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7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祖辈生存的草原。

    而现在,这一切阴影烟消云散,蒙古又一次对中原王朝称臣,这样一来战争的威胁就不再存在了,蒙古人不用担心战争的爆发,同时也能再一次从中原王朝获得他们需要的物资,尤其是商路的打开,使得蒙古各部期盼已久的贸易再一次恢复,这是所有蒙古人都愿意看见的好事。

    就连吃了大亏的巴图同样是这样,虽说他在明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可要让巴图自己去和大明较量他铁定是不肯的。相反,当乌拉特部落迎来大明商人的时候,巴图甚至欣喜若狂,他下令所有人都不得对大明商人出手,而且要把对方当成贵宾款待,因为他们不仅能给自己带来梦寐以求的货物,还能给自己带来无穷的财富。

    接连摔了几件东西,鄂尔泰心中烦躁无比。

    他原本的意思是继续拖延大明那边,为自己争取时间。可谁想到大明居然转眼间就一口同意了自己的那些无礼条件,而且还把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弄的人尽皆知。

    这一下,全盘打破了鄂尔泰原来的准备,这等于是把他架在火上在烤了。

    可是现在,他又没有什么好办法,直接和大明翻脸?说自己从来没有答应过归顺大明,至于什么顺义王也都是扯蛋?对此鄂尔泰是不会做的,因为他一旦这么做了,那么等于自断了自己的后路,把自己逼上了不能回头的绝境。

    而且,随着消息的蔓延,蒙古各部似乎已经都认为他鄂尔泰的确归顺了大明,甚至还兴高采烈地和大明商人做起了贸易。如果否认,先不说自己的境地,恐怕那些蒙古部落也不答应,这是人心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武力能够压制的,这也是鄂尔泰愤怒的原因。

    鄂尔泰知道自己失算了,或者说他没想到大明会出这么一招。原本他以为自己的那些条件大明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这样一来就能给自己再争取一些时间。而当赵伙洛去京师的时候,鄂尔泰已经和俄罗斯人私下谈妥了,只要再给他一年甚至大半年的时间,他的实力就能更强一步,等到那时候他面对大明就更有筹码。

    谁想到自己的盘算全部落空,朱怡成居然做出了这么一手,现在大明除了名义上封自己为顺义王,蒙古归顺大明之外,对于其余条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几乎全部答应了鄂尔泰。

    这样一来让鄂尔泰如何是好?鄂尔泰是极聪明的人,当消息传来后他先是愕然,很快就又明白了朱怡成的真正用意,大明分明就用这一招确定君臣,把自己从满清这边直接推向大明这边,同时利用这法子使得蒙古在名义上成为大明的领土。

    这一手虽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吞并蒙古,可至少在名义上蒙古已是大明的了,而且他鄂尔泰也从之前的清臣摇身一变就成了明臣,不得不说朱怡成这么做有着极大的魄力,同时也让鄂尔泰彻底失去了周旋的余地。

    “大帅!大帅!”

    正当鄂尔泰愤怒,一时间却没任何办法的时候,一个急迫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让来人进来,来人一进就向鄂尔泰行礼,同时带着欣喜的表情禀报道:“恭喜大不不,恭喜王爷,大明册封王爷的天使已经入蒙古了。”

    “什么!”鄂尔泰顿时愣住了,同时咬牙切齿,这大明还真行,居然使者来的这么快,眼下究竟怎么办?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乱臣贼子

    捏了捏拳头,鄂尔泰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亲卫。虽然这亲卫并不是蒙古人,而是和自己一样的满人,可在禀报这消息的时候却没有丝毫不悦,反而流露出如释重负的欣喜。

    见到这一幕,鄂尔泰心头的怒火强压了下去,他缓缓坐回椅子,看着面前的亲卫和颜悦色道:“起来吧,地上凉。”

    “谢王爷。”那亲卫磕了个头这才爬起身来。

    “这消息从哪传来的?”

    “回王爷的话,是刚从南边传来的,小的听说后担心王爷还不知道就马上过来禀报了。”亲卫如此回答道。

    鄂尔泰点点头,又问:“外面的情况如何?听了这个消息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那亲卫顿时一愣,很快就明白了鄂尔泰的意思。

    “王爷不必担忧,其实大伙早就想着过安生日子了,眼下的大清君不君臣不臣的,我们这些做奴才的嘴上虽不说,可心里却都是明白着的。王爷如今这么做说白了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大伙着想,对此大伙都是支持王爷的。”亲卫压低声音说道。

    其实的确如这亲卫所言,在蒙古的清军或者说满人其实对于现在的清廷并没有太多敬畏,甚至说忠心。

    自雍亲王进摄政王后,关于清廷的一些变化就传到了蒙古,而且清廷又杀了耿额,同时下令让鄂尔泰分兵,一路返回西北归于清廷,另一路去辽东归于怡亲王。

    这样的举动意味着什么?别说鄂尔泰了,凡是有些政治敏感度的满人心里都清楚。何况鄂尔泰治军很有一手,在军中威望甚高,退入蒙古后相比辽东和西北的清军而言,蒙古的部队虽比不上当初在中原的时候,却在物资保障等方面却要好了许多。

    要说一开始这些满人还有着打回中原重兴大清的想法,可到了现在的地步生存才是他们最迫切的希望。明军的强大,就连当初作为中原之主的大清都抗衡不了,更不用说如今的清廷了。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建兴皇帝是死是活谁都不知道,雍亲王上位后排挤异己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如果继续跟着雍亲王一条道走下去,恐怕他们这些人不是当了炮灰就是和清廷一起灭亡。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满人自然要为自己的出路着想,而现在鄂尔泰投靠大明封了顺义王,这也等于说一直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已烟消云散。

