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捞钱-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
  还没等赵老夫人发话,张氏已经惊叫出声。
  “此子竟如此大胆,难道他不知道我家芸儿已经许配给了王家吗?”
  说罢又朝老夫人劝道:“母亲,此人行事太过孟浪,恐非良配!”
  赵老夫人听罢,脸色也是明灭不定。
  她怎么也没想到,对方居然要来娶自己的外孙女,难道他不知赵家与王家的婚约吗?
  这样看来,对方行事的确过于鲁莽,应该只是那种将才,却当不起一方豪杰。
  想到这,赵老夫人心中的期待便少了三分,可终究是不死心,便朝那下人吩咐道。
  “你拿着老身的名刺,去告诉对方,我要在三日后与他一见。”
  “母亲!”
  张氏见赵老夫人居然还一意孤行,着急了,刚想说点什么,却被赵老夫人摆手阻止道:
  “不是你想的那样!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身此番前往,就是想看看此子究竟如何,好再做定夺。”
  “若此子当真不堪,老身绝不会勉强芸儿的!”
  听赵老夫人并非要一根筋不管不顾地招婿,张氏的心这才安稳了些,便不再言语了。
  见那下人还没退去,赵老夫人便随口问道;
  “噢,差点忘了,此子叫什么名字?”
  见赵老夫人脸上已略带倦容,下人也不敢耽搁,连忙回道:“禀老夫人,此人名叫王安,乃是太原王氏嫡脉三子……”
  赵老夫人:“……”
  张氏:“……”
  赵芸:“……”
  ……
  一阵尴尬的寂静后,最终还是赵老夫人打破了沉默;
  “没想到这王家子居然千里迢迢前来幽州求亲,其志可嘉,其情可悯,实在让老身感动!”
  “我决定了,就将芸儿许配给他!”
  张氏:“……”
  赵芸:“……”
  眼看着场面就要再度冷下来,还是张氏反应来,连忙接着说道。
  “对!既然这王安千里迢迢而来,着实不易,足以看出他对这桩婚事的诚意,我看此次就索性将婚期定下来好了。”
  “何须定什么婚期!”
  赵老夫人大手一摆,霸气侧漏地说道;
  “等那王家子上门提亲时,老身顺势便让他准备准备,二三日来娶芸儿过门!”
  说罢,也不等其余人作何反应,扭头便朝后帐安歇去了,留下身后仍呆立当场的赵芸和张氏。


第178章 台阁之争(上)
  清晨,洛阳,南宫,尚书台。
  这一日,一名郎官正端着个小簸箕,捏着些干碎的谷子在喂鸡。
  话说这也是尚书台的特色了,凡是新入台阁之人,都要先在这里喂鸡。
  喂好咯,估计十天半月便能开始接手处理政务。
  可要是喂不好,那便很有可能得蹉跎数月才有正经事可做;
  “张兄倒是好兴致啊,一大早便来此处喂鸡。”
  见有同僚前来打趣,张郎官便自然而然地放下簸箕,一脸愁苦地抱怨道;
  “哎!让士兄见笑了。我初来乍到,又不懂规矩,平素里不喂鸡还能干嘛?”
  听出对方话里的那股怨气,士郎官只是微微一笑。
  而待瞥见那簸箕里居然装的是谷子时,却是暗自摇头。
  看来此人还得继续喂鸡。
  就在士郎官正暗自思忖时,那张郎官却悄咪咪地拱了过来,低声问道;
  “听说最近出了一件大事,不知士兄可有耳闻?”
  “哈!”
  ——士郎官闻言当即失笑道——
  “台阁里每天都有大事,只是不知张兄指的是哪一桩?”
  被对方不轻不重地怼了一下,张郎官也不生气,只是指了指北面说道;
  “此事非同寻常,乃是辽西……”
  士郎官顿时会意,表情也渐渐变得凝重,朝对方点了点头,正色言道;
  “此事的确非同小可!”
  “想我大汉数百年,也未曾听过一郡太守的家眷竟然在我大汉境内被胡人给公然掳走!”
  “据说天子得知此事后,大怒,已经责令几位明公负责处理此事。”
  “这就难怪了……”
  听说天子震怒,张郎官这才一拍脑袋,做恍然大悟状。
  “我看这几日客曹崔尚书脾气不大对,想来便是为了此事。”
  言罢,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其中一间公房。
  而此时,被张郎中评价为脾气不大对的崔烈崔尚书则刚打开手里的公文,只看了一眼后,便顿觉头晕眼花。
  匆匆起身,出得门来,却刚好碰见张、士二人。
  “威彦(士郎官的字),还有那个谁,速速与我去请各曹尚书前来,就说尚书令有要事与他们相商!”
  言毕,便径直捧着文书朝尚书令、大长秋曹节的公房而去;
  而张、士二人,早已作鸟兽散,分头寻人去了。
  待崔烈入得门来,将手里文书亲手交给了曹节后,便一脸凝重地坐在了下首位。
  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非自己所能定夺。
  果然不出崔烈所料,待曹节仔细看完文书后,也是一时愕然,急忙唤来数名郎官,分头往铜驼街对面的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以及北宫而去。
  就这样,不消一盏茶的功夫,三公、黄门监、以及尚书台各曹尚书齐至。
  人头涌动下,这工房一时间变得狭小了许多。
  可有趣的是,待众多大人物传阅了那份公文后,却一时间没有人开口说话。
  “这定是谎报军情!”
  良久后,还是黄门监赵忠先开的口。
  只见他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质问道:“本官先不说阵前教子一事,就那个太原来的小子,就凭区区五人便能潜入鲜卑大军之中,还策反了对方一个强力部落,最后救出人质之余,其手下还能射杀敌军主将?”
