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古人将他们的国家交给一帮重利的色目商人来打理,这帮色目商人又各自有自己的小算盘,先不说元朝通行五花八门的各种文字,就说货币,有八思巴文货币,有汉文货币,有色母文货币,彼此之间都可交通,然后又没有权威货币,元朝中央政府只能发交子来冲击金融泡沫。

    简单点来说,老百姓需要的铜钱和金银需求量极高,但是元朝政府拿不出这么多金银铜钱,只好用交子来抵,但是交子这东西得和金银挂钩,也就是所谓的金本位。

    交子印的多了,狗都嫌。

    朱雄英端起枸杞水又喝了一口,说实话,明朝初期的各地起义,放在古代封建王朝里都属于很多的,不仅仅是北方,福建,广东,江西,浙江,这些南方区域的起义也很多,前世在四叔朱棣靖难之后,一直还持续了很多年。

    这跟大明的税收政策有极大关系,税收收不起来,国家没钱,赋税就重,这是个死循环。

    当初为了稳定天下大局,李善长建议朱元璋广收前元官吏,很多城池为什么投降?一来大明承诺投降后保护他们现有士绅阶级的利益,这帮人不仅仅是地主阶级和商人,还有很多和尚僧侣,大明还捏着鼻子承认他们放出去的高利贷租子,承认他们圈养的奴隶,否则大明无法这么迅速的平定天下。

    初期症结不显,随着天下承平,国家的政策渐渐推行不动的时候,底层这些阻力就越来越严重。朱元璋深恨贪官污吏,对盘剥百姓的这帮人也没好感,当大明可以抽出手开始解决这些人的时候,他们就又开始抱团反抗。

    这也是如今大明到处秘教横行,灾祸四起的原因。

    底层的老百姓没得选,他们只是时代的尘埃,被乡绅阶级和佛头道主携裹着……

    朱标和朱元璋对视一眼,朱标又问道:“雄英,你之前常说,八岁之期已到,此话究竟是何意?咱和你皇爷爷深为你担忧啊。”

    “这个……”

    朱雄英又丢了两颗核桃在嘴里,拍了拍手,唏嘘道:“父亲,皇爷爷,其实是因为外公常氏家族有遗传的风疾,此风疾十分隐秘,平常瞧不出来,但一旦爆发便要人性命,外公年仅四十英年早逝,母妃也是怀着允熥时便身体不好,都是因为常氏家族风疾厉害。”

    “我之前梦中得仙人点拨,今年就是我风疾发作之时,故而孩儿努力养生。”

    朱标沉稳宽重,也忍不住皱了皱眉。

    他和朱元璋对视一眼。

    其实关于常氏家族有隐疾,在朱允熥出生之后,朱元璋和朱标就知道了,但是没想到这隐疾来的这般迅猛,甚至威胁到了皇孙的性命。

    朱雄英本来拿着一颗核桃准备丢进嘴里,忽然眼眸一闪,凝重地说道:“哦对了,皇爷爷,父亲,千万记着,科举十分重要,不仅要唯才是举,还要量才是举!如今这世道,读得起书的都是有钱人家,贫民老百姓饭都吃不饱,斗大的字儿不识一个,自然是参与不了科举。”

    “如果长此以往,朝堂上就全是些乡绅种子,他们只要多多的吞田种地,后辈早晚出大官儿,自然向着他们,这帮人贪污腐败,搜刮民脂民膏,想着法子不交税给朝廷,天生与我皇家冲突。”

    “这就需要咱们把土改落实到位,一来保证大部分良家子有地耕种,二来避免功勋贵戚贪吞良田,三来避免出现无法掌控的朝堂文党,将我们能掌握的良田全都划为皇庄皇田,给良家子地种,读得起书的来考文举,读不起书的考武举,偏科小吏也留个上升阶梯,保证大部分的良家子能看到上升的通道,国家就能稳定。”

    抓好经济,再抓好人才,这两个基本盘握在手里,大明能走很远。

    官吏和士绅不想交税变着法子偷税漏税,是如今的时代局限性,没办法,这大明江山是你朱家的,和我等官吏乡绅有何关系?天下你朱明皇家收了那么多租子,我等乡吏隐匿一点又无碍,谁吃不是吃呢?

