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鼎余烟-第5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撸芎椤⑾暮钌械热司聘凑瘢俣认虺ぐ卜较蚍⒍ナ啤
此前马超一度派遣部将横截渭河,驻军下邽、郑县,遭到曹军优势兵力逼迫之后,不得不弃城西走。其中一部退到新丰以后,又撞上了亲领轻骑,从长安城中倍道杀出的阎行。部将董种与阎行战不三合,便被刺于马下。
曹军本可以乘势打通与长安的联系,可汉中王此时亲入关中,在武功一带拣选精锐之后,完全无视长安守军的威胁而直入蓝田,连续拔除了多个曹军据点,威胁峣关。这一来,迫得曹军大范围地调动守备,一时间竟无余力。
汉中王随即攻打长安,然而钟繇、阎行等人据城死守,屡攻不下。
一个月后,曹军调整已毕,迅速发起反攻。阵中诸将养精蓄锐已久,更兼兵力雄厚,完全不计损失地猛攻猛打,陆续又将前期失去的据点一一夺回。此前三方进退攻守,大致只是偏师之争,然而各自动用的兵力越来越多,调集的名将、强将越来越多,战事迅速升级。
到了建安二十一年的年初,因为关中曹军能得河东、河内的粮秣支撑,而后继兵力更源源不断地投入,虽然战线依旧反复拉锯,渐渐行有余力。
而汉中王和马超两方,初时只想乘着中原生变的机会发起试探进攻,结果因为前期所获丰厚,而不断投入兵力以维持局面。延续作战到此时,双方各有各的难处,便生出些骑虎难下的意思。
这一日,帐外有初春的寒风凛冽,阴云密布。帐内,刘备踞坐榻前,侧耳倾听。
听入耳中的,有风动军旗的声音,有远处巡逻队绕营行走时发出的武器与铠甲相撞之声,还有大营各处的望楼上,此起彼伏示意无事的金柝敲击之响。营地本身却很安静。
这时候将士们刚吃过晚饭,正是一天里最放松、最舒坦的时候,刘备已经习惯了在这时候听到将士们谈说打闹乃至哄笑的声音,有时候还会有将校喝止的叱责。
但这会儿完全没有,军营里静得可怕,隐约有些窃窃私语,刘备努力听,却听不清楚。
刘备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他知道,这是将士们开始感到疲惫了。
这种时候,需要鼓舞士气。手段无非诱以官爵,诱以财货,又或者宣明军法来震骇所有人。可这些手段该用的陆续都用过,却毕竟没有办法改变现状。
现状就是,将士们在关中数月,面临了无数次消耗战,却始终没有可堪称道的胜利;而粮秣物资、后勤供给渐渐紧张。虽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从不叫苦,可刘备明白,补给线拉得太长了,而各处栈道的修整却还没有完成,每天都有装载粮秣的车辆堕入深谷,还有将士因为种种原因丧命的消息。
为了弥补后勤的不足,前线文武想过很多办法,可效果几近于无。关中毕竟贫瘠,就在上个月,因为过度搜刮了郿县等地,好几次激发出当地民乱来。
这让刘备觉得有些沮丧。
自从他成为汉中王,身着王者冠冕受万众顶礼膜拜以后,很多事情都和原来不太一样了。
在进入关中之前,有人拍着胸脯说,关中百姓会箪食壶浆以引王师,结果呢?
在决心发起此次作战之前,也有人信誓旦旦地保证,无论曹操如何,只要把握住机会,必取长安,结果呢?
