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9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外,哈密的岳钟琪应马上出兵西域,趁满清主力在藏地的机会一举先拿下西域西部地区,进一步压缩对方的生存范围。
而今康德变法注定失败,西域各族在满清的压迫下可以说民不聊生,地方反抗力量越演越烈,无论从那方面来看,都是大明消灭满清复仇的大好机会,同时也能顺势解决西域和藏地的问题,从而把这两个地盘直接揽入大明。
但朱怡成却没有立即这么做,一来朱怡成觉得时机虽到却还没完全成熟,无论是西域或者藏地,这两处不同于中原,大明现在虽有拿下两地的能力,可拿下后对于大明来说却是一个急重的负担。
藏地暂且不说,先说西域。康德变法失败后,明年西域的情况必然极其糟糕,以满清的德性自然是不会让西域各族好过的,掠夺西域以充满清自身这是必然的,如果在那时候大明占住了西域,这个负担就会从满清身上转移到大明身上,大明想要稳定住西域局势,势必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大明虽富,却不是可以任其索求,等到那时候其他不说,仅仅只是粮食的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
以目前大明的运输能力和哈密地区的建设兵团情况来看,大明在前线的粮草物资除满足军需外仅能再满足部分地区需要,而要用来稳定西域西部大片地区和人口根本就不可能。
一旦大明稳定不住地方,西域那边必然会大乱,到时候就需要大明继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安抚稳定,这样的话会导致大明政权承受极大压力。
这个包袱朱怡成并不想背,眼下不背包袱,那么压力全在满清身上,无论满清如何做都和大明无关。可一旦大明接手,这个包袱就成了大明的责任了。
此外,朱怡成对西域各族知之甚深,这些各族不同于汉人,对于中原政权本就没什么归属感,等到那时候大明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不合适,更不用说原本朱怡成就不想那么做。
藏地的情况比西域稍好些,可真要说起来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保住策妄阿拉布坦在短时间来看能够对满清形成牵制,可从长远角度来看却不利于大明未来对藏地的统治。
从这几方面来看,朱怡成还是想再等等看,反正西域和藏地就算落到满清手中,那也只是一时的问题而已,按照满清的情况演变,接下来西域和藏地必然会有大乱发生。
大乱后必有大治,这才是朱怡成想看见的结果,等满清把这些地方彻底弄个翻天覆地,尤其是举起屠刀大杀特杀,大抢特抢后,大明再出来收拾残局不更好么?
可这些话朱怡成只能心里想想,却不能说出口。因为他是大明的皇帝,更是汉家的天子。
天子者,代天牧民,仁德这种东西虽然不能当饭吃,却又万万不能没有的。朱怡成可不想因此成为一个不仁不德的君王,这对于大明的统治同样没有什么好处。
除了这些外,庄岩和潘梦园等人对于满清的判断也让朱怡成有所想法,在庄岩他们看来,康德已经看出了变法的失败,他现在是在为向印度转进做着准备。
最多一年,甚至半年,康德必须要带着满清从西域和藏地脱身,从而进军印度,这点可能性极大。因为朱怡成仔细琢磨过了,如果满清依旧留在西域或者拿下藏地转驻藏地的话,无论是那条路都是死胡同,根本没有出路。
也只有转战印度,从而在印度这块富饶的地区得到大量的人口和物资,满清或许才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那么对于朱怡成而言,是愿意看着满清前往印度不管不顾呢?还是直接在最后一刻出兵灭掉满清,从而阻止他们朝着印度逃窜?
这个问题朱怡成一时间也难以决断,从感情上来说朱怡成是不愿意看见满清进入印度的,家国仇恨,满清必须彻底灭掉,只有彻底消灭了满清残部朱怡成心中才能圆满,同时也能给天下一个交代。
可从理智上来讲,满清进入印度倒也不是一件坏事,眼下的印度土邦林立,西方各国在印度南部地区已建立了殖民地,其中英国人的殖民地地盘最大,此外还有法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甚至西班牙人等。
在原本历史上,西方各国对印度殖民地的争夺极为残酷,最终以英国胜出而结束。
而英国在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之后,独揽了印度殖民地,从而使得印度成为英属区域,到时候整个印度,包括周边的孟加拉、斯里兰卡地区全部归于英国所有。
自此,印度就成了英国国王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这就是原本历史应该演化的结果。而现在印度还没全部沦为殖民地,仅仅只是南部的部分地区而已,但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大明的力量暂时无法进入印度区域,充其量通过高进间接控制缅甸,勉强控制住了缅甸中北部而已。
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武礼
在之前的欧洲大战结束后,随着路易十四的去世,法兰西帝国看似虽依旧强大,却不可避免地实际上走向了衰败。
现在的法兰西已经不是太阳王时期的法兰西了,法兰西内部的动荡和争权夺利导致法兰西在世界的影响力衰退,这点从海外领土的情况就能看出。
朱怡成之前在天津遇到的那两个西方人的情况就证明了这点,争夺世界不进则退,法兰西的衰败和新法兰西总督的更换使得英国在新大陆得到了极好的机会。尤其是这些年来,随着英国在远东和大明合作的进展,使得英国的国力有着飞跃一般的进步,在国力膨胀的情况下,英国人贪婪的嘴脸也露了出来,开始朝着早就预定好的目标下手了。
英国除去在新大陆和法兰西争夺殖民地外,在其他地方同样也不甘寂寞,包括之前俄罗斯和瑞典的战争同样如此。
英国人这个欧洲搅屎棍的称呼恰如其分,历史早就证明了只要有英国人在的地方,这个区域就绝对不会太平。
此外,英国人这几年针对大明的小动作朱怡成都看在眼里,大明虽然还没和英国人彻底撕破脸皮,那是出于政治和外交方面的考虑,但不代表大明对于英国没有看法。
如果满清进入印度,那么印度北部区域的格局必然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相比印度人,满清的军事实力虽不如大明,可经过这些年和大明的战争,满清多多少少也是有些进步的,如今满清的军力在欧洲也算得上是不错的,虽然不能说是一流,至少准一流或者二流绝对没有问题。
满清的强大力量和印度人散懒的骨子里的奴性,弄不好满清就能在印度轻而易举地立足,从而趋势印度人的力量为己所用。
等到那时候,满清势必会从印度北部区域南下,而一旦南下就会遭遇到在印度的西方各国势力,那么结果会如何呢?朱怡成想到这心中倒有几分期待,他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看到这种事态的发生了。
所以,现在这个问题一时间让朱怡成有些困扰,究竟是阻止满清进入印度还是顺水推舟让满清在印度当个搅屎棍,从而和欧洲搅屎棍的英国人好好碰一碰?
