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鼎余烟-第7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骑兵们奔到远处,箭矢才落下。
打在盾牌上的箭矢,发出笃笃的响声,钉在覆盖牛皮的厚重木板上。打在盔甲或者护臂上的箭矢,则大部分叮叮当当地响着,被坚固的金属弹开。
少量箭矢就算刺透了护臂或者甲胄,力量也被削弱,中箭的将士大部分连吭都不吭一声,偶尔有人零散痛呼两声,立即连声道:“我没事,我没事!”
只有几个特别倒霉的士卒被射中了盔甲的缝隙或者面门要害,倒了下去。随即后头的同伴填补上空缺,继续保持着队列的完整。
伤者旁边的士卒微微垂下头,看着倒地的同伴问道:“还能爬吗?还能动吗?”
两名伤者应声奋起,吭哧吭哧地努力往后方爬,还有两人肢体抽搐了两下,再也不动,而鲜血从他们身下洇出来。老卒们对此并没什么悲戚情绪,骂了两嗓子,也就罢了。
几名曲长在阵中左右环视,纷纷举起手,向姜维作个四指张开的手势,表示己军并无大碍,一切如常。
姜维随即平伸手臂,也张开四指。站在他身后的掌旗官依令横摆将旗,左右各两下,意思是各部严整不动,继续待命。
过去大半年里,皇帝特意给了姜维假期,让他好好休息,顺便成婚。但姜维只休息了很短的时间,就重新投身军旅。
他新任羽林监以后,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从各种金鼓旗帜的意义、各种指挥部下的手势口令、各种武器的配合、从什伍到更大编制的作战调度、阵型变化,每一项都要熟极而流。
更可怕的是,每一项都要与下属的全体将士一同训练,所有人都熟悉了,才算过关。甚至天黑以后,他还得一一关照部下所有将士的歇息、鼓舞他们的情绪,有时候一直到子时才能够入睡。
种种训练,哪怕以姜维的才智,都是在苦熬。与之相比,哪怕最艰苦的厮杀格斗训练,都像是在休闲了。新任羽林右监的诸葛乔半途就病倒了两次,完全是靠着意志强撑到最后。
这样艰苦的日子,姜维实在不想来第二遍。但也正是这样的生活,给予了姜维前所未有的信心。
就这?就这?如果敌军就只会这样反复挑衅,便是跑到他们的战马全都累死,己军也不会有半点动摇!而己方的弓弩一旦发威,嘿嘿,那就有好戏看啦!
姜维注视着远去的敌骑,待到他们拨转马头,再转而看一看诸葛乔。
诸葛乔一直在计算着什么,这时候他沉声道:“敌骑横向奔行四次了,每次都更迫近三十步。这一次已经在连弩的射程之内,我看,下一次可以。”
姜维立即高举手臂。
大致呈横向排布的五个方阵中,急促的鼓点声同时响起。刀盾手们依然保持着举盾的姿态,而在大盾掩护之下,弩手们开始为手中的连弩上弦。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半刻(上)
自古以来能够以弱胜强的用兵大家,没有专门依靠诡计而能成事的。田单在即墨、光武在昆阳、乃至曹公在官渡、周郎在赤壁,其胜利的前提,都是自身少而精锐的兵力。
首先敢于以薄弱兵力与敌对抗,与敌纠缠,在此基础上稳扎稳打,不为一时局势动摇,始终保持着耐力和耐心,待到战机来临,则要骤然行动,发出雷霆一击。
孙子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过去的半个多时辰里,曹军连续动用了五拨骑队,将奔行的路线毕竟到距离羽林营横阵不足七十步的距离,这当然是有意的试探。而对于汉军而言,既然己方卓有余裕,送到嘴边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呢?
就在敌骑再一次掠过阵前的瞬间,鼓点声骤然再度加速,原本被高举如钢铁长墙的盾牌忽然分开。
姜维张弓搭箭,猛然挺身,大喝道:“去!”
