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也仗也并不是这么打的,收复辽东,是咱朱明皇室的心头大事,也是文官们的心头大事,他们也想着辽东收复后,我大明能和北元对峙一段时间,给老百姓们修养时日,江南地区的税赋,的确太过苛重,咱们对地主收税多,地主盘剥佃户就更重,若是能在两年内将辽东平定,除了让冯胜等国公马放南山,还能顺势减减赋税,南直隶五府,你皇爷爷连年减税,仍旧连年遭灾,赋税收不起来,其他地方的老百姓,生活也艰难呀。”朱雄英点了点头。

    哎……

    这个时代,农作物的种植,过于靠天吃饭。

    没有肥料,没有高产作物,即便免了赋税,老百姓想要吃饱饭还是很难,别说现在了,前世那个时空,朱雄英那边建国之后,六十年代还发生过饥荒,出现过饿死人的现象,而且是大面积的饥荒,当时的救灾动员能力,还有当时的粮食种类,产量,都很难做到老百姓每年都保证有饭吃……

    那个时空的华夏老百姓,真正吃饱饭,也是二十一世纪的事啊。

    朱雄英曾经亲身经历过,二十世纪末时,有些山区的孩子,还穿着破烂,每日靠着土豆番薯玉米度日,甚至一天三顿天天吃土豆。

    治大国如烹小鲜。

    这事儿的确着急不了。

    若是要落实一五计划,起码得把姚广孝带来的木薯大量种植起来,在南方普及,然后利用南方的高产作物,不停给北方输血,将大明北方的九边卫所防线建立。

    在利用大明皇家银行,控制北元,察合台,高丽,倭国的金融命脉,依托大明发达的手工业,以坚挺的大明宝钞不停的从周边国家吸血,来保证大明大部分,朝廷能够控制到的老百姓过上相对而言的好日子。

    这必须得来北方坐镇,保证政策实施到位。

    我大明,任重道远呀……

    朱雄英想到这里不由得怔住,自己之前真是太过乐观。

    总以为自己只要不死,好生养生,就能保证大明未来不走偏。

    谁知道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大明的资本积累速度加快了,南方快速富裕,北方如今还很穷,而且在南方,勋贵已经隐约出现了这个时代的寡头。

    一个小蝴蝶扇动的一下翅膀,会对大明造成巨大的影响。

    “爹,你知道铸造假币的谁嘛?”

    朱雄英问道。

    “不知。”

    朱标摇摇头。

    “军情司连番查桉,国安司也派出大量谍子打探,仍然没能查到是谁在铸造假币,但是我大明的宝清局宝泉局,戒备森严,旁人不可能拿得到钱模,而且也不可能拿得到铜矿银矿石用来铸造,你李文忠叔叔多方查探,查出铸造的工坊,是在北方。”

    “至于是北方哪里,还未能探明。”

    “明白了……”

    朱雄英眯着眼点点头,大明的北方并不缺银矿,在元朝之前的大金国,更是在发现了大型银矿之后,以白银为货币,铸造了官方定的“承安宝货”作为大金国的官方货币,这是华夏自汉武帝之后,货币史上第一次以白银为币材做法定货币。

    大元继承了金朝的国库和币值,也广泛的使用白银。

    当年忽必烈夺得大位,支持他弟弟阿里不哥的那些草原上的蒙古王爷叛乱,忽必烈就花了白银五十万锭,足足数百万两。

    “爹,假币这事儿也好办,北方的银矿,铜矿,只有那几个,您要是信的过我,将此事交给我来办,我让姚广孝去做,他多半能查得出来。”

    “我就是担心,查出来了,您舍不舍得下手……”

    “咱大明这些勋贵,个个都沾亲带故的,我总感觉有胆子下场铸假币的,并非是一般人,怕是国公一级,或者二代国公……才有这个胆识,否则普通的侯爵哪里敢做?”

    “而且,此人不仅做了,还大张旗鼓的花假币,根本不怕被人告发,说明关系极硬,怕是我大明军中有底子的人。”

    “哎……”

    朱标轻轻叹息一声。

    “是啊……”

    朱雄英在脑海中思索着可能会做这件事的人,有可能的太多了,甚至可能是南方的文官集团在故意推波助澜。

    大明是绝对不可能让这帮勋贵做成寡头的。

    若是按照这个趋势,很快皇爷爷就要发动辽东战役,尽快将国内的大仗打完,接下来勤修内政,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付这帮做大的勋贵上。

    文官们,这段时间要得利了……

    朱雄英呼出一口浊气。

    大明的武举,要到明年才能开科,培养出一批新的勋贵,还为时尚早。

    几个大明的藩王,似秦王朱慡,晋王朱棡,燕王朱棣,能够压得住勋贵的,也就晋王和燕王,自己二叔秦王朱慡,已经被自己侧妃邓氏给架空了,活像是个提线木偶。

    靠着皇室成员压制勋贵,很难。

    更何况,许多皇室成员,要倚靠这帮勋贵们维持藩地的安稳,秦王朱慡娶了邓愈的女儿,晋王朱棡娶了谢成的女儿,朱棣娶了坐镇北平的徐达的女儿……

    略一思索,就知道为何。

    难啊。

    见朱雄英忧心忡忡,朱标笑道:“你之前口口声声说着忧愁伤神,不养生,如今为何这般?”

    朱雄英咧嘴笑道:“爹,以前我养生,是怕死,如今我不提养生,是因为我已经到了养生化境,咱不吹嘘,就我这身板儿,万中无一,除非是有人对我下黑手,咱不会有啥大问题。”

    他想到这里,都着嘴道:“我反倒是担心我以后会不会也没儿子……”

    “咱三个舅舅,常茂,常升,常森,全都没有子嗣,咱外祖父开平王这一支,血脉太过霸道,常茂大舅说,好几代都子嗣不多……”

    “哎,我年幼,尚未婚娶,连个小娘都无……”

    “你这浪子!”

