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鼎余烟-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支队伍各自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却又彼此均知,对方并无厮杀的意思。于是这情形不怎么肃穆,反倒有些古怪。
  半晌之后,雷远徐徐道:“我是左将军从事、乐乡长,庐江雷远。来者,可是九江周幼平?”
  那人双手叉腰,看看庐江雷氏的部曲,又转回头看看自家部属,随即沉声答道:“正是!”
  雷远微微颔首:“久闻阁下乃是江表虎臣,今日有幸相会。”


第一百零九章 连环(六)
  周泰点了点头,盯着雷远,并无回应。
  特地赶了数十里的路,到别人家里煽风点火,结果被主人堵在了家门口,这未免有些尴尬。而庐江雷氏全副武装的姿态,又证明了这一关恐怕不太好过。
  然而周泰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或许是伤势影响了他的面部肌肉,让他没有办法自如的表达。这人给雷远的感觉,就像是一块石头,一根铁桩。
  沉默了片刻,雷远继续道:“此前我只听闻,周将军有披荆斩棘、克定江东的功绩。然而抵达乐乡后又听说,去岁以来,周将军修建拦河土堰、提升岑水的水位,从而在南岸引水灌田。得益于此举的田地,多达千顷,得益于此举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此举,堪称地方官员的楷模了。”
  周泰兴修水利的事迹,是蒋琬说的。此前吴军在武陵的军事存在,非常依赖于沿澧水、沅水的粮秣物资运输线,可是自从周泰在岑坪屯田灌溉后,包括临沅、汉寿、益阳等地的东吴驻军已经能够自给自足,甚至还惠及当地黎民。这样的举措,当然被左将军幕府所警惕,视为江东在荆南立足渐渐稳固的象征。换个角度,这也确实足见周泰的才能。所以雷远以楷模相称。
  “楷模”在此时来说,乃是极大的褒扬。此前曹操经涿郡,就曾褒扬故北中郎将卢植为“士之楷模”,雷远将之用在周泰身上,显得非常尊重客气。
  周泰微有动容。
  他是寒素起家,少年时曾做过水贼,出身与江东的诸多豪门文武颇有差距。自从出仕江东以来,他历任文武各职,多有功绩,在担任春谷长、宜春长时不仅食其征赋,也有实际的治理成果,然而众人却只将他当做雄武敢战的猛士。说的难听点,视之为披坚持锐的一名匹夫尔。
  很少有人像雷远这样,一见面就提起周泰在农田开垦、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
  周泰的性格刚毅严肃,除了对吴侯孙权以外,对任何人都不假辞色,但雷远如此夸赞,他便实在不好意思拒人千里。
  周泰咧了一下嘴唇,似乎是笑了笑,拱手示意:“不敢当,这是我的本分而已。”
  “孙刘两家既属联盟,那我们这些做地方官的,想必能够友好往来。续也不才,希当大任,或能与足下交流治理地方的经验,请教安抚黎民的策略。可惜,今日相见,竟然是在这样的场合,有些话,我实在不得不问。”
  雷远叹了口气,肃然问道:“周将军为什么会带着数百人擅自进入乐乡县的境内,难道不应该给我一个交代吗?以将军的身份,来行此等煽动策反之事,不觉得有失颜面、有碍于孙刘联盟吗?”
  “不过是为玄德公翻出了几茎杂草。芟之可也,莫要介意。至于什么境内,境外……”周泰又咧了下嘴唇:“我主与玄德公之间,何分彼此?”