    鄂尔泰神情有些恍惚,他没想到自己被册封顺义王的消息传开后,自己的部下支持的反而更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心已经散了啊!这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别说自己的部下了,就连那些蒙古人这些日子也不是欢天喜地的?之前还跑来自己这边告状的巴图眼下也不说什么了,反而屁颠颠地和大明商人做起了买卖,所以说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一旦鄂尔泰不接受大明的册封,先不说自己部下的反应,恐怕原本压制住的蒙古人就不答应。

    之前愤怒的心情现在已经渐渐平息,鄂尔泰琢磨着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思索了片刻,鄂尔泰终于下了决心,在这种时候他已不可能再明确拒绝大明册封了,如果他这么做的话非但把自己推向了绝境,甚至还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大明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要的就是确定蒙古和大明的君臣定位,同时扶持一个所谓的顺义王出来控制住蒙古。

    假如自己拒绝的话,非但把自己的退路堵死,说不定大明那边更乐于见到蒙古大乱,等到哪时候大明完全可以重新扶持一个顺义王出来,而到哪时候自己就没了任何利用价值,这是鄂尔泰绝对不愿意看见的结果。

    挥挥手,让亲卫下去,鄂尔泰心里有了想法,而这个想法也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

    两日后,鄂尔泰聚集帐下各将领会议,召开这个会议的理由自然是为了所谓的军事行动,可实际上鄂尔泰是要借这个会议的理由清除一些不稳定因素。

    当各级将领如期来到准备参加会议的时候,早就做好准备的鄂尔泰毫不迟疑地动手了,他一口气囚禁了两名参将、五个游击还有十几位中下级军官,然后直接把这些人的部队全部打散,交由自己信得过的亲信。

    在动手地同时,冲突是难免的,可这种冲突对于早就有准备的鄂尔泰来讲根本就不在话下。轻而易举地处理了内部可能的问题后,鄂尔泰马上就联系了蒙古各部,以争取蒙古各部王爷、台吉的支持。

    对于归顺大明,这件事其实对蒙古人而言并不算什么,毕竟自蒙古帝国崩溃后,整个蒙古就再也没有统一过。哪怕前明的时候,蒙古最强盛时也是分成两个或者三个大势力而已,再也没有蒙古帝国时期的辉煌。

    几十年前的战争,导致准格尔部一统蒙古的梦想破灭,而接下来的漠北战争使得漠北三部名存实亡。如今蒙古各部如同一盘散沙,各部王爷、台吉无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再加上强大的大明又在南边,谁不担忧明军会攻过来?

    对于蒙古人来说,投靠强者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就是草原民族的灾难。为了生存,投靠强者是理所当然的事,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所以对于鄂尔泰决定投靠大明,整个蒙古归顺大明的这件事上,蒙古绝大多数部落都是赞同的。这样一来来自大明的威胁就不存在了,而且商路的畅通也能使得蒙古人摆脱目前困扰的局面,这何乐而不为呢?

    来自各方的消息陆续传来,直接支持鄂尔泰归顺大明的蒙古部落不在少数,同样也有一些部落暂时没有完全表态,但也未反对归顺大明,这等于是做默认。

    但依旧有一个部落保持了反对意见,甚至割下了鄂尔泰派去人员的耳朵,把来人驱赶了出去。按照带回来的消息,这个部落不仅如此做,还痛骂鄂尔泰是乱臣贼子,身为满人不仅不忠于大清,反而投靠大明,还出卖了整个蒙古,人人得而诛之。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正式册封

    “呵呵,科尔沁,好一个科尔沁,哈哈哈。”

    鄂尔泰气极而笑,漠南的科尔沁部不仅拒绝了他,还痛骂他是乱臣贼子,要人人得而诛之。

    其实派人出去的时候,鄂尔泰心里清楚科尔沁部恐怕不会同意归顺大明,但他没想到科尔沁部的反应会如此激烈,而且还做出了这样的事。

    在蒙古,割去使者的耳朵,这意味着彻底决裂,双方结成死仇的意思。而现在科尔沁部偏偏就这么做了,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示他们的态度。

    科尔沁部和其他蒙古各部不同,自后金时期起,科尔沁部就和满清几乎合为一体,成了满清的忠狗。而且科尔沁部和满清之间还有着通婚联姻,多位女子陆续嫁入当时的建州女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来的庄妃,也就是孝庄皇太后。

    满清用联姻拉拢蒙古各部,这是一贯的政策,可在联姻过程中,科尔沁部的联姻是最多的,占了全部联姻的三分之一还强。尤其是孝庄皇太后的存在,使得科尔沁部和满清之间的联系极其稳固,在康熙执政年间,科尔沁部同满清几乎做到了真正的“满蒙一家”。

    现在科尔沁部落做主的人是第四代科尔沁郡王,也被称为温都尔王的诺扪额尔赫图。

    诺扪额尔赫图从血统关系来说可以算得上康熙皇帝的表弟,不过从年龄来讲他并不算大。

    康熙四十九年,诺扪额尔赫图册封为第四代科尔沁郡王,那时候他不过二十出头而已,到如今也只是三十来岁的青壮年。

    作为科尔沁郡王,诺扪额尔赫图在蒙古各部的地位不低,再加上科尔沁和清廷之间的关系,所以诺扪额尔赫图的性格骄横而自大。

    “这个白痴!”鄂尔泰虽然生气,却没把科尔沁太过放在眼里,哪怕因为之前瓜分漠北蒙古三部的原因科尔沁的地盘扩大了不少,而且还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牧民和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