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鼎余烟-第6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排山为鹿门诸峰最南方的一座,地势险阻,既能阻遏鹿门山东西两侧军马南下的企图,又俯瞰鹿门山与洪山之间的通道。曹军有千余驻守之兵,伯瞻却以二百人取之,当记首功。”
马岱笑道:“这是将军的决断,我不过是跑跑腿罢了。只费体力,却不费脑子。”
雷远摆了摆手。
他再看看山间情形,问道:“那,以伯瞻之见,我们接着该做什么?”
“曹休所部既然将至瀴水,想来不会耽搁。他们也会冒雨急速行军,这时候十有八九已到了鹿门山。但这场大雨一下……将军你看,周边的道路、平野全都已经泥泞得不成样子,路途如此艰难,曹军大队,尤其是他们的骑兵,短时间内绝无继续南下的可能。”
“没错。”雷远颔首:“他们没法大举南下,我军主力今日夺取鸡鸣山后,恐怕也只有驻扎数日,一时难以北上。虽说我军夺取了排山,占据先手,但两家要继续落子,非得三五日后……还得指望这三五日不要再下大雨才行。”
马岱连连点头:“我本以为,接下去须得固守此处寨子,凭借山险阻击小股曹军,安然稳守数日。待到水退时,再议如何厮杀。”
说到这里,马岱想到雷远方才和董良说的那些,于是试探地问道:“然则,现在我可就不太明白了。莫非,将军还有什么妙计?”
“倒也称不上妙计……”雷远沉吟道:“只是觉得,天气不利于作战,我们便惟有坐等。然而,我虽不能就敌,未必不能使敌来就我。”
“这些俘虏们,靠得住?”
“若要他们虚言蒙骗曹军将领,那断然是不行的。他们只是普通士卒罢了,又不是被我们恩养的死士。但要他们讲几句实话,那却不难。”雷远回到厅堂里,在马岱耳边低声说了半晌。
待他说完,马岱皱了皱眉,又哑然失笑。他钦佩地问道:“这样也行?”
“兵法云,形之,敌必从之。此计就算不成,于我们也无妨碍。若成了,正好疲惫曹军,让他们吃个亏。”
这时候,天色更亮了。
占据营寨的交州军将士,开始烧水煮食。有一名军官往寨门左右看了半晌,粗声大嗓地对同伴们道:“接着还有许多将士要上山,寨子里的房舍、营垒,立即都要扩建。这老大一片空地,怎能让俘虏们占着?让他们聚拢些,腾出地方来!”
当即便有士卒手持刀枪,呼喊着迫近,勒令俘虏们聚拢。
俘虏们聚集之后,空地便大致被腾了出来。那军官站在空地中央四周看看,唤了一批部下来大声吩咐,说什么,这里要起一个望楼,那里要建一批营房,沿着寨墙周边,须得尽快加高加固云云。
曹军俘虏们被威逼到平地的角落处,头上淋着淅淅沥沥的雨,数百人挤成一团,又冷又饿,却连口大气也不敢出。
四周的汉军将士们手持的雪亮刀枪和古怪手弩,都在提醒他们,敌人是何等的精锐。而至今尚未被收拾的许多尸体,又反复在告诉他们敌人的凶残。
第九百五十八章 逃跑
自从赤壁战后,曹氏据荆北与荆南的敌人对抗,已经有十年了。
十年间几乎不间断的边境战争,使得原本形同一体的江陵、襄阳两地如有天堑。加之曹刘两方为了鼓舞士气,各自都对敌人的状况做了不少夸张描述,比如在曹军将领口中,关羽、雷远等汉中王麾下将领,都被描述成了极凶残的杀人魔王;而此前一些被俘虏的曹军将士,不仅都被杀了,而且骨头还被拿来铺路。
从建安六年到建安十三年,汉中王驻在襄阳以北的新野,极得荆州人心。故而平日里听到将军们说这些,将士们并不太相信。
架不住此刻身为囚俘,生死皆操于他人之手,而敌军将士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又很不客气,于是一群人的紧张情绪彼此传染,大家眼神交换,越来越害怕。
有个身躯壮硕的中年士卒蹲在地上,闷声道:“他们会怎么处置我们?会杀了我们吗?”
