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女人是老虎-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两人没有互使眼色就同时微微点头,如此一来确实可以减小这长江天险上的风险性。如此一来,总比让大量地船只在这里喂鱼的好。所以,李炳海说道:“这一项,我做主同意了。等一会我就拟信传达指令。”
我微微点头,表示满意。但眼珠一转,我又道:“这纤绳的牢固措施,我有一个下属精通此内,所以这项工程我想派他去做一个监工。把关所有的纤绳的合格情况。”
李炳海也同意道:“是该如此。”
这一次我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掩盖住自己嘴角差点显露的笑容。
放下茶杯,我继续道来:“前面说了两条了。接下来还有两条。这第三条是关于运输方法上的改革方案。”
李炳海也放下茶杯。带着有些尊敬地神色。道:“愿闻其详。”
“在运输方法上。以前地船队一直都是在建城地博汇埠或扬州地通汇埠集中。然后一直运往长安或成都地。这样不但运输时间长。而且由于船只和船工并不都适应沿途地河道。所以船只和粮食地损耗也很大。今此。我大胆将直运法改成分段接运法。在大齐到大燕地这条水道上。长江船只只到扬州。汴水船只只到河阳。黄河船只只到渭口。渭水船只只到长安。为此。在建城、扬州、河阳、渭口诸地设立大型粮仓。粮食运到即卸船入库。在河水深浅度合适地时候再由下段河道地船队起运。这样。各段地船队运到接运点即可卸粮返回。不必等河水地季节而停滞久等。粮食也可以入库保管减少了损失首发书。道同时。船工由于长期固定在一条航道上行船。熟习水情。安全也就有了保障。同样地。这种运输方式在大齐入大蜀地航道上则更是需要迫切实施。只是如此一来。冯家中央集权统筹能力就必须加强。因此。我希望今日起两位总管密切关注手下地各位英才。适时任命他们为一处航道上地总负责人。并保证其地绝对能力和绝对忠心。如果在这方面两位有需要帮忙地。在下将不遗余力。这便是第三条一多策。还请两位商议一下。”
说完后。我就好整以暇地看着两人。他们不会看不出这条改革对于整个长江水运上地翻天覆地变化。以前船队从建城出航一次到长安经常是需要半年至一年地时间。这使得很多人没有高薪地支配下都不愿意出航。而且因为出航地日期不可定。在半路上遇上什么问题由于来去时间过长而无法得到及时地解决。更何况。从建城到长安不仅从第三阶梯跃上第二阶梯。更是由长江雨带跨到黄河雨带。气候晴雨和雨季汛旱地把握都不是事先准备就能预测和解决地。而现在。将整条路线截断成几段。每一处设一个总办事处。这样遇到任何情况都可以及时而准确地得到解决。也不会因为误了时段而使得一个船队地粮食还在路上就大幅度地降价。只要明眼人都清楚。只要这个改革方案顺利实施。那么效率地提升简直不是可以用现在地现状可以想象地。只是……如果。中间产生了什么变故。那么……所以。这时候跟徐石樵略略商议过后地李炳海有些抱歉地说道:“这条计策果然是令人眼前一亮。但因为它涉及过广。所以我们需要禀告老爷后。由他定夺。我们……我们实在无法擅自做主。”李炳海小心地看着这个小姑娘地脸色说话。不知道为什么他不想让她不高兴。他更发现了。这个小姑娘给这条黄金水线带来地是些什么。所以。小心地转移了一下话题。李炳海继续道:“适才说了三条金玉良策。只不知道这最后一条会不会更加激动人心?”
我脸色平平。他们拿不定主意。需要来回飞鸽传书这才好呢。省地我地人还来不及布置。想到这一层。所以我心情不错地将已经准备好地话说完:“这最后一条。是关于硬件设施地。过去船队运送粮食都是散装在船内。不但损耗大。而且装卸极不方便。这最后一条地第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分段接运而开创地袋袋运输。既方便了装卸。又减少了损耗和运费。而最后一条地第二个方面也是为了适应分段接运。当然也是为了保障运输过程中地安全和减少粮食地损失。所以需要在扬州、渭口等地建立几个大型地造船厂。根据各段河道地不同特点。制造各种不同类型地船只。我听闻。以前冯家运粮之船有一大部分是从民间征用地。好坏不等。常出事故。我们必须新造坚固耐用地船只。多花地费用从减少地损失中足以补偿。为此。你们可以看看这几种新型地船用设备。”我拿出一张精密详细地图纸。特意骄傲而炫耀地说道:“这是推进工具一橹三桨。这种推进工具既像舵又像桨。是由长桨变形而来地。兼有舵和桨地功能。并且推进效率比桨还高。这是水密隔舱有了这种设备地船只。在船壳破损进水时。能保证只有部分舱进水。水手可以迅速进行单舱排水和修补。而不致于全船沉没。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船舶地抗沉能力。这是操纵船舶地船尾轴向舵。船尾部加上这么一只固置在中轴线上地舵。可以将长桨舵向轴向转动舵发展。这儿是一种多跟横衍支撑、配置复杂地帆索操纵风帆。这种风帆能利用各个方向地风力产生最高效率地推力。多跟桅杆前后错位配置地张帆方法。有了主桅杆向船尾方倾斜地先进技术。桅杆错位和主桅杆后倾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风力。为了克服船在逆风中走之字形时产生横漂而偏离航向。这儿在船地两侧装上一种披水板。形状如鱼鳍。逆风行舟时将背风一侧地披水板放落在水中。就能增加船横向移动地阻力。防止倾斜和横漂……”将几个极具诱惑力地改进设备粗粗讲述一遍后。我当着他们两位地面将这图纸撕碎。然后温和地笑着说:“不过。这种船要不要造。要看这第三条能否被你们地老爷通过。我如今是多说无益。我也很希望到时候可以拿着更为详细地结构图跟两位进一步详谈。我想冯老爷势必会咨询两位地意见。所以还请两位在事实地基础上可以美言几句。”
