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鼎余烟-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金中郎将。”
  庞统哈哈一笑。
  刘备很快也反应过来了:“好!”
  益州盐铁资源之丰饶,远远超过刘备所掌握的荆州部分。然而近代以来,巴蜀豪强垄断山川盐铁,富甲一方;刘季玉身为州牧,竟无力管控。此前刘备与诸葛亮商量了几次,都觉得应当特设专员管理盐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以资国用,只不过一时未觅得合适的机会将之落实。
  此番益州豪强若有抨击,玄德公便可以理直气壮地任命司盐中郎将和司金中郎将,以之管控荆州的盐铁经营。这两个职务都是二千石的大员,直接归属在大司马府下属,既然管得到荆州,同时当然也能管理益州。
  当然,玄德公还会做足了姿态,感谢某几位益州士人的直言不讳,赞赏他们的精辟意见,并使之身居高位。益州豪强若有不满,不妨找他们。待到彼等自家争执到打出狗脑子来,盐铁两项的管控已经扎扎实实地落下去了。
  刘备虽因麋芳的肆意妄为而恼怒,听到诸葛亮的建议,又不禁有些喜悦。无论面对怎样的麻烦,诸葛亮一定能在其中找出可供化解危局,甚至为己方获取利益的关键。由此看来,似乎让麋子方吃些苦头,倒也不亏。
  “既如此,我尽快拟定条陈,呈主公审定。”孔明道。
  刘备起身在堂中走了两步:“司盐、司金中郎将的人选,须得仔细斟酌。”
  “是。”
  刘备端起杯盏,喝了口水,忽然想到了庞统也在。庞统一向没耐心去处置地方政务,这会儿却与诸葛亮一同前来,必有缘故。
  “对这件事情,士元可有什么想法?”
  庞统躬身道:“适才想到,处置麋子方等人自是必要。但这样一来,会不会使得江东警惕?又会不会使得文武们误以为,孙刘联盟将会动摇呢?”
  “这……”刘备把杯盏隔回案几上。
  这件事情归根到底,出于江东的谋划,可刘备并没有办法去指责什么。毕竟他此刻身在成都,与荆州远隔着千山万水,荆州的局面还是尽量稳定为上,不到万不得已,他一点都不想横生波折。
  “你说该怎么办?”他干脆利落地问道。
  庞统躬身行礼:“请主公遣一重臣大陈仪仗,迎接孙夫人入蜀。”


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议
  庞统此言一出,刘备一愣。
  若不是庞统提起,他已经很久没有想到孙夫人。
  这并非虚饰,也并非他忘记了自家夫人,就只是下意识地不愿多想。
  两年以来,刘备对孙夫人从最初的迷恋,到后来的提防,再到后来避之如虎。孙夫人始终是既爽朗又刁蛮的性子,始终没有变过,变的是刘备自己,是他对孙夫人的容忍愈来愈少,妥协愈来愈少。
  当江东势力强盛,刘备不得不仰其鼻息的时候,刘备能够忍耐一切。哪怕心底里苦得纠结成团,脸上还能谈笑风生,还能毫不介意地顺着她、宠着她。但随着刘备的力量增强到了一定程度,他就难以容忍这种局面了。
  于是刘备愈来愈多拒绝,愈来愈多指责,夫妻间的情感也随之分崩离析。直到孙刘两家在作唐、公安两地各起雄兵大打出手的时候,刘备将孙夫人出往孱陵居住,形同禁锢。
  当孙刘联盟重定,荆州的归属得到双方确认,孙夫人再度回到刘备的身边。这一回,孙夫人的执拗做派比往日收敛了许多,玄德公对她的宠爱则更甚于往昔。
  看起来,一切都回到了最初那美好的时刻,但一切又和最初不一样。孙夫人终究只是个习惯被宠爱的女孩子,她感觉不到,但刘备能感觉到:有些隔阂一旦产生,就永远都没办法弥补。
  刘备启程入蜀的时候,辞别了孙夫人。随后数月时间里,他被军政大事缠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全靠着他的理想和斗志如烈火般地熊熊燃烧,压榨着五旬躯体内的每一分精力,才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他真真切切地把自己能付出的所有,都投入到了此番入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当一切底定的时候,刘备这个人,已与此前大不相同。
  身为跨有荆益的雄主,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下意识地想要甩掉自己当年那些不得不忍耐的屈辱,抛弃那些令他不快的往事。这其中,也包括那个身在江陵城中,正期待着丈夫得胜归来的女人。
  直到今日,庞统忽然提起……
  面对着庞统的炯炯眼神,刘备忽然觉得有些难堪。仿佛自己成了一旦富贵,就想要甩掉原配的负心人。他觉得自己像是做了什么亏心的事,又被人当面揭破了。
  他竭力去回忆孙夫人的娇俏相貌和言语,竟然觉得有些模糊。这才分别了多久?这使他隐约有些害怕,又生出难以排遣的伤感情绪……再怎么样,那终究还是自己的夫人!
