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鼎余烟-第5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往那里警戒,并专门派人重占吴军所设的营垒。
  他本人带着少量扈从,策骑四处奔走,安排各项事务。对雷远来说,这一战不仅是大胜,更一举消除了纠缠他多年的忧虑,简直让他有种拨云见日的狂喜。故而虽然鏖战整天,他的精神反而愈发亢奋。
  当雷远一行人驰马通过道路以后,路边灌木晃动,先窜出两只野兔,随即数人不持火把,摸黑横过道路,钻进对面的灌木丛里。
  先行的数人抬手拨开藤蔓,以使最后一人能够方便通过。
  但最后一人却没有急于迈步。他站在道路边缘,看看东面灯火闪烁的江陵城,再看看渐行渐远的雷远一行人,然后再继续前进。
  这人便是孙权了。
  短短数日里,从起初的野心勃勃、踌躇满志,到如今的不得不接受失败,如仓惶败犬般地奔走,这落差太大了。但孙权不得不接受。
  在乱世中营建起这样江东基业,绝非易事。孙权自继任以来,见多了沙场血流漂橹,见多了成千上万的勇士们为了江东霸业浴血搏杀;曾有过开疆拓土的胜利狂喜,也曾有过失败而导致的彻骨寒凉。
  战争总有胜负,谁也不可能常胜不败。可失败者绝不能认输,绝不能放弃,必须坚持着,向着既定的方向走下去。那并非苟且偷生,而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数十年来,多少风云儿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如曹操、刘备,不也都有狼狈万分的时候?但他们坚持了下来,于是便能见到胜利的曙光愈来愈接近。
  孙权相信,自己可以复制这样的道路。为此,一切委屈都可以承受,一切退让都可以作出。
  他就像是一条被敌人撕咬到遍体鳞伤的恶狼,他告诉自己,仗是打不下去了,接下去一定还会有更艰难的局面,只有将毛发垂落,爪牙收起,尽量不再引人注目,才能求生。
  但,哪怕是在最黑暗的环境下,他的眼神绝非平淡,仍有光芒闪动。


第八百六十九章 安全
  数年前孙权意图建设濡须坞,将之作为对抗曹军的前线据点,而众将都说,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后来濡须坞建成以后,发挥的支撑作用非战船可比,足见孙权的高瞻远瞩。
  但落到战术层面,江东将士以江河为血脉、以港口为节点,穿梭于水道上下的战法,的确令人难以应付。而其水军的调度之迅速、默契,也堪称当世无双。一旦发现江津港登陆受阻,江东水军立刻就分兵沿江上行,过程中全无半点耽搁。
  而孙权对局势优劣自有清晰判断,在确认陆战不利,并发觉张辽形迹可疑之后,他也立刻就明白,惟有掩藏声息向西奔逃,往沱口方向与水军汇合,才是唯一的生路。
  孙权立即行动,绝不瞻前顾后。
  早在吕蒙尚在江陵南门营地与守军纠缠的时候,孙权就已离开了。
  此前关羽两次突阵,负责指挥抵挡的都是董袭,而当董袭遭关羽挥长槊砍到晕厥,吴军其实就已经崩溃了。
  只可惜,当时关羽忌惮张辽在旁虎视眈眈,为了保持将士们的体力而及早退回,否则当时就能杀到谷利面前,发现孙权逃亡的真相。
  待朱盖和马玉杀到,其实已经迟了一步。
  作为替身的谷利告诉他们,孙权赶在两军杀到前离开,这又是个掩人耳目的假消息。
  当关羽和张辽遣人四散搜索的时候,孙权藉着夜色一路奔逃,既躲避己方的败兵,也躲避关羽和张辽所部骑兵的视线。他有惊无险地靠近了沱口,很快就能与赶来接应的江东军船会合。
  在这个时间,雷远倒是带着一批部下正在江陵城西游走巡视,可两方偏偏就错过了。
  孙权的扈从在沱口最外沿的滩涂上释放灯火讯号,随即便有小舟赶来。
  此地濒临百里洲,是大江上下游水文条件剧烈变化的地方,又值涨水,所以夜间大舟难以靠岸。好在小舟也足以承载孙权等人了。
  当舟船缓缓靠近的时候,孙权不耐烦多等,直接扑入江水中,踏着齐膝盖的水往舟船走去。
  扈从们也纷纷效仿。
  因为在夜晚中狂奔跋涉,孙权袍服下摆被撕裂成一条条,腿脚都被荆棘和碎石磨破了,被江水一泡,每一举步,数十道细小的伤口都在生疼,以至于他竟然一时登不上小舟。
  这时候舟上有人过来,伸手付出孙权的臂肘,将他拉扯上来。
  孙权借势翻身,倒入舱底。
  因为江上露重,舱底有些潮湿,粗糙的木板硌得孙权后背生疼。但孙权忽然就安心了许多,他喘了几口气,连声道:“快走,先与江上船队汇合。快!”
