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的是宰相儿子-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俅倒不是非要挺张子文,而是素知皇帝性格,又素知蔡攸的老奸巨猾,如果没有大的利好和实锤,小蔡这奸贼不可能放这种话。于是高俅当然要抓住机会随大流,也算是对顶头上司张康国示好。
  张商英脸如锅底,可惜看皇帝在兴头上,当面骂人失礼,只得忍住了没喷高俅这家伙。
  就此一来,只爱听好话的赵佶放心了,眼见两个好朋友都说小张忠勇,仅仅只有一个普通朋友说了些“传言”,加上小张派两艘大船送来了礼物。赵佶便心情尤其好的笑道:“小张卿家给朕带来了什么,根据他的品味以及往前的千叶牡丹,想必是儒雅新奇之物,朕这便去瞧瞧。”
  “额,官家容禀。”
  蔡攸急忙道:“这次张子文所带来的礼物不好看,还脏兮兮的。”
  赵佶便更加好奇了,“小张卿家乃是有孝心之人,总不会送平凡之物给朕吧?”
  蔡攸笑道,“回禀官家,那张子文此番代表皇家海军,送了整整两船银矿石、总计一千二百石!”
  张商英不禁色变,心念电转,有些惊悚。因为关于银矿的事他两眼一抹黑真不知道,也不知道朱家在干什么,更不知道他海军在那苏州和禁军闹个什么。
  咦?
  这相当可以啊!
  赵佶虽然喜欢儒雅的花石玩物,但更是贪财。且最近总听一些老夫子提及大宋缺铜缺银,赵佶不懂这些,烦都烦死了,大抵理解为大宋钱不够了。
  “这下好了,朕可真没看错,那小张卿家果真有几把刷子!”
  赵佶这么想着,又笑道:“小张卿家是个福官啊,难道他挖到了银矿?”
  蔡攸急忙摇头,“他没挖到银矿,乃是带领着官家的海军,根据章程出海打击海贼,缴获的银矿石。”
  张商英乃是著名的瞎眼相公,关于这些真不知道内幕细节。而这消息太重大,一千二百石银矿,只要品味还算过得去那至少价值四十万贯!
  既然被他们成功送到了大宋皇帝手里,那么这笔矿石就是合法的,就不存在什么损耗和折价了,该值多少就值多少。
  这个重磅消息利好到了哪怕以头铁敢说话著称的张商英,现在也不方便再说张子文的坏话。
  这是因为除了京畿外,大宋一个普通县,一年上交朝廷的财政平均也就五六万贯的样子。
  海军仅仅是个县级机构,连地盘都没有。但他张子文仅仅半年多就放大料,以县级机构建制上缴了一个大州的财政,所谓伸手不打送礼人,现在脑子没坏的人暂时来肯定不敢在皇帝面前非议张子文了。
  “额……”
  对于赵佶而言在海外打击海贼缴来的银矿,和自己挖到的也没啥太多区别,便笑道:“小张卿家果然忠勇,朕听说大海神秘莫测,但小张卿家不偷懒,冒风险在海上为朕执法,管辖海事,还收获这么大,真是辛苦他了。”
  在旁边听着的高俅险些就喷,啥?那批他们在海上抢的银矿,竟是没被他们给黑吃?而是送到了京城让皇帝高兴?
  考虑到他自己不吃钱,反之动的把这么大一笔利益上缴,就代表了他张子文有周密的钻营心思。以他虎文的手段,他决定了不贪钱走钻营政治路线,于是高俅真的很庆幸没和他站在对立面,结下了善缘。
  想定,高俅脸皮超厚的样子道,“官家圣明,慧眼识人,小张公子未及弱冠之年被钦点执掌县级部门,却上交了超越上州之钱,意义重大,果真不愧是官家的真传学生。”
  张商英的脸却越来越黑,官家可怜啊……全尼玛被奸邪包围着,一点也不知天下事。
  赵佶起初还有点将信将疑,但现在听他们越这么说,便觉得越真实,越想越觉得小张有本领,乃是大宋好苗子,不但不亏本还不偷懒,有超强的挣钱本领。
  就此皇帝笑道:“是啊高卿不提及,朕还没发现呢,他们只是县级机构,连地盘也没有,却初出茅庐就为大宋立下了大功,上缴了超过大州的钱费,朕要嘉奖鼓励他,把海军升同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张商英是胡子都气歪了!
