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9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姿态向南逼近。

    到这时候穆罕默德。沙才开始慌乱,他急忙让大臣们通知各省总督向德里集结部队,以阻拦清军南下的脚步。

    对此,大臣们劝阻穆罕默德。沙立即迁都,印度中部地区是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利于军队行军,以目前消息来看清军南下的速度极快,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直接打到德里。

    在这种情况下,穆罕默德。沙和莫卧儿王室继续留在德里是不明智的,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向南撤避其锋芒,同时等待增援的军队抵达。

    可当这个建议提出后,穆罕默德。沙却对放弃德里的建议迟疑不决,在他看来德里作为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如果放弃的话会对整个帝国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动摇他的统治。

    如果留在德里,也许清军南下的速度没那么快,又或者从德里到北方的边境还有不少印度军队,这些军队能够进行抵抗给自己争取时间,再加上从各省调集的增援军队如能在敌人打到德里之前抵达,自己就根本不需要离开德里也能抵抗住清军的进攻。

    除去这些外,还有他派出去谈判的人,或许这些寄予厚望的臣子能够给他带来好消息,就算直接割让旁遮普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能让对方退兵对于穆罕默德。沙来说就已近足够了。

    穆罕默德。沙的操作令人费解,他的想法更让人琢磨不透,谁都不明白他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或者说穆罕默德。沙就像是一头在危险来临的时候把脑袋埋在沙子里的骆驼一般,仿佛他看不见危险,危险就不存在一样。

    从这点来讲,穆罕默德。沙倒是有些像前明时期的崇祯皇帝,当年崇祯皇帝也是如此,明明有南下迁都的路可以走却偏偏死赖着京师不跑,最终导致前明灭亡。

    局势一天比一天紧张,面对清军的进攻莫卧儿帝国根本就没做全面战争的动员,而且摆在北方的军队其战斗也是堪忧。

    康德的三路大军势如破竹,仅仅十几天的功夫就击溃了莫卧儿帝国在北方的军队,莫卧儿帝国北方军兵败如山倒,当北方军队被清军打败之后,通往德里的道路已畅通无阻,康德是打了老仗的人,如何会放弃这个大好机会?当即他率领中军长驱直入,其速度让莫卧儿帝国上下惊叹不已。

    从出兵到打到德里,康德花了一个月都不到的时间,其中还包括了击溃莫卧儿帝国北方军队的时间。

    这样的战争速度就连康德自己也有些难以想象,他虽然知道莫卧儿帝国的军队不堪一击,可这也太好打了些吧?哪里是不堪一击啊,简直就是和豆腐一样一碰就碎。

    十二月中旬,康德的中路大军打到了德里,这时候的德里已人心惶惶,穆罕默德。沙还在纠结是不是要放弃德里的想法时,清军就以让他目瞪口呆的速度直接包围了德里。

    这时候,再想跑已经来不及了,整个德里已被清军围住,而各省的援军天知道现在在什么地方,或许连出兵都还没来得及出呢。

    围住德里后,康德派人对德里劝降,当穆罕默德。沙接到劝降的信件后,脸色惨败的他一双手颤抖的根本拿不住信纸,整个人更是不住地发抖。

    尤其是康德直接告诉穆罕默德。沙,如果不投降的话清军就会对德里发起进攻,到时候整个德里都会陷入一片火海。等清军打下德里,清军会对德里展开三天大索,这三天内清军不会封刀,德里的臣民们,包括穆罕默德。沙自己的生死都在一念之间。

    面对如此恐怖的威胁,穆罕默德。沙哪里还能顶得住?他惊恐的双眼中似乎已经看到了德里化成一片火海的场景,更看到了自己被乱刀分尸的恐怖。

    虽然朝中还有坚持抵抗的臣子和军队,但兵临城下已被吓破胆的穆罕默德。沙仅仅迟疑了一夜后,第二日整夜未睡黑着眼圈的穆罕默德。沙就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永业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上午,德里的城门从内打开,莫卧儿帝国皇帝穆罕默德。沙带着文武百官出城请降。

    当骑着高头大马志得意满的康德来到时,穆罕默德。沙就如同一个卑微的仆人一般跪在地上,双膝曲地连忙前行上去,用自己的后背给康德当成下马的凳子。

    等康德下了马后,穆罕默德。沙更是五体投地,恭敬无比不住亲吻康德的靴子,用赞美的语言拼命歌颂康德的丰功伟绩,甘愿当康德的最忠心的仆人,只请求康德能够留下一条性命。

    面对这样的皇帝,康德也是无语,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贪生怕死又无耻的帝王,不过仔细想想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作为莫卧儿帝国的皇帝,穆罕默德。沙还是有些用处的,他的投降能够让大清轻而易举地吞并掉整个莫卧儿帝国,而且留着他一条狗命也更利于对地方的统治和拉拢。

    为了安抚穆罕默德。沙,康德和颜悦色地把他从地上搀扶起来,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说了几句话,随后让人带领着大摇大摆开进了德里。

    这时候,穆罕默德。沙才松了口气,虽然他听不懂康德在说些什么,可有一点他是明白的,至少自己这条小命保住了,这对于现在的穆罕默德。沙来说已经足够了。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文明和野蛮

    德里占领,皇帝穆罕默德。沙和他的大臣被一网打尽,虽然莫卧儿帝国还依旧存在,帝国在南方、东方和西方的各省都未陷落,但实际上明眼人都已经看出,莫卧儿帝国在此时刻已经算得上是亡国了。