“总会杀一批,其他人多半是苦役。”另一人道:“我听说,此前我军将士被荆州军抓住了,就全部发配到荆南或交州去挖矿、修路,做到死为止。”
“荆南?交州?挖矿?修路?”
“是啊。你没见此番杀进寨里的,都是交州军?你没听说,那交州大将雷远,亲自打上寨子里来了?那雷远乃是淮南的贼寇出身,最是凶恶不过。他在交州设有许多矿场,要么用汉家的俘虏,要么用青面獠牙的蛮夷,辛苦劳作日夜不休。哪怕是再精壮的汉子,也熬不过一两年!”
“那……还不如死了的好。”
“想死还不简单。便如咱们抓住敌人俘虏,那不得十人抽一,或五人抽一,杀一批以作震慑?若抽到我,你便替我去砍头,如何?”
“这……容我再想想。”
有个年轻的士卒忽然哭起来:“呜呜,我家中那婆娘刚怀孕,这下就要被许给别人了!”
身边一个佝偻老卒冷笑:“那也未必,或许上头的将军追究我们败战之责,将妻子家人都拷问连坐,最后一个个都砍头。”
听这几句对答,四周的俘虏一个个都悲从中来,想起各自的家人。
士家的男子终身当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平时屯田,战时打仗,年复一年,不得稍稍喘息,日子并不好过。可不管怎么样,那毕竟是温暖的家。想起在这世道维持一个家庭何其艰难,想到自己被俘后家人要面对的惨状,不少人的眼角都湿润了。
这时忽然又有人怒喝:“死就死,活就活。打仗输了任凭发落,有什么好抱怨的?”
说话的是个孔武有力的虬髯壮汉,脸上有道血淋淋的伤疤,看起来很是可怖。
众人认得,他是杜纯的亲卫,不知道什么出身,早些年跟了杜纯的姓氏,唤作杜武。此人颇具几分身手,素日里在军中有些威望,众人也都怕他。
可这时候,大家都是阶下囚,谁怕谁来?当时便有人悲声反驳:“杜武你跟着校尉,好日子过过,酒肉女人也享用过,死了也没啥。我们这辈子辛苦,却为得啥来?就只剩下家中妻子儿女挂念,说两声不行吗?”
杜武见众人一副颓唐样子,怒道:“抱怨又有什么用?真要挂念家人,还不如找个机会逃跑……山上山下的路这副鬼样子,我们趁人不备逃跑,难道还怕人来抓么?东面那片坡地虽然陡峭,却有林木可供攀援,我们……”
有数人眼神一亮,连忙弓着腰,小心翼翼地靠拢过来,低声问道:“我们怎样?”
随即有人不屑:“说得倒是轻巧,你看看四周围着我们的交州军,看看他们手里的弓和弩!我们一跑,他们的箭矢就落下来。到不了林子里,我们顿时就死了!”
说话的这个,是之前与马岱所部正面厮杀过的一个什长,一开口就讲到关键。
眼下这么多人挤成一团,四面都有弓弩手,任谁想有动作,箭雨立刻兜头盖脸下来,都无需瞄准的。这时候想要逃跑,只是送死罢了。
还有人想要搭话,附近一名交州军将士厉喝道:“都住嘴!再有乱说乱动的,立即杀头!”
杜武嘿了一声,垂首下来。周围许多人跟着他一起垂首。
又过了会儿,交州军陆陆续续数百人登上寨子。伙头兵忙着起灶烧煮食物,有军官大声喊道:“快点快点,多准备些!大军马上就要到了!”
