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再深深细究,就有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

    当然,这也不过是后人对于这段历史的猜想而已。

    如今,仙师降临,洪武八年的这一场异变,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面对太子朱标的真诚言语,刘伯温却并没有完全感动。

    因为在仙境之中。

    他从那个崇祯皇帝口中,以及仙师之言中得知,大明未来的帝王,并不是这位太子朱标,而是四皇子朱棣。

    刘伯温知道的不多,但是仅仅是这一点,他就不敢再和这位太子走的太近了。

    “多谢殿下关心,臣这身体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医。”刘伯温说完,低头咳嗽了几声。

    朱标自然感觉到刘伯温的疏远,但是却还是继续关心了几句。

    “刘老,我有一个不情之请,这仙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仙师可有什么言语,还请刘老能够言语一二。”

    朱标忍不住,还是说出了心中已经忍了一天一夜的疑惑。

    而本来还在小声讨论的其他人,也都是竖起了耳朵,想要知道,在仙境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样一来,也好让他们有一个准备啊!

    “殿下,请恕罪。”

    刘伯温施礼,然后就闭口不言。

    朱标只能是温和地说道:“无碍,刘老好生修养吧,如今能够陪着父皇进入仙境之中的人,也就只有你。”

    “以后,还要刘老继续陪着父皇去拜见仙师。”

    他其实有一些疑惑,那仙境之中既然是仙师,为何不让仙师来治好刘老的病?

    但是这一个疑惑,却也没能说出口。

    在朱元璋这位强大而又专横的皇帝面前,他们这些个大臣,都是小心翼翼地行事。

    不过一会儿,宫门打开。

    朱标想要搀扶着刘伯温,进入皇宫内。

    却被刘伯温施礼躲开,然后自己一人慢慢地进入了皇宫。

    刘伯温明白。

    自从自己随着皇帝进入仙境之中,他就是一个孤臣了。

    在仙境之中的事情,未经过朱元璋的首肯,他是不可能传出去的。

    而既然如此,那必然会引起其他大臣,甚至是太子朱标的不满。

    可是这也没办法。

    为了活命,对方的不满,已经不算什么了。

    众人走过了长廊,穿过了几个城门,这才到了大殿的外面。

    随之恭候着大明皇帝朱元璋。

    强迫自己安心下来的朱元璋,稍微睡了一个还算是不错的觉。

    在宫女的服侍之下,穿好了皇袍。

    这才到了大殿外。

    “恭迎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位列两旁的百官施礼,朱元璋挥挥手,让他们免礼,然后率先进入了大殿。

    这第一件事情,就是确立了以工代赈的国策。

    朱元璋显然也没有让那些个大臣们同意,还是讲述了以工代赈的利国利民之好。

    便直接颁布了旨意,这件事情交给了中书省的右丞王溥。

    这几乎就是一锤定音的事情。

    朱元璋容不得其他人反驳,也容不得中书省右丞王溥的拒绝。

    直接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了他。

    如果他做的不好,那自然是直接换人了。
………………………………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言堂的早朝

    这就是开国皇帝的威严。

    有始皇帝在,六国的余孽不敢闹的太大,只能是蛰伏。

    而有着朱元璋在,大明的所有一切事情,也都是他说了算。

    “臣,遵旨!”

    中书省右丞王溥躬身施礼。

    算是领了这个以工代赈的任务。

    这朝中,本来还有这李善长之位。

    可惜,这位前夜就被朱元璋命令,带着红薯去培育红薯苗,要去培育高产农物。

    这以后很长时间,怕是都不会在朝中了。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决定,也是大臣们担心的原因。

    李善长可是朱元璋非常信任的大臣们,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本来应该是在仙师的点化之下。

    大明开始大刀阔斧的弄出一些政绩来。

    但是朱元璋出了仙境,就让李善长去种地。

    这种信号。

    对大臣们来说,就是一个预警信号。

    他们只能是时时刻刻都小心翼翼。

    而如今,中书省右丞王溥却又去做以工代赈的任务。

    这完全就是去工地了啊。

    又一个人,离开了朝堂。

    “仙师赐予了朕一些利国利民之重器,此乃水泥制作之法。”

    朱元璋拿出一份图纸。

    “可能尔等都未曾见过水泥之功效,但是以仙师之言,以朕之所见。”

    “水泥要是能打造出来,那大明便可建造重城,建造更大更加辉煌的都城。”

    “北地的长城,也就不需要劳民伤财去建造,只一个水泥,就可建立万里长城!”

    朱元璋说完,看了看下面的百官。

    “赵庸,此事就交给你来完成!”

    朱元璋直接点到了在武将之列中的一人。

    赵庸,乃是大明初期的名将,也是因为骁勇善战的武将,跟随常遇春、李文忠南征北战。

    如今乃是大明的中书省左丞,算得上是位列人臣了。

    “臣,遵旨!”