伴随着喝声,一道银光抖手飞出。
曹军骑队的将领正猛冲到姜维的正前方,虽然身前身后都是自己的士兵,却只能充当一只孤零零的活靶。箭矢瞬间越过人群,正中他的脖子。
姜维在西域时,曾与群狼搏斗,所以现在养成了习惯,爱用特选的强弓和箭身加重加长、箭头也宽大厚重的猎兽大箭。而敌骑因为是轻骑,骑士们多披皮甲,没有带顿项的。于是姜维这一箭如同锐利无比的铲子那样,瞬间切碎了脖子一侧的肌肉和血管,又猛地凿进颈骨,后继的冲力使箭矢偏转,带动锋刃又切断了脖颈前侧的气管和筋腱。
那敌将身体不动,双手还操纵着缰绳,整个头颅却向后方翻折下去,躯体内的血液像是喷泉那样从脖颈处向天喷洒,瞬间形成了漫天血雨。
血雨未落,箭雨就到。
以姜维这一箭为号令,半蹲在地为连弩上弦的弩手们轰然起身,向前方的敌骑猛烈射击。
按照羽林监的兵种配备,每一个都伯下属二十五人,得结成一个具体而微的五五方阵,方阵外侧的刀盾手、枪矛手十六人,而内侧被掩护的弓弩手有九人。也就是说,姜维一次射击,大约能动用所有兵力的四成以上,大约一千一百名弩手。
这些弩手们使用的,还都是十矢连发的连弩!
距离连弩首次上阵,已经过去七八年了。在这七八年里,汉军所使用的连弩迭代了四个型号,弩身上使用的金属部件愈来愈多,而弩矢的威力、弩弓的可靠性则不断提升。
此时千弩齐发,瞬息间万箭飞射。弓弦一次次迸弹的声音,汇成了摄人心魄的连绵闷响,而漫天的弩箭飞舞,发出阵阵厉啸。
曹军骑兵们早就听说汉军弓弩之利,事前也尽量作了准备,比如许多人都在臂膀上套了小型的圆盾也供遮挡。可是这种超越正常人想象的密集箭矢,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抗衡。如果装备上头没有飞跃的发展,哪怕再遇见十次,一百次,也只能瞠目结舌。
刹那间,密集如雨的箭矢落下,轻轻松松地穿过不着甲具的躯体,带出一蓬又一蓬挥洒的血雾。受伤的骑兵怒吼着,想要坚持作战,但中箭的战马疯狂地蹦跳嘶鸣,将骑兵们前冲的势头完全打乱。
也有些弓骑自度必死,干脆勒停战马,奋力开弓还射。可骑射的威力主要体现在远程打击与战马的机动性结合,单以杀伤力而论,本来就不算出色,何况勒停战马之后,自己从移动靶变成了固定靶?
待到十矢俱发,曹军千骑已然溃不成军,一片血肉横飞、人仰马翻。中箭落马的身体以各种扭曲的姿势,横七竖八地散落在地,无主的战马慌乱地打着转。还骑在马上的骑兵数量不会超过三五百,他们全都丧失了斗志,开始勒马向后奔逃。
“好!”向宠激动地挥动拳头。
“伯约干的漂亮!”诸葛亮身边的好几名侍从、参谋也都欣喜,有人甚至大力敲打着盔甲,连声喝彩。
“幼常以为如何?”诸葛亮平静地问道。
马谡稍作沉吟,随即道:“伯约还是急了,区区千骑,他不必动用所有弩手的,更不必十矢俱发……现在曹军知道了我方弩手的大致数量,知道了连弩的射程,还知道了连弩射击的正常频率。丞相,接着曹军继续试探,目的便是确定我们装填弩矢的速度了。”
诸葛亮微微颔首:“说得好。幼常你看,敌骑又来了。”
“是不是可以遣人通报伯约,让他稍许有所防备?”
