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皇长孙通习简化字,日后他必定亲通习简化字的新派文人,疏远我老派,登基之后,权柄自然落在了新派文人手里……”

    “我知晓后宫诸多娘娘本家都与你做买卖,你好好发动关系,查一查太孙最近古怪……有机会,插几个谍子进去最好。”

    李善长很少说话这么直白。

    李存义闻言也笑道:“大哥,你这算是找对人了,吕家和咱们有买卖,如今吕氏独坐东宫,皇后无心把权,后宫嫔妃每日都得去东宫给吕氏请安的,他们吕家可是吕文焕后人,在前元颇为显贵,吕本自个儿当了咱大明的官儿,宗族有位吕氏本家,和郑深皆是那元顺帝太子爱猷识理达蜡的老师……”

    “吕氏带入宫的老人给那皇二孙朱允炆讲课,竟教他前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蜡所做的新月诗,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有人着言附会,将这诗说成是朱允炆所写,谁又知是前元顺帝太子所著?大哥呀,你说这吕氏唐朝就是官儿,到了前宋也是大官儿,投了大元再得四世富贵,如今大明还能显贵,哎,咱们李家也不知能富贵多久……”

    李善长眯着眼没吭声。

    是啊,大儒宋濂,也就是太子朱标的老师,当年和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蜡的老师郑深关系也是极好的,郑深乃是浦江博儒,而宋濂迁居浦江时,多与他探究学问。

    如今的太子妃吕氏,就是宋濂介绍……

    这其中,多有儒林关系。

    这些顶流儒门,世代富贵,像是吕氏这种富贵十世的儒家古族,如今在朝中还不少,他们对于大明帝国的二代继承人,甚至三代继承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

    李善长李氏家族如今虽然显贵,比起这些富贵十世的大族,还是欠缺底蕴……

    李存义唏嘘道:“大哥,我知你不喜我做买卖,但咱们可赶不上吕氏这等儒门古族,所以啊,我得趁着如今你还在位置上,多为咱们李家攒点良田家资,以后也能为咱李家攒个十世富贵,到时仍他皇帝是谁做,咱就像吕氏一般,多多的读书,多多的攒钱,富贵终究是咱的。”

    李善长眼眸闪过精光,低声道:“坐天下可不是做买卖,你把天下似蒙元色目人那般当做买卖来筹算,终究会棋差一着。”

    他低头看向棋盘。

    “我早知你在藏拙,故意让子使你屠龙,大哥焉能不知你心思?”



    第41章 我今年八岁没腹肌正常吗

    

小院儿不大也不小,门口的篱笆上挂着一块儿牌子,上书“内有猛猫恶犬,慎入!”

    院子中,朱雄英怀抱一只小黄犬,左手逗弄着小犬,右手却掀起了自己的衣衫瞧了瞧肚皮,撇嘴忧心忡忡地道:“大伴,我今年八岁,没练出腹肌,这正常嘛?”

    一边的周宽,方孝孺,还有郑和都是哭笑不得。

    朱雄英放下衣袖,双手捧起小黄犬,问道:“方伴读,今日朝中有何大事?”

    方孝孺想了想,如实说道:“这皇明五年计划出炉,圣上要天下百姓人人有其田,在朝中已引起轩然大波,说道今日朝中的大事,莫过于大理寺卿李仕鲁纠集十余名官员,请圣上对天界寺大加整饬,释放僧尼道人……”

    他说着轻叹一口气。

    朱雄英则是咧嘴笑了笑:“这帮读书人,果真是沉不住气了,辣鸡!”

    他随即意识到了什么,对方孝孺摆手道:“对不起,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读书不为民做主之人,还厚颜无耻坐在朝堂上的都是辣鸡!”

    方孝孺面色古怪。

    朱雄英又道:“方伴读你将今日之事,细细给我说来。”

    方孝孺便将今日朝中大事,一一道来。

    这一个月来,除了诸位皇子需跟着朱雄英每日晨练,朝廷上发生的另外一件大事,莫过于皇明第一个五年计划出炉,明确提出要对皇田官田进行均田土改。

    使皇明百姓,人人有其田!

