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8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亲王部和不知踪影的诺扪额尔赫图。

    相比后者,无论是董大山还是鄂尔泰更为重视的是怡亲王部,科尔沁覆灭后,诺扪额尔赫图逃离战场身边已剩不了多少人,没了部落和科尔沁的铁骑,诺扪额尔赫图现在是落毛凤凰不如鸡。

    就算他能逃出生天,也再也没有回天之力了,一个失去所有的科尔沁郡王还有什么作用呢?何况茫茫草原中,诺扪额尔赫图带这些人是否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相反,怡亲王就不同了,一旦让他逃回清廷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再加上怡亲王此人不仅骁勇善战,更阴险狡诈,轻而易举就坑死了诺扪额尔赫图和整个科尔沁,这样的大敌哪里能让他轻易离开蒙古?

    董大山必须要把怡亲王和他的部队全部留在蒙古,鄂尔泰同样是这样想的。之前一战中,鄂尔泰损失不小,虽未到彻底伤筋动骨的地步,但也是颇为肉痛的。

    亏得董大山及时出兵,这才没有让自己和科尔沁和怡亲王的联军打的两败俱伤,这点鄂尔泰是有些庆幸的。

    不过话说回来,董大山之所以那时候出兵倒不是想拉鄂尔泰一把,原本他就计划趁这场战争消耗蒙古各部包括鄂尔泰的力量,从而使得大明增强在蒙古的影响力。

    不过董大山心里也清楚,自己这么做需要一个度,这个度必须把握好。

    在现在这情况,董大山不可能用这么一战来彻底解决蒙古问题,除非他能保证鄂尔泰的蒙古联军和科尔沁和怡亲王的联军能打到双方损失惨重的程度。但是这样的结果是根本不可能的,无论是谁都不会面临这种情况,一旦损失超过承受能力的话,战争必然就停滞了下来。

    而且如果到这种程度时,交战双方的心态和立场也会开始改变。鄂尔泰不是傻瓜,除非大明有一战而彻底消灭蒙古各部联军包括科尔沁和怡亲王部的能力,要不然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所以董大山在战局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适可而止,及时出兵支援鄂尔泰的蒙古联军。这样一来,大明既能借此战消耗蒙古各部的力量,解决掉科尔沁的问题,然后再围剿怡亲王部。

    只不过就连董大山都没想到,前两者是做到了,但最后一个确暂时还没做到。怡亲王居然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脱离战场跑了,狠狠坑了科尔沁一把。

    当战争结束后,怡亲王带着他的精锐部队早就跑远了,董大山和鄂尔泰只能商议后先派出部分骑兵去追击,搜索对方的行踪,而主力部队要等重新集合后才能追杀怡亲王。

    对于围剿怡亲王,鄂尔泰同样极为热切,既然他已经投靠了大明,和之前的满清彻底割裂,那么怡亲王部是必须要消灭的。

    清廷现在就在西北,和蒙古草原相连,鄂尔泰可不想做放虎归山的举动从而在未来给自己留下一个可怕的对手。

    现在,是最好的机会,一旦能在草原围剿怡亲王部,那么不仅消灭了一个对手,同样也能让自己的蒙古的威名更甚一些,从而弥补了之前一战兵力上的损失。

    何况,大明也是必须要把怡亲王留下的,董大山谋划了这么久,难道就会眼睁睁地看着怡亲王跑掉么?答案自然是不可能的。

    当抓住怡亲王的尾巴后,鄂尔泰下达了追击的命令,同时派出斥候去联络在自己北部正在搜索敌踪的明军骑兵,把这个消息告诉对方。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蒙古之战(7)

    怡亲王逃入蒙古深处,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毕竟他跑路的时机把握的极好,在没有彻底解决科尔沁的情况下,无论是鄂尔泰还是明军都不可能抽身出来追击他。