    “这些暂且不说,你的风疾真有这么严重?咱马上叫御医来给你诊治!”

    朱元璋眼中露出柔情,在外人面前,他是大明天子,威严无比,但是在朱雄英面前,他只是个关心孙子的老人。

    朱雄英撇着嘴苦涩地摇了摇头,说道:“皇爷爷,咱这风疾很是隐秘,平时不显,到了那会儿突然发作,御医是看不好的。”

    “不过……”

    朱雄英忽然一改童稚,眼神隐秘地瞥了一眼外面。。

    “皇爷爷您要多多关注皇奶奶的身体,如今后宫以她为主,她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后宫失仪,定会掀起一阵狂风暴雨……”

    “我听闻,鲁王朱檀身边,被北元谍子安插了几个内侍,此事非同小可啊皇爷爷,我皇明承天建国十五载,虽说南方大部安定,北地却暗潮涌动,像是二叔,四叔,还有后面要分封去北边鲁地代地的几位叔叔,怕也不是那么好过。”

    朱元璋和朱标,都是重重地皱了皱眉。

    朱雄英有一句话没说,如果皇奶奶挺不过今年,那么后宫的权利中心大概率要转移到自己继母吕氏这边,因为皇爷爷不可能再立皇后。

    到了那时,继母吕氏无心,她背后的势力也会开始兴风作浪,继母吕氏家族世代耕读传家,历经唐宋元三朝,到如今仍是一方古族,虽没有唐时六姓七望那般庞大,但背后的能量和势力并不小。

    后宫的安稳,一直是朝堂的晴雨表。

    细思一番,前世的朱雄英之所以八岁早夭,如果并非是因为身患常氏家族遗传风疾忽然爆发的缘故,那么大概率,就是因为马皇后身体不好,后宫权力失衡,吕氏逐渐掌握了话语权,被某些有心人,或者就是吕氏自己,下了黑手……

    毕竟,朱允熥身体不好,言语不利索,自己又早夭,那得势的只能是朱允炆。

    朱雄英抿着嘴眼神闪烁,是吕氏反倒心中松些,若不是吕氏下的手,而是背后的势力,这就更恐怖了。老爹朱标出了名的善于纳谏,且被宋濂教的知书达理,极尊儒臣,朱允炆年方五岁,但也能看出是个小读书苗子,日后被读书人一顿忽悠,妥妥的“仁君典范”,那背后黑手,有能力布局大明两代天子,阴招配着阳谋,这就太过恐怖了。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轻轻拍了拍他肩膀,笑道:“无须担忧,哪有什么北元谍子,不过是些国破家亡的丧家犬,狺狺狂吠罢了……”



    第33章 朱重八也无非是个半百老卒罢了

    

在朱雄英面前,朱元璋难得惬意。

    兴许是因为隔代亲,又或许是因为这逆子满嘴胡言乱语不着调,总之气氛温馨了许多,倒像是一家人聊天,而不是大明的天子和太子,皇孙在谈政事。

    就连朱标也感觉自己父皇有了久违的几分慈爱,不再是那般凝重,朱标抿着嘴想了想,偷偷将一枚核桃敲开,剥出果仁来,垂着头伸出手臂,小心翼翼地将核桃仁递给了朱元璋。

    “父,父皇……”

    朱元璋瞥了一眼,正欲呵斥,话到嘴边却蓦地顿住,他抬眼瞧了朱标一眼,见朱标一张宽润威严的脸颊,此刻已憋得通红,仿若是犯错的稚童,手脚无地自处。

    朱元璋自己也不由皱起了眉头,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朱元璋张口闭口便是斥责为主,兴许是因为天威隆重的缘故,又或许是因为朱标性格温润的缘故,让杀伐果断的朱元璋对他极为不满。

    朱重八也无非是个半百老卒罢了。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咧嘴笑了笑,自然地伸手接过那核桃仁,放进嘴里细细抿着,眯眼笑道:“咱也许久没吃过标儿剥的核桃啦……”