  那么,就按照庞统所说,遣一重臣大陈仪仗,迎接夫人入蜀?他想起此前两人争执之时,孙夫人忿然挥剑的情形,忽又头痛。
  “咳咳……”诸葛亮眼看着刘备神色变幻不定,苦笑着从旁打岔:“士元,这是主公家事,且待主公缓缓决断,不必急于一时。”
  庞统正色应道:“主公身为荆益两州之主,一身而荷天下之重,既如此,哪里还有家事?在主公或为私事、家事,在我们就是公事,国事!”
  他转过身,再度面向刘备:
  “主公,去年吴侯移治秣陵,今年修建了濡须要隘,这两处工程都用了数万人手,规模极大,吴军主力也持续集结向江淮一线。在这时节,您若尊隆礼遇于孙夫人,正可体现孙刘联盟牢不可破,对吴侯在江淮各地宣扬威势,甚有益处……与此同时,我们也可毫无顾忌地在荆州整肃文武官员,严查内外勾结之人。”
  “只是……”刘备低声说了两个字,一时不知该怎么措辞。
  “主公,公安与江陵不同,江陵更与成都不同。如今主公的威势足以使吴侯望尘莫及,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有理!”刘备下定了决心。他压抑住自己对孙夫人的想念情绪,端然正坐道:“那就这样办吧。让许慈、胡潜用心安排,迎接的礼节要尽量隆重、仪仗要尽量铺陈!”
  这些政务上的事,又转在诸葛亮手中了。当下诸葛亮躬身领命。
  整桩不小的难事,在诸葛亮和庞统三言两语之间,就化为无形。顺便还连消带打,以此为契机生发出诸多额外进展来。
  刘备看看诸葛亮,又看看庞统,只觉得自己何其幸运,能得如此大才、贤才襄助。他起身往小厅一角走了几步,亲自从炭盆上拎起铜壶:“来,来。既然计议已定,我也就放心了。今日天寒,两位军师且用些热浆,暖暖身子。”
  所谓热浆,类似于煮透的酒酿,微酸微甜。只是诸葛亮和庞统哪敢坐等着刘备伺候?两个人赶紧上来抢夺铜壶。
  庞统动作快一步,拎着铜壶对诸葛亮喝令:“孔明且取杯盏来!”
