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英公务员-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与美国不同的是,与美国经济相比,加拿大的经济更加依赖于欧洲的贸易。因此在战争结束后,加拿大的经济开始显露出陷入困境的征兆。
  艾伦威尔逊觉得,其实欧洲能够早日恢复的话,如果英国在欧共体中能够有领导地位,受益的还有加拿大,毕竟英国和加拿大感情还是在的。
  “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部长是谁?”艾伦威尔逊虽然不怎么关心那些被苏联影响的国家是什么态度,但还是表达礼貌的一问。
  “扬·马萨里克,是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后第一个总统的儿子,现在是外交部长,战前是驻伦敦大使。”普林斯爵士耸耸肩道。


第388章 压力全在美国
  “哦,原来还有些渊源。”艾伦威尔逊点头,这个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部长,就如同战前南斯拉夫、波兰、法国、希腊等等欧洲国家的临时政府一样,把流放地点定在伦敦。
  这一方面体现了大英帝国在战前的国际地位,可是在目前这个时候,未免令人感到黯然神伤,美苏两个年轻人不讲武德,欺负大英帝国这个迟暮的帝国。
  不过艾伦威尔逊心里清楚,以捷克斯洛伐克的位置,是无法被英国从苏联手中拽出来的,别说捷克斯洛伐克了,英国都已经把近东的希腊和土耳其让出来了。
  所以他最关心的其他国家,还是加拿大,至于什么捷克斯洛伐克,你们斯拉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为捷克斯洛伐克说话是会的,至于过多的关心就大可不必。
  大使馆确实是座宏伟的建筑,但并不适合居住,它只是不断运转的英国外交机器中的一部分。就如同捷克斯洛伐克在英国眼中的地位一样!
  加拿大是什么时候完全独立的?这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美洲的英属殖民地有美国这样的逆子,也有加拿大这样想要拉老父亲一把的地方。
  奠定加拿大自治地位的《1867年英属北美法》不在《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令》赋予加拿大的立法主权范围内;作为加拿大基本的宪法性文件,这一法律的修改权仍然掌握在英国议会手里,只不过英国议会修改该法需要得到加拿大议会的请求或同意。
  英属加拿大的国旗按照历史还会用到一九六五年,一直到一九八二年在老特鲁多跟英国皇室与议会的交涉坚持下,英国才同意让加拿大在保持效忠英国的同时,拥有他自己的宪政体系、外交权和军事权。
  这个时候加拿大才算是拿到所有国家应该具有的国家权力。
  其实几个英国自治领脱胎出来的国家当中,美国是一个天生反骨的异类,问题就在于这个异类有点太强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都念着英国的好,可就是绑一块都无法和美国的实力相比。
  所以几十年后,三国虽然精神上都更加贴近英国,但身体还是很老实的跟着美国。但加拿大和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还有所不同。
  其实加拿大和新西兰是一类国家,澳大利亚要单独列出。因为身处南半球,四周大洋环抱无强敌,这使得澳洲人的民族性格倒是有点接近美国,澳大利亚虽然在经济总量和人口上不及加拿大,但是对比下悉尼和温哥华,你就能感到澳大利亚的气势和雄心。
  这还可以从澳大利亚海军的发展上看出来,澳大利亚人的性格和美国人差不多。
  不过澳大利亚气势是有了,但其实条件照美国差得远,而且澳大利亚虽然离英国远,但距离英属马来亚可不远,同时距离美国也不近。
  只要英国能恢复的话,还是可能把澳大利亚拉住的。历史上直到六十年代,英国还有能力指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马来亚面对印尼入侵的时候。
  当时作为宗主国的英国就叫上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起下场,于是印尼支持的武装被吊打,于是看不下去亲自下场的印尼伞兵也被吊打,再后来澳新两国在参与越战时大手一挥把打过印尼的那批人丢到了越南。
  艾伦威尔逊现在就觉得,可以让帕梅拉蒙巴顿派勘探队去澳大利亚了,只是不知道现在帕梅拉蒙巴顿捆绑多少贵族了,反正是越多越好。
  刚到巴黎的头几天,艾伦威尔逊的日子比较安逸,因为美国人还没到,人家现在地位在那,摆摆姿态也没什么。
  反正看报纸打发时间,艾伦威尔逊也不觉得无聊,顺便找了地方看了美国动画片,大力水手、猫和老鼠、三只小猪之类的动画片。
  还是宣传气氛浓厚的集数,都是对日对德内涵的版本,世界大战才结束没几年,这种动画片放映也算是政治正确。
  他在巴黎看动画片,还没事想着找个法国豪车开开的时候,伦敦外交部可是非常繁忙,简直就是光荣时代回来了,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芬兰的外交人员纷纷登门,明里暗里的表示,对美国的援助感兴趣。
  “扬·马萨里克外交部长表示,如果英国能够帮助捷克斯洛伐克的话,愿意和莫斯科方面协商,开放和英国之间的贸易,以及进口英国的机械,这些都可以谈。”捷克斯洛伐克驻伦敦大使,面见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的时候,这么表示道。
  “铁托同志愿意放下之前的仇恨,共同促进欧洲的和平。”这是南斯拉夫大使的说辞。
  至于芬兰和波兰,也纷纷拿出来了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国的态度。表示并不排斥在美国的帮助下脱离战争的后遗症。
  在巴黎大使馆的艾伦威尔逊,很快就接到了伦敦的消息,总觉得哪里好像不对。莫斯科会看着这几个国家被美国影响到。
  其中南斯拉夫的态度,艾伦威尔逊倒不是不能理解,原本的历史上南斯拉夫就差点接受马歇尔计划,而且独立性很高,至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两国已经谈好,但好像最终被莫斯科阻止了吧?
