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9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强盛和先进。
淳亲王回来有几日了,这几日他一直在和康德还有郭亲王探讨未来的大清究竟何去何从。如果还是抱着老一套的话,那么大清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前途的。
就算是偏安西域,大清也不能一直这么下去,必须给大清找一条出路才是。
这些日子,康德也在思索这个问题,大清早就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太祖延续下来的那一套东西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适应,如果大清只想躺平的话当然没问题,但又能躺平多久呢?一年?两年?三年或者更久些?
依康德的眼光不难看出大明的意图,大清和大明之间只能存在一个,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大明早就把大清远远甩在了后面,那么能存在下来的绝对不会是大清。
西域可以立足,却不能永远立足西域,大明必然会继续攻打大清,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再加上淳亲王从大明带回来的许多信息,更让康德心中有了改革的想法,只有改革,大清才有可能出路。
在之前,大清不是没有想过改变,比如对军队的改变,对火器的研制等等,这些都是学着大明去做的。可其实这些改变仅仅只是表面,大清的本质却没有变化,这也造成了所谓的改变是换汤不换药。
康德是一个有抱负的皇帝,他在当阿哥的时候就被视为众阿哥中的佼佼者。要不然后世也不会有关于他和雍正之间所谓的“传位于四皇子”的传闻了。
先不说这个传闻假多真少,可能够有这么一个传闻就足以能看出康德的才能不凡,而且自建兴和雍正先后,放眼康熙之子中,康德是唯一一个能够有能力继承大统的王爷。
正是因为这样,康德的上位后得到了满清王公大臣的拥戴,并没有像当年建兴即位和后来雍正即位那么有所异议。在所有人的眼里,康德即位是顺理成章的,而且也只有他才有资格当这个皇帝。
今天正好除了郭亲王、淳亲王外隆科多也在,在场的没有什么外人,要论起来都是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那么康德决定开一个小会,四人好好聊聊接下来的大清究竟何去何从。
“改革?皇上,您莫非要变法?”隆科多没想到康德居然有这个想法,顿时极为意外。
“说变法倒也不差,眼下这情况不变不行。”康德叹了口气,目光扫向淳亲王:“九哥,你同舅舅说说在东边看到的那些。”
淳亲王点头,然后就开始讲述了他这一次去大明的所见所闻,虽然淳亲王已经同康德说过一次了,但康德依旧听得很仔细,至于隆科多也是如此,起初的表情还有些淡然,可随着淳亲王的讲述,他的神色渐渐变的凝重起来。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康德变法
淳亲王这么一说就是足足一个时辰,这还是他挑着说的,并未说的太过仔细,如果把他东行的所有所见所闻全部细细说上一遍的话,恐怕连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想不到……想不到东边居然已是如此……。”饶是隆科多知道些大明的情况,却也没料到大明的变化居然如此之大。
短短十数年的时间,这中国就变得和当初大清统治时期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淳亲王说的一切是真的话,那么简直难以让人想象。
对于大明,在场的诸人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最初的时候,称呼朱怡成是反贼,之后又称其为伪明。这些称呼从字眼上来说是极其贬低的,而且有着高高在上对下位者的无比鄙视。
就算大清丢了北京城,中枢逃到西安的时候,对于大明的称呼依旧没有改变。而随着中原彻底丢失后,相比大清的日渐西下,大明却如同初升的太阳一般光辉耀眼。
作为满清高层,就算嘴上不承认,可心里却也不得不认可大明的强势崛起不可阻挡。从这一刻起,对于大明的称呼就有了改变,从最初的反贼、伪明这些称呼变成了“东边”甚至“大明”。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淳亲王这一次前去大明深深体会到了这点,相比大明的强盛,他的心中是无比羡慕又无比失落的。
一直以来,一个疑惑总在淳亲王心里,那就是朱怡成为什么会把大明治理的如此强大,而偏偏大清坐天下的时候却做不到呢?
无论是农商又或者军事和其他,大清不如大明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其实不仅是淳亲王,康德同样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当淳亲王回来后康德和他细谈后,更进一步确定了要改革的想法。
“现在明白我们和东边的差距了吧?”康德叹了口气问,在场其他人都没说话,但他们的神色却告诉了康德答案。
“和东边相比,这不是多练些兵,多造几杆火枪,或者多铸几门大炮就能弥补的。如今已到了不变不成的时候,如我大清依旧如此的话,那么将来最多也就能苟延喘息些时日罢了,最终还是躲不过覆灭的结果。”
说到这,康德看了众人一眼,郑重道:“祖宗基业已败坏如此,如大清彻底没了,我等死后又有如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变则通,不变则亡啊!”
