绰有余。”

    “但报纸内容,做师傅的却有言语教你……”

    (



    第103章 文武科举考试重点

    

说道此处,罗贯中连忙洗耳恭听。

    他将周围人等屏退。

    施耐庵小口酌饮茶汤,说道:“这文武科举事关重大,事关我大明未来国运,北方更是重中之重,你去了北京,须知道报纸什么可以写,什么不能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