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武帝微微皱眉,他得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
始皇帝能够让大秦的百姓不用为粮食发愁,是耕种了仙师赏赐的高产农物?
接着听下去,他发现这信息量实在是太多了。
不少都是他完全就不太理解的信息,就是一个门外汉,听着一些专业术语,并不知道,这些专业术语到底是什么意思。
楚风听完始皇帝的话,点点头。
看来,如今的大秦,已经算是一片向好的趋势。
毕竟百姓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要远远大于什么恢复六国统治的虚无大义。
在始皇帝连番邸报宣传之下,百姓们自然也有了更加清楚,并且明显的判断。
在自己美好生活和六国统治之间。
他们自然选择美好生活。
而邸报上宣传的,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可以放下心中的执念。
从而把好好地去生活,去成家立业,去帮助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如此也可青史留名。
楚风所说的好人好事,五好青年、六美秦人、十佳家族等等口头奖励。
也都被始皇帝用的炉火纯青。
收获了一大批非常忠诚的拥护者,坚决拥护大秦的统治。
其他人听完,也不得不佩服,始皇帝的气魄来,说干就干,还做的非常好。
不像是赵构。
什么五好青年。
那要么是贵勋之后,要么就是名门之后。
什么六美宋人。
那也是别人用钱买来的。
又或者是官员之间,推荐了自己的亲戚好友等等利益往来者。
至于什么平民,那就别想了。
而赵构他自己还蒙在骨子里,被这些五好青年感动了。
特意赏赐他们一起吃席。
这完全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还好,大宋的几位宰执相公,那也是的确有些能力的大臣。
为了大宋的稳定,还是做出了许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把有一些仁政,施行的绘声绘色。
而岳飞、吴玠、韩世忠和李彦仙这铁四角,镇守在黄河一线。
让大金不敢再一次南下。
双方之间,必然还有一场大战会发生。
而大宋的南方,根本就不太想承担北伐的重任,以至于这大宋也没能力率先发起战争。
趁着大金还在内耗,还没能完全稳定和发展。
把他掐死。
如果是换成始皇帝又或者是汉武帝,大宋早就已经血流成河了。
不赞成的人。
怕是连家都没了。
大唐这边,李世民如今也幡然醒悟过来,开始了怀柔政策。
对世家大族的约束,开始一环套一环之后,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重用了几个寒门,扶持了贵勋成为新的世家大族。
用一个洛阳纸,开始暗中培养那些个寒门弟子,以免以后朝堂之上,还是世家大族的朝堂。
这一点,从大唐前期的宰相和一些六部侍郎就可以看出来。
崔家算得上是魁首了。
高产农物的普及还在继续,现在听到大秦的百姓不再为粮食发愁。
李世民觉得回去还是要加大力度。
大唐的肥沃之地,可要比大秦多太多,这些都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至于初来乍到的汉武帝,则是当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从始皇帝和李世民的口中,了解他从未了解过的很多信息,从而了解这个仙境。
………………………………
第两百零九章 每个王朝都在蒸蒸日上
楚风直接略过了汉武帝这位新人。
一来,他并不知道汉武帝的身份,自然无法打开这个话匣子。
二来嘛,这新人也没什么好问的。
等到确定了他的身份,再去制定一个相对应的策略,也并无不可。
大唐这边,自是不必再说。
其实按照现在的几个王朝的实力来看,还是大唐要稍微强上一些。
大秦毕竟是处在那个年代之中,算得上是中原很多知识积累的原始时期。
百姓们的耕种都比较原始。
更不说这个时候的大秦工业还有大秦的商业的发展等等情况了。
都是处在一个比较原始的时期。
也就是楚风这些年,相继给大秦等王朝不少的工艺技术。
这才让大秦如今发展的比较快速。
九郡之地也有了自己的九座重城,连接着大秦的商业命脉。
至于这粮食,经过这些年的努力。
大秦的百姓的确是不愁。
因为本来土地面积并不是很大,人口也不是很多。
到现在,已经有千万人口。
可是要和大唐比较,那还是差了,差的是文化的积累、是时间的沉淀。
这对于百姓的生活来说,都是方方面面的。
就好比,大唐的五姓之家,大唐的茶叶、丝绸、马帮、槽帮、伢子、酒肆、道家、佛门等等。
所以现在的大秦,要比赵构的大宋和朱元璋的大明还有崇祯皇帝的大明要强上一些。
毕竟现在的大秦没有非常强大的外敌。
一个匈奴,已经不足为虑。
