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9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京师,西伯利亚是什么情况朱怡成比所有人都清楚,沙皇俄国土地广阔,这固然是一个问题,而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俄罗斯的天气实在是太寒冷了,对于俄罗斯而言,寒冷的天气一向是站在他们那边的,在历史上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小胡子,都是因为俄罗斯的严寒而功亏一篑。

    早在九月份的时候,朱怡成就向在前线的杨勖发去了旨意,让他注意俄罗斯的严寒,并且在必要时候把军队从前线撤回来,以确保明军不会在严寒打击下受损。

    可这道旨意发出后,直到十一月初朱怡成才收到杨勖的回信,看完回信后朱怡成差一点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全身吓出了一层冷汗。

    杨勖这个杨大胆居然要直接攻打乌兰乌德,这不是开玩笑嘛?乌兰乌德是俄罗斯在远东的重镇之一,如果说给明军三四个月的时间,从春季末开始进攻,一直打到夏季结束的话,那么恐怕还有几分把握,可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留给明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杨勖难道就不清楚一旦攻不下乌兰乌德的话,等到西伯利亚严冬到来后会面临着什么?

    见到杨勖如此回复,朱怡成第一次为自己的决策深深后悔。他当初选择杨勖作为主帅是有着考虑的,这些年杨勖作为大明军中的主要将领一直没有捞到主战的机会,甚至在外人看来似乎杨勖这员大将有些被边缘化了,可其实并不是如此,那是因为在西北战场上岳钟琪比杨勖更为合适罢了,而在当初的辽东战场上,因为辽东的重要性,朱怡成为确保万无一失才用了董大山而不是杨勖。

    大明复兴,杨勖是有大功的,要不然朱怡成也不会给杨勖开国公的殊荣。这一次用杨勖,一来杨勖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二来朱怡成也是打算用这种方式告诉天下自己依旧重用杨勖,以此来安抚他。

    可朱怡成万万没有想到,杨勖居然如此冒进,甚至不顾自己的提醒执意要打乌兰乌德。

    如果乌兰乌德拿不下来,而西伯利亚的严冬又来临的话,那么弄不好大明在西伯利亚的军队包括蒙古骑兵就直接损失在那边了,这样的损失是朱怡成无法忍受的。

    杨勖指挥的军队可是辽东的精锐,是大明的精锐。这些部队不是中原地方的普通驻军,这可是身经百战的野战老兵啊!这些部队一旦损失,不仅大明在漠北和西伯利亚的谋划全部落空,甚至还会导致大明在辽东统治的不稳。

    此外,鄂尔泰的蒙古骑兵同样也是如此,朱怡成虽然一直在削弱鄂尔泰在蒙古的影响力,可朱怡成仅仅只是削弱,并没有或者说暂时没有直接剥夺鄂尔泰蒙古地位的想法。

    对于蒙古,朱怡成有着全盘的打算,大明要真正控制住蒙古还需很长的时间。按照朱怡成的想法起码需要一两代人这么久,大明一方面削弱鄂尔泰在蒙古的统治,另一方面不断增强大明在蒙古的影响力,同时利益鄂尔泰的力量压制住一些蒙古部落,再通过大明的政策和手段向蒙古各部渗透。

    二皇子朱伯沝和琪琪格的婚事其实也是大明的政治手段之一,可在如今鄂尔泰在蒙古的地位暂时是不可动摇的,这也是大明在蒙古的统治基础之一。如果没有了鄂尔泰,又或者鄂尔泰一下子损失惨重,失去了压制蒙古各部的力量,那么这些蒙古人弄不好就会出妖蛾子,这点朱怡成绝对不愿意看见。

    可眼下杨勖如此弄险,一旦失败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这如何不让朱怡成恼怒?

    假如是后世的话,朱怡成说不定二话不说直接撤销杨勖的统帅职务,并且派新的统帅坐飞机过去接管部队了。可惜的是现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这样做,这样的消息让朱怡成愤怒之余又感受到了无力,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么?