  拉起孙权之人随即挥手号令:“走!”
  几名船夫纷纷划桨摇橹。
  东面远处的天际,仍有红色的光芒发出,光芒透过灌木,在江面射出摇曳的反光。小舟劈开荡漾水波,灵敏地往江涛深处前行。
  孙权仰面不动,躺了好一会儿。因为整个人从极紧张到极放松,他连眼都睁不开。
  他问:“你是谁派来的?韩老将军?还是朱义封?”
  搀扶孙权之人弓着腰,回到船舱里端坐着,向孙权微微躬身:“吴侯,是我。”
  这声音孙权可熟悉了。
  此人是江东屈指可数的地方世族领袖之一,一向是孙权着力拉拢和控制的对像。
  过去三年里,此人被孙权当作臂膀,代表孙权全程参予了与曹氏的军事同盟计划,一手主导了孙氏政权的大规模扩军备战。在此番战事开始之后,此人又担负极重要的任务,领兵数万括取荆南,并负责阻遏各地涌来江陵的援军。
  他是陆议。
  孙权下意识地回手去摸刀,脑海中只闪过一个念头:“此人怎会来的?必有图谋!”
  陆议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按照此前制定的计划,陆议负责南路攻势,他应该领兵攻打夷道,并向长沙、零陵等方向扩张。江陵的战事,根本不在陆议负责的范围之内。
  孙权也不信任陆议。
  过去三年里,陆议对孙权的支持,孙权对陆议的仰赖,仿佛君臣之盛轨。但孙权和陆议两人都明白,在这背后是利益交换。以利相交,利尽则散,既然张辽一旦发现孙权的陆战溃败,立即起意劫持孙权,谁又能确定,陆议会做什么呢?
  毕竟孙权的本部五校精兵,已经尽数溃散于江陵城下,而值得信赖的武将如吕蒙、凌统、贺齐、董袭、潘璋、徐盛等,或者身死,或者下落不明,或者被隔绝在战场以外。此时此刻,就是孙权最虚弱的关头。
  此时,焉知以陆议为首的江东世族会不会改弦更张?
  孙权握紧了刀柄。
  随即听到陆议说:“吴侯放心,江上皆在我军之手。我带来艨艟、走舸四十艘,水军将士两千余,必能保障周全。”
  孙权立刻让自己镇定下来。他继续握着刀柄,露出警惕的表情往岸上看看,苦笑道:“可惜军船不能上岸,否则曹、刘之铁骑何足道哉?”
  陆议也轻笑两声。
  桨橹声中,两人都不再说话。
  过了半晌,孙权稍稍仰起上身,他的视线越过船舷,看到江心处一排收碇落帆的舟船。江上夜雾渐起,一艘艘军船便如黑色的剪影。
  他问道:“伯言为何会在这里?”
