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鲜花和热水,我们已经放好了……”



    第12章 整个文华殿乱成了一锅粥

    

翌日。

    清晨,天刚刚蒙蒙亮。

    已经打拳一个多时辰的朱雄英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大伴,我想学武。”

    朱雄英端过枸杞水喝了一口,端着枸杞水眼神清亮,经过这三年的锻炼和食补,还有各种补药调理,如今朱雄英的身体不说比普通人好,但肯定是追上了普通人的健康程度。

    但是他发现一个问题。

    常规的类似于,慢跑,练习太极拳等方式。

    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出汗了。

    甚至于……

    摸了摸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水,朱雄英有些忧心忡忡。

    “如今我已学会了各种养生方式,仍旧身体羸弱,我听闻练武可以强身健体,是这样嘛?”

    周宽笑道:“小主毅力过人,练武虽苦,但您肯定能坚持下来。”

    “只是不知道小主想要学习什么武术?这武术,有杀人技,有强身技,似江湖上的一些武术高手,都是自幼打熬力气,以草药熬敷身骨,三五年,筋骨便异于常人,如果有十年之功,就可以称之为高手了。”

    “这等高手,赤手空拳,寻常人七八个难以近身。”

    朱雄英哦了一声,打量了一下周宽:“那大伴你属于什么类型的高手?”

    “我?”

    周宽弯下腰恭顺无比,咧嘴苦笑。

    “我算什么高手,我不过是个命好点的老卒罢了。”

    “奴本是山东人氏,五岁便给地主放牛,六岁时得蒙一道长救下,在山中传授武艺,加入明教,后来在濠州加入圣上麾下,一路刀山血海里杀出了出来,蒙荫百户之职,无非是运气好,在战场上打鞑子时多捡了几颗脑袋。”

    朱雄英瞪大了眼睛,他之前知道周宽是百户出身,但是并不知道他居然还是皇爷爷朱元璋麾下的百战老卒。

    其实周宽主动进宫,也和朱元璋不喜欢宦官有关。

    他极为厌恶宦官,信不过宦官,但是朱雄英乃是皇嫡长孙,得有信得过的人贴身守护,故而周宽才主动进宫。

    朱雄英皱眉认真问道:“大伴,这个人武艺在战场上有用么?”

    周宽想了想,道:“小主问的话,奴便实话实说,就好似我们当年和鞑子干仗,蒙古人有回回炮,也用火药做炮的,人马脚力再快,也快不过火炮,就算有轻功也不顶用的。”

    “但火炮炮管不禁用,似蒙古人制的回回炮,轰个十来回便要炸膛,我们便用云梯登城,这时有武艺在身上,砍杀鞑子自然是力气大些,再比如行军赶路,有武艺在身上的走远了也不觉得累,奴小时在山里跟道长学艺采药,常常爬山上树,有些底子,否则也早就死在战场上了。”

    周宽说完后,似乎意识到自己说话太多,连忙躬身道:“小主莫怪,奴多嘴了。”

    朱雄英却摆摆手,恭敬地对着周宽行了个礼:“不怪不怪,似你这等为天下开太平的百战老卒,我要替皇爷爷和天下子民给您磕头的。”

    周宽又咧嘴笑道:“磕头可就折煞老奴了。”

    朱雄英叹气道:“可是当今天下虽然平定了,老百姓还是没过上好日子,我听大伴你言语,你还是恨着蒙元那些贪官儿的?”

    周宽眼中露出惊讶神色。

    他可从没给朱雄英说过,自己一直很恨蒙元贪官儿。

    “小主你是怎么……”

    “我听你言语,口中处处说着鞑子,想来是恨蒙元贪官儿的紧,家中可是有人被那些元朝贪官儿害死了?”

