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会我给你医治一番,你的病情已经不能再拖了。”秦天朗说道,倒是没有怀疑。
杜如晦忽然跪倒在地,语气恳切且执拗道:“我的命本来就是帝师救回来的,如果没有帝师的话,我早已经撒手人寰,化作一方黄土了。”
“帝师乃是我的再生父母,恩情之重无以为报,三年前的变故让我日夜不安,时刻都盼望着帝师回朝。这一次前来,我万分恳求帝师念在昔日旧情的份上,回朝吧!”
“如果帝师执意不肯回朝的话,那我继续活在世上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就让我一头撞死在这观云亭下,以我之死来换取帝师的回朝吧!”
话音一落,杜如晦竟然真的猛地站起身,一头往旁边的石柱撞去,速度之快,真的是义无反顾!
他这是真的要以死明志,以自己的死,来换取秦天朗的回朝!
杜如晦这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一鸣惊人呐。
秦天朗也被吓了一跳,不过他乃是纵横沙场的骁将,反应力何其惊人,在杜如晦有所动作的时候就出手了。
也不见他如何出手,只是一道残影闪过,杜如晦前倾的身子就停了下来,秦天朗就站在其身前。
从始至终,杜如晦都没有感受到任何力量加诸己身,只是感觉一阵晕头转向之下,就重新站回了原位。
“克明啊,你这是做什么,何必要以死明志呢?”秦天朗有些无奈又可气道。
第33章 以死明志
杜如晦一脸的执拗,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要脸。
因为他已经看清楚了,帝师是真的软硬不吃,说了不回朝那就是真的不回朝,寻常手段根本就动摇不了帝师的决心。
只有以死相逼这种惨烈且无法挽回的方式,才真正有可能挽回帝师的心。
不要脸就不要脸吧,只要能够让帝师回朝,一切都是值得的。
反正他这条命都是帝师给的,且如今已经病入膏肓,没有几年光景可活了,死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虽然他死了,但他将留存史册,后人提及帝师回朝的这段佳话时,也会顺带提上他一句,如此……就够了。
“帝师,你能防得了我一时,防不了我一世,如果帝师真心不愿回朝的话,克明只能以死明志,来表达我心中有多么希望帝师能够回朝,你阻止不了我的!”
秦天朗一阵扶额,这样的剧情也是让他没有想到的。
明明三年前,杜如晦还是一个高风亮节的大臣,是一个把原则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人,怎么短短三年没见,就变得那么的……不要脸了呢?
他又看向地上跪着不起的魏征,俯下身欲要将魏征扶起,“玄成啊,先起来吧,有什么事好好商量。”
“不!”魏征一把甩开秦天朗的手,神情执着、语气坚定道:“帝师不肯回朝的话,我就长跪不起!”
秦天朗又看向一旁跃跃欲试的杜如晦,心中一阵气愤又好笑。
“你们两个啊!我不回朝真的有那么不可接受吗,大唐有你们几个开国功臣,足够创下万世基业了,有我没有都一个样!”
“不!完全不一样!!”魏征和杜如晦同时摇头。
“大唐没有了帝师,就像人没有了手足一样,行动尚且困难,谈何开创万世基业?帝师不回朝,真的不可接受!”
“胡闹!”秦天朗脸色一板,道:“你们都是大唐的肱股之臣,岂能一个在这里长跪不起,一个打算以死明志?!”
“你们都留在了这里,那大唐的江山谁来治理?你们都是能臣,这点道理难道还不明白?”
“如果帝师肯回朝的话,那我便起来,这只需要帝师一句话。”魏征说道。
“只要帝师肯回朝,克明一定好好爱惜身体,全心全意地接受帝师的医治,不会再做出以死明志的举动。”杜如晦说道。
一旁,长乐公主看的于心不忍,来到秦天朗身边,抱着他的手,撒娇道:“国安哥哥!魏爷爷和杜爷爷都做到这个份上了,你就回朝嘛!大家都非常盼望着国安哥哥回朝,丽质也是呢!好不好嘛,国安哥哥!”
秦天朗沉默不语,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魏征和杜如晦看向房玄龄,发现房玄龄也在看他们,相互点点头,眼中闪过一抹欣喜。
接着,房玄龄站了出来,脸上带着儒雅的笑,说道:“帝师,我一直有一个疑问积压在心里,昼夜冥思苦想依旧是想不明白,今日借此机会,特意向帝师请教。”
“说吧。”秦天朗挥挥手道。
“帝师先前说,西梁的梁师都乃是冢中枯骨,十日内必定灭亡,后来果真如此,请问帝师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魏征和杜如晦也看向秦天朗,他们也很想知道,帝师到底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秦天朗重新坐下,抿了口铁观音之后,他自然不能说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而是幽幽道:
“四年前,我率大军征讨突厥的时候,见过梁师都几面,对于此人的性情有些了解。此人残暴不仁,动辄打骂下属,在西梁征收重税,西梁百姓苦梁师都久矣。”
“这一次,梁师都迫于大唐天军的步步逼迫,不得已跟突厥勾结,认贼作父。不过认来的义父终究不是亲生的,少不得要盘剥你,压榨你。
如今已是深秋,突厥的几十万大军都要口粮果腹,此时忽然出现了一个梁师都,突厥自然是不会放过,肯定是要大肆搜刮的,以准备好充足的过冬粮草。”
“而西梁毕竟是弹丸之地,又怎么能填满突厥的吞天胃口呢,但西梁又忌惮于大唐天军,不敢跟突厥闹翻,那么他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了。”
房玄龄的眼神越听越亮,虽然帝师没有说出最后的结果,但他已经知晓了其中奥妙,忍不住补充道:
“梁师都不愿意将手中权力拱手相让,那就只能继续巴结突厥,不断地对西梁百姓加征重税,甚至是连他的嫡系心腹也不能例外。”
“原本西梁百姓就苦于梁师都的暴政,如今猛地加大力度,就如同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是激起了民怒了。”
“而梁师都的部下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局势,又想到自己在突厥手下受到的屈辱,干脆就是一不做二不休,把梁师都枭首,出城献降了!”