刘备在成都时就觉得,有太多人急于在汉中王到皇帝的这段路程当中建立足够的功勋。他们出谋划策的立足点,与当年隐约不同了;他们想尽办法策动些什么,目的不是为了胜利本身,而是希望以此来创造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
结果就是现在这样。
来是来了,厮杀上似乎没吃什么亏,看起来收获也不小。
然后该如何,好像谁也没仔细想过。
初到关中的胜利喜悦,现在已经没剩下多少了。徘徊在自己身边的,只有进退两难四个字。
长安雄城巍巍,几次进攻都没能打下来,甚至连城墙的夯土都没挫动多少。长安巍然不动,曹军主力虎视眈眈。想要在此条件下决战,没有把握,没有必要,不可行;想要促使马超顶到前头去,马超也开始奸滑起来,看似纵骑往返,就是本部不动;想要退兵,诸将无不担心曹军追击,更不舍得过去数月在关中占据的众多城池。
刘备私下想过,那些城池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中经历了数十年羌乱,早就荒残的不像样子,绝大部分的百姓或者被迁徙到雒阳乃至汝、颍等地,或者被聚集在长安城中。
那些城池,那些在舆图上一个个排列成行的古旧名字,其实多半就只是些夯土城墙,还有破败萧瑟的枯树废井、断壁残垣。努力搜罗的话,倒是可以从周边的山地间搜出一些难民。可他们既没有粮食,也没有组织,反要牵扯军队大量精力去安置。
真的还要打下去?值得么?
此时军正在帐外拜伏求问,今夜各营的口令。
刘备皱眉想了想,说道:“鸡肋!”
“鸡肋?”军正不可思议地重复问道。
“就是鸡肋!”刘备沉声答复。
“鸡肋?”当军正领命出外的时候,庞统正要入来。他听到了这个古怪的口令,当即拢起袖子,一时有些踟蹰。
第七百八十章 威胁
刘备注意到了军帐外的身影,只凭脚步声,他就能猜到来的是谁。对这样的股肱之臣,平日里以刘备的性格,早就该笑着起身呼唤,但此时他却没有这么做。而帐外那人也没有继续进来,任凭寒风猎猎,吹得袍袖鼓荡。一时间,气氛有些古怪。
过了会儿,帐外之人转身,悄无声息退走。
刘备叹了口气。
军中夜行的口令,通常来说,都会用些威武雄壮的词汇。鸡肋这个词,实在太过古怪。事实上,鬼使神差般说出这二字之后,他自己一时也有些蒙。
待到庞统离开,刘备才回忆起,原来今日自己是吃过鸡肋的。
他亲提大军前部进入蓝田的时候,正是冬十二月,秦岭深处大雪纷飞,遮盖道路,给后勤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一个多月以来,军中存粮数目持续下滑,几乎已到了危险边缘。
刘备竭力抚恤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连续数日与普通将士一样,只吃麦饼和豆羹。前线开伙不易,所以麦饼是中军大营那边三天蒸一次,直接送到前部来的,分由什伍领取,吃的时候各自加热。
因为饼里经常混着麸皮甚至碎石头,实在不好吃,刘备的年纪毕竟也大了,常常不消化,所以扈从们会额外为他加一两道菜,不一定非得吃麦饼不可。
比如今日中午,就吃了一只鸡。然则这鸡瘦得很,一身骨头,磕的刘备牙齿生疼。
但刘备又并非因为这顿午饭的影响,才以鸡肋二字为口令。最近这半个月里,他常常想,这场关中之战来得过于仓促了,到目前为止,己方在关中的收获才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自建安十三年赤壁战后,刘备的势力便进入到狂飙突进的扩张过程中。建安十五年全据荆南,建安十六年取蜀,建安十七年定汉中,几乎每一次动兵,都立即获得了丰厚的成果。而建安十八到二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原本身的纷乱局势,更使得许多部属跃跃欲试。
比如这次关中攻伐,便由彭羕推动,庞统一手执行,无数文武打气鼓劲,各项准备咄嗟立办,最后促使刘备不断扩大战争规模。当然,刘备本人也觉得,长安是帝都,一旦夺取,将会使自己获得无可比拟的政治影响力;从蜀中兵出关中,也符合当年孔明在隆中所作的规划。所以,这一仗必须打,值得打。
可挥军杀入关中,有了切身体会以后才发现,实际情况与纸上谈兵不同。拿不下长安,一切美好的期待都是幻想。郿县、武功、美阳、槐里等城池并无充足人丁户口,实际上不可能作为大军驻留的基地。而一旦大军折返,这几座城池更无法长期坚持,必然陷落。
动用数万大军,已经付出数千人伤亡的这场战事,最终难免一无所获。
真的可惜。
还是得想办法退兵,不能再打下去了。
数十年的戎马生涯,给了刘备敏锐的战场嗅觉,他感觉得到,虽然现在自己和马超各领雄兵,与曹军厮杀得有来有去,仿佛是个平局。但曹氏的后继力量聚集于邺城、许都、雒阳,可以源源不断地投入,这种投入一旦到达某个界限,则己方的崩溃就成了必然。
某种角度来说,关中已成了一座牢笼;关中的城池、乃至长安城,都是牢笼中的饵料。刘备,或者马超,都只是被饵料吸引来的猎物,曹操却成了猎手!