  至于芬兰,艾伦威尔逊其实没什么涉及到马歇尔计划的印象,不过芬兰在冷战时期,好像也不敢违背苏联的意思,毕竟芬兰和苏联的邻国。
  因为和艾伦威尔逊脑海中的历史相差太大,出于帝国主义的操守,艾伦威尔逊在回伦敦的电报中,对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芬兰、南斯拉夫四国的态度表示疑虑,并且表示这会不会是莫斯科的阴谋?
  为了大英帝国着想的艾伦威尔逊,再次接到外交部回电的时候,怒斥这种胆小怕事的行为,是对大英帝国国际影响力的怀疑。大英帝国和这些国家都是有关系的,是谁支持这些国家在世界大战当中对抗德国的?
  现在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当中,有有当初不少流亡政府的人在领导这个国家。至于芬兰一直对苏联怀有疑虑,不过是敢怒不敢言。
  同时也这是和南斯拉夫改善关系的一个好机会,艾伦威尔逊的当前任务,是尽可能的维护大英帝国的影响力,而不是脑子里面都是对莫斯科的阴谋论。
  “大英帝国现在还有影响力?”被外交部怒斥了一顿的艾伦威尔逊,只能承认错误。
  但既然这是伦敦的意思,艾伦威尔逊就只能照办,把所谓的阴谋藏在心里,心中念道,“难道是菲尔比泄露了消息?就算是也不应该造成这么大的差别?还是我的出面真的让英国改变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轨道?”
  如果是后者那当然是最好,谁不希望自己服务的国家能够变得强大呢?
  别说英美特殊关系不过是喊喊口号,就算是真的,哪有英国自己吃香喝辣的更好。
  随后几天,各个国家的代表团纷纷到达巴黎,其中也包括了在本该在苏联影响下的南斯拉夫、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芬兰四国。
  历史上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确实参加了巴黎会议,只不过在最后关头被莫斯科叫停。
  而南斯拉夫虽然没有来到巴黎,但因为在之后和莫斯科闹翻,美国趁机拉拢,所以南斯拉夫虽然名义上不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之列,但却实际上是援助国的待遇。
  至于芬兰艾伦威尔逊是真的找不到借口了,难道是出于平衡外交的考虑?
  不管怎么说,已经被伦敦扑灭了阴谋论的艾伦威尔逊,和法国人一道,对这些准备弃暗投明的国家表示欢迎。
  波兰代表团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都是由外交部长亲自带队,波兰外交部长斯坦尼斯瓦夫·斯克热谢夫斯基和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扬·马萨里克都已经到达了巴黎。
  自从巴黎和会之后,巴黎在也没有这么盛大的政治活动,一时间已经各国齐聚巴黎,也引起了法国人心中的键政之心。
  不同于乐观的法国人,艾伦威尔逊对两个外长的命运颇为同情,别的先不说,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可是波兰人,有这位大神存在,波兰哪有什么反抗的能力,一切还不是莫斯科一句话的事情。
  当然表面上,艾伦威尔逊还是和法国人一样,对战争当中结成的友谊而欢呼。
  哪怕慕尼黑会议上出卖的捷克斯洛伐克就在这,但只要法国人不尴尬,英国更加不会尴尬。
  正是想到了慕尼黑会议,艾伦威尔逊才理解了伦敦的苦衷,实际的事情可以不做,但能动嘴的时候一定不能吝啬。
  包括芬兰、波兰、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已经到达巴黎,以及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英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瑞典、瑞士、土耳其,一共十九个国家的代表团齐聚巴黎,等着美国代表团的大驾光临。


第389章 一代人的美元
  这是巴黎近年来时间的盛会,自从巴黎和会之后,巴黎人就再也没有见过如此的情景。
  至于美国代表团,人家毕竟现在是财主,当然是有晚到的特权的。
  当时毫无疑问,因为这一场国际会议在巴黎开幕,巴黎的市民是振奋的,河边的烟火证明了这一点。
  很早住家和店铺就关上门,成群的市民,男男女女,从四面八方涌街道。人人早已心中有个谱,有的去观看焰火,有的去观看歌剧。
  不用用心感受法国人的期待,艾伦威尔逊也能从冷冰冰的数据中看出端倪。
  工业一直是法国的痛点,从德国开始重新武装之后,英国开始暗中备战,截止到战争爆发之前,钢产量增加百分之六十四,与之相比的是法国下降了百分之五。
  也就是说截止在波兰被德国消灭之前,法国不但没有因为战争迫近而增加钢产量,反而比大萧条之前工业还弱。
  战后的法国钢铁产量仍然疲软,今年法国的钢铁产量是七百万吨,英国是一千五百万吨,加上英占区的七百万吨,至于英占区之外的钢铁产量,法国碾压了这个数据。
  因为两翼齐飞计划,英占区对钢铁工业进行了解锁,根据英占区贸易委员会的计划,明年英占区将全面开启重建,准备将钢铁产量提高到一千万吨。
  所以说钢铁产量一直是法国工业的痛点,这是一点没错,如果应对国内的需求都有问题,那么还谈什么出口呢?历史上在这样情形之下,战后德国的竞争更觉尖锐。
  他抢去了埃及的水坝材料、澳洲定的铁路用的钢板钢条、中国和印度等的生意。有些产品甚至与英美竞争。
  这还是建立在煤铁共同体的框架之下,德国在不利框架之下就建立了对法国的优势,要是没有这个框架进行直面竞争,那不过是经济领域的二战重演罢了。
  所以为何法国心心念念想要吞并萨尔区,这就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