在原本历史上,1840年的战争双方就是满清和英国,也许在这个历史时空战争地点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从而使得这两个宿命的对手来一个碰撞?
此外,对于西方世界,东方世界的扩张目前大明已经告一段落,大明没有太大的人力和精力继续向海外扩张了,除非等上数十年,等大明彻底消化掉所占领的地盘后再进行下一步行动。
可是要知道这个世界是不会等待的,大明不动西方人却不会同样不动,而且如今西方的目标已经注意到了大明,私下联合限制大明的动作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把满清这个搅屎棍抛出来或许还能减轻大明在国际上的压力,从而转移西方各国的目标。
“来人!”朱怡成站起身,朝着外面喊了一声,话音刚落小江子的身影就在门口位置露了出来。
“去!让锦衣卫指挥使张冉立即来见朕!”朱怡成交代道,小江子连忙应了一声小跑着传话去了。
约不到一个时辰,接到宫中传话的张冉急冲冲地赶来,一入偏殿急忙上前给朱怡成行礼。
“锦衣卫在满清那边的进展如何?”一件到张冉,朱怡成直接就问。
张冉微微一愣,猜测着朱怡成问这话的真正意思,是要询问锦衣卫对满清的情报来源呢?还是询问锦衣卫在满清内部安插的人手情况?
不过张冉有几分小聪明,当即就向朱怡成解释了起来,同时小心打量着朱怡成的表情,当他看见自己提到锦衣卫在满清内部安插人手情况时,朱怡成的神色有些关注,一时间心里就有了底。
“就这些?”听完了张冉的锦衣卫卧底汇报,朱怡成微皱眉头。
倒不是锦衣卫的工作做的不行,其实从锦衣卫对满清内部的渗透来说张冉做的还是不错的,这几年下来明里暗里花了不少功夫,眼下满清中枢的几个部门包括满清重臣甚至王爷身边安插了不少探子,这些探子都是单线联系,各自不知道各自的身份,全部由张冉直接控制。
从这点来讲,满清其实在许多方面根本没太多秘密,甚至之前康德变法的失败其中也有这些探子的功劳,正是因为一些探子在适当的时候推波助澜故意为之,从而使得变法中关键的屯田脱离了康德的设想,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皇爷,大致就这样,臣不知皇爷想问……。”张冉硬着头皮回答道。
“爱新觉罗氏的内部就没你的人?”朱怡成突然间问出了这个问题,张冉顿时一愣。
爱新觉罗氏,自然就是满清的皇室成员了,策反满清皇族作为锦衣卫的探子?这个难度极大,不过张冉仔细琢磨了片刻,眼睛顿时一亮,当即回道:“回皇爷,这有倒是有,不过就是这人并非是什么要紧人物,仅仅只能勉强算得上一个宗室罢了。”
“哦,此人是谁?你仔细说说。”张冉这话让朱怡成顿时起了兴趣。
“皇爷可知豪格?”张冉开口问道,豪格是满清太宗,也就是皇太极的长子,当年是皇位继承人之一,差一点就登上了大位。只不过当初因为多尔衮的原因,豪格在皇位争夺中说错了一句话,从而和皇位擦肩而过,最后虽贵为亲王,却被摄政大权在握的多尔衮削爵,最后幽禁处死。
朱怡成当然知道豪格此人,难道张冉说的这人居然是豪格的子孙不成?
张冉继续往下说,随着张冉的介绍朱怡成终于搞明白了这个所谓的宗室是谁,没错,这人的确是豪格的子孙,是豪格第三子握赫纳的儿子武礼。
说起这个武礼,虽顶着一个宗室的头衔,日子却过的极为艰难。豪格死后,亲王的爵位被夺,武礼的老子握赫纳勉勉强强弄了一个辅国将军的爵位,可在二十三岁那年,一向身体不好的握赫纳就去世了,当时的武礼才是个娃娃。
老子死后,武礼继爵,由辅国将军降至奉国将军,那时候已是康熙元年了,当时康熙自己都自身难保,朝中大权掌握的鳌拜手中,武礼这个年幼又早就靠边站的奉国将军就更不用说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长大成人,武礼托了门路入宫当侍卫,原本想着借此找一条出路,从而改变命运。
可惜的是武礼的运气不好,康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