    康德没有杀穆罕默德。沙和他的臣子,在康德看来这时候不杀他们反而更有用处,康德让穆罕默德。沙依旧作为莫卧儿帝国的皇帝,牢牢把他们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向各省发出旨意,要求各省投降满清。

    穆罕默德。沙虽不是一个明君,可他也不是傻子,试想一个能以少年君王的身份毒杀权臣的皇帝会不明白这点么?这无非就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

    一旦整个莫卧儿帝国被满清吞下,那么他这个傀儡皇帝也没有半分用处了,到时候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穆罕默德。沙心里非常清楚。

    可就算这样,穆罕默德。沙依旧没有丝毫反抗的勇气,生死之间有大恐怖,穆罕默德。沙为了活命哪怕明白最终的结果依旧配合康德,只期望到那一刻时康德能看在自己可怜的份上留他一条性命。

    莫卧儿帝国的巨变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第一个得到消息的自然是印度南部的西方各国,西方各国根本就没想到庞大的莫卧儿帝国居然会在满清的打击下这么快就丢失了首都,甚至包括皇帝和朝中众臣全成了俘虏。

    北方的巨变令西方各国为之担忧,尤其是在印度南部势力最强的英国和法兰西人,他们担心一旦满清彻底吞并莫卧儿帝国后会给他们在印度的统治带来大麻烦,所以遏制满清南下,包括满清吞并莫卧儿帝国必须做出反应。

    在英法两国的利益趋势下,莫卧儿帝国南部、东部和西部各省以皇帝陛下失去自由,旨意并非出自皇帝陛下意愿为由拒绝投降,相反各自联合起来组成了南方反抗联合,推出自己的首领,也就是莫卧儿帝国第八任君主贾汗达尔。沙的小儿子阿拉姆吉尔二世为新的莫卧儿帝国皇帝,同北方的满清抵抗。

    为了各自在印度的利益,英国和法兰西人对阿拉姆吉尔二世不仅给出了支持的承诺,还在军事上给与极大协助。

    有了两大强国的援助,临时上场的阿拉姆吉尔二世心里有了底气,开始集合原本要去增援德里的部队在南部设置防线,企图和满清决一高下。

    消息传到大明的时候已经是永业二十年一月下旬了,这时候的大明正是新年到来的时刻,整个京师都洋溢着新年的热烈气氛之中。

    今日是除夕,按照现在大明的制度,第二日正月一日是新年的大朝会,大朝会后朝廷下午就开始休息了,除去各部和军机处值守人员外,普通官员将休息三日,随后在元宵节再休息五日(原本是二日,后改成五日),总计八日的假期。

    偏殿中生着地龙,同外面的严寒不同,偏殿内温暖如春,穿着普通袍服的朱怡成正同首席军机大臣蒋瑾谈着话,时不时有笑声传来,看来无论是朱怡成还是蒋瑾的心情都很不错。

    “南边的缅甸,西南的印度,至少数年甚至数十年是肯定稳定不下来的,眼下西方各国的注意力都从我大明身上转向了那边,这些日子英国和法兰西公使已几次联络外交部,提出让我大明出面协助各国稳定两地的建议。”蒋瑾带着笑说道,神色中满是轻松。

    朱怡成点点头,有些认真道:“这的确是件大事,我大明同西方诸国交好,自然要从中出一份力,此事蒋卿让外交部看着办就行了,以表明我大明的态度即可。”

    朱怡成这番话让蒋瑾脸上的笑容更甚,他装模作样起身向朱怡成行礼,口称遵旨,等坐回去后,君臣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没错,态度可以表明,但做不做,或者如何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无论是缅甸还是印度,这都是大明落下的两颗重要的棋子,其目的就是要扰乱印度次大陆地区包括南海地区,给西方各国找点麻烦。

    随着大明的不断崛起,西方各国对大明的警惕和防备越来越甚,甚至在一定程度下已经有了遏制大明的行动。为了打破外交僵局,同时转移西方各国的目标,朱怡成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好不容易下出了这一盘棋,如今这盘棋的威力已经显露,朱怡成心中是高兴都来不及,哪里会“自废武功”?

    “皇爷,缅甸那边还好,就是印度那边恐怕满清有些吃力,虽说拿下了德里,俘虏了对方的皇帝,可莫卧儿帝国各省已推举了新皇,其背后还有西方各国的支持,臣担心到时候满清挡不住南部联合的反扑,一旦失败印度这颗棋子可就废了……。”

    蒋瑾有些忧虑道,从传回来的消息来看满清虽占了上风,但满清在印度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要知道整个印度的人口不亚于大明本土,再加上还有西方各国对南部联合的强力支持,最终满清是否能彻底吞并莫卧儿帝国还是两说。

    “无妨。”对于此事,朱怡成却比蒋瑾更有信心,印度人是什么货色这个世界没有第二个人比朱怡成更了解的。何况根据情报,满清在印度以八旗为模板着手建立印度八旗,同时采取了当年后金时期的野蛮统治手段。

    虽然文明高于野蛮,但在一定程度上野蛮却是摧毁文明的利器。这点,在当年蒙古帝国建立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了,而且在印度这片土地上,满清的这种半封建半奴隶的制度更适合推广。

    从这点来说,朱怡成倒是有些佩服康德,康德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到了印度后很快就摸清楚了印度的政治格局和印度种姓制度的情况,果断采取了推行印度八旗制度的决策。

    这个决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满清的八旗制度虽然落后,可相比种姓制度却又稍稍先进,而且等级森严的八旗制度又和种姓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很容易让印度人接受这种制度,并利用这种制度维持满清在印度的统治。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两地总督

    “过了年,董大山就要回来了。”朱怡成悠悠说道:“缅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