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7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的动作很快,同时宣传部的机器也开动了起来,对于缅甸战事在大明国土大肆宣传,随着消息的传开,各方对缅甸灭国之战的情况也开始有了了解,虽然现在缅甸名义上还没完全灭国,但实际已经占领阿瓦城后的高进部已经取代了原来的王朝,开始了对缅甸的统治。

    此外,莽白的尸骨对于大明人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代表着前明的屈辱彻底消除,大明终究报了当年的仇。

    甚至在民间,许多人对此事津津乐道,更有不少人提出了当年汉朝时期的一句话,那就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极大提升了大明百姓对大明的认同感,至于高进的身份却因为官方的原因被许多人忽略,朝廷对高进的描述只是提及了他原本在大明的爵位,而至于高进部实际作为一个独立军事政权的事却丝毫不提,在普通人看来这完全就是大明自己的胜利,至于高进也早就归顺于大明了。

    除此之外,大明正式册封高进为缅甸国王的圣旨也出了京师,由礼部、外交部等派出官员前往缅甸进行册封,从此以后,缅甸从名义上就成了大明的属国,更令大明上下兴奋不已。

    至于莽白尸骨的处置,军机处也拿出了方案,等尸骨运至京师后先进行大典和祭祀,以告慰永历皇帝在天之灵,等仪式办完后,莽白的头骨会铸成祭器,从而留在太庙之中。

    至于其他,当然是挫骨扬灰了,让天下知道得罪大明的下场,同时也是给天下所有人一个警惕。

    当得知大明传来的消息后,高进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大明的反应会如此之大,而且又如此爽快。

    虽然高进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可不得不承认大明的反应让高进部上下欣喜若狂,尤其是得知大明朝廷已经派人前来正式册封的时候,张淼等人更是喜形于色,有了大明的正式册封,高进就能名正言顺地登上缅甸国王的宝座,而他们这些跟随高进的人也将终究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富贵。

    同样,大明的反应让之前有些吃不准的高进松了口气,但不知道怎么回事,高进心里的那种不安却依旧存在。他仔细想了想,却搞不明白这不安究竟是来自于何处?最终也没想明白的高进不由得哑然自笑,或许是自己想太多了吧。

    不管如何,他所需求的大明都给他了,而且还超出了原本的预计,这是一件好事。

    当然,册封之后,缅甸就成了大明的属国,但这又怎么样呢?先不说缅甸原本就是前明的属国,眼下重归于大明也是理所当然的。何况高进之所以能拿下缅甸,而且名正言顺地成为缅甸国王,如果没有大明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的。

    再者,作为大明属国也没什么不好的,大明的属国多了,能够依靠强盛的大明,当它的属国远比自成一国来得强,这对于高进而言并不是什么坏事。

    大明册封的官员要抵达缅甸并不容易,按照以前的走法自然是要从京师出后经中原入湖广然后再进云贵,从云南入境缅甸。这条路非但不好走,而且时间很长,按照目前的行程没有半年是根本就到不了的。

    所以,大明官员这次前往缅甸选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海路。相比陆路海路更为快捷和方面,而且大明已经控制了南海区域,由天津出海一路南下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抵达缅甸南部。

    但走海路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高进并没有完全控制住缅甸,缅甸南部的势力尤在,再加上西方各国实际控制了缅甸南部港口,大明使臣要走这条路必须通过控制南部港口的葡萄牙、荷兰、法兰西和英国四国,并且防备缅甸残余势力的问题。

    对此高进不敢怠慢,原本他对于南部缅甸势力就是必须要解决的,何况现在还有大明册封的原因在,所以高进再得知消息后就果断下达了继续向南部进攻的命令,随着高进的命令下达,缅甸最终一战即将开始。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举荐

    开封。

    河道总督衙门。

    简望川的行李已经打好了,现在的他并没有身着官服,其实自掘开北堤后简望川就知道自己的仕途走到了终点,在上书请罪和去职的同时,简望川就做好了被锁拿京师的准备。

    简望川是一个能吏,更是一个极有魄力的官员,河道总督已是正二品的级别,如今年仅四十出头的简望川按照他的资历和能力只要在这个位置上稳稳坐上几年,那么之后无论是调任回京任一部尚书又或者主政地方都足矣,甚至成为下一任的军机大臣也是很有可能的。

    简望川在河道总督职务上才坐了两年,这两年中简望川一直忙于治河一事,在黄河两岸做了许多准备,平日里许多时候就连吃住都在河边。

    但他的运气不好,今年河南的暴雨是百年难见的,随着暴雨的来临导致黄河水位急剧上升,虽说在简望川上任后就加固了两岸河堤,并且在多处河道设置了防汛工程。

    可惜的是,许多工程并没有全部完成,再加上河水涨势凶猛,多处河堤出现了问题,如果不马上解决的话,那么河堤冲毁后不仅开封不保,就连大半个河南和江苏等地都将成为一片泽国。

    面对这种情况,简望川无奈最终做出了痛苦的决定,那就是主动掘开北岸的河堤,引水分流,以把损失减到最小。这个决定当初有许多人反对,但最终简望川还是力压众议拍了板。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接下来的损失将会更大,相比可能的损失,只有这个选择是最恰当的。

    正是因为如此,黄河北岸掘开后导致近千人丧生,淹没良田无数。而也是因为他这么做了,使得最终保住了开封城,包括大半个河南和下游的江苏等地。

    洪水退去后,所有人为之庆幸,因为简望川的决定使得损失减到了最小。可同样也因为他的决定导致了北岸的惨状,功是功过是过,简望川的心里很清楚,当他下这个决定的时候,自己就没任何退路了。