架子要摆。面子更要给。我这么一说。两人都是纷纷站起来。抱拳说道:“一定一定。”我也抱拳表示感谢。这样大家地合作关系才不会因为最后冯炎豹地条款通过与否而产生裂缝。但是我是故意趁着两个人对于我设计地新船看地津津有味地时候适可而止地。刚刚他们两个都是水运出身。肯定可以分辨地出。这种经过改造过地船坚固耐用。而且能抵御整个长江水线上会出现地任何问题。冯炎豹要是不投资制造。那他简直就是傻子或者是固步自封地短视之辈。
而如果他通过了我地第三条和第四条。那么对不起了。我地势力必须渗透你地核心部位。一荣俱荣。一衰俱衰。你永远不可能对我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了。
所以,冯炎豹用你精明的头脑好好想想吧,这几条方案行,还是不行。
言及于此,在我们三个人之内基本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只是最后还需要大老板冯炎豹来敲板。会后,徐石樵和李炳海都有一系列的任务需要分配,所有跟我再次闲聊几句后,他们也就告辞出了船舱。
………………………………
第三章 :港口
站在楼船的舱窗前,看着一点一点往后飞逝的江水,想起当初游平湖时我也曾经独自一人霸占过二楼的头等舱,那时候的我还是幼稚而天真的,为了争一口气把自己弄进了水里,可是气过去之后会发现自己真正的活着。而如今我的心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迁,唯一不想变的就是仍让自己相信生活是美丽的。有人曾经说过,生活是美丽的,美丽到以任何方式度过都是一种浪费。
过了一会儿一个船员过来恭敬的请我出去,他需要锁好这间舱房,保护好里面的机密文件。出了舱门,戴五马上跟着我,随我站在船舷边吹风。望着滔滔流水,我知道诗仙李白就是在这样的水面上作下那首《早发白帝城》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流程万里,头枕江南四季的芳春,尾摆燕地冰天的风云,浩浩荡荡,千姿百态,如今我真的坐船经过了这传说中的白帝城,不由得虔诚的抬头寻找那诗中的锦袍和彩霞。此刻的长江上有一些阴蒙蒙,天空各处云海茫茫。或许也是在这样的天气下,战败而退到白帝城的刘备将儿子和政事全部托付给诸葛亮,因而才有了我们现在著名的京剧片段《白帝托孤》。
江水抑扬顿挫的如京剧唱腔,回旋而飘浮的撞向湿漉漉的山崖,悲忿而苍凉,有如纯银般的声音,这金戈铁马中又融汇了李白轻捷而潇洒的身影。在李白那时代诗人喜爱在这土地上来来去去,身上不带任何的政务和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那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却是我们现在最珍贵的至宝。他们把这种行千里路当做一种正事,为之不怕风餐露宿,不畏长途苦旅。李白那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地决心就解缆问桨。首发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谁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结果到了后代人的心目中站在盛唐中心位置的不是帝王,不是后妃,甚至不是将军名臣,而是这一群浪荡不羁的诗人。我自信自己无法天荒地老,也不可能上穷碧落下黄泉,所以我只会追慕,只会仰仗,只会拾取牙慧以供填补幻想。
渐渐地,远远的前方。层峦叠嶂之上,迷雾云雾之中,忽然一团红雾挤出了天际。我们就像是滑翔在一条曲曲折折的闪光地道路上。两旁是细碎的波光,前面是云蒸霞蔚的瑰丽。红雾渐明渐亮,红彤彤的阳光恰在此时照在我的脸上,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在一起,一船之间,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我记得1500年前,郦道元就在此说过:“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时,身后的戴五似乎也被这种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摄住了,不由得有些倾慕的呻吟了一声。我回头看看完全沉醉地他,也同样眯起自己迷乱的眼睛,让一再想要狂呼的嗓子哑着。暗暗想着,他知道吗,那儿是王昭君地家乡。是长江的激流把一位女子的心扉冲开,顾盼生风,绝世艳丽,远嫁匈奴,终逝他乡;他又可否知道,屈原的家乡也路过了,是长江的奇峰给了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还要老还要死脑筋的疯诗人长剑配腰,问天索地。投身汨罗。搅起了长江三峡的一带波涛。他们所有人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如同三峡的水一样拼着全力冲注四方。三峡。终究是注定不能安宁的渊蔽,身处其中什么都别想了,什么都别说了,就在这乘风破浪中,让生命受一次重重地惊吓吧。首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他们有着不尽的诗意,而这种诗意又带着无穷的变化。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山影云影,日光水光,融为一片。站在这个位置再也看不到那永远站立的“神女峰”,也渐渐忘却了舒婷的那一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诗句。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撤退,人类的自大在这里萎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