“不必。”诸葛亮摇头:“就让伯约放手施为,正要如此,曹军才会自以为得计。”
诸葛亮与马谡商议的时候,张辽正侧耳倾听战场情形。
这片战场,乃是夹在卤中咸池和渭水河道间的平原。但关中的平原地貌,与河北、中原不同,地面虽然平整开阔,但自古以来流水反复冲刷,形成了密集而复杂的沟壑、谷地,将平原割裂成一处处台塬。
台塬并不险峻,不足以成为作战的凭依,而台塬间的无数沟壑谷地,却成了天然的兵力调度通道,外人难以探查端倪。
此时张辽正牵马而行,领着本部骑兵们,顺着一处沟壑前进。这处沟壑的起点在曹军本队聚集的土岗后方,上有荒草莽林遮掩,恰好阻住了汉军眺望的视线。而曹军轻骑纵横战场的遮蔽作用,又使得汉军的斥候不可能迫近探看。
于是张辽等人便在沟壑间偷偷潜行了数里,藉着两军正面鏖战的机会,接近到了汉军的侧翼。
张辽背靠在沟壑的边缘,仔细倾听着己方轻骑的又一次突进。
待到骑兵们又一次败退回来,他对旁边的曹洪说道:“半刻。确定了,就是半刻。”
曹洪颔首,沉声道:“十支弩矢,最快在百息之内射出,但每次更换弩矢的时间,需要半刻。这比我们预料的要快很多,显然汉军的连弩又换了新型号,不是原先当场装填入木制卡槽的结构。”
“子廉将军觉得,半刻时间,够么?”
“当然不够。”曹洪默然半晌,又道:“但也够了。”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半刻(中)
不够,但又够了。
这话听起来让人迷糊,但张辽并没有流露出疑惑的神态。他觉得曹洪还有话要说,于是就安静地等着。
他们所处的沟壑并不很宽,而且处在一个恰好避开汉军视线的折角。上千骑兵站在里面,人头碰着马头,人腿碰着马腿,摩肩接踵,密密麻麻占满了空间。因为人马很多,人和马呵出的股股热气慢慢升腾,在寒风中凝结成淡淡的白雾,被风一吹,慢慢飘散。
有几匹过于活泼的战马甩着尾巴,结果甩到了边上战马的身上。边上的战马被惊动了,四蹄腾踏,将要嘶鸣。骑士们连忙竭力安抚,掏出特意留着的精饲料,一点点喂给战马。
除了人和马之间有言语,人和人之间完全是静默的。
在场的将士都是曹洪和张辽的亲近精锐,过去的许多年里,都得到主将的优厚奉养,所得金银财物远过他人。其中半数以上的将士,此番还得皇帝赐予虎贲郎的职位,得以庇荫家族、子嗣。
如此厚待,是为了什么?自然是要他们在最关键的时候效死。
就是现在了。
这些老卒的作战经验极度丰富,知道临战前保持体力的重要性,没有人乱动,也很少人说话。有些人觉得站得累了,就盘膝坐在地面,任凭战马俯下首,亲昵地舔一舔他们的带着咸味的头巾或者面庞。
沟壑的前方有寒风吹来,呜呜地掠过他们的铠甲与兜鍪,风很猛烈,偶尔吹得甲叶移动,发出一点点的轻响。而风声中又带来了金戈铁马之声,那是展开袭扰的骑兵再度涌向前方。
将士们的神情瞬间变得肃穆起来。
这是展开奔射袭扰的第八队骑兵了。前四队没有折损,第五六七队都遭受了惨痛的死伤。但这些将士们的牺牲,使得张辽和曹洪得以确定了汉军弩矢的诸多数据。
第八队骑兵也逃不过惨烈结局,他们的作用,是吸引住汉军将领的注意力,并用他们的性命制造出的一个间隙,也就是连弩安装弩矢的半刻时间。
这个间隙,将会是张辽和曹洪的机会所在。
“文远请看。”曹洪站直了身体,把兜鍪带上,又拔出腰间的短刀,在沟壑边缘的硬实土层上写划:“姜维所部两千五百人左右,弩手的情形如此,这是已经确定的。后阵向宠所部也是两千五百人左右,阵型一如姜维所部,故而弩手的情形大致也是一般。”
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