    朱雄英又嘿嘿笑了笑,眼神闪烁,道:“爹,说真的,咱这一路走来,我见北地百姓,作风朴素,多能艰苦劳作,百姓虽然面无菜色,但是生活积极向上,很多底层老百姓,都觉得咱们大明比大元好,过得比以前有盼头,个个眼里都有光。”

    “而且,他们被蒙古人欺辱过,给蒙古人当牛做马,保家卫国,义不容辞,也更爱戴我大明。”

    “反倒是我大明南方,百姓富庶,只要手脚健全,倒是饿不死,老百姓们饱暖思**,咱做个大明日报,马上就有人搞出了一些隐曲儿黄报,还有什么有图画的金瓶梅,在小报上连载赚钱,老百姓因为国家赋税收的重些,怨言颇深,南方读书人又多,三五子读书生员,就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国事……”

    “我大明南北,有隐忧啊!”

    “咱们,一定得把北方给经营好咯。”

    朱标点点头。

    “我再告诉你一件事,有人诬告你三叔晋王谋反,你五叔周王朱橚,也被人拐骗犯了错,至于你二叔秦王,他着实是让你皇爷爷失望啊……”

    “他做了什么?”

    “他对那王保保之妹观音奴深陷情种,偷偷帮观音奴送书信给北元,暗通北元,而且藩边重事,一概不管,全都被那侧妃邓氏把控,如何能不叫你皇爷爷伤心?”

    “若果不是我为他担着,帮他说话,他早就被你皇爷爷召回南京训斥了。”

    两人正说间,常茂在外大声呼喊。

    “太子殿下,大事不好!”



    第82章 收复乌撒

    

常茂来不及喘气,忙说道:

    “北元平章乃儿不花,大将万户索林帖木儿,率三万军,自张家口堡犯边!”

    朱标和朱雄英全都翻起身来。

    朱雄英皱眉道:“大舅你勿要着急,妥善说来。”

    他小跑着到一边,给郑国公常茂端来一杯茶,等常茂喝下,他才气喘吁吁地将这军情道来。

    这条情报,是国安司的僧人传来的。

    如今,大明国安司的情报来源,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和尚,喇嘛,各类平民。

    一个是大明锦衣卫自己的商队。

    和尚和喇嘛,在此时的大明北方,地位尊崇,强盗拦路劫径,都不会对和尚下手,故而和尚能够有很大的身份便利,探听情报,而且这个时代的和尚和道士一样,大多都会医术。

    行医,可以便与布道。

    大明的北方,燕云之地,国安司的谍子和尚,是主要情报来源。

    常茂细细讲来,此情报来自于张家口堡,也就是前世的张家口。

    前世,堡宗出国留学,就是在张家口附近的土木堡,拿到了入学通知书。

    此地距离北平不过二百多里。

    此地现如今并无卫戍堡垒,但是此地西山山腰上,有许多洞窟,和尚,番僧,喇嘛,道士,常在此地挂单歇脚。

    久而久之,此地形成一座寺庙,名为云泉寺。

    因为靠近草原,张家口此地,寺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佛寺,他的主持是个番僧,行的是藏传佛教的衣钵,但是汉传佛教和尚也挂单,而在这里住的最多的却是道士。

    寺庙上部,以道士为主,山脚也是和尚为主。

    最初,此地是全真道士传道的洞府。

    大元时候,因为长春真人丘处机的缘故,北方,尤其是辽东等地,全真道家道士众多,许多道人四处行医布道。

    有周围的蒙古牧民,汉人百姓来此求医,渐渐的在周围聚集起来,有汉家丹门沁(货郎),蒙古王公贵族的行商管事,甚至还有南方的行商,聚集在此,在这里进行集市。

    茶叶,盐巴,铁锅,锅铲,棉布,丝绸,蜀绣,药材,你能想到的货物,都有色目商人和汉人的商队拉到这个地方,和蒙古人交易各种皮草,牛羊,骡马。

    对于蒙古人来说,皮草和牛羊就像是汉人的稻谷,养一匹要不了多久就生崽子,然后崽子再生崽子,三五年间,就能有一群牛羊。

    但是对于汉人,牛可以卖给官府做耕牛,也可以卖给卫所军户做军牛,羊可以卖肉,可以卖羊皮,一只羊从蒙古人手中收来不到半块钱,卖出去可以得钱一块五。

    此地靠近北平,只要从蒙古人手中收过来,就能立即出手。

    又因为,靠近天津卫不远,从南方海运货物再用车队拉来方便,三倍的利润,让许多商人蜂拥而至。

    其实在大元时期,周围的定居百姓,就固定来此地赶集。

    而且云泉寺,在每年四月初八,还固定有佛会,法会,周围信徒信众,前来赶集上香,顺便购买各种生活物资。

    初一十五,也有小集。

    洪武初年,因为战事频繁,略有影响,洪武十五年之后,经济迅速发展,很多北方的商人发现这张家口堡有商机,如今聚集的居然有上千人,长期在此地进行贸易。

    明军没有在这里建立卫所。

    蒙古人也没有对这里过于骚扰,因为骚扰太甚,他们会买不到盐巴和茶叶。

    此地,就是如今大明的灯下黑,蒙古人和汉人聚集交易,但是北元和大明都没有刻意的去管理。

    锦衣卫国安司,发现此地重要,很容易探听到北元情报,于是在这里的云泉寺,广派和尚道人谍子,还有自己的商队。

     八 零 电 子 书  w w w 。 t x t 8 0。 c c
    “我国安司在张家口堡的和尚谍子探明,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