寨子里有不少存粮,这时候交州军烧煮的便是那些。
一缕缕的食物香气扑进曹军俘虏的鼻子里,让他们愈发难耐了。
此时忽然又有个将校,带着一个曹军军官模样的人走来。
有人正抬头看见,惊讶地低呼了一声。
接着好些人一起低呼,这人大家都熟悉的,分明是营司马董良。
“这狗贼!”有人咬牙切齿地骂道:“他什么时候投了刘备?”
原来夜间冒雨鏖战时,沿途守把山道的曹军士卒死得尽绝,竟没人知道董良全程带路。这时候见他出面,只道他是方才投靠敌人的。
董良面无表情地走到俘虏们的身边,大声道:“交州大军随时抵达,我要两百个人,协助修建营房;再要一百个人,负责挖掘排水沟渠;还要一百个人,协助清理山道上的碎石、断木。凡是出来干活的,便有饭吃!”
他喊了三遍。
第一遍的时候,俘虏们还在犹豫,到第二遍,许多人都躁动起来。喊第三遍的时候,有人忙不迭跳起应道:“我!我愿修建营房!我有力气!”
当下俘虏们闹成一团。
看守他们的交州士卒连声喝骂,挥动枪矛打翻了数人,才重新恢复秩序。
随即董良便陪着那交州将校,一批批地把俘虏们挑选出来。前两批人走了,最后一百人是负责清理山道的。
那交州将校大大咧咧地道:“这一百人要往下头山道去,我们可没法时刻紧盯着……老董,你得挑些老实的,亲自带着,莫要把奸滑之徒混在里头!”
董良连声道:“那是自然。将军放心,我亲自挑选人手。”
随即他迈入俘虏队中,一个个地挑选,却将杜武和适才簇拥在杜武身边的几人都挑了出来。
杜武狐疑地看看董良,只见董良向他使了个眼色,旋即垂首不语。
一行人在交州军看管下,默默地沿着山道往下方走。
排山的地势,大致是个从西北到东南的狭长弧形,弧形两侧都有莽林。城寨的位置,在弧形中部的山腰处。一行人顺着蜿蜒的山道,趟着泥水往下走,打了几个弯折,便距离东南角第一个哨卡不远。
第一第二座哨卡之间,有座巨岩阻碍视线,前头引路的交州军士卒绕过去了,而后头看守的数人落得稍远些。
董良与杜武并肩走着,低声道:“左将军雷远亲自率军来了,他的部下有三万人。因为山下潮湿难以驻扎,今明两日,他们陆续都会往高地迁移,驻在排山附近。”
杜武猛地扭头,看看董良,只见他面无表情。
这厮一方面投靠了交州人,一方面又把交州军情透露给我,要让我回报军情么?这是要两头通吃啊,真够奸滑的。
杜武心中咒骂了几句。
这时候队伍继续往前,在道路弯折处,有个陡坡。往日里坡上碎石嶙峋,断难行人,但这时候因为昨夜泥水漫溢的缘故,碎石被厚厚一层砂土泥浆覆盖了。而陡坡下方,就是茂密林地。
杜武猛然下定了决心,他用力一拉几名同伴,大吼着道:“跟我来!”
随即便纵身跃上陡坡,向下狂奔。
坡上的泥浆太滑了,奔了没两步,他就栽倒在地,翻翻滚滚地向下滑去。沿途也不知道磕碰了哪里,浑身都在剧痛,耳边又听见有箭矢飕飕地飞过,噼噼啪啪地射在他身旁。
也不知滑了多久,他的身体碾过一丛荆棘,又撞上一棵大树,这才停下。
杜武只觉得自己肋骨痛的像要断裂,张嘴吐了口血沫。他回身眺望,却见自家同伴一个都没有跟上,想是在半路被射死了。
第九百五十九章 诓骗
被称为鹿门山的山地,由包括鹿门山主峰在内的多座山峰组成。其中最北端的霸王山,系诸峰中最高也最陡峭者。霸王山西北方向的山顶,几如刀劈斧凿,极难攀援,而山顶上有一处西宽东窄的平台,南北最宽处约五十余丈。
“王莽篡汉时,南郡邔县人秦丰聚众起兵,割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