    果然不出所料,当简望川的奏折还没送到京师的时候,对他的弹劾已经是铺天盖地了,所以简望川的去职是必然的,甚至会因为这件事彻底让他的政治生命中断。

    “老爷,周先生和唐大人来了。”

    “快快请两位进来。”简望川起身说道。

    不一会儿,简望川的幕僚周瑞和总督府佐官唐浩元迈步走了进来,见到简望川后向他行礼,并称总督大人。

    “不必如此,我已经不是河道总督了。”简望川摆了摆手,笑着让他们入座。

    虽然正式去职的命令还没下来,不过估计也快了,而且现在简望川可以说是戴罪之身,公务方面已经不再处理,由唐浩元代之。

    周瑞和唐浩元坐了下来,目光在堆在屋中角落旁的行李看了一眼。虽然简望川是河道总督,堂堂二品大员,但他却没什么积蓄,按理说现在的大明对于官员的俸禄不少,像简望川这样级别的官员每月的俸禄不是小数目,如果贪心些再在工程上下点手的话,两年下来捞个数十万甚至百万也不在话下。

    可是简望川一直洁身自好,甚至在很多时候拿自己的俸禄补贴那些在治河工作中奔波的下属们,甚至连一些民工也受过他的不少恩惠。

    所以说,简望川的行李极为简单,除了最多的是书籍外,根本就没什么细软可言。

    对视了一眼,唐浩元从怀中取出一份东西,说道:“大人,此次决堤是大人的无奈之举,而且黄河堤岸多年失修,满清之时又未有好生治理,大人到任后所做一切我等介看在眼中,这非大人之罪,乃老天之过也!如今大人因北岸之事自请其罪,我等心中为大人叫屈,这是河南一地连同开封数万百姓的万民书,此外我等也上书朝廷,愿为大人辩解!”

    “是啊大人,这治河何其难也,大人所作所为天下人都看在眼里,这如何是大人的过错,如不是大人当时果断,哪里会有如今这么小的损失?而大人却因此要去职,天下哪里有这个道理?”周瑞神情激动地说道,相比唐浩元,周瑞并无正式官身,只不过是简望川的幕僚,但他在总督府这些年中做的事远比普通官员多得多,而且对于决堤一事是最为了解不过。

    听着两人的话,再取过那份厚厚的万民书翻看了一下,简望川的心中也未免有些动容。

    作为一个官员,一个有抱负的官员,此生能有如此足以让简望川自豪了。这万民书中不仅有着密密麻麻的签名,更有着无数人的手指印,这都代表着河南百姓对他的爱惜,同时也证明了自己在河道总督这个职务上没有辜负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不过简望川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说道:“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不管怎么说北岸决堤毕竟是事实,这个决定也是我下的,近千百姓之死也出自我手,更不用说北岸的其他损失了……。”

    “可是大人!”唐浩元激动地要为简望川辩解。

    简望川摆了摆手,继续说道:“功就是功,错就是错!我身为朝廷官员,位居河道总督之职,治河原本就是我的本职,而现在治河出了问题,又造成如此后果,这如何不是我的责任?两位的好意我心领了,但去职以事已无可挽回,为了治河,为了天下百姓,还请两位保重自身,以用有用身继续为天下治理黄河才是啊!”

    简望川的话让周瑞和唐浩元唏嘘万分,他们没向到到这个时候简望川惦记的还是治河一事,而不是他自己的仕途。

    “可是大人,您走后这朝廷会派何人接替?万一……。”

    简望川微笑着说道:“此事我已有打算,我已上书向朝廷举荐两人,一人为陈仪,另一人是嵇曾筠,这两人都是治河大才,无论谁接替河道总督之位都是极好的。何况如今圣明天子在位,你们就放心吧。”

    大叛贼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双杰

    “陈仪和嵇曾筠这两人可知?”偏殿,朱怡成开口询问道,坐在下首的分别是首席军机大臣蒋瑾和军机大臣兼吏部尚书的孙嘉淦,在朱怡成的手边摆着一份奏折,这是简望川上书的奏折,其中对于自己因河道一事去职简望川并未有丝毫埋怨,相反他在奏折中不仅表面了自己甘愿受罚的姿态,同时还向朱怡成推荐了两位治河专家。

    “回皇爷,陈仪此人臣听说一二,如今似是在文安任职,具体任何职臣就不清楚了。至于嵇曾筠,此人是满清康熙四十五年的进士,后在清廷为庶吉士,迁太子侍读,伪清太子被废那年,嵇曾筠受到牵连外放为官,后中原大战在河南被俘,之后的情况臣就不甚了解。”蒋瑾首先开口说道。

    朱怡成把目光投向了孙嘉淦,毕竟孙嘉淦是吏部尚书,而蒋瑾虽为首先军机,但对于中下层官员知道的并不多,他能说出这两人的名字和大概情况已是不错了。

    孙嘉淦当即在一旁补充,不得不承认孙嘉淦这个吏部尚书还是做得不错的,虽然作为吏部天官也不可能完全知道基础官员的情况,可朱怡成所提到的两人孙嘉淦却是知晓一二,因为这两人都不是普通人,前者陈仪虽未在满清中进士,但此人在民间的名声不小,而且文安就在直隶,孙嘉淦原本作为顺天府府尹代管过直隶,可以说陈仪也算是他的下属,自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