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7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句实话,董大山的这个命令让下面的将领很是不解,许多将领觉得董大山过于稳重了,因为从现在的局势看来科尔沁几乎成了困兽之局,如果明军加快速度推进,并且依靠明军强大的战斗力和西边蒙古联军的配合,直接消灭科尔沁部和怡亲王部应该不是难事。

    可偏偏在这种时候,董大山居然变的如此谨慎,这实在是令人不解。

    在一些将领看来,董大山是否老了?又或者害怕大意战败从而影响他的军中地位?为此,将领们忍不住找董大山要求快速出击以建功立业,可这些声音都被董大山给强压了下去。

    当然,也有几个将领对于董大山的决定若有所思,他们隐隐看出了董大山这么做的真正用意,不过董大山既然不说,他们也仅只是猜测而已。

    其实他们猜的没错,董大山的确有这么做的道理,而他这么做的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董大山不仅要解决科尔沁和怡亲王部,还打算顺手解决一下蒙古,从而通过这一战彻底让大明真正掌控蒙古。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蒙古之战(1)

    鄂尔泰成了顺义王,现在蒙古除去科尔沁外,其余各部从名义上已经归属于大明,但这种名义上的归属并不是真正的归属,大明要真正掌控蒙古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为了控制蒙古,现在的大明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从经济、文化各方面逐渐对蒙古渗透,同时拉拢一些中小蒙古部落。不过这个工作是长期的,在短时间内想要奏效并不容易,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不确定因素。

    再者,鄂尔泰现在是蒙古名义上的共主,这对于大明而言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说是好事,那是大明只需要通过鄂尔泰来维持对蒙古的归属权就够了,这也是之前朱怡成册封鄂尔泰为顺义王的主要原因,只要鄂尔泰归顺大明,那么整个蒙古也就成了大明的国土。

    说是坏事也很简单,鄂尔泰不是普通人,此人能文能武,而且胸中韬略远比蒙古人强得多。要知道鄂尔泰原本可是建兴皇帝的上书房大臣,上书房大臣在前明就等于内阁阁老的存在,放在现在的大明也等同于军机大臣。

    这样一个人在蒙古,而且还控制了许多蒙古部落,这对于大明怎么会是好事呢?谁又能确保现在归顺大明的鄂尔泰将来没有反复?

    再者,大明也不希望看见一个拥有共主的蒙古存在。相比现在的情况,大明更希望蒙古各部是分裂的,是相互敌视的。这样的蒙古才更便与大明控制,也更能让大明放心。

    董大山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逼迫科尔沁部和怡亲王部和蒙古各部开战,只要这一仗打起来了,一来能导致蒙古部落之间的厮杀和仇恨,二来也能通过这场战争分化蒙古各部。而其三,董大山认为只有死的蒙古人才是好的蒙古人,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正是这个道理。

    蒙古人和蒙古人之间打的越厉害,尤其是怡亲王部卷入其中,这对于大明就是越好的结果。

    等到双方打出火来,到时候董大山的明军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出来收拾残局。如果打的不激烈也没关系,董大山在一旁也不是摆着看的,况且山西的岳钟琪也在虎视眈眈,明军自然有办法在其中挑拨,让局势向大明有利的方向发展。

    如果不出意外,这场战争必然使得蒙古各部元气大伤,而蒙古各部原本就不团结,再加上战争的损耗对于召集各部出兵的鄂尔泰也会有所怨恨。

    这样一来,整个蒙古就自然不可能再和现在一样了,当鄂尔泰的实力和掌控力削弱,蒙古各部出于自己利益考虑而开始投向大明的时候,那就是大明开始真正掌控蒙古的机会了。

    对于这个计划,其实董大山在决定出兵蒙古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了。董大山不是普通将领,他可是前军机大臣,在战略眼光上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同时战争的目的不仅是战争,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对于这个道理董大山比任何人都明白。

    尤其是现在,当董大山得知皇帝赐婚的消息后,他很清楚对于蒙古这战恐怕是他最后一次领军作战了。打完这一仗后,董大山就要回京述职,从而退出现役,之后的日子董大山再也没有机会领兵了,充其量在朝中挂个闲职,就如同现在的廖涣之一般。

    所以这最后一战董大山尤其用心,他要用一场无可挑剔的胜利让所有人知道他董大山的威名,从而给他的军事生涯留下浓厚的最后一笔。

    在约束部队不得提前对科尔沁和怡亲王部进攻的同时,董大山还给贺大渊发去了命令,命令贺大渊对科尔沁右翼前旗做出试探性的进攻,逼迫科尔沁右翼由西部绕道南下,从而兵不血刃地拿下科尔沁右翼前旗地盘。

    董大山这么做可以说是故意的,他为了担忧科尔沁和怡亲王部在和蒙古各部联军作战中兵力不足可是煞费苦心。他这样的用心良苦不知道诺扪额尔赫图和怡亲王能否理解,假如他们得知后又是否会感谢董大山呢?对此董大山倒是很大方,所谓做好事不留名,也就只有董大山了吧。

    诺扪额尔赫图的动作极快,何况蒙古人本来就是草原民族,他们的家当都在马背上,财物也就是那些牛羊而已。

    当几天后,诺扪额尔赫图派出的亲信逐一传回来消息,得知有几个部落在收了他的金银后略有放缓姿态,虽然没有答应真正给科尔沁放开一条生路,但也对于科尔沁现在面临的生死存亡表示同情。

    这个态度对于诺扪额尔赫图来讲已经足够了,蒙古人的想法同样作为蒙古人的诺扪额尔赫图最清楚不过,对方这是告诉他让路是不可能的,不过真的打起来看在金银和交情的份上出工不出力却是没有问题。

