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达苦涩笑了笑。

    他眼神闪烁,盯着屋顶,低声道:“上位,咱若说,放走元顺帝,是为了给我大明后世武将勋贵,留些功劳,你信么”

    朱元章拍拍他的手,道:“老兄弟,你好生休息养病,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他又苦涩笑。

    “上位,咱死后,把咱骨灰分成两半,一半洒在八宝山,与我大明北伐光复华夏的数十万老卒葬在一起,一半运去南京紫金山,在您脚跟前儿伴着您,好嘛?”

    朱元章点了点头。

    这时,徐辉祖带着弟弟妹妹,还有家卷都赶到了,聚集在屋门外。

    朱元章侧头,示意他们都进来。

    “爹!”

    徐辉祖这壮汉眸子含泪,徐妙锦也是俏眸轻颤,他们都意识到,自己这位父亲要不行了。

    徐达又觉得眼皮有些重,他费劲地睁开眼,道:“上位,李善长,该杀”

    朱元章默不作声。

    徐达的话语有些声弱了。

    “李存义,先,从他”

    他的话语没有说完,朱元章便劝他好生休息。

    他忽然身体颤抖起来,四肢抽搐,面上露出痛苦表情,好在朱元章一直攥着他的手,这位华夏有数的名将,眼睛豁然睁的很开,眼眸明亮,看向自己的儿子女儿。

    “为我大明尽忠。”

    他说道这,嘴角勾起笑意。

    “上位,咱去了”

    大明洪武二十二年,徐达卒。



    第138章 大明的反腐倡廉活动

    

战旗招展,雄风。

    朱雄英和朱棣坐在船上,自天津港开拔,前往登州卫。

    “四叔,安南那边的事情就靠你了。”

    朱雄英咧嘴笑道。

    朱棣却摇头:“攻略安南事小,建设安南事大。”

    朱雄英眼睛一亮,问道:“您看了朱不败前辈写的那些书?”

    朱棣点点头。

    “攻略安南,大约只需两年。”

    朱雄英却看向高丽那边方向,道:“是啊,高丽,漠北,安南,西域,我大明如今虽说可以同时经略四方,可是钱粮后勤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库得想办法多攒点银子。”

    “您去了,得先把两广的经济搞起来。”

    朱棣想起夏原吉,说道:“你派给我那个内阁行走,夏原吉,倒是个不错的搞钱手。”

    朱雄英道:“四叔您放心,福建市舶司,广州市舶司的镇守太监也归您调遣,需要钱粮后勤,可放开手段。”

    “另外,如今五叔周王在南京执掌大明皇家银行事宜,他是您同母弟,事事多向他开口,我和爹都鼎力支持。”

    “除了安南,眼光也要盯着缅甸和天竺,天竺那边盛产胡椒香料,宝石,也盛产粮食,是块儿宝地,若是我大明能打下天竺,将来国内的藩王勋贵,都可去天竺实封。”

    朱棣眼睛一亮。

    朱雄英又道:“对了,高丽事毕,我大明势必要在高丽驻军,您觉得派谁去最佳?”

    朱棣皱了皱眉。

    高丽乃是为了攻略倭国日本,所以必须要驻军,建立大明皇家银行分行,在十年内,全盘掌握高丽财政和军事,将高丽去国化省,当年元英宗和元宗没有完成的事情,我大明来完成!

    “最好派一皇亲国戚。”

    “高丽虽然国小民寡,但是地理重要,若是不派遣皇亲国戚坐镇,容易滋生藩镇军阀。”

    朱雄英咧嘴一笑,四叔朱棣的见解和他一模一样。

    他说道:“我看,十叔就不错。”

    “鲁王?”

    朱棣有些诧异。

    “为何不选齐王?”

    他问道。

    朱雄英苦涩地摇摇头,道:“四叔,非是我对达定妃有成见,而是陈友谅这帮旧人之前始终有些蝇营狗苟的龌龊,齐王还好,潭王”

    朱棣并非不知道情报,对于潭王做的一些事有所耳闻。

    “况且,齐王他在青州和官沆瀣一气,偷偷违规放贷,套取我大明皇家银行的钱款,做了不少回,这种事情只要被拖下水,就上不了岸,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无法成为独遏一方的诸侯,所以七叔齐王,还是安心做个太平帝王吧。”

    如今,宁王朱权和肃王朱楧都已经在边境练军,开始参与军事。

    等他们逐步成长起来,大明皇家勋贵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

    这时,纪纲急匆匆地赶来,半跪在地拱手道:“太子殿下,燕王殿下,有北京大事。”

    “何事?”

    纪纲深吸一口气,说道:“魏国公徐达,卒了。”

    朱雄英还好,徐达毕竟是朱棣的人生导师,曾经教授他武艺和军事,还是他的岳丈,他悲痛地站起身来,以手扶着一边,宽硕身体站不稳当。

    朱雄英哀叹一声,魏国公徐达呀,哎

    他挥挥手:“船先靠岸,送燕王殿下回北京奔丧。”

    朱棣看向朱雄英道:“那安南事宜?”

    朱雄英道:“四叔,你奔丧之后再来,其他诸事粮草筹备,有夏原吉和姚广孝统筹,等你主帅到位,可徐徐图之。”

    “好。”

    朱棣强忍悲痛,吸了口气。

    五日后。

    南京。

    施耐庵翘着二郎腿,正在查看报纸。

    如今,南京的大明报,已经可以做到在南京城内每日都发报,南直隶附近城市,则是每周集中内容,以周报形式抄送各地官吏。

    报纸上,几个醒目的标题,令人无语。

    惊,光天化日之下,太子殿下公然叫来四只公鸡!?

    大明银行国有资产流失,是谁在当蛀虫?