    现在的朱怡成深深感受到了当年伟人接到101首长在的东北关于打还是不打同西柏坡的看法不一致而无比愤怒,不顾一切地接连几份严厉电报的想法了。可是现在的朱怡成却连电报都没有,更没可能做其他可能挽回的办法,无奈之下朱怡成只能马上从河北、山西等地调部分兵力北上,以防止一旦西伯利亚的明军惨败后导致的连锁反应,同时求老天保佑杨勖此战或可成功,又或者不要败退的那么惨。

    这一个多月来,朱怡成为北方战事深深焦虑,生怕那一天传来不好的消息。

    因为这件事,朱怡成这些日子的脾气也显得极为暴躁,甚至动不动就莫名发火,令朝廷众臣们有些胆战心惊。

    “皇爷,太子求见。”

    正当朱怡成在批完手上的一份公文,正有些发愣思索北方现在情况的时候,小江子的声音在殿门那边传来。

    “让他进来吧。”回过神,朱怡成说道。

    很快,脚步声响起,身着戎装的太子朱伯?快步进了偏殿。

    “父皇……。”朱伯?入了殿内,向朱怡成行礼,由于他身着军装行的当然是军礼。

    “你不在总参谋部呆着这时候跑进宫来什么事?”看了一眼太子,朱怡成有些不悦。

    太子朱伯?现在在总参谋部任职,这是当初把他从南海舰队调回来前就做好的安排。眼下太子的军衔已经升到了少校,这军衔的晋升并非是朱伯?又立下了什么功劳,仅仅只是因为他在调任总参谋部后的普通晋升而已。

    原本这个晋升朱怡成是不同意的,但在庄岩的解释下朱怡成才默许了下来。毕竟少校和上尉虽然军衔仅仅只是一级的差别,可在总参谋部中任职的条件不同,作为太子,朱怡成把朱伯?放在总参谋部是作为历练的,如果他是上尉的军衔那边许多情报和会议都无法参加,可少校就不同了,可以直接任命机要参谋或者作战参谋,这样一来基本总参谋部的许多事务就能直接接触。

    朱伯?心中苦笑,这些日子朱怡成的脾气很差,心情也不好,外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作为太子他当然清楚。

    “父皇,总参谋部有几分重要报告需要您御览决断,另外还有一份关于西域那边的军事情报请父皇过目。”朱伯?不亢不卑地回答道,上前把手中的文件轻轻摆在了朱怡成的案头,随后给朱怡成再敬了个礼。

    朱怡成微微一愣,伸手翻阅了这几份东西,随后嘴角挂起了若有若无的嘲笑。

    “你呀你,这种小事需要你来做?”

    “父皇,儿臣是总参谋部的一员,何况事无大小之分,既然如此,那么儿臣做这事并无不妥。”朱伯?坦然回道。

    朱怡成点点头,自己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心有些软。这种事恐怕是因为自己这些日子心情不好的缘故,总参谋部的人有些害怕见自己,尤其是庄岩这个老滑头。

    朱伯?为了避免自己发火迁怒他人,这才主动把这事揽了过来,想到这朱怡成哭笑不得,又不由得感慨朱伯?这样的性格要改改了。

    作为君王,仁自然要讲的,可这仁却不是小仁而是大仁。皇家无情,朱伯?是未来大明的皇帝,如何能因为小仁而妄做好人呢?朱怡成感慨之余又有些生气,他虽没说什么,心中却暗暗记了一笔。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教导

    “这些日子在总参谋部觉得如何?”朱怡成开口询问,朱伯?进总参谋部算算也有些日子了,对于朱伯?在总参谋部的工作朱怡成是第一次询问,不过这不代表朱怡成不清楚朱伯?的情况。