    均田土改,这件大事可以说影响太过深远,已经让如今的大明朝堂不再流淌暗流,而是明潮狂涌。

    文官集团开始集合起来抨击大明的其他国策,以此来纠集党争。

    但他们并没有直接抨击土改,而是在皇爷爷朱元璋的其他国策上做文章,比如说抨击朱元璋召集了天下僧尼道士数万人,聚集在天界寺接受皇家册封这件事……

    顾左而言它,政治一向如此。

    天界寺位列五山之首,总辖天下僧尼,今日,大理寺卿李仕鲁就进言,朱元璋纠集僧尼道人此举是在舍圣学而崇异端!

    此人用词十分险恶,他所谓的“圣学”便是朱子儒学,扒灰老祖之圣学。

    注意,此处接受册封的僧尼道士,都是有正规度牒的道士,不是皇明打压的左派邪道。

    一来僧尼道士势力庞大,尤其是遍布天下的寺庙和尚,这些人既有钱,又有田,是很庞大的地主阶级。他们又和左道弥勒教白莲社等同出一门,如果皇明朝廷不把他们争取过来掌握舆论高地,那么敌人就会去掌握他们。

    朱元璋将这些僧尼道士聚集在一起接受朝廷册封,他们大部分都十分上道儿,各种鼓吹皇明好处,还自觉鄙视那些拿不到正规度牒的僧尼道士。

    毕竟,和尚出去化缘和放长生贷,收租子,也得有朝廷度牒才好办事,就拿放长生贷来说,在官府有度牒的和尚,老百姓终归更认一些。

    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将地契卖给和尚,也更认有官府度牒的和尚不是?

    李仕鲁此人少好朱子之学,自诩清流儒党,刚开始皇爷爷朱元璋并未理会,他便纠集了一大批人上奏折,而且还给朱元璋放狠话,说:“陛下沉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如!”随后在奏折里将朱元璋说成是梁武帝那种崇信佛道的亡国之君,还要乞老还乡。

    潜台词是,你朱元璋不尊圣学,崇信异端,不是圣主!

    他直接在朝堂之上,说出清流慷慨赴死之言,将朝笏掷于地,高声纵呼。

    这厮用心十分险恶,是在故意挑战朱元璋皇权的底线,如果朱元璋杀了李仕鲁或者将他贬罚,就说明朱元璋的确是真的崇信异端,舍“圣学”而崇异端。

    他们不抨击朱元璋搞太学,独立于国子监,而是抨击朱元璋修建天界寺,收编僧尼道人的做法的确不符合“圣君”之道。

    圣君,就应该远离僧尼道人,崇尚儒学。

    圣君,就应该广修书院,推广儒学,任用儒生。

    而且更进一步说,你崇尚儒学,怎么能搞均田呢?

    要知道,孔圣人虽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但这个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以“礼”治国!

    此“礼”,针对的是诸子伯爵,针对的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对诸侯和贵族们进行均田,放在如今,那就是诸士大夫文人和大地主阶级,可从来没针对底层屁民百姓。

    就连孔子收徒都要收十条肉干的束脩,这其实就是筛选门槛,普通人哪儿搞得起十条肉干。

    在儒家的学说里,普通的平头老百姓,是没有资格“均田”的,这不符合“礼”。

    若是你圣天子,将这些官田皇田,给我等士大夫文人均一均,分一分,每个地主多几百亩良田,那就真是大大的良政了。

    哪怕是分给武将勋贵呢?

    你居然分给底层老百姓!

