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了血,那又有一番说法,因为两军厮杀,重就在那一气气机转换之间顶住对面厮杀,战机稍纵即逝,此消彼长,若是我军有练过战场杀人技的勇士,无需太多,只消有数十个,领着数千军,抵住那片息一刻厮杀,可屠杀对面数万普通人,此言绝非胡诌。”

    “那战场厮杀,真个儿刀枪拼砍之时,若是没练过养气术法,手脚重若千钧,刀剑都举不起,又说那长枪,长约一丈三尺,重十余斤,若厮杀一刻还能行,厮杀半个时辰,没有淬炼体魄和丹田一口气机,举也举不动的。”

    朱雄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看向周宽,道:“大伴,你还没说完,到底是我外公开平王猛一些,还是那张定边更勇猛?”

    周宽苦笑。

    他轻摇了摇头,咧嘴道:“小主非要问,奴也说实话。”

    他沉吟一下,道:“若以成败论武勇,自然是开平王最勇猛,因为张定边斩我大明三员武将之后,被开平王一箭射落。”

    “但要轮到个人武勇,那张定边无疑更强些,此人堪称元末第一猛将。”

    “他之战场杀人技已臻化境,当年我大明三员百征战将前去阻拦他,其中两人被他一声大喝,心神俱碎,在他面前刀都举不起,手脚重逾千斤等死,另外一人被他气机所摄,刀剑砍出都变形无力,也被他一刀斩杀,那时上位的座船数百亲卫,似我也在其中的,都是百战老卒,却个个如软脚虾浑身绵软,刀剑也举不起,气都喘不太出的……”

    “说来惭愧……”

    周宽眼神露出几丝异彩,似是想起当年峥嵘岁月,但言语中对张定边这位元末第一猛将多有敬畏。

    朱雄英将那老鸭汤吞下,随手擦拭了一下嘴唇,叹道:“之前我怕为酒色所伤,一直不敢练武,前日大伴你用药酒为我淬炼皮肤后,我觉得有些疼痛难忍。”

    “如今听你言语,我再也不怕为酒色所伤。”

    “从今日起,酒色财气,做个俗人!”

    “我要好生练武,就练杀人技!”

    周宽诧异地看向朱雄英,劝慰道:“小主,为何要习杀人技?其实小主您内蕴一口丹田气,已可养生,这杀人武技十分辛苦,不仅要用药酒打熬身骨,还需与人厮杀见血涨气,沙场见血越多,血勇胆气便重一分,似开平王常将军那等猛将,战马惊了,只消瞪一眼便能止住,便是因为他内蕴胆气化为杀气,已冲霄汉,可是,开平王也因此英年早逝,只因人之气血,似身体烘炉,熊熊燃烧,过耗易损……”

    “且开平王这种猛将,杀到兴起,双眸赤红,气机数个时辰无法散去,戾气深重影响心性,故而早年多有杀降之举……”

    “小主您无需练杀人技,只消温蕴丹田气,养生足矣。”

    朱雄英摇了摇头淡笑,世人皆知常遇春喜欢坑杀降卒,却不提他每到一城,主要杀的都是当地的乡绅地主和北元降卒,这些人杀十个可能有九个是冤枉的,但杀十个北元降卒,尤其是老兵头子,多半没一个冤枉,北元士兵比起义军还如恶狼,打胜仗劫掠一番,打了败仗更要劫掠一番,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都说是他常遇春杀心太重,谁又知是他痛恨恶兵?

    别说外公常遇春,换作是他朱雄英,也得把这些溃兵贼兵屠了!

    郑和也附和道:“是啊小主,奴也觉得您无需练武。”

    朱雄英却摇了摇头,他眼神闪烁,右手缓缓捏住了拳头:“我也不能全指望你们护着我,皇爷爷马上就要搞均田土改,到时必定暗潮涌动,多一分武力在身,我也多一分保命本领。”

    “就算学不到外公常十万,一人可抵十万军,也得做到三五人近不得身,有危险时跑也跑的快些,我也不想和别人真个厮杀搏命,主要是得练出一口气机,遇到杀卒高手以气机摄我,我不会手趴脚软,我只想专练保命功夫,似什么,轻功,还有跑跳纵跃更快的功夫,都统统教给我!”

    周宽自知自己这位小主性子,是矢志不渝,说到做到的,不由苦笑劝道:“小主您何苦……练武是粗俗的把式,世间之高远,莫过于读书。”

    朱雄英苦笑一声,撇着嘴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笑道:

    “你们不懂,读书,救不了大明……”

    “世间未闻有土改而不流血者!”



    第37章 我大明天子善于溺水

    

朱雄英小声嘀咕。

    “之前本来想不明白,仔细思索,为何前世我会英年早逝,恐怕大概率是文官们在背后捣鬼……”

    现如今自己的身子骨基本已经练到了这个年纪的极致。

    还记得前世在网上见过一些三四岁就开始健身的小孩,才五岁就浑身肌肉八块儿腹肌,一个是有科学的训练,第二个就是要有合理的膳食。

    自己养生这三年,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路子。

    只是,自己比起前世网上见到的那个健身小孩,更加粗大一些。

    按道理,就算常氏家族有遗传风疾,自己养生三年也应该察觉出来。

    可是,并没有。

    八岁孩童,身体已经逐渐长成,且皇室子弟保养得当,前世自己八岁就飞升登仙,如今看来大概率是被人下了黑手……

    “我现在也就只有美色这一点点软肋,保险起见,明天最好搬出去,一来能守着皇奶奶,二来离皇爷爷也近。”

    小声嘀咕着,朱雄英拿过枸杞水,想了想,眼神古怪地抿了一口。

    最重要的是,搬出去之后不用喝东宫里的水。

    我大明天子善于溺水,自有国情在此。

    朱雄英思前想后,自己吃的食物基本上不太可能被人下毒,那唯一有机会的就是水,在不清楚继母吕氏背后势力究竟有多强的时候,还是保险点好。

    要知道前世大明的几个开国功勋可都是死于下毒,譬如曹国公李文忠,是被人下毒治死的,惹得皇爷爷朱元璋震怒,杀了数百人。还有二叔秦王朱慡,在王府内被人下毒害死,十叔鲁王朱檀,在王府内被人灌了太多金石丹药,二十二岁就死了,这真是巧合?