    下面的百官们再一次紧张起来。

    这已经是第三位大臣,离开了朝堂。

    他们并不明白,真要是培育出来高产农物,这功劳会有多大。

    他们也不明白。

    以工代赈的好处有多大,影响有多大。

    他们更不明白,水泥要是弄出来了,于国于民而言,都将会是一件好事。

    到时候,不仅仅会有很多都城快速建立起来,就是房屋,也都是一样。

    大明不需要去砍伐树木来建造房屋,从而毁了大片的林地。

    更不需要劳民伤财来运送木材,导致建造房屋的时间被延长,还会耗费时间和财力。

    就算是朱元璋自己,也并不完全清楚这里面所涉及到的影响有多大。

    他只是听完楚风的描述,觉得这样做,的确利国利民。

    而且,也给了这些臣子事情做,不至于让他们整日里在朝堂明争暗斗。

    朱元璋的疑心和敏锐根本就不需要多提。

    他的另一种帝王心术也算是炉火纯青了。

    “除了水泥之外,还有一个琉璃工艺。可以打造出来和玉器一样的琉璃工艺品。”

    “朕的那位不孝后辈,就是用了这琉璃工艺,收取了番邦不少钱财。”

    “大明如今百废待兴,朕需要的是更多的苦力,大明之汉民不得为苦力,自然是从这些番邦手中获取。”

    “这琉璃工艺,就交给杨宪你来完成。”

    随着朱元璋的话落,又一位大臣躬身施礼,领了皇令和图纸。

    这已经是自李善长、王溥、赵庸之后的第四位了。

    而这四位,也都是位极人臣的大臣,本身也都是开国功臣,为建立大明而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

    但是如今却都有了新的皇令,离开了朝堂之上。

    这下面的百官,一个一个都是开心熟络起来,上司走了,也就代表着,他们的机会来了。

    “此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朱元璋再一次开口,下面的百官们紧紧地听着。

    “仙师有言,粮食和白盐乃是国之根本,也是大明百姓之根本,朕深以为然。”

    “仙师点化朕,要在朝堂建立粮农司,从今往后去往地方收购粮食,而不是以朝廷名义征收百姓的粮食。”

    “而且,如果可以,大明要重新丈量田地,然后摊丁入亩,让每一个农户的手中都会有着属于自己的田地。”

    “这样一来,大明的百姓可以自耕自足,收成好的时候,可以把粮食卖给粮农司。”

    “粮农司再进行脱壳儿,以合适并且稍微低廉的价格在各个都城卖出去。”

    “以此来保证都城的百姓,可以有吃的。”

    “这其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制度,就在这,建立如此制度的粮农司,众卿可有何想法?”

    朱元璋知道这件事情涉及到的利害关系非常大,这朝中很多大臣,都已经暗中有了那些个豪族的联系。

    而摊丁入亩,收购粮食,杜绝粮商的出现,必然会断了那些豪族的一条生路。

    他们肯定有意见。

    而这朝中必然有大臣,会站出来表述他们的意见,代表着他们,保卫他们的利益。

    这是在仙境之中,楚风给朱元璋的分析。

    历朝历代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就好比崇祯皇帝,那朝中的大臣,一大部分都是东林党,这些人代表着各方的利益。

    这也是为何前期的崇祯皇帝连皇令都出不了朝堂。

    本来是利国利民之策,结果到了地方上,也就变了味道。

    这就是监管缺失的原因。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刚刚已经有四位公卿之列的大臣,被迫离开了朝堂。

    他们不知道朱元璋这是想要做什么,是想要来一次清扫,把李善长等人安排离开了朝堂,是保护他们,还是真的就让他们离开朝堂。

    所以一时间,也每人敢上前谏言。

    “既然众卿无异,那就先把粮农司设立起来吧,此事,就有胡美负责。”

    本为中书平章知事的胡美,变成了粮农司的监正。

    其首要任务就是摊丁入亩。

    这是个非常浩大的任务,也是一个得罪人的任务。

    还是一个稍有不慎,就会掉脑袋的任务。

    胡美无法,只能接了。

    因为没人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谏言劝阻,如此利国利民的事情,谁敢劝阻。

    让老百姓有自己的田地,让他们能够自耕自足,并且还能让朝廷成为最大的粮商。

    这种事情,只要是朱元璋决定,谁敢劝说?

    不要命了吗?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明要让四海臣服

    朱元璋也没有奢望在这粮农司建立之初,就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仙师也在点化之时,说过这种触及到了很多贵勋还有那些个豪族的利益,必然要万分小心。

    一个不好,便是群起而攻之的结果。

    朱元璋必须要安抚好现有的这些贵勋,让他们得到好处,并且能够继续维护他这个帝王。

    这一点,朱元璋自然是早已经想好了对策。

    既然摊丁入亩是一个很好的国策,既然养军队可以继续向外扩张。

    既然对外实行战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也是一种快速的发展,还有利于内部的稳定。

    那说什么。

    朱元璋也会按照楚风的点化来一一行事,而不是放弃这种很好的国策,而选择了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这粮农司,今后首要之职,则是丈量如今大明之疆土,看一看,这大明的疆土到底有多大。”

    “此事,户部要有配合,不仅是丈量土地的问题,还有一个便是清查户籍。”

    “对于那些个还没有户籍之人,可以宽限,只要是本身无大过错,就可以获得户籍。”

    “丈量土地和清查了户籍之后,就可以按照大明之人口,开始慢慢地摊丁入亩。”

    “朕知道,你们之中有一些人觉得,如此大为不妥,有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