    心中暗暗高兴,诺扪额尔赫图的把握多了几分,这时候再也不迟疑了,他仅仅留下几千骑兵对东边的明军进行牵制,随后率领主力部队和整个部落开始向西前进。

    很快,科尔沁的骑兵和怡亲王的部队就和从西方而来的蒙古联军直接撞在了一起,双方开始大打出手,一时间草原上血肉横飞,乌云密布。

    如果从兵力来讲,蒙古联军并不比科尔沁和怡亲王的联军差,而且他们也拥有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骑兵和骑兵的战斗是非常残酷的,在这点上交战双方都很清楚。

    假如仅仅只能科尔沁和对方作战,以双方的实力你来我往或许会打很久,而且最终谁胜谁负也是一个未知数字。

    但现在不要忘记,科尔沁部是一个人再战斗,他还有怡亲王这个帮手呢。虽然怡亲王的部队打不过明军,可也是满清的精锐部队,而且怡亲王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在其军中装备了不少火器,这些火器可不是普通骑兵可以抵挡的,当战局胶着的时候,怡亲王果断派出了他的火器部队,一通猛打后没有准备的蒙古联军顿时崩溃,科尔沁铁骑追敌五十里斩获无数,获得交手的第一场大胜。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蒙古之战(2)

    蒙古联军的崩溃一是因为怡亲王部队的火器打击,二是蒙古联军内部的不团结。

    蒙古各部虽在鄂尔泰的统帅下组成联军,可实际上各部之间原本就矛盾重重,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再者,之前诺扪额尔赫图的金银也起到了一定效果,这些部落在联合作战中并没有使出全力,一见战局不对就先行逃离战场,这样一来导致正在交战的部队不溃自溃,从而大败。

    联军大败后向后逃出近百里,这才勉强稳住阵脚,面对这种结果鄂尔泰气得脸色发青,紧接着部下来报,告诉鄂尔泰最早脱离战场的两个部落居然直接带着族人往他们部落方向跑了,这更让鄂尔泰的脸黑得如同锅底一般。

    鄂尔泰也是个狠人,当即派出自己手下的精锐骑兵去追回临阵脱逃的两个部落台吉,并下了格杀勿论的命令。

    随后,鄂尔泰又把令一个擅自脱离战场的台吉以军法直接从事,当众砍下他的脑袋后直接传示三军,并且宣布这三个部落的草原和族人全部由此战力战而损失惨重的其余部落瓜分,以弥补他们的损失。

    鄂尔泰这样一做不仅让所有蒙古人看到了他的决心和手段,同时也让士气大跌的蒙古各部稳住了军心。

    此外,为了激励军心,鄂尔泰还向蒙古各部承诺,一旦拿下科尔沁后整个科尔沁草原他分毫不取,全部分给有功的蒙古各部。

    至于如何分配,那就要看各部在战场上的表现了。总而言之一句话,立功的有奖,有过的严惩。

    整顿兵马后,鄂尔泰重新开战。这一次鄂尔泰调整了战术,原本他并不想动用自己的部队,毕竟这一次联军的组合鄂尔泰也是有着自己考虑的。

    作为顺义王,鄂尔泰并非是蒙古人,而他的直系部队大多也都是之前满清的部队,之所以能成为顺义王并且控制蒙古,那是因为鄂尔泰在蒙古经营多年,再加上如今蒙古的实力他是最大最强的一支。

    但成为顺义王后,鄂尔泰也在考虑自己的未来。作为曾今满清的上书房大臣,鄂尔泰的眼光和判断力绝对不是普通人能比的,大明对于蒙古的一些动作他看得非常清楚,同时也明白大明这么做的用意。

    大明对于蒙古的态度绝对不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归顺就能了结,大明皇帝朱怡成是罕见的英主,这样的帝王哪里会让蒙古游离在大明直接统治之外,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归属呢?

    所以说,未来的蒙古大明必然会直接进行统治,而他这个顺义王也不再可能和之前一样统治整个蒙古。

    在这种情况下,鄂尔泰自然有他的想法,他知道自己除非背叛大明再一次独立,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按照大明的脚步去走,等大明彻底控制住蒙古后,安安稳稳当一个没有权势的王爷。

    可鄂尔泰能甘心么?当一个人曾今拥有一切后再让他回到没有拥有的时候换成谁都是不愿意的。

    鄂尔泰同样也是如此,所以他必须想出对策,以面对这种问题。

    这一次出兵鄂尔泰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科尔沁部在他成为顺义王后非但没有表态支持或者默许,反而和他对着干。

    这是鄂尔泰绝对不允许的,如果鄂尔泰坐视科尔沁这样做的话,那么作为统领蒙古的顺义王鄂尔泰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第二个原因,那是鄂尔泰要用这一战来竖立自己在蒙古各部的威信,同时利用这一战削弱蒙古各部的力量。

    这也是之前那一仗中由蒙古各部的骑兵担任主力进攻,鄂尔泰的部队并没有动用的原因。

    其实鄂尔泰的这个打算倒和董大山的计划有些类似,两人都是琢磨着在这场战争中捞取更多的好处,同时削弱可能存在的威胁。只不过鄂尔泰所站的角度和董大山不同罢了,但本质上却是类同的。

    至于第三个原因,那就是考虑到大明那边了。

    鄂尔泰很清楚,这一仗无论如何都是要打的,如果他不动手就是大明动手,而一旦大明亲自动手了,那么他作为顺义王在大明的位置就极为尴尬。此外,大明还会因为这件事捏住他的把柄,等到必要的时候用这个理由直接向他问罪,所以鄂尔泰无论出于何种理由,这一仗必须要打。

    但鄂尔泰没有想到初次交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