  “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不管诸位如何想,反正本官是断然不会相信的!”
  等赵忠说完后,公房里却再度陷入了沉默,竟无一人搭话。
  一脸尴尬的赵忠心里暗恨,暗骂一群老东西。
  无奈下,只好略微低了低头,朝坐在末席的尚书冯硕隐晦地打了个手势。
  冯硕当即会意,豁然起身,一脸怒容地驳斥道;
  “这种事情岂能作假?”
  此刻冯硕是气得须发具张,据理力争地说道;
  “万军之中,战阵之前,这么多只眼睛看着,如此事迹,如何能瞒得了天下人?”
  “我怕是赵常侍长久居于深宫之中,不识得天下英雄罢了!”
  “你!”
  赵忠听罢,气得七窍生烟,却一时说不出话来反驳。
  “那此事便是真的了?”
  一直坐在首位的曹节仿佛此刻才刚得知此事般,恍然应道。
  “理应无误!”
  中都官曹尚书刘陶叹了口气,也是无奈言道;
  “其实仔细想来,此前以少胜多的战例也不是没有,只是不及此次辉煌罢了。不过说太多这些也无用,尚书台应当议一议战后封赏一事才是正经。”
  曹节听罢,在人群中寻得一人后,便径直问道;
  “子干(卢植的字),你身为户曹尚书,封赏一事原在你的职权内,你且说说。”
  被点到名的卢植略微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
  “此次战役,首要议论者无非三人……”
  “对于辽西赵太守和赵老夫人二人的功绩,相信诸公没有异议吧。”
  众人听罢,纷纷摇头。
  没办法,实在是赵老夫人那段阵前教子的戏码太符合如今大汉的主旋律了。
  可以说就凭这个,哪怕上报到汉灵帝处,赵苞也是妥妥的马上封侯,还是不用给西园供钱的那种。
  而赵老夫人也必将被记入史册,还要在清河老家为其建石牌以彰显其事迹的。
  对此二人,无人敢有异议。
  见众人态度一致,卢植便接着说道;
  “那如此一来,就剩下那个太原王安了。”
  说罢,他顿了顿,略作犹豫后,这才继续说道;
  “我意是封侯,并补此子为议郎!”
  “嘶——”
  众人听罢,纷纷愕然。
  “此事不妥!”
  可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客曹尚书崔烈却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
  “对于此子封侯一事,我是没意见的,可补为议郎,却实在欠妥。”
  “要知道此子才区区23岁,此前也只曾任一地县长,断然没有多少为政经验,又如何能以这般年纪便获此高位?!”


第179章 台阁之争(中)
  见崔烈第一时间反对,在座有数人纷纷额首表示赞同。
  议郎,那可是了不得的官职。
  话说在大汉官场,便是有三道门槛。
  600石、1000石和2000石。
  600石以下的官员虽然也要朝廷直接任命,却无黄门监用印,在高层大佬的眼中甚至连个正经官身都不算。
  也就是说,遇到一些行事酷烈的大佬,甚至不用预先征得朝廷同意,便可因为对方犯法而擅杀个600石以下的小官。
  没见到就连汉灵帝在西园卖官都不会在意那些600石以下的官职吗?
  实在是看不上!
  到了1000石,那便是一州的长吏,司马、都尉等郡中高级吏员,或者是一地的县令了。
  这些职位无论是在郡中还是在军中都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要是太守或者主将不在,便要代主行事。至于县令,更是大县的父母官了。
  至于2000石,在外则是主政一方的郡太守、诸侯国相,在朝堂上便是九卿、光禄大夫这种贵重到了极点的要职,乃是跺一跺脚地上都要颤三下的大人物。
  而郎官制度下,只要升为议郎后,一旦外放,那定然是2000石的封疆大吏,这是官场的规矩。
  所以当卢植提出要擢升王安为议郎时,才会遭到崔烈为首的守旧派一力反对。
  要知道王安此前才是个区区300石的县长,实在是上不了台面。
  此前因为在县中剿灭山贼立功,来洛阳“进修”一番也只能是个郎中,放出去撑死了也只是个1000石的高级吏员罢了,又怎能三级跳,直接变成议郎,外放便是2000石呢?
  从1000石到2000石,那可是无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越过的门槛!
  历史上的孙坚就是最好的例子,黄巾之乱前,他曾历任三县县丞,哪怕每到一处都有政绩,却依然足足蹉跎了9年也不得升迁。
  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这些重要官位都是有数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让王安这种愣头青贸然出头,那是要乱套的!
  不料卢植听罢,却面露不屑地冷哼道;
  “哼!多少碌碌无为的洛中公族、侍中子弟,年纪轻轻便得2000石,与王安的功劳比起来,这些人又算得了什么?”
  一番话,说得崔烈脸色涨红,哑口无言,乃至于在座不少人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
  要知道卢植口中所说的碌碌无为的洛中公族,其中就包括了他们家中的子弟。
  所以卢植这番话,实际上是开了地图炮的。
  见众人无言,曹节刚想说点什么缓和一下气氛时,却只听到上首的太尉许戫嗤笑一声说道;
  “也不知诸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王安世出名门,又拜得光禄勋刘公为师,如今还立下如此泼天大功,若这还当不了2000石,又何以服人?”
  众人听罢,更是无言以对;
  见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众人也不再有其他言语,守旧派的崔烈更是频频看向上首的二人。
  正是位列三公的司空袁逢和司徒杨赐。
  却见两人依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