     奇!书!网!w!w!w!。!q!i!s!u!w!a!n!g!。!c!c
    李仕鲁今日在朝堂上的行为,其实就是高举着儒学法理,逼迫朱元璋让步。如果朱元璋不杀李仕鲁或者不贬官,那为了做出尊崇“圣学”的模样,也得将这些僧尼道士放还,或者减少册封僧尼道士的数量,或是对僧尼道士下重手解散天界寺。

    但李仕鲁抨击朱元璋崇信佛道的用意,也并非针对和尚,而是在争权,话语权!

    站在圣学“法理”的高地,逼着朱元璋低头。

    一旦朱元璋退缩让步,那么马上下一步文官集团就会出新招,进一步压缩朱元璋的话语权,抡起道德和圣学大棒,让朱元璋放弃均田这等“暴政”。

    复古守礼,乃我儒学正理!

    朱子之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他号召存天理灭人欲,强化三纲五常的作用,前元和明朝洪武初年一直推崇朱子之学的哲学思想,有个重要的点是,他强调每个阶级在每个阶段该做的事,你如果不这么做,就是异端!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但是君为臣纲的前提条件,是你这个“君”恪守儒学。

    你都不尊我儒学了,那岂不是暴君暴政!

    朱元璋若是不遵从儒家圣学,他就是个崇拜异端的君主!

    朱雄英越听越觉得这帮读书人心思险恶,而皇爷爷朱元璋也没惯着李仕鲁,直接在朝堂上命锦衣卫将他拖下去痛打一顿,当场打死在大殿石阶下。

    朱雄英毫不客气地嗤笑道:“前些年胡惟庸案牵连数万人,皇爷爷屠刀可都没手软,这帮狗官儿居然还敢派人来挑战皇爷爷,这只是让他们吐出侵吞的皇田官田,真要是均田土改到了他们头上……”

    他看向方孝孺:“方伴读怎么看?”

    政治是一块儿遮羞布,当它被盖在其中某个部位的时候,说明其他部位早就走光了。

    方孝孺苦笑一声,叹气道:“一来我皇明很多皇田,官田,实际上早被某些文官和勋贵武将瓜分了个干净,我皇明的皇田官田大部分是收缴的前元政府留下来的官田,或者是贵族良田,而这些良田在建国前或建国初很多就已经被收编的前元文官,和驻守各地卫所的武将侵吞作为私用。”

    “我皇明继承元祚,他们又就地任用,早已将那些官田皇田是为自己私田。”

    “故而这均田土改,虽说是皇田和官田优先,依旧障碍重重……”

    之前是卫所驻守武将和本地文官们互相争夺官田,如今你朝廷皇明亲自下场争夺,这岂不是在抢我们饭吃?

    吃到嘴里的,哪有再吐出来的,还是吐出来给屁民!

    哪怕是吐给儒家一条狗,甚至几个大头兵丘八也好受些。

    土改改的不是皇明的皇田,改的是勋贵文官们的命啊……

    文党和武党,空前的一致,开始在某些事情上阳奉阴违,已经出现了不好的苗头。

    就譬如卫所军屯田,很多卫所千户,是各国公侯爵的亲兵亲卫出身,他们散落在大明各地,这些公侯子爵一向将自己亲兵千户驻守的卫所当做自留田。军屯田地,看似是分给军户耕种,实则是军户在给千户当佃户,而千户又是各大公侯的亲卫禁脔,随意拿取,哪里是你皇明天子的官田?

    很多官田表面上姓朱,实则歪歪扭扭写着一个私字儿。

    北方因为战祸不断,这种情况稍好,南方平和稳定的府州这种情况十分猖獗,文官和武将们这十五年来可没闲着,基本上将整个大明江南江西广东福建等地的官田皇田,能吞则吞,不能吞的就瞒报隐田,中饱私囊。

    洪武年间有许多地方知府因为赋税未能交齐坐刑,有个知府是钱穆王的后人,钱穆王的后人为了保住脑袋,拿出了当年在唐昭宗时期获得的免死金牌,朱元璋还亲自观察了一番这块儿金牌,确定是真的,又加上钱氏知府罪责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