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英公务员-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德国人最大的梦想,可能就是有一个自己统一的政府。”艾福尔最后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统一?德国人可能是在做梦。”艾伦威尔逊冷笑两声,开口和这位同事打赌道,“德国再也不能统一了,你信不信?”
  艾伦威尔逊觉得欧共体的并不需要三巨头模式,因为英法德三国一旦在一个组织当中。就会造成互相扯皮,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政治上是不成立的,但在国家角度上成立。
  他希望德国永远不要统一,处在英国的角度,苏联爱对以后的民主德国怎么样都行。如果苏联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宣称民主德国比联邦德国更有法理,他也举双手赞成。
  在德国还有一件事虽然并没有引起讨论,但非常具有象征意义,那就是普鲁士已经不存在了,同盟国对德军事管制最高委员会正式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
  原普鲁士邦领土分别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英、法、美、苏四国占领区。原普鲁士邦政府的财产由盟国和苏联共同瓜分。
  同时驱逐日耳曼人的行动已经正式开始,东欧的日耳曼人正在涌入苏占区。
  对个人角度上艾伦威尔逊可以对东欧的日耳曼人表达同情,但考虑这个国家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只能说是活该。
  在等待苏联代表到达的时间里,艾伦威尔逊就从艾福尔这里了解德国这两年有没有什么变化,变化也是有的,比如说货币之战。
  美国人曾经想要禁止香烟和美元混用的局面,于是在一九四六年,专门在美占区印刷了美占区的货币。可以直接和美元进行兑换,这件事被苏联知道了,破解了印刷技术,然后疯狂的印刷美占区的货币套取美元。
  “可现在美占区不还是发行了货币么?”艾伦威尔逊大为惊讶,不知道去年德国境内还出现了这种事?
  “那是今年新发行的货币,去年的那套货币只流通了两个月,就被突然出现的大量假币给套现了大量美元,随后就被美国人终止了。”艾福尔耸耸肩道,“这一套是新发的,目前来说还算成功。”
  美国开始帮助德国印刷一种新的货币。这种货币就是一直流通到欧元出现之前的西德马克,这回苏联没招了。因为美国采用了大量的防伪技术,苏联人在这方面一直是短板。当时德国不是没有商品,而是没有出现在市场。
  由于没有货币的支持,大家都囤积了很多没有用的商品。但即便是自己用不到,但也有它的价值,它们在等待变现。在新德国马克的刺激下,这些商品开始出现,既然可以换钱,自己当然没有必要存放在那些没有的货物。
  艾伦威尔逊感叹在这方面,还是美国人技高一筹,西德马克都已经出现了。苏占区还在使用第三帝国时期的帝国马克。
  在看不见的分界线一侧,一辆火车抵达了柏林,两个人慢慢地走下来,其中一个男人十分的诧异,还在喋喋不休的道,“谢皮洛夫,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我来呢?我又不是外交工作的人才。”
  “可你作为行政官员,可以提出让我工作更加轻松的见解。”谢皮洛夫开口安慰道,“乌克兰的生产建设对祖国极为重要。这一点我们都否认,而你对当地的工业都非常熟悉,这样就可以避免英国人对我们进行讹诈。”
  “好吧好吧,来都来了,我就当你说的很有道理。”赫鲁晓夫无奈的感叹道,“有一点我必须要说明,我肯定不可能在这里呆太久,还有工作等着我去完成呢。”
  “明白了,应该不至于太久。”谢皮洛夫不慌不忙的顺着对方的话道,“这件事已经谈了很久了,这一次应该是出结果的时候了。”


第359章 你不如种玉米
  在即将过去的一九四七年,赫鲁晓夫的日子过的其实并不好,在战后他是乌克兰的一把手,截止到卡冈诺维奇空降乌克兰之前是这样的。
  卡冈诺维奇是赫鲁晓夫的同龄人,两人年纪仿佛,这让从一把手退位到辅助地位的赫鲁晓夫几乎看不见未来的希望,尤其是在应对去年应对旱灾上的举措,在斯大林面前大大失分,这让今年的赫鲁晓夫颇为抑郁。
  尤其是这一次和谢皮洛夫来柏林,更让赫鲁晓夫对自己的前景感到悲观。
  从任何方面谢皮洛夫都是政治上的后起之秀,自己竟然和谢皮洛夫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不论怎么考虑,都无法让他对未来乐观的起来。
  在两人到达柏林之前,艾伦威尔逊也接到了本次谈判的对方名单,当然没有赫鲁晓夫的名字,本次的谈判的苏联代表是谢皮洛夫。
  这个名字艾伦威尔逊也不陌生,在斯大林死后,这个人接替莫洛托夫为外交部长。不过担任外交部长的时间非常短暂,就从苏联政坛上消失了。
  没有什么争议,如同谢列平、柯西金等颇有作为的苏联高层干部一样,熟悉的人们,可能只是扼腕叹息:“如果国家让他来进行管理,那会不会更好一些?”
