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此可见,如今的大唐军战斗力衰弱到了何种程度。
其实,李世民又如何不知道这些,甚至他比房玄龄等人看的更加透彻,只是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从而选择当一个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
让长乐公主给北伐军供给白盐,也是在亡羊补牢,试图将大唐军往日的威风挽留下来,但是很显然,他失败了。
关外的一纸急报,将大唐军的最后一抹遮羞布也扯了下来,让他不得不直面大唐军不堪入目的战斗力,这是何其悲哀的事。
在品尝了强大的滋味后,再从强大慢慢萎靡到弱小,这种感觉,怎能用一个绝望来形容。
“哎……”李世民忽然长叹一声,道:“此时,朕竟然开始怀念魏玄成了,没了玄成的规谏,朕有许多过失都无法察觉啊。”
随后,李世民望向房玄龄三人,道:“众卿都认为,要想平定东突厥,非帝师不可?”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视一眼,没想到李世民会率先道出真机。
也罢,既然陛下都点明了,那他们也没有什么好顾及的了。
“二郎,帝师武力冠绝天下,如果帝师能出手的话,区区东突厥何足挂齿。”房玄龄抱拳说道。
“是极,东突厥之所以如今不敢南下,原因便是摸不清帝师的态度,不敢轻举妄动啊。”杜如晦也说道。
李世民一怔,细细想来确实如此,自从帝师归隐之后,东突厥还真的没有南下劫掠过,明明东突厥有许多次机会可以趁机南下的。
“可是……帝师执意不肯回朝,这可如何是好啊?”李世民一脸犯难,头都要愁秃了。
如果帝师肯回朝的话,让他做什么都行啊,只要不把他从皇位上赶下来就行。
“尽管希望渺茫,但微臣还是要劝二郎再次前往首阳山,如今剿灭东突厥的希望,全在帝师一人身上。”杜如晦目光熠熠道。
房玄龄沉吟片刻,道:“或许不用帝师出马也行,只要能让帝师给出解围的妙计,如此也能解决掉东突厥这个心腹大患。”
房玄龄的提议,比较现实,也比较有实现的可能性。
顿时,李世民的目光明亮起来,是啊,先前帝师就给出了梁师都十日之内必亡的见解,如今如果再度请求帝师出谋划策的话,还是很有可能得到帝师的帮助的。
是了,是了,这条路子可以一试……
李世民兴奋地站起身,来回踱步,开始思量这件事到底要怎么做才合适。
“朕亲自前往?不合适,帝师如今还未原谅朕,见了朕估计依旧会闭门不出。”李世民看向房杜二人,又道:“要不然劳烦房公和克明再跑一趟?”
“陛下有令,不敢不从。”房玄龄说道。
只是,此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长孙无忌站了出来,望着李世民,眼中光彩闪动。
李世民也看向长孙无忌,眼底深处闪过一抹复杂,说道:“长孙卿可是有什么话要说?”
长孙无忌又行了一次君臣礼,深吸一口气,将在心中酝酿了许久的打算说了出来:
“陛下,臣有罪,自从帝师出现之后就一直没有建言献策,实在是臣的过错。如今东突厥肆虐关外,大肆掳掠我大唐百姓,臣虽人微言轻,却也想为大唐尽一份犬马之劳,恳请陛下将此次前往首阳山的任务交给微臣吧。”
李世民深深看了眼长孙无忌,心中不得不感慨一声,长孙无忌终究是长孙无忌啊,拿得起放得下,果然不是易于之辈。
要是换做别人,自己长子的婚姻大事被帝师破坏,估计早就对帝师恨之入骨了,再不济也是老死不相往来,从此结下梁子。
而长孙无忌却能在此时站出来,主动请求前往首阳山,这是在表明他的态度,不会对帝师得到所作所为耿耿于怀啊。
这波,看似长孙无忌是认怂了,实际上是以退为进,主动认怂向帝师示好,不仅能保全长孙家的地位,还能消除李世民的猜忌,更能消除与帝师的敌意,如此一举三得的事情,果然不愧是长孙无忌。
只是……长孙无忌这么做的话,就不怕天下世家对他有所不满?