    周宽脸上露出苦涩表情,轻轻点了点头。

    朱雄英不愿意触碰周宽痛苦的回忆,岔开话题道:“听大伴这么一说,学好武艺还是有用的,至少没有火炮的时候,就算打仗打不过,跑路也比一般人跑的快些,都说智者不勇,武者不智,我反倒是觉得,智者可以武,武者可以智,从今日起,大伴你就教我练武吧。”

    “哦?”

    周宽诧异地看向朱雄英。

    “不知小主想学?”

    “我就学打熬筋骨的武艺,还有能延年益寿的武艺,大明还有千千万万个百姓,和大伴你一样,被那些贪官儿污吏盘剥压榨,我若是能多活一些年岁,也能多为大明的百姓做点事情。”

    周宽眼中一热,他可不是什么纯粹武夫。

    自幼在山中跟随道长学艺,他就识文断字,懂医会武,而且按他功劳,早该封千户,只是他深明当今圣上心性,不愿在朝中和那些人为伍,故而主动提出前去孝陵卫守陵。

    孝陵卫每五年考核一次,不合格者剔除,里面有大量抽调的武艺高强,军事素质过硬的百战老卒,乃是一支很强的军事力量,就在皇陵边上,距离应天城也不过十来里,可以说对这些百战老卒来说是个很不错的养老地。

    他深吸一口气,认真道:“好,好哇。”

    “太子圣明,皇孙聪颖,我大明江山有望,万代无疆!”

    当下,周宽就给朱雄英讲了讲这练武的区别。

    就比如说朱雄英要练武,首先要打熬力气和练习站桩,传武有一个固定套路,那就是打熬身子骨,身子骨硬朗,才有各种招式,这需要许多的粮食和各类草药。

    寻常人家,根本没有多余口粮养武者。

    所以自古,穷文富武。

    就比如骑射,寻常老百姓,别说骑马儿,骑头骡子或者毛驴都是小富之家,牲畜耗粮,老百姓自己温饱都还没解决。

    朱雄英想要让自己身子骨更强,就先从药浴开始,寻找一些强身健体的药材煎好,每日浸泡,不同年龄泡不同的药。

    还有就是站桩扎马步,腰马合一。

    这是为了练***力量。

    至于耐力,周宽觉得就没必要了,朱雄英现在可以慢跑一个时辰,气都不带喘的,捎带着练武所需要的呼吸方式,朱雄英也早就学会了。

    用过早膳,收拾停当,方孝孺也来到了宫中。

    作为伴读,他需要陪着朱雄英去文华殿读书。

    “拜见皇孙。”

    一见到朱雄英,方孝孺就大礼参拜,昨日回家之后,方孝孺细细思索,发现皇嫡长孙朱雄英秀内华中,多智又藏拙,有汉景帝之资。

    “嗯嗯,阿叭阿叭!”

    朱雄英瞥了他一眼,不在理会他,他正在一步两步,走养生的步伐,调理呼吸,温养内腑。先前周宽给他讲了一下道家用来修炼内息的呼吸方式,朱雄英试了试,还真有用。

    这种传武的呼吸方式,主要让人内息绵长,能够调理内脏的活动周期和循环,也能增加血液里的氧饱和度,的确有让人更加精神的作用。

    皇子们念书,都在文华殿内,也就是东宫之中,旁边有一座藏书楼,名为文渊阁。

    皇爷爷朱元璋选了许多博学大儒,亲自授课。。。

    不过这会儿的文华殿,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一个文臣手拿戒尺,正在训诫几位皇子,他十分严厉,有个皇子被吓哭了,另外一个皇子则是在大声顶撞,还有几个皇子在伴读陪伴下,搬着小板凳坐在一旁看热闹。

    年方八岁的代王朱桂,这会儿正捂着肚子,呼喊自己伴读去找便桶来。

    这热闹的场面,看的朱雄英有些无语,他默默退至众人身后,眼见着代王朱桂的内侍扯起幕布,让朱桂在一旁如厕,周围几个皇子纷纷捂着口鼻大呼臭极臭极,臭不可闻,随后四散而逃。

    那讲课的文臣气得跌脚,满口之乎者也,

    堪称是幼儿园本圆了。

    饶是有着长达三年养生时长的朱雄英,也忍不住破防,不由心中调侃代王朱桂:“你是来拉屎的吧?”