    也正是这个原因,怡亲王前三天没有遇到任何阻碍,而且还在逃亡的路上顺手灭掉了一个小部落,不仅杀光了部落中的所有人,还把部落里的牛羊全部缴获为己用,弥补了部队粮草的不足。

    在怡亲王看来,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只要不发生变化,那么他的计谋必然成功。

    再过十来天,他就能穿过草原到达西北,从而进入清廷的控制区域,等到哪时候怡亲王就不需要担心什么了。

    这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甚至怡亲王自己都有些佩服自己,等回归了清廷,他也彻底消除了后顾之忧,更何况现在的皇帝是怡亲王好的能穿一条裤子的四哥,有四哥罩着,他还担心什么呢?

    而真正的历史也是如此,怡亲王在雍正一朝权势无人可比,其被雍正宠信的程度也是让人瞠目结舌。

    各个朝代中,像怡亲王这样地位极高的亲王除他一人别无他人,甚至他还被后世人戏称为“常务副皇帝”,从这个称呼着实可以想象得出怡亲王的不同。

    所以说,等怡亲王到了清廷其重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以他的军事才能来讲,雍正甚至会把整个清廷的兵马统帅权全部交给他。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毕竟这一切还没发生,也需要等怡亲王先渡过这个难关才能实现。

    而怡亲王没有想到的是,正当他志得意满,觉得慧珠在握的时候突然间就出现了变化,当第四天下午时分,正在赶路的怡亲王部突然就被追赶而来的蒙古骑兵先锋给赶上了。

    这么大的草原,蒙古骑兵居然这么快就追上了自己,这让怡亲王心中惊愕,他顿时下令让后军消灭这股小部队的蒙古骑兵,同时让主力加快新军速度,争取迅速脱离蒙古人的视线。

    但是,消灭蒙古骑兵的想法很快就破产了,这下蒙古骑兵并没恋战,甚至不同怡亲王的部队接近。当怡亲王派出骑兵围杀这些蒙古骑兵的时候,这些蒙古骑兵毫不迟疑地就掉转马头朝着四面八方而逃。

    怡亲王的后军虽然数量比对方多,同样也是骑着马,但要在草原上追杀这些蒙古骑兵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蒙古骑兵一跑,怡亲王的部队在后追赶,但那也仅仅只能追赶几里或者十多里而已。再继续追下去,一来根本追不到,二来马匹也无法长期持久奔跑,三来怡亲王部现在是跑路状态,总不能掉头和蒙古人干吧?

    所以说,在驱离了这些蒙古骑兵后,怡亲王的后军就回归大部队继续向西撤离,可谁想到他们回归了,那些蒙古骑兵同样也回来了,远远在几里外的地方吊着怡亲王部,甚至派出轻骑从左右两侧绕道了怡亲王部队前方游动,这让怡亲王恼怒不已。

    好不容易没让自己失态和破口大骂,怡亲王阴沉着脸下令让大军不要理睬这些蒙古骑兵,只需要防备这些骑兵就行了。一旦骑兵接近到一定距离,那么就派准备好的小股部队去驱赶或者追杀,如果这些蒙古骑兵不太靠近本部的话就当他们不存在。

    同时,怡亲王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因为他清楚既然这些蒙古骑兵已经出现了,那么后面的蒙古人大军也不远了。假如被蒙古人追上,那么他之前的努力等于前功尽弃,弄不好自己和自己的军队就会葬身在这蒙古草原。

    这时候,怡亲王心中已有些后悔了,他已经猜出自己的行踪是如何泄露的,在他看来极有可能就是因为灭了那个小部落的原因。

    他对于灭掉这个小部落并不后悔,后悔的只是他离开的时候没有让人把这个部落的痕迹从草原上抹去。虽然因为当初是要急着赶路,而且怡亲王觉得如此大的草原一个小小的部落营地就算让蒙古人发现恐怕也是很久以后了,而到哪时候自己也早就回到了清廷,哪里还用得着担心这些?