    上一世洪武二十五年,父亲朱标前去西安考察迁都,中途皇爷爷突发敕令,让他注意自己身边防护,回来之后父亲朱标就突然生病,小小的风寒夺去性命?

    虽说现如今医疗水平较低,但以皇室的医疗手段,断没到一个风寒都治不好的地步,当世顶尖的医者都在御医院,何况父亲朱标是马上太子,多年带兵身体很好。

    在自己和父亲接连去世之后,被文党调教成谦谦君子的朱允炆进入皇爷爷视野,为了给他铺路,皇爷爷就必须铲除蓝玉一党,因为舅爷蓝玉他们这些淮西武党天生和朱允炆冲突,日后会有谋反的隐患……

    这既是阴招,也是阳谋。

    不可小觑古人的智慧,尤其是当你身在这个帝国最顶尖的那批聪明人中间。

    读书人天生追逐皇权,但是他们所受的儒家教育又让他们蔑视皇权。

    如果均田土改一开,文臣必定搞脏活儿,对朱标下手还太过,对自己下手却可做些文章,三弟允熥患有脑疾,言语不利索没有威胁,然后文臣押宝朱允炆,再害死父亲朱标……

    皇爷爷朱元璋屠刀滚滚杀的文党畏畏缩缩,俨知他们没有背后谋算反击!?

    大明初的这帮读书人,都是当世顶尖之人,个个都是人精。

    越想,越觉得大明洪武初期,这潭水着实太浑。

    文臣干脏活儿传统可是由来已久,且在大明朝延续数百年,留下了大明天子“善于溺水”的国情。

    譬如后世那个正德皇帝朱厚照,一个能骑马率军,亲上战场,在战场上亲手斩杀敌人的马上皇帝,落水后偶感风寒,居然被太医活活治死,他中途发现不对劲想换个太医,却被首辅批评是皇帝肾虚,死于肾虚?

    闹呢,无非是朱厚照抓住了军权,脱离了文臣集团的控制,而文臣集团有了危机感。

    后世还有几个大明皇帝,不是下药就是溺水,年纪轻轻便死去,一旦发现天子不受文官集团掌控的迹象,皇权又开始威胁到文官们利益时,皇帝便会英年早逝。

    到了崇祯末年,更是毫无底线出卖大明!

    千万不可以用自己的道德认知去衡量文臣的底线,文臣的底线是没有底线!

    皇明第一个五年计划一提出,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均田,这均的不是天下的田,均的是文臣武将的命啊!

    朱雄英虽然前世只有十六岁,是个官场小雏儿,稍微想一想却也知道,即便皇爷爷是先在皇庄皇田里均田,也将引起激烈反抗,无他,开天下之先。

    大宋与士大夫共天下,大元与商贾武人治天下。

    你大明,一拿我士大夫文人如猪狗苛待,二对商贾若乞儿,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皇爷爷治下的大明,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极低,甚至不如工活儿的匠户。

    但偏生,商人富有四海,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只要将均田制推广下去,使得大部分的老百姓有田种,那么那些已经成了大地主的文官武将还有商人个个都坐不住,这事儿就好比是建房子,文官商人们好不容易把房价抄到十几万一平米了,你忽然来个政策免费发房子,这不是在要我们的命嘛!

    他们一是担心租地的农民跑了,二是担心皇帝会将均田推广到全国。

    再说,好些皇田早被地方官吏偷偷侵吞了,视为自己的私田。

    以往大明的赋税再重,也收不到他们读书人地主乡绅头上,一块儿良田,赋税两成,地主的租子是四五成,最后生下来的那两三成才是农民的。

    一遇到天灾人祸,农民就要卖儿卖女,因为剩下的两三成还要留下谷种……

    在文官集团大地主阶级眼里,这两成赋税已是极高,简直是苛政了!

    所以前世老二朱允炆上台,免了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赋税,把那些文官集团高兴的跳脚,可不嘛,两成的赋税免了,一块儿良田我们收五成租子又能多收几石。

    现如今,你居然要均田!?

    这一均田,老百姓和佃户都去种皇田,不需要给我等地主交税,也不用问我们借高利贷了,这不是断了我们乡绅商贾的活路吗!

    “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朱雄英只感觉再想下去,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那时自己肯定会被现在大明这帮读书人惦记,读书人杀人害人,和武人完全不一样,自己就算能练出张定边一般的勇猛武艺,达到武夫极致,也害怕被读书人惦记下阴刀子。

    保险起见,尤其是在今年自己八岁这个敏感的时间,还是在土改均田的关键时期把自己置身事外最好,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可是朱雄英对继母吕氏的一些揣测,又不敢直接给老爹朱标说,他想了想,认真道:“大伴,明日帮我去给皇爷爷传个话,我想在御花园置办一间小院,陪着皇奶奶。”



    第38章 大明二代群贤

    

翌日。

    奉天殿,大殿之内。

    今日不是大朝会,但也来了诸多大员。

    朱元璋和朱标正坐在殿内,手持鹰信眉头紧锁。

    这次不仅是曹国公李文忠,韩国公李善长,魏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