“可是皇上,改革可不是一件小事,奴才担心朝中……,还请皇上三思而后行啊!”虽然隆科多心里赞同康德改革的想法,也明白现在这情况下不变是不成了的,可是大清内部矛盾依旧,旧势力顽固的情况他很清楚,尤其是如今大清威严早不如从前,康德这个皇帝说起来是皇帝,实际上已是一个大点的部落首领而已,一旦改革力度大了,弄不好就会遭遇反弹。
康德的面容坚毅,他站起身走了几步,回头道:“当年商鞅变法,秦国臣工反对者比比皆是,商君有言,朕今日思之感慨颇多。”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此言一出,隆科多哑口无言。隆科多是熟读史书之人,也看过史记中的商君书,康德这些话正出自于此。
既然如此,皇帝已经下了决心,隆科多心里也明白改革是件好事,与其现在这样继续下去倒不如改革找寻一条出路。
“皇上,您说怎么办吧?奴才别的本事没有,杀人的手段还是可以的,谁敢阻拦皇上,先问问奴才手里的刀子快不快!”一直没出声的郭亲王突然开口道,说话间还冷哼一声,冰冷的目光若有若无地向隆科多那边扫了一眼。
隆科多心中一颤,顿时明白过来今日康德的真正想法,当即起身磕头表态道:“既然皇上已有决心,奴才甘愿为马前卒,为皇上,为我大清保驾护航!”
“好!”康德抚掌大笑,连忙扶起冲自己跪下去的隆科多,赞道:“有舅舅协助,朕就放心了,舅舅不愧是我大清栋梁,以后国家大事还望舅舅多用心才是。”
“皇上此言让奴才诚惶诚恐,奴才必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服了隆科多,康德的心情大好。正如隆科多所想的那样,康德今日见隆科多还特意把郭亲王、淳亲王两位重量级的王爷请来作陪,目的就是要拉拢隆科多为自己的改革做好后盾。
大清如今虽已经日落西山,可一旦康德要大行改革必然会破坏所谓的祖制。
在大清内部,一些王公贵族们虽然文不成武不就,要说本事没什么本事,可是往往这些人的影响力却不小,而且思想僵化,抱守残缺,很有可能会成为改革的阻力。
康德要确保改革成功,把大清从废墟上重新复兴起来,必须先压制这些力量,不能让他们影响自己的改革施政。而隆科多不仅是大清重臣,更是军中大将,如果他站在改革的对立面话,对于康德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隆科多是必须要拉拢的,康德在见隆科多之前甚至想好了万一隆科多反对改革的后手,如果到了那种地步的话,为了大清说不得康德就会对隆科多下手,而现在隆科多表面态度支持自己,这是最好不过的结果了,这让康德心中大为满意。
康德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既然确定了要进行改革,几日后很快就行动了起来。
正如同康德所想的那样,当他向王公大臣们宣布了大清改革的想法后,赞同者有,可反对者同样不少。
对于大清的改革,这些反对者直接就把祖制给抬了出来,叫嚣着康德如此是违背祖制,是要从根子上毁了大清。如果学大明那么做,大清还是原来的大清么?到时候这大清不亡也亡了,所以改革是万万不能的,如皇帝一意孤行改革的话,他们绝对不同意。
对此,康德早就有所准备,毫不迟疑地痛下手去,无论是谁凡是反对改革者一律处置。一时间,被康德囚禁甚至杀头的王公大臣就有十几个,其中还包括了几个地位极高的大臣和皇族成员。
当这些人的人头落地,兵权又牢牢握在康德的手中,军中大将基本都是康德的人,甚至包括隆科多这种重臣也旗帜鲜明地站在皇帝这边的时,反对改革的声音几乎一夜间就从清廷内部消失了,从而取而代之的是赞同。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康德彻底整肃了清廷内部,消灭了反对派,从而取得了改革的第一步基础。
随后,康德宣布调整八旗制度,把原本八旗旗主的制度全部收归于皇权所有,这样一来彻底从基础上废掉了八旗旗主能够和皇权抗衡的资本。
在康德看来,八旗制度就是一把双刃剑,当初建兴能够用这个制度威胁康熙,从而登上了太子和皇帝的宝座。而康德也利用了八旗制度逼迫雍正妥协,从而从雍正手中获得部分皇权,为自己后来登上皇位打下基础。
可是现在康德已经是皇帝了,就算在大明那边去了帝号,他关起门来依旧是老大。
所以在他眼里,八旗制度这种落后的制度不仅是改革的阻碍,更是可能未来威胁自己皇权的工具,必须要在正式推行改革制度的第一步废除八旗,可直接废除八旗有些说不过去,满清之所以能够当年取得天下,八旗是功不可没的,而且满清王公贵族的权利和地位也来自于八旗,一旦没了八旗他们就彻底失去了基础。
从这点来说,康德完全废除八旗制度的时机还不成熟,但他可以先改革八旗制度,收八旗权利为皇权所有,康德是必须要做的。
处理八旗后,康德依造大明的制度着手开始改革。上书房制度暂时不动,大明有军机处,大清的上书房虽和军机处有所不同,可只需要对职权进行调整即可,除此之外康德按大明例子建立了总参谋部,选拔年轻军官和军中大将进入总参谋部,以确保军权牢牢掌握的皇帝手里。
此外,组建建设兵团,对西域进行屯田开发,以确保基本需求。
对于军队方面,加大新军的编练,由最初的八旗、绿营等按大明的例子改制为大清新军,多造多练火器战术,适应新的战法。
对于商业方面,大清以前是看不起商人的,对于商人也是有颇多限制。而现在康德颁布了鼓励商业的诏书,意图用商业来弥补农产的不足,以增加朝廷收入。
西域原本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康德虽然失去了中原,但手上依旧有不少从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