大秦的疆土,每一年都在向外扩张。
而这个扩张,并不是军队的强势扩张,去掠夺一样。
而是百姓和商人等等自发的行为。
百姓们需要更多的耕地。
朝廷拥有了曲辕犁,也培育了不少的耕牛,再加上人口的爆发。
他们的需求也就变大了。
这才是真正的王师。
始皇帝也不得不感叹,仙师的指点,当真是比他以前使用暴力以及严苛的政法要好生很多。
所以综合来看。
大唐前期虽然因为五姓之家的问题,有一些内乱。
但是问题不大。
如今稳定下来,这发展也是非常快速的。
综合国力的话,应该是这六个王朝之中的第一名。
然后就是大秦。
接着是大宋。
毕竟有着一个丰享豫大的前期繁华,如今就算是被大金给洗劫了一次。
南方的财富也是非常大的。
这两年的稳定,也给大宋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再一次变得繁华起来。
要是没有北地的大金。
大宋现在的综合国力肯定是在大秦之上。
可惜,一个大金在北地虎视眈眈。
大宋现在的发展看似很快,却并没有大秦那般的有活力。
看似稳定。
一旦战争开启,必然会有很大的影响。
这样的大宋,却也比朱元璋时期的大明还要强一些。
洪武之治。
如今朱元璋也才刚刚平定了天下。
这些年南征北战。
百姓们遭受战火的影响,这发展受到了非常大的阻碍。
此时的大明真的叫做百废待兴。
还好。
这一年多,有着楚风提供的技术支持。
朱元璋也让大明的发展提高了速度,就这一个造纸厂,都不知道养活了多少工人。
其次还有水泥帮助他能够快速建立起来南北防线,以及崇祯皇帝提供的火炮支援。
也让北地的蒙元消停了一点,狠狠地镇压了他们的气焰。
不然。
这洪武年,朱元璋要受到南北两地蒙元的威胁,还有内地一些宵小。
再加上不少贪、官、污、吏横行。
一个考察天下,就查出来不少有问题的官员,更不用说平日里在各地的情况了。
好在。
朱元璋也受到了楚风的指点,明白这贪、官是杀不完的。
水至清则无鱼。
可以成立一个御史台和都察院。
至于洪武年的锦衣卫。
楚风给朱元璋讲述了锦衣卫后来的演变,对于大明的影响。
看起来是监察百官的锦衣卫,却也有可能成为皇权之下的一个最大的权力机构。
一旦有了一个奸臣当道,遇到了一个昏庸的帝王。
锦衣卫便瞬间可能成为超越了皇权的存在。
所以锦衣卫的本身就不太合理。
官署在接受监督的同时,也要有能够制约那个监督百官的官署的机构。
三方互相制约,这才是最好的监督方法。
就好比,百官接受御史台的监督,都察院主要监督御史台,其次也可以监察百官。
但是御史台拥有着稽查的权力,有着证据,可以给刑部,最后刑部对这些官员定罪。
而都察院会都察御史台的每一次稽查,从而确定不会有冤假错案。
刑部的定罪,也要受到吏部的都察。
而对于都察院的监督,也可以交给刑部。
六部对皇帝负责。
一系列的各种制约手段,让朱元璋大受启发。
所以从洪武五年之后,朱元璋对待那些贪、官、污、吏,都是按照大明律法进行定罪。
而不是他这个帝王来直接定罪,也就是拉到菜市场砍头。
不然,朱元璋现在估计还在停留于对蒙元的抵抗,对大明内官员的考察。
还有对于身边有功之臣的怀疑。
而赵构这边。
没什么好说的。
就是赵构自己,那也是觉得大宋现在的情况,已经恢复到了当年二圣在朝的时候的兴盛时期。
总结起来,那就是皇帝圣明,百官贤德,武将忠诚,百姓安居乐业。
这也可以看得出来,赵构的志向并不是很大。
他没有始皇帝和李世民那种野心,想要把自己王朝的疆土扩展到多么的宽广。
也没有想要建立一个多少人口,多么富强的王朝。
只是想要稳定现在的情况,让他安安心心地当一个好皇帝,享受着现在的荣华富贵就行了。
而崇祯皇帝这边,自然还是那个勤勤恳恳的崇祯皇帝,为了让大明能够摆脱旱灾的影响。
为了能够继续整治各地出现的歪风邪气。
能够进入仙境之中的臣子,都成为了钦差大臣,开始考察天下的官员。
打败了鞑子的崇祯皇帝。
这一次可是玩儿真的!
这一年,崇祯朝可以说,能够被记入史册,地方上的贪、官、污、吏被问罪和受到惩罚的,差不多有着几千人。
………………………………
第两百一十章 汉武帝要做的第一步
“先生,还请先生可以指点朕。”
汉武帝终于是忍不住了。
他看到楚风略过了自己,了解其他帝王的事迹,却对他这位汉天子不闻不问。
总有一种受到了屈辱的感觉。
但是他没有当场拍桌子,而是恭敬地施礼,请求楚风能够指点他。
“指点谈不上。”
楚风还是没能确认这位新来的帝王的身份。
“你们能进来,说明我等都是有缘分,我只愿这天下苍生能够少受一些罪恶,过上幸福的生活。”
说完之后,他看向了汉武帝。
“朕,大汉天子刘彻,愿意遵从仙师的指点,让大汉的子民,能够过上好生活!”
汉武帝再一次施礼说道。
楚风顿时明白了他的身份,历史上的汉武帝。
“好说,你也不必如此拘束,在这里,大家都可畅所欲言,想要说什么,都可以说什么。”
“也算是你们互相探讨,互相去了解如何才能够真正地建立一个强大的天朝上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