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女人是老虎-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居士因与裴郎中同病相怜,当裴郎中无故被贬之际,人生失意之感顿时上泛,那种孤寂惆怅的凄凉之感汇聚成生不逢时的冷漠寂寥情调,可谓伤感的不能再伤感,孤独的不能在孤独了。而如果只以年月断定居士风格,那么难不成这首流传广泛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也非居士所作?”
只听得苏聂中毫不示弱的说道:“在下曾读过椒山居士的《椒山纪事》,在其末卷中有记载‘至二年,内染病不治,执手相求一画。画未成,内背身。余痛而毁余卷,不复有再。’后来我在椒山所在的吉州州史中查阅关于居士的记载,《吉州隐士篇》中有提到:‘至秋分,裴郎中致仕入椒,人求不得见。吉州豪士石泉得幸游椒,回,云:二先生待客如归,遗数诗独不赠墨。’这些都足以说明椒山居士因为未完成夫人最后的遗愿,在其结发之妻去世之前完成一幅夫人的画像而深感内疚并一直耿耿于怀。自从其夫人归天之后,伤心难抑故居士只写诗抒怀不再复有画作。这幅画的下款为‘大佑二年九月重九敬制’,据椒山居士的《椒山纪事》中载,其夫人卒于八月末,九月重阳正是居士之妻新葬。试想居士怎会有如此雅兴,闲而作此画?”
剩下一位还没有发言的,虽然有些动容了,但还是不甘心的说道:“其时,居士之妻正当身亡,入椒吊唁慰问者定不在少数,其中也不乏雅士素客,故居士作《山中来客图》不是刚好应景吗?”
苏聂中沉吟了一会,似乎是拿起那幅画又看了一会,然后他接着说道:“就算居士能够轻易从丧妻之痛中挣脱从而食言作画,但是作为德艺双馨的一代诗画大家,椒山居士也不可能犯一个连初学儿童都不可能会犯的错误!”
“错误?”里面的三个人异口同声。
………………………………
第十六章 :赝品
只听得苏聂中的声音掷地有声的说道:“当今国主,国号大佑,国姓齐,尊讳白石。(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只要是大齐的初学儿童都知道,读至‘白’时以‘日’替,阅至‘石’时以‘口’代。而作于大佑二年的《山中来客图》边的题诗又怎会有‘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煮白石?
里面半天没有反应,连我都被震住了。封建社会的避讳是非常讲究的。可以说避讳是我国古代为回避君父尊亲的名字而改写为其他的字的一种制度,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特有的一种历史和文化现象。在封建社会里,人物姓名的避讳,是上下臣民不可不懂的一门政治学问,也是上至官员下至布衣不得不遵从的一项政治法规。
宋代常州每年元宵都要大放花灯,以示歌舞升平。太守田登因其名与“灯”字谐音,为避此讳,将元宵前夕的告示写成“本州照例放火三天”,从而留下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笑柄。
要是只留下个笑柄,人们一笑而过那也就罢了,避讳有时候更是事关个人的前程命运,甚至是身家性命。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査嗣庭将《诗·商颂·玄鸟》篇中的“维民所止”作为考题。当时就有人告发说,原句中的“维”“止”二子,是将“雍正”二子去了头。(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雍正一听,勃然大怒,立即将査嗣庭革职问罪。其子因此连坐而死,家属也被流放。不仅如此,还由于査嗣庭是浙江人,而浙江省也因此被牵连,被下令停止乡、会试六年。
可见,避讳这一点在古代社会是相当引得重视的。
忽听得里面的苏聂中继续说道:“据在下浅见,自从齐燕之战后,椒山居士就几乎没有作品传世,直至大佑之后才开始专注山石水草,至死留有《椒山纪事》残卷。因此世人虽知居士擅丹青,但却是对他的诗文较熟谙。而且这幅画的纸质是精选的水纹纸,此种水纹纸在制作过程中就在纸帘上用线编纹理或图案,水纹出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透亮而呈现于纸上,而精选的水纹纸迎光看时能显示除帘纹外的透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美。可是这种纸张却是大佑五年之后才由燕国长安传至吾国建城,至大佑六年之后在下所在的吉州才有了水纹纸的踪影。试想,在大佑二年的时候,椒山居士又怎么能够用水纹纸作画呢?”
里面没有声音了——
很长时间之后,苏聂中才说:“在下认为此幅画必为仰慕椒山居士的后人一时之作。因为这幅画的题诗确实为椒山居士在先皇大宁末年时所作,但是已经遗失,《椒山纪事》中亦无提起,此人能够以此诗作题不仅应景而且使得诗画同体。(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并且他抓住了居士后期绘画的风格神韵,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并施青绿等敷盖,明朗而不激烈,恬淡却不乏渲染,这首诗的书法更是雄健豪迈,每一字都是笔酣墨饱、每一笔皆是铁画银钩,整体的走势飞动舒展,以此看这位仿作者也不失为一个豁达豪放的真男子,如有机会,在下定当拜访这位仿作高手。”
听到这里,我真的很想为这个苏聂中鼓掌叫好。不学无术的我见多了,书呆子我见腻了,会吟诗作对的见的也不少,但是如此博闻强记又能将所见所记融会贯通的就真的是凤毛麟角了。我看向黛娥,她可真是好眼光啊。这样的潜力股都能被她相中,牛!