要知道,七宗五姓对于帝师可是恨之入骨的……
瞬间,李世民就想到了许多,看了眼房杜二人,发现两人没什么意见,想了想,觉得让长孙无忌前往首阳山是个不错的选择,便说道:
“既然长孙卿有此心,那此次前往首阳山就由长孙卿前往。”
“臣领旨。”长孙无忌长长作揖,领命而去。
第113章 长孙无忌拜访首阳山
首阳山上下起了小雪,天地笼罩在洁白之中,银装素裹,只有料峭悬崖上的几棵古松依旧顽强的绽放着青翠,宛如化身斗天斗地的勇者。
山腰处,李靖等人站在了望楼上,下方是一众黑茫茫的汉子,呼哈乱叫的练武,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往无前的坚定。
从远处看,好似一张白纸上面画着一个黑色正方形。
这些汉子,是从四十多万流民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壮猎人,人数不多不少,刚好是十万整。
经过半个月的训练,这十万猎人已经褪去了流民的怯懦,脸上出现了刚毅和血性。
如今大雪封山,深山里头没有猎物可以狩猎,李靖便自作主张地带着十万“猎人”练起了刀枪杀伐之术,除了没有正式的编制和盔甲、武器等东西,这十万猎人已经可以算是一支初步拥有战斗力的大军了。
一开始,李靖还只敢偷偷摸摸的训练,生怕秦天朗发现之后会责怪他,但随着时间推移,秦天朗始终没有任何表示,李靖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到最后已经敢把十万人马聚集在一起,呼哈嘿哈的操练起来。
而在李靖的周围,总是能见到秦琼和程咬金的身影,两人除了日常拌嘴之外,最喜欢地就是掺和练兵。
对于戎马一生的两人来说,只有在操练兵士和上马厮杀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来自灵魂的快乐。
……
首阳山庄内,正院的主房中,檀香缭绕,两名秀丽的丫鬟手持琴瑟,悠扬动听的歌乐与檀香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醉人的天籁。
秦天朗跪坐在榻上,身前是一方古色古香的茶几,正在慢悠悠地泡茶。
“帝师今日为何忽然如此有雅兴,在此摆下香茗?”一旁,魏征不解地问道。
“因为今日会有客人登门拜访,身为主人,沏壶茶给客人暖暖身子也是应该。”秦天朗说道。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马元龙的声音:“秦帅,长孙氏长孙无忌求见。”
“长孙无忌?”秦天朗沏茶的动作一顿,想了一下,明白了其中缘由,“长孙无忌倒是人精,可比他那儿子厉害多了,姜还是老的辣啊。”
“长孙无忌来首阳山作甚?”魏征一脸不解,想不通其中缘由。
长孙无忌乃是李世民近臣,又是外戚,位高权重,没事不会来首阳山的。
但他不像秦天朗一样精通历史,自从归隐之后也不再关注朝廷上的事,所以并不知晓大唐与东突厥开战的事。
“让他进来吧。”秦天朗说道。
门外的人影淡去,不多时,刚刚掸去身上积雪的长孙无忌出现在正房之中。
长孙无忌看着秦天朗,眼中闪过一抹复杂,随后行礼道:“长孙无忌拜见帝师。”
“辅机不远千里前来,先坐下饮杯热茶暖暖身子。”秦天朗脸上带笑,仿佛已经忘了数月前的闹剧。
长孙无忌见到秦天朗的一脸和煦,心中的忐忑和不安消散了不少,笑道:“多谢帝师款待,辅机就不客气了。”
长孙无忌当即坐下,饮了一口香茗之后,浑身舒畅,在白雪之中赶路的冰寒被祛除一空,禁不住发出舒服的赞叹:“帝师的茶艺又见精进,此茶胜过人间一切香茗。”
“辅机喜欢就好。”
魏征则是一会看着秦天朗,一会看着长孙无忌,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之中。
他的心中是很惊讶的,无论是谁来他都不惊讶,就算是李世民亲自前来都不惊讶,但就是长孙无忌来到首阳山,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毕竟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看的出来,自从帝师归隐山林之后,长孙家的势头就越来越盛,如今朝廷之上,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官员与长孙家有着联系。
长孙家的党羽之多,已经达到了令人忌惮的程度。
如果说帝师的归隐谁是最大的受益者,那么就非长孙家莫属了,也正因为帝师的离去,才给了长孙家把控朝政的机会。
再加上先前长孙冲被退婚一事,帝师算是彻底得罪了长孙家,毕竟对于长孙家这种名门望族来说,被退婚的耻辱几乎是不可调解的。
但是现在,长孙无忌竟然出现在了首阳山上……
魏征看向长孙无忌的眼神变得复杂,隐隐间带着一些愤怒。
记得相遇的时候,长孙无忌并不是这个样子,常年身居高位,锦衣玉食,这位曾经心怀天下的有志之士已经变了,变得有些陌生了。
“说吧,什么事。”秦天朗饮着茶,说道。
长孙无忌站起来,跪伏于地,说道:“帝师,如今大唐与东突厥开战,寒冬凌冽之下,大唐将士苦不堪言,剿灭东突厥的希望渺茫,能解此危局的人唯有帝师,万望帝师念在昔日旧情,出山征讨东突厥吧!”
秦天朗看着长跪不起的长孙无忌,并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一旁的魏征摇摇头,已经不看好此事,帝师乃是因为世家挑拨而归隐,如今的长孙家又隐约成为世家之首,以帝师的性子八成不会答应长孙无忌的请求。
秦天朗心中想的,却和魏征想的有些不一样。
“我知道了,你回去吧,给李世民带个话:东突厥不足为惧。”
长孙无忌猛地抬起头,有些不敢相信地看向秦天朗,眼神很是懵逼。
连他自己都没有想过,秦天朗能够答应他的请求,哪怕他的请求代表了陛下的旨意也一样。
他更没有想过,帝师会答应得那么痛快,连问都不问就直接答应下来……
这……有些容易过头了,让长孙无忌一时半会接受不来。
魏征也是如此,感觉头晕晕的,不明白帝师为何会直接答应下来。
且为何现在肯答应,而之前李世民亲自前来相求的时候又不肯答应?
两人看着秦天朗,感觉帝师的想法就像深渊一样不可窥视,任由他们怎么想也想不到,此时的帝师到底是怎么想的。
“辅机还有事吗?”秦天朗问道。
长孙无忌如梦方醒,长长作揖之后,道:“帝师肯出手征讨东突厥,此乃大唐之福,辅机定在长安日夜盼望帝师回朝!”
“我不会回朝。”回朝是不会回的,但报仇是必须要报的。
三年前,东突厥南下渭水之时,秦家六叔公率领府兵前往抵抗,惨遭杀戮,这件事秦天朗一直没有忘记。
如今,也是时候报仇了。
长孙无忌看向秦天朗,心中满腹狐疑,但看到秦天朗平静的神色之后,知道自己多问也无济于事,便起身告辞离去;
此行目的已经达到,再留下来也没有意义了,只是下山的过程中长孙无忌始终感觉脑袋晕晕的,感觉这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
同时,一种隐隐的不安笼罩着长孙无忌,他总感觉帝师的举动另有深意,但一时半会又想不到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
第114章 臣已年老,恳请致仕
“帝师此举到底有何深意?”魏征盯着秦天朗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