    作为太子,朱伯?是大明未来的皇帝,朱怡成对他的期望极高,而他这次进总参谋部工作也是朱怡成早就做好的安排,目前就是为了全方面培养自己这个接班人。

    对此,朱伯?心里非常清楚,他当即说了说自己的总参谋部的一些工作情况,包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后来的解决手段。

    朱怡成静静听着,朱伯?的讲述中并没有什么夸张和隐瞒,这让他极为满意。在朱怡成看来,朱伯?年轻,经验不足,许多事包括工作中看待问题和处理的手段不尽人意是肯定的,但这不妨碍朱伯?的历练。

    人就是这样,只有经历过才能成长起来,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别说朱伯?了,就连朱怡成自己当年不也是个中二少年?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差一点就丢了性命,历经几次生死才慢慢成熟起来的。

    “父皇,大致就是这些……。”朱伯?一五一十地说完,眼中带着期盼看着朱怡成,似乎是想在朱怡成这里得到对自己的评定和认可。可是令他失望的是朱怡成并没有对他这些日子在总参谋部的工作做任何评论,仅仅只是微微点头。

    “那么这些日子,你有什么感悟没有?”朱怡成直截了当地问。

    朱伯?想了想开口说了几句套话,还没等他说完朱怡成就摆手制止了他:“这些套话就不必说了,你需记得为君者同为臣不一样,你是太子,国家的储君,看待问题不能看表面,需看本质,不要去学那些臣子,你可明白?”

    朱伯?微微一愣,瞬间就明白了朱怡成话里的意思,他的神色略有些尴尬,可同时也暗暗松了口气。

    朱怡成既然这样说表示对朱伯?的工作基本还是认可的,虽然没有直说,可话中已透露了这层意思。此外,朱怡成是以一个皇帝和父亲的双重身份教导自己,这又让他有所感悟。

    “儿臣明白了,儿臣谢父皇教诲。”

    朱怡成点点头,目光看着自己这个长子,和颜悦色道:“今天不是君臣对答,只是父子交谈,有什么话或者有什么不明白的就畅所欲言就是。”

    朱伯?思索了下,鼓起勇气道:“儿臣知道自己有所不足,不过请父皇放心,儿臣会好好去做的。不过父皇,儿臣心中的确有所不解……。”

    说到这,朱伯?看了一眼朱怡成,见朱怡成用鼓励的目光望着自己,朱伯?这才继续说道。

    “父皇,儿臣对如今朝廷的一些举措有所疑惑,还请父皇为儿臣讲解。”

    “说吧。”朱怡成点头道。

    朱伯?当即就说了起来,朱伯?的困惑有两点,其一是大明对俄罗斯的开战,在他看来这一次大明调动兵力并同蒙古骑兵直接攻击北方的俄罗斯,似乎有些小题大做。

    固然,俄罗斯之前因为和满清的缘故倾吞了漠北草原,而且这些年来俄罗斯一直在北方暗中支持满清和大明作对,尤其是收容科尔沁残部的缘故,使得草原不靖,大明为此出兵攻击俄罗斯并不为过,可现在大明的军事行动已经超出了教训俄罗斯的地步,不仅要收复漠北,更要进一步拿下俄罗斯所占的西伯利亚地区。

    如果是普通的小国话也就算了,可俄罗斯是西方大国,以其国领土和人口而言说是带甲百万也不为过。大明虽然强盛,国库充裕,可大明的军力和财力也不是无底洞,这次出兵俄罗斯已称得上是国战了,无论胜负国力消耗极大,朱怡成为何执意要这样做?

    其实这个观点不仅是朱伯?,朝廷中不少臣子也有这样的想法,甚至在总参谋部内不少中高级军官同样也有这样的看法。

    古人有言,国虽大,好战必亡。

    大明复兴是建立在战火中的,从这点可以说大明是朱怡成一手一脚打出来的。而现在,大明不仅已经尽复故土,甚至还远超历朝。

    先不说大明本土,朝鲜一国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