“就是如此。”秦天朗淡淡说道。
“啊……”房玄龄发出一声长叹,抬头望天,心中有种拨开云雾现青天的爽快。
他已经好久好久,没有感受过这种畅快的感觉了。
下一刻,他深深抱拳,行大礼道:“帝师算无遗策,智谋近妖,虽然远在西梁之外,却能对西梁的局势了如指掌,论智谋玄龄不及帝师分毫!”
一旁的杜如晦也趁热打铁,道:“没错,轮智谋我们三人加起来都不及帝师分毫,如果帝师能够回朝的话,大唐何愁不能开创万世基业,成就盛世繁华?”
魏征也字句铿锵道:“呜呼!帝师,如今大唐朝政颓靡,世家把持大唐命脉,各种暗流涌动,急需帝师这样的安邦大才回朝执政,才能肃清大唐的浊流弊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呐!”
随后,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跪倒在地,同魏征一同说道:“帝师!回朝吧!!”
如此环环相扣的计谋下来,不得不说,魏征三人为了这一次的劝谏,真的是做足了准备、火力全开了。
长乐公主也满眼星光地看着秦天朗,满脸的期待简直都要止不住了,焦急地都要替自己的国安哥哥喊出那句话。
甚至,如果放远距离,在首阳山下,天井峡之外,李靖、秦琼,以及十万大军,都在翘首以盼着,希望能够早日听到帝师回朝的好消息。
他们等这一天足足等了三年,真的不愿意再继续等下去了。
观云亭下。
秦天朗望着四人热切的目光,起身望向身下的云海,负手而立,声音响起:“我……不会回朝的。”
第34章 真假难辨,捉摸不透啊
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都是脸色大变,一股浓浓的失望浮现在脸上,在面对帝师的时候,他们那泰山崩于前而不改的心境已经消失。
“帝师……”
“不必说了。”秦天朗打断了三人的话语,又道:“不管是玄成的长跪不起,还是克明的以死明志,亦或是房公的明心解惑,都是为了劝谏我回朝,你们的苦心我也看在眼里,但是,我还是不能回朝。”
“克明不必急于撞墙,玄成也赶紧起来吧,本来不想跟你们谈及朝政,但既然已经到了这个份上,那就不得不提上几句了。”
魏征和杜如晦对视一眼,来到秦天朗的身后,一言不发。
他们倒也不是真的要长跪不起和以死明志,只是要以这种行动来表明,他们劝谏帝师回朝的决心而已。
“如今我不能回朝,现在还不是时候。”秦天朗说道。
魏征三人对视一眼,眼中闪过欣喜,忽然间听闻帝师的语气有了松动,他们心中的喜悦简直无法言表。
“帝师何出此言?只要帝师一回朝,立马就能肃清浊流,整治朝政,还大唐一个朗朗乾坤,开创万世之基业。”
秦天朗摇摇头:“你们是否忘了,三年前我大杀博陵崔氏的事情?”
魏征三人脸色一怔,随后陷入沉思,接着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脑海中回忆起三年前的那场腥风血雨。
三年前,因忌惮于博陵崔氏的威势,加之种种复杂因素,李世民罢黜了帝师的兵权,随后帝师大怒,率领一众亲信杀上博陵,将博陵崔氏一众族老当场诛杀,震惊朝野。
不过这么一杀,帝师是解气了,带来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
七宗五姓乃是从隋朝遗留下来的世家门阀,论资历比大唐还要老,这七大世家所在的地方,权势可谓是一手遮天,俨然就是当地的土皇帝。
大唐的大小世家都以这七大世家为首,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威势之大,一时无两。
三年前那场变故,看似只是博陵崔氏在搞鬼,然而七宗五姓向来联络密切,彼此间相互结亲,早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所以,三年前的变故,实际上是七宗五姓对帝师的一次打压。
本来呢,他们真的只是想打压一下帝师而已,毕竟三年前帝师的风头太过强盛,连七大世家都被压了下来,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帝师竟然如此彪悍,一言不合就杀上博陵崔氏,杀死崔氏一众族老。
这一杀,可就真的是彻底惹怒七宗五姓了。
别看帝师杀了崔氏一众族老,但这对于崔氏而言并不是危及根本的创伤,一众保守的族老被杀,反而让年轻的掌权者上任,而新的掌权者对于帝师的态度,也是异常的强硬。
甚至如果不是帝师武功高强,三年来又音讯全无的话,估计每天都能碰上来自七宗五姓的刺客。
三年来,七宗五姓也在不断利用着自身的强大影响力,不断地抹黑帝师,不断地抹除帝师的影响。
这种情况,身在长安或许感受不是很明显,但只要出了长安城,来到七宗五姓的管辖范围内的话,就绝对会感受到天与地的变化。
如果帝师回朝的话,那会不会引起七宗五姓的强烈反对,甚至是不惜彻底翻脸,这都是不好说的事。
七宗五姓乃大唐世家之首,在民间有一种说法,要论家族之强大的话,要先论七宗五姓,然后才到皇族李家,再到长孙家。
虽然这个说法向来不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