    可偏偏老天就给怡亲王开了个玩笑,当他离开这个部落后不到一天的时间,追赶的蒙古人就发现了这个营地,并且在营地确定了怡亲王所部的踪迹,从而快速追赶过来。

    这样一来,自己的踪迹就彻底暴露了,而现在出现了蒙古骑兵也证明了这点。

    但现在后悔已经没有用了,怡亲王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快速度继续逃离,赶在蒙古人或者大明的军队在彻底包围自己的时候逃出生天。

    可惜的是,许多事并不为意志而转变,当蒙古骑兵出现的一刻起,怡亲王就遇到了大麻烦。

    一开始这些蒙古骑兵仅仅只是追踪和骚扰,而当第六天开始,随着陆续赶来的蒙古人越来越多,怡亲王面临的麻烦也越来越大。

    等到第七天的时候,尾随的蒙古骑兵已经有了二千骑的数量,这个数量已经不小了,而这时候率领这支骑兵的将领已经不再满足之前的尾随和骚扰,开始试探地向怡亲王部发起了佯攻。

    虽然是佯攻,可佯攻同样可以转换成正式进攻,指挥骑兵的将领作战能力很强,而且也善于把握时机,一时间怡亲王部开始出现了伤亡,当这个消息传到怡亲王的耳朵里后,怡亲王气得是暴跳如雷。

    再这么下去绝对不行,为此怡亲王决定分出一部分兵力专心对付这股骑兵,同时掩护自己和主力快速向西方撤退。

    当即,怡亲王招来一员心腹将领,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同时留给了他三千人左右的部队。

    虽然军力相差不远,但不要忘记怡亲王部可是有火器的,而且骑战能力也不差,怡亲王相信由他来挡住后面的蒙古人足够了,就算接下来蒙古人再增加也一些也没问题。

    只要帮自己挡住两三天的时间,掩护主力撤离,等到哪时候蒙古人就再也追赶自己不上了,而这些麻烦也将彻底解决。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战(8)

    怡亲王进入蒙古草原深处的十四日后。

    现在的怡亲王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他身边的部队也仅剩下了不到三千人。而逃出蒙古草原,回归清廷却遥遥无期。

    这些日子,怡亲王都在不断逃亡中度过,自后面的蒙古人追来后,他的日子就开始越来越难过了。

    原本怡亲王想用分兵的方式阻拦蒙古人的追赶,从而让自己脱身,可他怎么都没想到鄂尔泰会追的这么紧,不仅如此就连明军也追了过来,整个草原瞬间就成了明军和蒙古联军的狩猎场,而他堂堂大清的怡亲王就是对方要狩猎的猎物。

    一时间,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敌人朝着怡亲王所在的位置涌来,意图一举歼灭其部。面对这种局势,怡亲王只能继续分兵,用断尾求生的战术拖延对方的围剿,从而让自己获得宝贵的时间。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一次次的分兵虽然让怡亲王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可同样不断削弱了他手中的兵力。再加上明军和蒙古联军一波接着一波出现,让他疲于奔命,根本就无法彻底摔脱对方的追踪。

    更要命的是,草原上的消息传播的太快了,怡亲王逃入蒙古并且在路上直接灭到一个蒙古小部落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草原,一时间所有的蒙古人都视怡亲王部为仇敌,无数普通蒙古牧民不是携家带口迁移怡亲王前进的路线,同时还自发地组织起青壮同蒙古联军一起对怡亲王进行绞杀。

    面对这样的局面,怡亲王现在已经来不及后悔了,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尽快跑出草原,只要跑到清军控制的地盘上,那么这一切噩梦就能结束。

    可惜的是,现在的怡亲王想要逃出蒙古草原简直比登天还难,为了躲避追踪他只能放弃原来的计划在草原绕道而行。这样做虽然能避开在前方拦截的敌人,可同样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