    “是,父皇。”

    朱标宽润脸颊憋得紧张通红,等朱元璋吃了之后,他长吁了口气,低下头看了看手中剩下的几粒核桃仁碎粒,他小心翼翼地将那核桃仁碎粒捧起到嘴边,以嘴唇抿着一粒粒吞下。

    两人这般小心谨慎,在皇权和亲情边缘羁绊拉扯之时,朱雄英手里却拿着一大块儿果品咬了一口,眼皮子打起战来,他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卧在小塌上眼皮大战,索性将身子倚在了朱元璋怀里,双脚却从朱标的怀里伸出放他膝盖上,朱标难得没呵斥这逆子,而是将他揽住。

    朱雄英斜靠着朱元璋,嘴角还挂着核桃碎粒,他已面带笑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他揽着自己皇爷爷朱元璋的怀,脚枕在父亲朱标膝盖上,缓缓闭上眼低声道:“爹……我睡会儿……”

    朱标和朱元璋再看时,朱雄英已略微发出鼾声。

    朱元璋右手揽着朱雄英,仰着头将自己胡须小心翼翼地以左手捋住,又瞪着眼有些捉狭似地对着朱标眼神示意,朱标会意,忙拿过瓷枕来垫在朱雄英脑后。

    “标儿,和你小时一模一样。”

    “嗯,是的。”

    “爹……”

    ……

    下午。

    后宫皇田。

    暖阳氤氲,一只橘猫慵懒缭绕地趴在竹篱笆上,猫尾扑闪,逗的几只彩蝶翩翩。

    “皇奶奶,您又没吃我给您准备的人参鹿茸粉!”

    朱雄英好似是一只哈士奇,蹲在田坎边上,目光幽怨地盯着马皇后,朱允炆和朱允熥两人也跟在他身边一排蹲下,均是学着朱雄英的模样,双手放在腿前,撇着嘴,一脸愤懑地望着马皇后。

    朱允炆压低声音问了一句:“大哥,我和允熥学的像吗?”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暗道你这厮着实没眼色,晚点我必须得给你补齐童年。

    马皇后穿着朴素,正坐在藤椅上,给大明边军缝制衣裳,她头上插着一支锥子,左手拿着一件衣裳,右手挑着线角,花白发色在暖阳下白光晶莹,眸光慈祥,见到朱雄英模样,不由和煦一笑:“雄英,你这孩子,怎能顽皮,快带着允炆允熥起来。”

    朱雄英双手抱胸,哼道:“您不吃补品,我就不起来。”

    “皇奶奶不吃大哥准备的补品,允炆和允熥就不起来。”

    朱允炆也跟着朱雄英大喊道。

    “胡闹!”

    马皇后有些哭笑不得,她看向陪伴在一旁的方孝孺和周宽,郑和。

    “方伴读,你要多教雄英礼数哇。”

    马皇后无奈地说道。

    方孝孺却对着亲自给大明将士缝制军衣的皇后行了大礼,深吸一口气,认真道:“皇后,圣上已经准许皇孙可以自由学习,且皇孙天资聪颖,若依儒生看来,纵管仲之才,比起皇孙尚需低眉。”

    朱雄英扬起小脑袋,哈哈大笑道:“那是,没听过天下才子八百万,见我也须尽低眉!?”

    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是一脸崇拜地看向朱雄英。

    朱雄英笑完却略显寂寞地说道:“自五岁时读书起,我便自知才华绝顶天下,不过纵然我才华冠顶又如何,皇奶奶还是不会听我言语!”

    忍一忍风平浪静,想一想我越想越气!

    脸上怒出怒色,朱雄英站起身来冷哼一声,歪着头说道:“方伴读,周大伴,给我安排车马,今日小爷要出去勾栏听曲!”

    马皇后和方孝孺都是大吃一惊:“勾栏听曲?”

    “对!”

    朱雄英背负双手,便走便哼道:“反正皇奶奶你出尔反尔,答应我吃补品又不认真吃,我读不读书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