  哪怕是蔡攸也险些昏倒,这太儿戏了,就算只是个级别不是真的行政区。但谁听过未及弱冠就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州”的,真是任由这样的话,蔡攸当心会被那些老夫子以“清君侧”名誉给戳脊梁骨戳死。
  于是蔡攸开始猛擦汗,又实事求是的建言:“还请官家慎言,小张忠勇是忠勇的,但因诸多原因太学还未毕业,且实在太年轻,未及弱冠便加如此重的职权对朝纲不利。”
  这样一来张商英又容色稍缓,急忙附议。
  赵佶一听,这些家伙竟是反对能挣钱的人,便有些不高兴了,很想高俅出来说话。可惜武臣不能干政,设州这的确属于国朝大政,不提前和蔡相公商量也有些不妥,不符合体制。
  思考许久,赵佶这才勉强退一步,“那便此事等在想想。但小张卿家如此孝心,不鼓励的话不公平,不儒雅。”
  “这个么……”
  蔡攸急中生智的道:“官家干脆认定小张的功劳后,把此事交由中枢审议,相信他们会有个圆满说法。”
  既然为难的事么当然是交给他们,赵佶觉得也好,便点头同意。
  这样一来直至离开时,张商英还是没搞懂张子文这是什么骚操作,理论上不该这样,不都说他吃相难看胆子大吗?都揭不开锅了,难道不该是他私吞银矿……


第200章 名声鹊起

  “哈哈,东京之虎果然不是盖的,这操作就有得看。”
  接下来,吃饱了没事只八卦的东京进入了议论,关于押送两大船银矿石进京的消息成为了第一头条。
  “现在他新的外号是苏州之虎,铁了心做南方佬,这么刚蔡京,这辈子别想回京了。”
  “他在什么地方就叫什么虎?我看干脆叫大宋之虎算了。”
  “有句说句,局座这么年轻,又是个忽悠,地位低,现在叫大宋之虎不对味。”
  “局座这操作实在看不懂了,甚至是有点猥琐。我朝居然有不贪钱的官,也是奇怪。”
  “然而并不是局座不贪,而是这笔钱真不能动。如果要贪钱,息事宁人把矿石还给朱家,坐享保护费才是王道。但以局座那铁头娃性格,他不随波逐流,那当然就只能是公开。同时这也意味着,他带海军正式和地方黑恶势力决裂,在无转圜余地。”
  “是的局座就这德行,他典型的自己不吃,但基于羡慕嫉妒恨原则也不许别人吃进去。损人不利己。”
  “若大宋官员都这样‘损人不利己和羡慕嫉妒恨’,我朝就是真正的天国了。我打心眼里希望普天之下的官僚都变成这种不嫌事大,有理想,敢顶风上的执念者。”
  “实在太精彩,局座自身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有他在的地方就有风雨和彩虹,也会有传奇和故事。”
  “有个蛋的传奇,我话放这里,他只是昙花一现。人家走私犯又不是白痴,天天等着他稽查?后续作战难度会持续加大,而他若没有源源不断的好运,朝廷和皇帝就会慢慢的把他遗忘,这就是事物的真相。”
  越是这种朝廷诸公脸挂不住的尴尬时候,这个事件越在民间持续发酵。
  甚至曾经一度处于失控状态。
  有些吃饱撑了的愤青组织起来上街游行,说局座的大航海时代即将开启,正在游说大家南下创业,追随皇家海军一起纠正世界错误什么的。
  说的跟真的似的。
  且这群极端份子讨嫌的在于听不得有人说张子文一句坏话,为此经常发生打架事件。
  林知府怒了,下令把闹事的全部抓起来,如此导致号子里人满为患。
  林知府也知道,这真不是他们认识张子文喜欢张子文,而是他们对这个世界失望太久,又鬼使神差的等到了一个善于蛊惑人心的精神甘露,于是他们就自己忽悠自己,把张子文过度渲染了。
  实事求是的说,林知府当然知道,不是张子文太优秀,而是全靠队友衬托,在全尼玛是屎的情况下,不用你是鲜花也必然会受到追捧……
  越是现在这样的风头,越让朝廷相公们尴尬。
  李晓兰事件后,最想收拾张子文的张商英,现在偏偏最不敢说话。
  至于蔡京这时期很少表态,而根据张怀素案,大家也都知道蔡京的尿性,反正左右都是他蔡京有理,越是这种时候这老狐狸越不会表态。
  最和张子文苦大仇深的叶梦得时已升为户部侍郎,也觉得很为难,不知道如何对应这个局面?