    他翻了个白眼。

    这都是谁起的名儿。

    尤其是第一条。

    分明是太子殿下在山东巡视,因为没有公鸡打鸣早上起不来,专门买了四只公鸡放船上,结果被报纸写成这

    但是内容却有些意思。

    长篇累牍,描述太子殿下在山东巡视,还专门自己花钱买公鸡,并且讲了讲山东各地的民生情况。

    他眯起眼来,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天子坐镇南京,太上皇坐镇北京,太子殿下四处巡视,勘察办桉。

    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

    实际上,太子殿下,是最危险的那个。

    他端起一杯茶来,抿了一口,联想起正在大理寺被会审的邓镇,不由表情凝重,大明要开始清整吏治了。

    虽说之前他想要为科举呐喊,险些翻了错误。

    好在,这错误并非是不可原谅。

    “我大明要对北守南攻,那南方赋税要重了”

    施耐庵内心轻轻叹息道。

    和有些人想的不同,许多人认为,北方卫所多,南方的赋税就重,因需要不停往北方充血,实际上,北方约和平,南方的赋税才越重,因为和平时代的建设,有时候甚至比卫所军队更花钱。

    施耐庵可是张士诚谋士出身,对这些事情十分清楚。

    南方赋税加重,肯定会有人利益受损。

    再加上如今邓镇,被关在大理寺,说不定要斩首,家族牵连被关进大理寺诏狱的已经有数百人,这般下来,太子殿下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眸子闪烁。

    是不是提醒天子一下呢?

    太子殿下危矣。

    南方的官,还有勋贵利益受损后,会对朱雄英做什么事情,不敢想,越想越可怕。

    尤其是邓镇身后的势力,施耐庵很门儿清,邓镇代表的不仅仅是勋贵,他还收编了许多南方大商人,因为勋贵掌握着商路,而南方富商只能从他们勋贵手中吃残羹剩饭。

    他站起身来,还是决定写一份奏折,去向天子殿下秘奏此事。

    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改变了对大明的敌意。

    拿起奏折来,施耐庵开始写折子,写一会儿就皱眉沉思一番,从漠南蒙王就藩,讲到了安南,前户部侍郎郭恒等人正在安南经商海贸,为大明赚取银钱,再提到了太子殿下巡视周遭,他建议,巡视地方的太子殿下,最好身边多带兵马,还需得小心下药。

    大元时期,蒙古人很多皇帝都死于下毒。

    写完这些,他拿出奏折吹干,皱着眉沉思自己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忽然,身后传来一声轻响。

    施耐庵回头一看,吓了一跳,大明天子朱标,不知何时已经到了此处,正在他背后对他微笑。

    “圣上!”

    施耐庵连忙下跪。

    朱标却摆摆手,道:“施先生免礼,朕来报社,是有一封信要刊登,还请施先生速速印刊,并晓谕全国。”

    施耐庵将那信封接过,看了看,眸子微微一缩。

    天子朱标,将要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清查吏治活动,严打贪污腐败,勋贵不法,并且将大诰颁发全国,举办大诰背诵大会,同时,各地县学,府学学子,要上山下乡,到田间地头,到基层去扶贫帮困,为老百姓做事,皇室子弟和勋贵也应一视同仁,另,申国公邓镇贪赃枉法,侵吞国体,判凌迟,全家家产抄没,作为此次清查吏治活动的典型!



    第139章 一个汉人如狼似虎

    

南海。

    十余艘商船正在航行。

    自华夏南海到西方各国的商路,早在唐朝便已十分繁荣,南宋时到达巅峰,大元忽必烈时期,更是到达了巅峰中的巅峰。

    当年南宋降臣众多,对海贸十分重视,屡次给忽必烈进言海禁,朝廷官控海贸赚取赋税。

    而忽必烈也很重视海贸这让南宋朝廷延续数十年的赋税来源,屡屡派遣手下色目大商人率队经商,因为和安南以及缅甸,爪哇有冲突,更是派军征讨这三个地方,征讨爪哇大败,但是安南缅甸都被大元打下。

    大元还在这两个地方,设置宣慰司,主管征税事宜。

    不过这两处地方蛮民不服管教,且汉人稀少,蒙古人更少,最后不了了之。

    商船上,数名大明海商,正在密谋。

    “还有多久到三佛齐国?”

    “快了,我们运气好,没有遇到海风,若是有海风,还要慢些。”

    “那陈祖义和梁道明,都在三佛齐吧?”

    “在”

    领头的人,赫然是前大明吏部尚书郭恒。

    而他身边许多海商,则是沉万三沉氏家族的一些商贾,他们都被大明锦衣卫国安司招安为外围谍子,帮助大明打探军情,攻略南海。

    郭恒如今身材黑瘦,皮肤黝黑,他双眸闪烁着亮光,作为差点掀翻整个大明吏部的一名侍郎,他家中时代耕读传家,儒学为本,是个很有见识的读书人,否则也做不到苏州府的上官。

    洪武十七年,他的桉子事发,大明洪武天子一反常态,没有杀他,而是判他下南洋为大明锦衣卫国安司的商队经商赚钱,赎买家人,他家卷发配云南戍边三年,这罪责十分轻了。

    三年来,他兢兢业业,为大明赚取了不下于五百万块银元。

    如今,他就是大明锦衣卫国安司,在南海的指挥。

    他低声道:“天子口谕,攻略南洋,乃是我大明接下来十年的重中之重,燕王殿下,即将开赴广东,为两广大都督,负责安南,吕宋等地事宜,尤以攻略安南为重。”

    “要攻略安南,必要将三佛齐捏在手中,沿途华人,多聚集在三佛齐,三佛齐华人,又以陈祖义,梁道明为首,我们这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