我想象着里面天之骄子的三甲对于一个后起之秀会怎样的折节下交,却看到大门猛然一开,从里面踉跄出来一个人,我和白鹭都被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原来是苏聂中,他被赶出来了。
那三甲说不过他就把他赶了出来。
苏聂中看到我们几个都在外面。显然他们所有地话我们都听到了。现在又被我们看到他这个有些狼狈地样子。顿时脸一红。脸色不佳地甩袖而去。宣黛娥着急地快步跟上。其他三位美女也近乎偷偷地溜着走了。
我偷偷地探头往里看。一个穿着华美便服。腰间插着长萧地男子正气愤难耐地撕扯着那幅赝品地《山中来客图》。另两位各自坐着。
突然听得身后有人轻声道:“正在撕画地那人是去年地探花卢思文。他是已故地叶老夫人地宗侄孙。靠着跟叶家地关系勉强挤进前三甲。但是他为人简单。胸无大志。不说不学无术至少是不喜文令。终日也只是留恋各大花楼。暂任翰林院编修从六品闲职。旁边那个相貌斯文。身材瘦削地是去年地榜眼李荆。李荆出生贫寒。四岁丧父。生活贫困。其母郑氏亲自教他读书。以芦杆代笔。在沙上写字。他十六岁到建城。结识了一批文人雅士。声同气应。切磋诗文。后得到当今宰相史大人赏识。将其引为嫡系门生。据说本来状元是他地。但是当主考官将三甲地排序和他们地文章呈给宰相定夺时。史大人一看就知道那篇状元之文乃是李荆所作。为了避免天下人说宰相大人徇私偏袒。所以史大人就将原来地榜眼提为状元。而将真正地状元李荆降为榜眼。后来揭封条一看。果然原来地状元之文却为李荆所作。此事传播之后。李荆和宰相不仅没有相互心生嫌隙。反而相互佩服。史大人更为欣赏李荆地文采。李荆也更加钦佩史大人地公正廉明。现在他是吏部郎中。但是据说政绩突出今年便有可能升为吏部侍郎了。这一年他跟史大人过往甚密。朝野上下都将他看成是宰相地接班人。李荆旁边高个魁梧地那位则是去年地状元郎石克凡。此人虽是文官。但却是武将之后。他地三位叔父都在三十年前地燕齐之战中献身沙场了。他地父亲石武奇更是因军功得封定国公。为了大齐地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人皆说。大齐有安国公叶德陵则百姓衣食无忧。大齐有定国公石武奇则人民安危无忧。”
我不知道为什么明明看到白鹭已经跟着黛娥走了。她却又会折回来。我只知道听到她所说地这些我地心下里是结结实实地一凛。我无需探问她怎么会知道这些。身处在月满楼之中。只要稍稍留意一二就会知道不少地消息。而这个白鹭或许就是稍稍留意一二地那一位。我回过头。盯着白鹭地眼睛有些严肃地问道:“你……相信吗?”
“相信什么?”
“相信你自己所说的,大齐有安国公叶德陵则百姓衣食无忧,大齐有定国公石武奇则人民安危无忧?”
白鹭细细的回盯了我半响,然后淡淡的一笑,反问道:“怎么,难道兔子你不相信吗?”
我没有直接回答。
我知道这个问题是不需要答案的,我能这么问就证明了我不相信,而白鹭以反问来答也证明了她至少是不盲从的。我不知道刚刚白鹭跟我讲的那一些是她通过多少个客人的只字片言后再整理而来的,我只知道她的话语中破绽百出。
并不是白鹭话中有虚,而是这些事情本身就有一些不是真相。
………………………………
第十七章 :平衡
很明显的,探花是叶家硬塞上来的一个人选,不管他是用稻草包起来还是用烂泥垒起来的,总之他的身后有着一个叶家,那么三甲必须给叶家留下一个位子。而他则仅仅是叶家的一个外姓远侄,那么照顾了安国公,跟安国公同等头衔的定国公的嫡子怎么可以冷落?什么宰相大人公正廉明,什么李荆和宰相相互欣赏,这些都是骗骗平民百姓的。这最后的三甲排名根本就是叶家、石家以及宰相三方在朝堂上力求平衡而最后调和的妥协结果。众所周知的,当今的宰相其实是叶家在暗中支持的,这表面上让石克凡当了状元给足了定国公的面子,而实际里榜眼和探花都是叶家的人。以两块小西瓜重过一块大西瓜的市场份额定律来看,叶家才是最后的赢家。看来史宰相在均衡这些力量上可是煞费了苦心了。
而史宰相费心那是应该的,他食着皇粮却心向叶家,活该他为了两边讨好而跑断腿。他这样一个四处笼络,多处巴结的人物却硬要给自己树立公正廉明的形象。看来,他的野心也不是一般二般。而这样这样一位表里不一,野心勃勃的人为了目的是可以不折手段的。传说史大小姐是太子妃的第一人选,或许这就是史宰相的一大筹码吧。如果女儿真的能够成为太子妃,日后成为皇后,那史家就能够轻易的将势力**皇族内部。而他所拥有的另一个筹码——史天问,他又会怎么用?一想到史天问,我不由的失神了一阵。(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然后转念一想,叶家掌控着大齐的所有经济命脉,石家手握着大齐最大的兵力,而明里只是叶家附属的史家或许会成为日后最大的一个鼎足点——大齐的政治枢纽。而这三方如果内斗,那大齐不用大燕来犯就已经自毁长城了。但如果这三方结成统一的联盟,那么大齐的皇室就真的被完全架空了,大齐国主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傀儡。可怜的太子!他所要继承的皇位到底是至尊宝座还是针毡火垫?想到那位温和的有些不像太子的太子,我不由的再次失神。
看到有五根手指在我的眼前晃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