  “昨日接报说,谢旌的一路兵马被雷远击败,我担心那雷远突袭江陵,故而立即领人折返乐乡,经百里洲渡江支援,试图侧击雷远所部。只可惜兵力调集稍慢,渡江来时,沱口这边的审德所部已经溃散。我军不明岸上情形,不敢轻易登岸,故而一直等待……”陆议恭敬地道:“想不到竟能接到吴侯,真是极大的运气。”
  破绽百出的屁话!孙权在心里暗骂。
  他面上丝毫不显异常,赞同地颔首:“确实是好运气。若非伯言早有准备,我还难以顺利脱身。”
  隔了一会儿,他忍不住问道:“韩当和朱然所部,竟没有及时到此?”
  陆议坦然回答:“此前我已经遇见了韩老将军遣来打探的快船。舟上有韩老将军之子、都尉韩综,据他说,因为船队在江津港被火,损失不小,船队的次序也完全被打乱,给夜间行船带来极大的麻烦。所以,船队约莫还要再过大半个时辰,寅时前后,方能到达。”
  “寅时前后?”
  “是。”
  “让韩综速来见我。”
  “遵命。”
  陆议立即叫来一名部属,吩咐几句,那部属跳上临近的另一艘小船,飘飘荡荡去了。
  “吴侯,我们且换大船等候。韩综须臾就到。”
  孙权用力按着船帮起身,看看越来越接近的大船,再侧身看看平静的陆议。他忽然问道:“伯言,你想要什么?”


第八百七十章 忠贞
  孙氏政权最初的核心人物,有不少人都是袁术的下属。一批人趁着袁术在中原经略失败,才分割利益彼此拉拢,孙氏看似为独立政权的首领,其实是各方势力权衡后认可的盟主。
  这种联盟形式的政权要维系下去,非常仰赖战争的胜利。只有不断打胜仗,才能保证联盟内部的各方势力都不断获取好处,才能保证各方势力对联盟的支持。
  一旦盟主在战场上失败,其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是内部的各势力抛弃这个联盟,要么是内部势力加剧整合,切割某一势力,满足其它势力的要求。
  如此时此刻,孙权失败了。而且是在江东世族和淮泗武人全力以赴支持的情况下,因为自己的战场失利而导致全局失败。
  那么,他所面临的结果,无疑也是这两种。
  第一种结果,是孙权不愿看到的。所以当孙权看到陆议忽然出现的时候,会极度紧张。
  但孙权很快就想清楚了:
  孙氏政权固然形同联盟,陆议背后的江东世族更是松散。既然这些人拥戴孙氏政权,是长时期试探、磨合、对抗、合作的结果;他们要抛弃孙氏政权,也不是旦夕间事。
  陆议坦然告知江东水军的动向,并愿意让韩当之子韩综与自己见面,便证明江东世族的耐心还在。至少,目前他们还没打算做什么大动作。
  只要自己能够顺应江东世族的要求,在江东内部重新分割利益,达成第二种结果,江东世族就仍然会支持自己,保证孙氏政权的存续。
  这是好事。
  于是孙权便直率地发问。
  他非常明白,自己与陆议两人都是聪明人,完全可以甩开那些遮遮掩掩的试探,直接指向核心问题。
  陆议微微躬身:“吴侯,我蒙国厚恩,任兼内外,常恐不能克报,哪里还要什么呢?”
  “哦?”
  “只是,我在沱口等待接应的时候,约莫了解了当前战局。对之后的规划,有些小小的想法。冒昧献芹,还望吴侯莫要嫌弃。”
  孙权笑道:“怎么会嫌弃?伯言的才能,我一向深悉。相信你的想法,也一定有益于时局。你只管说来,只要我做得到,断无不允。”
  陆议道:“此番我军陆战失利,虽然水军犹在,确保江东基业尚无问题,但无疑已经失去了在荆州立足的可能。为长远考虑,当下须得尽快退兵,并与刘备停战,缓和两家局势。此后还得想办法接回潘璋、徐盛所部和江陵城下的败兵……”
  他略微放低声音:“为此,难免要向刘备作出解释,付出一些代价。”
  “没错。只是,究竟什么样的代价才能满足刘备的胃口,我实在……”
  “荆州的江夏郡全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