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9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热气球的试飞时间并不长,在最高高度停留了些时间后,热气球就在许云庭的操纵下开始缓缓下降。

    半小时后,热气球缓缓降到了地面,当载人的筐子直接落地后,一群早就有所准备的人员连忙围了上去协助进行固定,不一会儿许云庭就从筐子里爬了出来,笑眯眯地回到了杨勖身边。

    “许大人,这是利器,军国利器啊!对了,你们是怎么造出来的?又怎么让它飞上去的?”杨勖一把抓住许云庭的手,兴奋地不能自己。

    许云庭似乎早就知道杨勖的反应,他笑了笑解释了下热气球的原理,其实这很简单,因为民间早就有孔明灯,热气球说起来就是一个大了无数倍的孔明灯罢了,至于其他关于科学方面的原理,许云庭并没太多解释,因为就算说了杨勖也不会懂。

    “许大人,它……这个热气球能不能在天上自由地飞?按照要求的方向移动?”

    “这个目前还做不到。”许云庭明白杨勖想问什么,有些遗憾地摇摇头:“现在我们能做到的只能让热气球升起来,却做不到让它按照固定的方向移动,不过杨帅不用担心,飞起来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想办法让它自由地飞了,等到哪时候地形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没有了任何障碍,也许靠着它我们可以直接从这一直飞到京师去,甚至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这样呀……。”杨勖有些遗憾,怪不得有那么多绳索固定,这是为了控制热气球自己飞走而无法控制的缘故。

    虽然有些遗憾,但杨勖很快又恢复了开始的那种兴奋,不管怎么说有了这个东西对于战争的作用依旧是极大的,在复杂的战场上,站在热气球上可以说是一览无余,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己方的注视之下,作为一个领军统帅,有了如此便利,胜利对于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的重镇,在之前杨勖对于如何攻下伊尔库茨克想过很多办法,却没有太大的把握。

    而现在一切已经迎刃而解,有了热气球的帮助,伊尔库茨克在明军面前已没了任何秘密可言,想到这杨勖情不自禁就仰头大笑。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进军

    热气球的研发早在永业十五年就开始了,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向往飞翔天空,幻想着如同鸟儿一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所有的神话故事中都有飞翔的描述,其实早在宋朝的时候,民间就有人试图仿照鸟儿的翅膀飞向天空,用纸扎了两个风筝一般的翅膀装在身上,从高处往下跳,当然这种民科的研究最终以坠毁人亡而失败告终。

    在之后的岁月里,有不少人出于兴趣又或者出于梦想企图实现这个目标,采取的办法千奇百怪,但却都未能成功。而到了如今大明的时候,再一次有人提出这个观点。

    对于朱怡成来说,飞翔当然不是梦想,因为在后世别说司空见惯的飞机了,就连个人飞行器都已经发明了出来。

    但在这个时代,飞翔依旧是不可触摸的幻想,而且随着大明国土的不断扩张,如果能够解决飞翔的问题,无论对大明的信息传递、交通、军事、运输等各方面都是极其重要的。

    用于飞翔的器具,最为合适的自然是飞机。但在目前大明刚刚开启蒸汽时代初期的情况下,飞机限于技术不可能制造出来。所以朱怡成就把目标移向了最为传统,也最为简单便利的一种飞行器具,那就是热气球。

    热气球在历史上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末期的欧洲,相比那个时间,现在的大明要比历史热气球出现的时代早了近半个世纪。热气球的原理其实并不难,在中国早就有孔明灯的制作,相比欧洲热气球的出现,孔明灯可要比它更早近千年的时间,只可惜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把它尝试使用在飞行器具上,从而错过了一个划时代的发明。

    而现在,大明已经走在了科学的前沿上,热气球的原理说白了就是利用加热空气产生向上的浮力,从而带动气球升空。

    为了研制热气球,大明科学院用了足足两年多的时间,在这研制过程中不仅有对热气球的材料、造型、浮力计算等各方面的研究,同时还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加热的燃料。

    朱怡成并不希望使用十九世纪常用的氢气作为气球的填充产生浮力,从原理来说氢气作为填充浮力是最大的,可是氢气过于活泼,一旦遇火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在历史上载人氢气飞艇的时代结束正是因为兴登堡空难的缘故,这场空难是人类历史上飞行器的巨大灾难,仅仅34秒的时间,巨大而豪华的兴登堡飞艇就毁于熊熊大火之中,三十六人葬身当场,那张空难的照片更被视为震撼世界。

    出于这点,朱怡成直接就否决了氢气的思路,直接决定采用最为安全的空气加热升空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因为浮力的不足热气球的体积会过大,而且对于长时间滞空所需要的燃料也有极高的要求。

    在历史上,最初的热气球是用废旧木料、纸张等进行加热升空的,这些东西从体积来说过大过重,而且燃烧热度不够,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科学院最初的研制也是如此,在之后多次改用其他燃料进行试验,其中采用过木炭、石炭(煤炭)等等,都不尽人意。直到后来朱怡成让科学院对猛火油,也就是石油进行提炼,从而分离出煤油这才取得了成功。

    现在的热气球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空间还很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热气球只能进行固定升空而不能在空中自由异动。