这几年,刘备已经很少感受到如此窘境,很少感受到如此可怕的威胁了。
刘备难免会想,原本万事置于掌中的顺利局面,怎么就转为如此?
这场北伐,难道不是自己的股肱、谋主们一起商议的结果吗?
出兵之前,不是好些人指点挥斥,将一项项的优势劣势,都剖析得很清楚,都拿出了应对的办法么?
为什么他们没料到,阎行竟然如此耐战坚韧,长安城又如此坚固?
为什么他们没料到,马超也变得更奸滑了?
孔明,还有士元、孝直,都是智计绝伦的人中之杰。我刘备或有一时疏忽冒进,他们怎么会?
刘备是极具政治斗争经验的人,仔细一想,答案就很清楚。
其实答案早就清楚,只是过去两年里,刘备刻意无视罢了。
刘备在赤壁前后,对诸葛亮的信任之深,托付之重远迈他人,遂有鱼水之比。但后来刘备的势力扩张,荆楚和益州的英杰归之如百川归海。随着庞统和法正的到来,诸葛亮依旧是股肱,却不再是唯一的股肱,其权力和地位一直在相对收缩。
庞统与诸葛亮并为包揽军国大事的军师将军,两人的地位和权限完全相同,彼此的分工协调,大致是庞统管军,而诸葛亮理政。乱世中一切以军务为先,庞统的影响力由此赶了上来。
当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后,又以法正为尚书令,由法正直接处理投向汉中王的奏书,摊薄了军师将军的权柄。
诸葛亮始终很谦退,从来不会刻意争权,庞统和法正的影响力便不断扩张。去年起,两人共同推举的彭羕出任益州治中,实际处理益州政务。故而此后好几次军议中,庞统、法正和彭羕几乎便能决定军议的导向。
刘备志向恢宏,并不介意这些。
他也真的喜欢庞统、法正和彭羕等人。这几人不像诸葛亮那么谨慎、内敛,毫无私欲,他们各有各的毛病,但各自的毛病,反而凸显了他们的性格,让刘备觉得容易亲近,也容易驾驭。
结果呢,这些人齐心协力地发挥他们的影响力,进而谋求更大的影响力。
在刘备决心进军关中的那一日,诸葛亮私下求见,提出应使左将军雷远做好随时回返交州,进而参与荆州东线防务的准备,另外又建议刘备注意彭羕与寇封的内外交联。
刘备自无不允。但现在他回忆出兵前的情况,便难免想起,此前几次针对北伐事宜商议过程中,诸葛亮的意见并没有得到重视。庞统去汉中,本来该当协助张飞,结果刘备自己被身在汉中的庞统拖着走,而彭羕在一旁推波助澜。
庞统始终信心十足,觉得只消以主力决战来打退曹军,便能夺取关中。所以他一手促成了关中的战事,把足足六万大军投入到了关中,由此也不断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