  “我倒不知,周将军原来还是个舌辩之士。”雷远摇头:“可是,这样的解释,我不满意。如果周将军只是这样应付我,今日之事没法善了。”
  吴人如此肆无忌惮地插手到乐乡,这不是小事。孙刘两家份属盟友没错,但雷远绝不会因为这个盟友的名分而自缚手脚;什么江左虎臣、什么东吴精兵,雷远也并不畏惧。既然领兵在此,他就有十成十的信心,压服东吴方面的力量……这就是玄德公希望看到的。
  周泰看看雷远,低头想了想。
  他能够感觉到雷远强烈的、不会轻易动摇的决心。
  而此时双方的将士之间,气氛陡然沉凝。各自都有将士在慢慢调整位置,于是纯以威慑对方为主的队列,渐渐变得有些像是作战所需。
  周泰的视线扫过周边。雷远身侧那些披甲士卒们,巍然站立的身姿并无变化。但周泰通过那些士卒们重心的调整、肩膀的位置、手掌下意识握紧武器的动作,就可以判断得出,庐江雷氏的部曲都是善战的老卒,不好对付。
  何况,地面上还有密集的马蹄践踏痕迹,那说明有一支规模不小的骑队在附近隐藏。
  江东缺马,因此再怎么样的精锐,都难免在陆战的时候遭受骑兵的冲击践踏。此前都督周瑜以数万之众围攻敌将牛金,却被曹仁以麾下壮士数十骑破围出入,拔出牛金部众。这是步骑之间天然的劣势,根本没办法弥补。今日的局势也是如此,一旦双方谈崩,那接下去的情形可能会是羞辱性的。
  周泰很清楚,今天自己的行动已经失败了。败在低估了庐江雷氏部曲规模和武备,低估了他们的善战程度,低估了他们的反应速度、低估了他们对乐乡周边形势的掌握。周泰有强烈的预感,眼前这个沉静的青年,日后必定会成为东吴的大患。
  好在无论如何,这只是一次试探罢了。一次小小的试探没有理由转化为恶劣局面,而周泰也保留了脱身的办法。
  于是,就在所有人以为周泰正在组织言辞的时候,他突然动了。
  雷远与周泰的距离原本约有四五丈,此前两人对答,周泰有意无意地向前几步,到这时已经不足三丈。两人之间,只隔着几名扈从甲士。
  眼看周泰扑来,扈从甲士们纵声大喝,挥动长戟猛地向下啄击。
  戟身带起呜呜的怪风,狠狠落下,而周泰脚尖点地猛然止步,两柄长戟先后劈在地面,砸得土石纷飞,发出铿然大响。下个瞬间,周泰继续向前,他强健壮硕的躯体动如脱兔,又仿佛灵巧如猫,瞬间就切入到了内圈。
  在雷远身边护卫的,是樊宏、李贞、胡平、李齐四人。眼看着如周泰这样的一方大将竟然在两军阵前突施偷袭,四人又惊又怒,一齐拔刀扑来。
  四柄缳首刀几乎同时落下,刀光如雪耀目。
  而周泰横刀格挡。当他探臂挥刀的时候,肩膀和手臂处的肌肉猛烈鼓胀,仿佛大块岩石从地下隆起,而强猛膂力作用之下,沉闷撞击之声连响,四名扈从首领俱都无功而退。
  这个时候,雷远忽然喝了一声:“且住!”
  樊宏等人瞬间停步。
  待要向垓心处围拢,将周泰细细切做臊子的扈从甲士们也止步不动。
  周泰的暴起发难实在太过突然,双方军阵中的将士们这时才反应过来。两边将士鼓噪着前冲,直到刀枪可及、彼此武器碰撞交抵的距离,才勉强克制住厮杀的冲动。
  雷远的额头沁出些许汗水,适才事发仓猝,他只来得及退后半步;因为右臂的伤势,甚至没来得及拔刀。他早就听说周泰凶悍,但真没想到此人凶悍到这种程度。甚至可以说,这已经不是凶悍了,而是轻剽大胆,根本没有把自己的性命放在心上。
  雷远深深吸了口气,笑道:“周将军不以卫、霍为范,反而要在军阵之前,效法荆卿的壮举吗?”
  周泰摇了摇头,举起手中长刀示意。
  长刀并未出鞘。
  “只是一时技痒罢了。想靠得近些,说话方便。”他沉声道:“天色已晚,我们就此作罢,各自收兵吧。”
  “周将军,你若不能给我一个交代,谈什么收兵?”雷远反问。
  “交代是断然没有的。”周泰把连鞘长刀重新挂回腰间:“但是可以给你一个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你就会收兵了。”
  “什么消息?”