    想要在空中自由移动就必须要有推进的动力,但这限于技术目前还制造不出来。虽然大明已经有了蒸汽机,可要知道蒸汽机是无法作为飞行器动力使用的,其他的不说,仅仅它的过于庞大和重量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眼下,如果不固定升空的话,热气球根本无法控制在空中的行动方向,只能依靠风向进行无规则的漂浮移动,这样的结果从交通传递和运输方面就完全不可能实现了,但不管怎么说,热气球的初步成功对于大明的军事方面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热气球在空中的高度和视线完全可以为军事方面进行服务,从而引导和指挥地面的部队进行战斗。

    这种方式大幅度改变了战场的指挥系统,从而使得拥有热气球的一方相比对手更能直观和全面地了解战场的动态。

    此外,热气球对于侦查地形,警戒也能起到相当的作用,正是因为如此,朱怡成这才让科学院把刚刚研制成功的热气球送到北方,让杨勖在战场上进行实际测试,看看它的效果和作用。

    杨勖是一个合格的统帅,当他看到热气球后就马上明白了它的巨大作用。有了这玩意,攻打伊尔库茨克更多了几分把握,心中高兴不已。

    在热气球送达后的第二日,杨勖就下达了向伊尔库茨克进军的命令,从乌兰乌德到伊尔库茨克的路程并不远,杨勖为了保险起见并没让军队快速进军,而是稳扎稳打以防俄罗斯方面的偷袭,同时保证后勤道路通畅。

    但让杨勖奇怪的是,在行军一路上并没有遭遇任何俄罗斯方面的攻击,就连他原本预料的可能出现的科尔沁、车臣、哥萨克骑兵都没遇见,仿佛俄罗斯人直接放弃了一般。

    这种奇怪的情况更让杨勖为之小心谨慎,他向左右派出大量斥候,搜索可能隐藏的敌人,可是斥候回报的情报让杨勖疑惑不解,因为斥候的搜索结果显示俄罗斯人的确没有派兵拦截。

    思索了许久,杨勖也没搞明白俄罗斯那边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是想唱那一出戏?不过杨勖也不是优柔寡断之人,要不然他当初就不会毅然下令在冬季到来之前强攻乌兰乌德了。

    既然俄罗斯那边放开道路不作阻拦,明军也不客气,当即杨勖下令继续前进,大军直扑伊尔库茨克。

 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谢列霍夫要塞

    第十六日,明军抵达了离伊尔库茨克西南八十里处,这里已经属于伊尔库茨克的前沿了。

    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远东总督府的首府,相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城更大更为坚固。

    伊尔库茨克建在安加拉河西南方向,安加拉河是贝加尔湖由东向西的一条大河,从伊尔库茨克的西北方向而过,同时在伊尔库茨克东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形成支流。

    从这点来看,伊尔库茨克三面环水,地势极好,要攻击伊尔库茨克除了东南方向的陆地外,除非直接坐船由安加拉河攻打伊尔库茨克。

    后者根本不可能,大明的海军虽然强,但大明海军无法从海洋跑到遥远的西伯利亚来,而且明军在拿下乌兰乌德后手上也没什么可用的船只,再加上伊尔库茨克在安加拉河沿岸修筑了大量炮台,明军手上的这些船再多也不是炮台的对手,从河上攻击伊尔库茨克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所以相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的地形更易守难攻,明军唯独只能从西南方向东北进攻,这是唯一的一条进攻道路。

    但这个方向,也就是伊尔库茨克的西南,俄罗斯还修筑了一个叫谢列霍夫的要塞,这个要塞同伊尔库茨克一样,东部和西北三个方向全部由安加拉河的支流包围着,仅仅在西南方向可以进攻。

    当明军抵达伊尔库茨克西南八十里处,也就是靠近谢列霍夫要塞的时候,杨勖这才真正明白俄罗斯人为什么没有派兵沿途袭击自己了,不得不承认俄罗斯在这个地方的防御远比乌兰乌德强得多,他们占据了完美的地形,不仅有坚固的要塞和城池,再加上安加拉河的缘故,谢列霍夫要塞根本就无法被敌人包围,俄罗斯人完全可以通过安加拉河支流对谢列霍夫进行增援和兵力调动。

    虽然杨勖之前在俘虏乌兰乌德的守军后对这些守军进行审问,并收集了俄罗斯方面的不少情报。可当他实地观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之前依旧轻视了俄罗斯在伊尔库茨克的防御。

    瞧着严阵以待的谢列霍夫要塞,和周围的复杂地形,杨勖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要打伊尔库茨克就必须先拿下谢列霍夫,这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可要拿下谢列霍夫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但不管如何这一仗必须要打。

    停下脚步,杨勖召集众将会议,商讨如何打这一仗。在会议上,杨勖不仅重申了这仗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众人看到了他的决心。

    当然了,打仗不仅只是靠勇猛和决心,杨勖是合格的指挥官,如果仅仅靠人命堆这仗他是绝对不会打的。

    除去进攻外,杨勖还要防范伊尔库茨克的俄罗斯人通过贝加尔湖袭击明军的后路,虽然在进军过程中俄罗斯人并没有这么做,但谁能保证一旦谢列霍夫要塞战展开后,躲在后面的俄罗斯人不会趁此机会从安加拉河向东进入贝加尔湖,然后再折返西南方向直接切断明军后路的军事行动?

    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如果俄罗斯的指挥官是杨勖的话他肯定会这么做,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必须要高度重视敌人,一旦轻视或者过于自大,那么也就离败亡不远了。

    谢列霍夫要塞之战是从第二天开始的,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明军方面的热气球就升了起来,当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