    第13章 养成版郑和

    

“大伴,这位大臣是?”

    朱雄英见那位儒臣正痛心疾首,一副刚正不阿模样,不由得也是心里一怂。

    要知道这时代,天地君亲师,除了天地父母至亲外,就老师最大。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做学生的不认真学习,老师是可以拿着戒尺狠狠打板子的。

    周宽看了一眼,道:“似是李希贤,春坊庶子,乃江左名儒。”

    朱雄英吐了吐舌头:“就是那位将蜀王额头打伤的李希贤?”

    他眉头一皱,连忙退至众人身后。

    这位李希贤可是出了名的坏脾气,皇爷爷朱元璋安排他在文华殿授诸王经训,因为蜀王朱椿顽劣,竟然以笔管击之,将蜀王的头都打破了,鲜血直流。

    皇爷爷朱元璋气得跌脚,准备收拾李希贤。

    但是马皇后却劝告他,不应为子责师,而太子朱标也一起劝告,朱元璋虽然生气,最后却也没拿这位铁头先生怎么样。

    方孝孺见李希贤有辱斯文,忙上前去见礼劝告。

    朱雄英则是趁机退出了大殿,寻了一处偏僻小殿,准备练会儿功,等铁头先生李希贤训诫完发完火再进去。

    文华殿平时不仅是东宫,也是太子办公的场所。

    此刻,太子朱标就在这里不远的地方处理政务,因此常能遇见当朝重臣。

    朱雄英溜达出来,寻了个有栏杆的地方,把栏杆拍遍,擦拭灰尘,准备压压腿,拉拉筋,这拉筋骨,对养生的好处很大,活血脉,通经络。

    刚刚将腿放在栏杆上,却见一位身材魁梧,宽肩细腰,国字脸,面相端正的大臣,领着一个小太监,从东宫正殿殿缓缓步出,瞧见朱雄英,这大臣宽润一笑,喊道:“雄英……”

    周宽则是连忙跪倒唱喏:“拜见曹国公。”

    来者正是大明开国功臣,朱元璋的亲外侄,大明曹国公李文忠。

    他是大明开国功臣中,较少的文武双全的统帅,自幼喜欢读书,且研习兵书,带兵作战极为勇猛,十九岁独自领军,论功封曹国公,统领大都督府,监管国子学。

    在胡惟庸案之后,皇爷爷朱元璋罢免左右丞相,任李文忠掌管全国兵马,太子朱标执掌大部分政事,李善长从旁辅佐。

    可以说,他就是当今天下,大明的兵马大元帅。

    而且,大明的夜不收谍子,多在他麾下,北元虽远遁,但大明还残留有不少北元的谍子和暗桩,元朝时蒙古人的谍子遍布天下,主要以番僧,喇嘛,色目商人为主,还有很多亚行交行,茶马商队,都归属于元朝枢密院掌管。

    当时忽必烈就说过,宋人擅用间。

    间就是间谍,当时的西夏,大理,南宋,辽金,都有自己的间谍机构,元朝一统天下之后,表面上没有公开的间谍机构,其实通过善于经商和记账的色目商人,四处挂单的喇嘛番僧,编织起了一张遍布天下的间谍网,如今大明仍然有不少北元谍子存在,一部掌握在北元皇帝手里,还有一部分掌握在北元太师手中。。

    在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的王保保还活着时,北元大部分谍子听命于他,此人极擅分析情报和用兵,兼具胡儿的骁勇和汉人的精明,事无巨细过目不忘,曾经靠着谍报大败明军与漠北,一度让北元恢复了几分元气。

    朱元璋还曾经七次写信招降王保保。

    而李文忠,就是和天下奇男子王保保多次交手的当时顶级谍战大师之一。

    可惜,俱往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