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始皇帝还有李世民等人,或多或少也都可以。
但是朱元璋在进来之后的表现,可比他们要更加谨慎,也更加低调多了。
“你所册立的太子朱标意外身亡,留下了皇子朱允炆,而你则是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子。”
“然而这位皇太子因为年龄小,阅历也少,能力不足。”
“所以在你死后,有人反了。”
“这位就是大明的永乐帝。”
“此人和你其实很像,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帝王,有能力、有手段、也有帝王心术、懂得笼络人心。”
“大明在他的治理之下,更加的繁华昌盛,他在位期间,还组织了几次航海,派遣了人南下西洋之地。”
“可以说,这是真正意义上,中原之地的王朝南下西洋。”
“而在之后,永乐帝死后,大明的英宗也是一位励精图治的明主。”
“对于这一点,相信崇祯非常清楚吧。”
楚风觉得既然朱元璋来了,那永乐帝的夺嫡之战,是可以直接避免的。
当然了。
朱元璋进来,那等到永乐崛起,可能也是很多年以后了。
现在要做的是,让洪武之治变得更加繁华昌盛。
崇祯皇帝连忙站起来,用自己的话向朱元璋解释了一下洪武、永乐和英宗时期的大明。
这让朱元璋少许地沉默了一下。
“我定当谨记先生的指点,此后……好生培养储君,不擅杀功臣。”
楚风点点头。
这才看向了崇祯皇帝。
上一次,崇祯皇帝进来的时候,可是愁眉苦脸。
和现在的李世民有的一比。
这一次,倒是稍显轻松,还比较活跃。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崇祯和皇太极必有一战
“多亏了先生的谆谆教导,大明如今才得以平定八大反贼之乱,且北拒鞑奴于关外。”
这局面变好了,手中有钱了的崇祯皇帝,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先生赐予我的琉璃手艺,我安排东厂的人去各地建了厂子。”
“后来先生又赐予了酿酒的手艺、香水的手艺,养活了不少的皇商。”
“如今虽然军饷依旧有些吃力,但是相比较以前,实在是好太多了。”
“再加上,早年先生赐予的高产农物的种子,如今已经得到了非常不错的收成。”
崇祯皇帝先是说了一下大的方面的改善,然后便是这地方上。
他这两年多的时间,也经常巡视各地。
不再是只在紫禁城坐镇在皇宫里面犹如坐井观天一样的帝王。
巡视天下的时候,崇祯皇帝也没有劳师动众。
他牢记当初楚风就教导始皇帝如何巡视天下的道理,带着朝中的几位重臣,还有锦衣卫和东厂亲卫,去了张家口和陕西还有河南等地。
大部分都是旱灾比较严重的地方,视察他们的水利修建的如何。
在崇祯皇帝让锦衣卫和和东厂联合起来,整治了一大批的贪、官、污、吏,在各地新上任的巡抚以及总督等励精图治之下。
大明的改变还是非常大的。
首先,李自成这些反王就没能像是历史上那样壮大起来。
仅仅是在河南歃血为盟,然后就被洪承畴、孙传庭和卢象升三人追着打。
朝廷还下达了悬赏令,这八大反王的人头价值三百万两。
而打杀了周延儒、温体仁这样的奸臣,派遣左良玉先去龙井关堵上鞑奴南下的关口。
以至于让紫禁城免遭鞑奴的烧杀抢掠,保住了大明的威严。
让崇祯皇帝得以保住自己的颜面,还提升了威望。
所以这地方上的赈灾,就不能像是以前那样,层层剥削,到了百姓的手中,也就一碗稀粥。
百姓们能够收到朝廷很好的赈灾,民心得以有了安抚。
反王们也就没有了成长的土壤。
就算是闯王来了不纳粮也没有用了。
不纳粮和自己的命相比,那自然还是自己的小命重要。
本来已经有了十几万人手的李自成,在遇到了洪承畴、卢象升和孙传庭三人联手之后,就被打压的厉害。
况且,得到了楚风的指点之后。
崇祯皇帝成了一个火器商人,官兵有了火器,李自成这边都是一些农户。
他们手中连一个像样的兵器都没有,上了战场,真的就成了炮灰了。
几发虎樽炮落下,就能够吓退很多人。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世的论坛上面,很多人都觉得崇祯皇帝如果能够有嘉靖皇帝那样的手段和心术,他就算是也学着炼丹。
那大明也不至于最后亡了国。
崇祯皇帝也不至于自挂东南枝。
这最大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太过兢兢业业,做的太多了。
因为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错的。
从直接清除了魏忠贤一脉开始,就越做越错。
最后让一个小小的驿卒给掀翻了天地。
如今有了楚风就不一样了,像是周延儒和温体仁这样的奸臣就在最开始被掐灭了。
再加上重启锦衣卫和东厂这两把刀剑,震慑了东林党的官员。
才让大明朝堂变得稍微清明了一些。
但是水至清则无鱼。
像是韩癀还有户部尚书倪元璐、刑部尚书徐石麒、兵部尚书王洽等朝中要员,其实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商号,接着职务之便,掌握着不少的商贾。
以他们那点俸禄,怕是养不活他们那一大家子。
而崇祯皇帝听从了楚风的话,开始征收商税,而不是向农户征收三响之后。
他们的商号也的确受到了一些影响。
前期把商税补上了。
后期嘛,自然是能够逃脱,那就尽量逃脱。
崇祯皇帝所收的商税,很大一部分其实来自于东厂掌握的工厂带来的收益。
其次才是天下赋税。
在这里的每一位帝王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影响,通过他们的讲述之后。
对于其他的帝王,也算是一种前车之鉴。
“很好,既然如此,你现在的重任就是和洪武帝一样,”
“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以应对旱情。
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徒富民,抑豪强;减免百姓的税负,严惩贪官。”
“再组建海商,把大明生产出来的商品远销海外。”
“当年的郑和下西洋,你应该知道吧?”