  但是,他们这种人,是无法走上那个最高位置的,他们缺乏一种斗争的精神,那不是和自己斗争的精神,而是和他人斗争的精神。
  苏联在干部的任用上,除去那些按照正常渠道晋升的不谈,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像米高扬、葛罗米柯、库纳耶夫、安德罗波夫这样的常青树,他们在一个位置上短则十余年,长则几十年,直到最后退休或者高升。
  另一种则是像谢列平、谢皮洛夫这样的,而立之年已敲开了中央的大门,不惑之年进入了决策层。
  如果谢皮洛夫成功的挺过赫鲁晓夫时期,很可能会成为勃列日涅夫的政治对手。因为两人的年龄相仿,政治轨迹十分相似,在战争时期谢皮洛夫的履历还更加出彩一些。
  能够做到后来的外交部长,已经是艾伦威尔逊眼中的大人物了,他还不知道柏林来了一个比谢皮洛夫更大的人物,正处在被斯大林敲打阶段的赫鲁晓夫。
  虽说不知道赫鲁晓夫的到来,但知道了苏联代表是谢皮洛夫,艾伦威尔逊心里也是很高兴,谢皮洛夫虽然如同一颗彗星一般划过,却在任内推进了缓和。
  在九十年代苏联已经不复存在,走到弥留之际的谢皮洛夫留下遗言总结道,“我从未依靠过任何人,我有自己的头脑来判断事情。”
  这样的对手至少是理智的,艾伦威尔逊觉得不会面对过多的无理要求。
  毫无疑问,他现在想敲开苏联市场的大门,英属印度即将独立了,当然英国肯定会尽可能的保持对次大陆的特权,但终归是没有直接统治来的随心所欲。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敲开苏联市场的大门,对英国已经好转的经济又是一大助力。
  贸易这个东西无非就是取长补短,苏联作为一个高纬度国家,是没有理由拒绝英国的。
  “不会出现困难吧?”艾福尔已经知道艾伦威尔逊本次来到柏林的目的,作为英国驻柏林的涉外人员,艾福尔当然知道苏联人的固执,此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我身经百战见的多了,从新德里到孟买纵横次大陆无敌手。”艾伦威尔逊虽然心里也没有多少把握,但绝对不能在艾福尔面前露怯,发表了一通我大英天下无敌的感慨。
  这两天艾伦威尔逊也准备一些资料,决定对苏联吓上这么一吓。
  他知道苏联其实在二战之后的初期,专注于战后的既得利益,其实并不想要和西方闹翻。
  最关键的是乌克兰的局势,可没有随着战争结束而平息,至少现在乌克兰还是存在不少反苏武装的,乌克兰对苏联的重要性,是任何键政者都一清二楚的。
  晚上,苏联方面传来消息,这一次的谈判带点仍然在波茨坦宫,相当于艾伦威尔逊要面对客场作战的条件,把这个消息同时传回给伦敦。
  艾伦威尔逊就带着几个外交官和军情五处的探员出发了,第二天在波茨坦宫,这个曾经三巨头会面的地方,故地重游继续和苏联谈判。
  “尊敬的盟友们,我们又见面了。”这是艾伦威尔逊见到谢皮洛夫的第一句话,目前冷战还没有正式爆发,称呼苏联人为盟友是没有问题的,目前这个时间段,工党政府还认为苏联尚处在可疑盟友的阶段。
  “艾伦先生你好。”谢皮洛夫主动伸手和对方握手,算是表达友好。
  双方为数不多的善意也就仅此而已了,接下来的谈判远不像打招呼的时候那样友好。
  艾伦威尔逊提及了罗罗发动机的合同,表示鉴于苏联方面在知识产权上面的前科,英国对本次交易进行审核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苏联没有任何可抱怨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关于两国的贸易问题存下不公平,艾伦威尔逊表示苏联应该开放橡胶和锡矿的进口,平衡双方的贸易,贸易是取长补短而不是单独一国占便宜。
  “苏联一直在出口木材和粮食,帮助英国乃至西欧国家完成重建。”谢皮洛夫皱眉道,“而且艾伦先生,我个人对你的措辞非常的不欣赏,你仿佛有种居高临下的口吻。单方面的对苏联提出要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你可以试试看从美国手中买发动机?”艾伦威尔逊不以为然的开口道,“你看看美国人理会你们么?”
  像是美国那样的国家,有些错误是永远都不会犯的,世界上有几个苏联这样的笨蛋,还从头把一个农业国扶持成工业国?民用工业也就算了,连军工都帮忙建设?
  对于谢皮洛夫的反驳,艾伦威尔逊就当成没听见,就一个态度你爱买不买。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店了,后悔的是苏联。
  “听说艾伦先生长期在殖民地工作,这一次可能搞错了对象。苏联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不是一个殖民地。”谢皮洛夫开口讥讽,“英国在我们苏联人眼中也没这么强,我知道一些逃出去的白俄,在欧洲国家散步胆小懦弱的假象,这种行为,无非是丧家之犬祈求主人丢两块骨头罢了,经过了这一次的大战,相信没人看小瞧苏联的强大。”
  这不是斯大林在战争爆发之前,对欧洲国家瞧不起苏联的回应么?
  “谢皮洛夫先生误会了,我当然不会像是战前的一些人那样,片面的听一些帝俄贵族的宣扬。”艾伦威尔逊摆摆手表示自己不是那种人,随后话锋一转慢吞吞的道,“但是我相信一个阵亡两千万中坚人口的国家,目前来说是没有重新开战的能力的。你们苏联为什么不公布人口损失?现在我们都知道德国的损失人口是多少,苏联的呢?不公布就是心里有鬼,如果这一次的会谈之后,苏联就公布了数字,同样也可以被认为是假的,稳定人心的官方文章而已。”
  “你们说我说的对嘛?”说到这艾伦威尔逊转头问身旁的外交官和探员。
  “当然。”出于不同的理由,不论是外交官还是军情探员,都认为艾伦威尔逊的话没错。
  相反苏联代表的那边却鸦雀无声,战后苏联确实没有公布人口损失的情况。眼前的英国人如此笃定,难免不令人心中没底。
  “这只不过是一个混乱的猜测而已。”谢皮洛夫阴沉着脸道,“英国的外交官一直有很大的名气,现在却非常令人失望,用没有根据的消息来做讹诈。”
  “这也并不是讹诈吧,合理的猜测也不行么?也许谢皮洛夫先生是想要告诉我?德国军队进攻苏联的时候秋毫无犯,苏联除了战死的士兵之外一个人没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