  在这之前,叶梦得在持续怂恿蔡京保朱勔打压海军。理由是朱家一定程度已经绑架了东南钱政。
  而东南钱政,自然也是这时期的户部第一攻坚战,容不得闪失。这在以前不是叶梦得的锅,但现在是了,作为蔡京系的中流砥柱,年轻有为的叶梦得基本架空了老尚书,算是在蔡京支持下全面主持户部工作、关于东南钱政事宜单独对蔡京汇报。
  也就意味着稳住东南钱政,成为了叶梦得最迫切的责任。
  但是没有银铜就等于零。那地方已经尾大不掉,不论从别处调集多少铜钱进去损耗都很大。不知道他们那群坏人想干什么,会把大部分钱收在手里融掉,听说是等着奇货可居。
  为此,叶梦得开出了传说中的叶氏良方上报蔡京,“东南钱用不足则通货紧,需以大水漫灌,稀释土豪手里的财富,还钱于民则为良政”。
  就此,大十钱议题提上日常,一片歌功颂德,都觉得叶梦得聪明,有道理啊:既然钱不够用,在东南地区进行封闭,直接把币值翻三倍不就够用了?反正东南的人没少,田还是那些田,物资还是那些物资,只是钱够用了而已。
  哪怕连赵挺之这个专门找蔡京大政方针毛病的人,也暂时没看出毛病来,理所当然的觉得币值乘三,钱够用了铜价就跌,自然就破了那些土豪挟铜自重的伎俩。
  在蔡京私下看来这的确是个办法,没毛病。
  别说乘以三,若能币值乘千,直接以一张纸代替那最好,大宋的最大经济病也就解除了,不用满世界找铜,动用了这无数人力物力只为了作个货币符号,实际也等于浪费生产力。
  但唯一让蔡京迟疑的是,数十年的沉浮和执政经验累加,老蔡比谁度知道政策无分好坏,主要是看团队执行力。
  哪怕是明显瞎操作,譬如皇家海军那伙暴徒,就因为张子文那不可思议的执行和凝聚力,就能撑住死不掉,并慢慢好转。
  “叶氏良方”让蔡京担忧的就是:朝廷、或者说我老蔡对东南的有效控制力是多少?
  如果真是做到虎文对海军的控制,别说当十钱,当一百钱也只会更好。
  总之后遗症就是,政策越激进时,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控制和凝聚力,一但出事就越严重。
  否则大十钱提议早就有了,之所以拖延到今日迟迟没执行,就因蔡京内心里不信任东南那群所谓的门生。除非是真的危机到走投无路时,否则没把握时候蔡京只想拖。
  朱家系的吃相是肯定难看,一定程度上他们和张怀素没什么不同。居于一些私心做两手准备,于是蔡京当时明知道张子文爱闯祸,还是卖了人情批准他去苏州了。
  蔡京岂能不知虎文的头铁。让他去苏州就是为了取得一些平衡,为了让朱家适当收敛。这乃是当权者常见的控制手段。
  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