“泉州府的郑家乃是这海上的霸主,他们的商船可以到达西洋之地。”
“我记得很早之前,就让你招募郑家,许他名誉和爵位,招募郑家的后辈,安抚郑芝龙。”
“好让他能帮助你,把东厂生产的物品远销海外。”
“如今,做的如何了?”
崇祯皇帝连忙回道:“我已经下了三道圣旨,许了郑芝龙南安侯,并且允许郑家后辈入国子监。”
“郑家财力雄厚,为了感谢圣恩,还送了我一千万两白银。”
“如今,东厂的好几样货物,都是通过郑家远销海外的,每一次都能获得不菲的钱财。”
说到这,明显可以看得出来,崇祯皇帝很是高兴。
他并不在意郑芝龙早年违背了大明海禁的规定,也不在意郑芝龙在海湾打败了西洋舰队。
因为郑芝龙每一次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他恨不得召郑芝龙成为大明的户部尚书,这样一来,他可能就不会缺钱了。
楚风点点头,看来大明的确在向着好的方向转变。
“不过,你也要防备北地的鞑奴。”
“皇太极的野心很大,从他建立大清,而不是继承大金,就可以看出来。”
“大明和大清之间必然有一场举国之战。”
“你要早做准备。”
崇祯皇帝本来还有些喜色,听到楚风的告诫,顿时又愁眉苦脸了。
“先生当真是神机妙算也,探子已经来报,皇太极于明年开春之际,举兵南下。”
楚风心思一动,看来,皇太极没能破关,被挡在外面,这才着急了。
“那你就加快打造出来野、战、炮和迫、击、炮,届时,可于战场之上,当做是最后的杀器。”
………………………………
第一百五十七章 科技输出之后
以大明现在的处境。
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要和大清来一场大战。
现在根据崇祯皇帝的话,已经是确定了大清要南下攻打大明。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要做的那就是加快速度,制造野、战、炮和迫、击、炮。
这两个武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造出来的。
大明已经有了成熟的冶炼技术。
至于剩下最为关键的技术,楚风也查出来了,翻了翻外网,就可以找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但是于大明而言,这关键的技术,也是他们最为难以实现的技术。
毕竟冶炼技术再好,那也比不上现代工业。
不过嘛,这造出来野、战、炮就算是比不上现在的野战炮,那也好过红衣大炮。
崇祯皇帝躬身施礼,坐了下来。
“治国理政重在治理,这一点洪武帝做的就非常不错,你们可以互相借鉴一下经验。”
楚风又拿出一份图纸来,这一次多了一个朱元璋。
但是楚风早就有了一些准备。
毕竟他也猜得到,那个穿越之门,能够联通大秦、大唐、大宋和大明。
那肯定不止这几位帝王。
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帝王进入这里,接受他的帮助。
既然如此,那很多工艺,也就需要多多准备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这是钢铁舰船的制作方法,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那一份,到时候让将作监试一试。”
“这样的舰船承载量比一般的帆船都要大,并且安全性也更加的好。”
楚风说完,便给每个人发了一份图纸。
始皇帝接过来,看了看,感觉有一些看不明白,图纸上面成型的那种舰船,看起来的确是有一些威武霸气。
“多谢先生。”
他们已经接受了楚风很多很多赐予。
始皇帝把图纸交给了扶苏,如今很多事情,也都是扶苏在慢慢地接受处理。
他因为身体原因,开始跟着那些个医者强身健体。
楚风也给出了建议。
始皇帝以前嗑了太多“金丹”,身体里面的重金属有一点儿多。
而能够解毒的便是多吃胡萝卜和牛奶,这样才能慢慢地清除身体内的重金属。
这牛奶自然是不太可能。
但是羊奶还是有不少。
至于胡萝卜。
楚风早就给了这些人很多很多的种子。
上一次,可是让人购买了一车的种子,各种各样的菜种,还有一些则是瓜果树苗。
李世民对于舰船没有什么兴趣,现在的大唐最关键的还是民生和稳定。
外部的战争还是比较多的,像是吐谷浑、僚人、突厥、大理这四方的反叛。
就让李世民现在有一些头疼,还有内部世家支持的一些山匪的反叛,让他有些分身乏术。
刚刚打败了突厥不久,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却又出了这样一档子事情。
严重影响了大唐的发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