  诸葛亮忙不迭地捧杯奉上。
  三人正笑着说些闲话,外间小吏来报:“启禀大司马,安汉将军在外等候,说有急事求见。”
  刘备叹了口气。
  “麋子仲来了,必定也是为此……我去迎一迎他,两位军师自去,不必陪着。”
  诸葛亮和庞统当下告退。
  此后的一个月里,南郡太守麋芳与秭归县长文硕、铁官长范安上下勾结,侵夺编户齐民、生产劣质军械乃至私卖军械的重案在成都传得沸沸扬扬。但因为安汉将军糜竺连番恳请玄德公手下留情的缘故,玄德公举棋不定,始终未能对此作出处置。
  此等情形使得不少益州士人乐不可支,不少人甚至聚众公然谈论,并多方上书,恳请左将军大司马秉公处置。
  又有文采斐然如李邈、张裕等辈,做长文以讽喻,指摘元从都是粗鲁军汉、而荆楚士人治理无方,又嘲笑荆州法禁松弛,遂使官员申私利而擅官市,恐非长治久安之道也。
  几篇雄文发出,更是群情汹汹,但也有益州人担心,这等行径几乎是在公开挑衅大司马的治理,哗众取宠,行同狂生。万一惹得大司马发怒,恐怕不能善了。
  随后某一日里,玄德公大集文武百官。就在这集会上,他忽然唤出了李邈、张裕,没口子第大赞他二人忠于王事、思虑周密,有查遗补缺的大功;当场引二人为益州别驾,又创设了一个将军号,唤作“建议将军”的,封给二人并厚赐金帛。
  群臣正在茫然,玄德公随即又宣布,应二人所请,重设司盐中郎将、司金中郎将之职,分由王连、张裔担任,统管荆益两州的盐铁事务。
  之后益州上下为此纷乱,那也是势所应然。
  再到了建安十七年的元日,正领兵在临沮一带活动的雷远忽然接到使者来报。据使者说,由成都赶来迎接孙夫人入蜀的大员,已经抵达江陵了。


第四百四十四章 失礼
  最近半个月里,雷远一直身处临沮附近。
  因为深冬水浅的关系,江陵以东的连绵泽薮许多都不再适合水军行动,荆州水师的舰只被限制在汉水,不如往日进退自如。而乐进、文聘所部的曹军骑队反倒能够长途奔袭驱驰。
  所以荆州军在竟陵、荆城、寻口一线频繁遭到滋扰。
  为此,关羽主动抽调更多的兵力到这一带,意图利用复杂地形主动歼灭曹军一部,控制扬水入沔通道,在春季涨水前彻底打消曹军威胁。
  与此同时,他将江陵以西、漳水沮水流域的战事完全托付给了雷远。
  这既是玄德公遣雷远折返荆州时的原定安排,也是关羽对雷远的体谅。
  因为雷远在江陵城里,开始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了。
  当麋芳倒台的时候,与整桩案件有牵连的人一个个地被拔起。
  此前雷远在宜都,处置的终究只是偏鄙小县的土豪,但在潘濬插手以后,案件涉及的范围扩展到了公安,扩展到了汉津港,还波及了荆州水军的一部分军官。过程中又挟带着察问出了其他各种罪行。
  被牵扯进案件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元从。虽然地位不甚高,但有不少人的资历比麋芳还深,从幽州就跟随着玄德公了。
  当玄德公完成跨有荆益的大业以后,他们陆续都被提拔到了相当的位置,填补荆襄士人大批入蜀后腾出的空间。
  十数年乃至数十年颠沛流离,终于换来今日的扬眉吐气,难免有人行为出格些……然后他们就撞上了潘濬的铁拳。
  雷远见过潘濬几次,在他前世留下的记忆里,也保留着潘濬的事迹。这是一个风格鲜明而又内蕴复杂的人物,一辈子的耕耘,似乎都只在荆州。
  在玄德公入蜀以后,留典州事的潘濬俨然已是荆襄士人在本地的代表。因为麋芳的关系,导致宜都郡的士人灰头土脸,潘濬若不处置一批元从,恐怕荆襄士子都要不满。
  于是潘濬一点都没有手下留情的意思。不久之后,他又得到玄德公从成都发来的指示,连带着关羽都只有配合。短短数十日内,他又杀了一批人,贬了一批人。
  元从们难免兔死狐悲。他们不可能去抱怨玄德公和关羽;潘濬自有荆楚士人支持,元从们拿他没什么办法。许多人的怨气就集中到了雷远身上。
  虽然雷远不断地推崇潘濬和向朗等人的作用,竭力避免自己被认定为整桩事件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但这时候元从们冲着他来了,他能怎么办?
  亏他雷续之还是子龙的女婿!靠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