  “就在此时,有荆蛮渠帅若干率领部众大举出山,将要攻打乐乡县城。”


第一百一十章 连环(七)
  荆蛮居然也有动作?
  雷远面色不变,心脏却大跳了几下。
  周泰的话语声并不高,他遍布疤痕的脸上也没有特别的表情。但雷远非常清楚,荆蛮的突然行动,与周泰脱不了干系。而周泰选择此刻将之道出,是赤裸裸的威胁,也是挑衅。
  此刻庐江雷氏部曲的主力身处乐乡南部的三河口,如果荆蛮异动,那么乐乡县城就有危险。在此情况下,继续在三河口纠缠没有任何意义,雷远最妥当的选择就是放弃拦截,收兵救援本据。
  以雷远在此世所见,由于信息传递和收集不畅的原因,两方博弈争竞,往往都是错进错出,没有谁能真的算无遗策。
  虽然此前失策,导致本部全在庐江雷氏部曲的威逼之下,可周泰仍然有自保的策略,有掌握主动的可能。这已足见这位东吴宿将名不虚传。
  而在雷远这边,之前他与蒋琬商议时,曾表示希望速战速决,在荆蛮和吴军作出反应之前,就扫平宗帅和贼寇们的力量。所以才利用梁大为诱饵,将宗帅、贼寇之中意图反抗者,尽数钓到高峰山下的战场。
  但雷远的设想也同样出现了偏差。由于周泰迅速插手乐乡的局势,若非雷氏部曲善战,梁大这诱饵早就被贼寇吃干抹净。现在周泰又说,荆蛮将会有所行动……这至少说明,东吴对南郡江南地的渗透程度,比左将军府所了解的更深。
  当雷远敛眉思忖的时候,周泰举动自若地站在雷氏部曲包围之中,似乎一点也不急躁,甚至还向己方士卒挥了挥手,让他们也耐心等待。
  雷远忽然问道:“那些前往乐乡县城的荆蛮,便是这几日里,足下以金帛物资诱引的结果吧?”
  周泰面色不变:“没错。原本希望他们能够与苏非等贼寇合兵,共同破梁大所部,怎奈他们集合部众的速度慢了些,只好安排他们进攻乐乡县城,以牵制你们的力量。计算时间……这时候,快要到了。”
  因为双方的态度都很明朗,所以周泰的言语异常坦然,并不遮掩。
  雷远轻笑了几声:“原来如此。”
  确定要带领宗族到乐乡落脚以后,雷远做的功课着实不少。针对荆蛮这个庞然大物,他更是颇下了一番工夫去了解。
  荆蛮生活的区域既广大,实力也很雄厚。群山中的各种渠帅、头目多如牛毛。彼辈各自拒守山寨,不服王化,前汉以降多次攻劫州郡,以至于刺史、太守之类的高官都弃城而逃。至于汉、蛮之间零星的冲突厮杀,简直是无休无止。近代朝廷衰微,荆州地方通常都徒以怀柔,举凡牵扯到蛮夷的事务,避之唯恐不及。
  站在荆州汉人的角度,将未接受汉化的蛮夷,一律称之为荆蛮。其实荆蛮之中,也有种落不同。比如活跃在荆州西南边陲溇中、澧中和五溪一带的,是自称为槃瓠之后的南蛮;而主要活动在荆州西北部和益州东部的,则是巴郡、南郡蛮。南郡蛮的种落大姓有五,传说皆出于武落钟离山中的赤黑二穴,而所谓武落,便是南郡西部,与乐乡毗邻的佷山。
  南蛮和南郡蛮,彼此并无密切往来,甚至部族之间尚有仇怨。即便身为武陵太守的黄盖已经制服溇中、充县一带蛮夷渠帅,但想要籍此进一步扩张影响,甚至越过千山万壑,进而将佷山南郡的蛮夷种落制服,几乎没有可能。
  那么周泰想要招引彼辈作战,就非得投入实际的利益才行。然而,即便周泰听闻新任乐乡长就任以后火速北来,前后不过两天时间,哪怕他洒出去金山银海般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