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7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正因为此战,包德荣在战场身负重伤,差一点就丢了性命。虽然最终等到救援,可包德荣也丢了一条臂膀,他的英勇和沉着指挥,赢得了当时军机大臣,海军统帅王东的赞誉,后来包德荣因伤脱离通事处,再加上王东的举荐,成了大明在马尼拉的第一认知府。

    大明占领吕宋后,包德荣以知府身份管理吕宋,而那时候李卫由本土调任吕宋,担任马尼拉同知之职。可以说,两人既是上下级,又是搭档,再加上两人脾气相投,相互之间很快就成了好友。

    不过包德荣在吕宋担任知府的时间不长,前后也就一年而已。倒不是说包德荣的能力不行,要知道他当初在通事处时已是大明通事处驻吕宋佥事了,可以说是通事处在吕宋最高级别的官员。

    再加上他的吕宋的功劳,这个知府安安稳稳做下去是丝毫没有问题的。不过吕宋天气炎热,气候潮湿多变,受过重伤的包德荣虽然伤口痊愈,但毕竟是伤了元气。

    尤其是一到雨季的时候,包德荣的旧伤就会复发,折磨的他苦不堪言。所以包德荣无奈向朝廷打了申请,朝廷鉴于这个原因就把包德荣调回了本土,然后由李卫接替知府一职。

    包德荣回本土自然是去吏部报道,至于后来如何安置李卫就不知道了。眼下刚到达天津就碰上老朋友老搭档,李卫自然是心中高兴。

    寒暄了几句,李卫好奇地问包德荣怎么会在天津,又怎么知道自己在这里。

    听到这个问题,包德荣顿时就笑了起来,他告诉李卫自己现在是在市舶司任职,而且已经是从三品大员了。大明现在的市舶司和前明有所区别,前面时期市舶司级别并不高,提举只不过从五品而已,而且市舶司实际管理由皇帝委派宦官,一般都是宫里的大太监监管,再加上前明对外开放的窗口有限,市舶司的作用自然也不大。

    而现在大明从一开始就开放海贸,连通寰宇,随着这些年的迅猛发展,海贸的获利也越加丰厚。如果说当初朱怡成在宁波和南京的时候,海贸获利所占的比例不过总税的十分之一,而现在从市舶司增税收入就占了国库收入的大半。

    水涨船高之下,市舶司的地位自然也不同往日,所以现在大明已把市舶司设置为总市舶司和各地分支市舶司的机构,总市舶司提举为正二品,同尚书相当,副提举为正三品或从三品,随后下面效仿户部按地方和区域进行划分,总管市舶司工作。

    可以说,现在大明的市舶司已经和后世的海关差不多了,只不过其叫法不同罢了。

    包德荣就是从三品市舶司副提举,这个职位不仅不低,而且权势很重。

    天津是北方主要对外港口,作为市舶司副提举的包德荣恰好管着天津市舶司,平日包德荣一半时间在京师,另一半时间就在天津。

    至于他怎么知道李卫在这里,那就更简单了。要知道包德荣可是通事处出身,虽然现在离开了通事处,但关系依旧在。何况通事处和锦衣卫原本就是一家,双方在许多方面依旧有着合作。

    天津这地方对于入港船只和人员都有详细登记,这些登记记录会第一时间送往通事处和锦衣卫备案,所以从这两处得到李卫到达天津,并且在什么地方下榻对于旁人来说或许很难,可对于包德荣而言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听完包德荣的解释,李卫一拍脑门就笑了:“是了是了,我倒忘记包兄的能耐了。”

    “什么能耐?这可不是什么好话,兄弟不要埋怨我就行了。”包德荣哈哈大笑道。

    老朋友再见自然是高兴的,包德荣当即邀请李卫去自己府上坐坐,还说已经摆了酒宴为他接风。

    李卫稍一迟疑,自己作为述职官员,在还没有到京师的情况下去包德荣处赴宴是否有些不妥,不过转念一想,自己这么做并没违反朝廷规定,再说了包德荣返回本土已久,而且又常在京师,或许可以从他这边打听一下这次述职的事。

    当即李卫笑着点头答应,随后起身由包德荣领着离开了客栈,他们上了一辆马车,行不多时就到了一处宅院,这里就是包德荣的住处了。

    为了接待李卫,包德荣的确准备了一桌好酒菜。虽然在吕宋海鲜什么不缺,李卫也比较喜欢,可见到一桌精心准备的鲁菜时,李卫顿时食指大动,这些可是在吕宋吃不到的,真是难得包德荣想得周全。

    坐下饮酒吃菜,两人笑谈着当年在吕宋的时光,又说了说分别后各自的一些事。

    酒过三巡,李卫借着酒意说起了之前听闻自己被弹劾的事,随后又提到了这一次回京述职。对于旁人,李卫根本不会讲这些,就如同王远一般,可对于包德荣,李卫和他的关系默契,私下说这些自然没有问题。

    “哈哈哈,我还以为兄弟你不会问呢,闹了半天还是没憋住。”包德荣笑道。

    李卫这么厚的脸皮也难免微微一红,当即也笑道:“旁人自然是不会问,但是包兄是旁人么?”

    包德荣笑着点头:“这话倒是不错,其实今日见你一来时叙旧,二来也正是要和你说这事。”

    听到这,李卫表面依旧如故,但心却提了起来,一双耳朵更是仔细听着包德荣往下讲。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李卫述职4

    “弹劾一事我知道,只不过一些腐儒上串下跳而已,吕宋那边的动静的确是闹的大了些,但又玠可知道为何那么做?”

    不等李卫回答,包德容笑道:“自然是为我大明报仇,除此之外更是为我大明彻底掌握吕宋为基。”

    李卫点点头,作为吕宋知府,他是明白这点的,何况他也是一直这么做。而包德荣是他曾经的上司和搭档,他们两人在吕宋的目的是一致的。

    包德荣又道:“此策乃皇爷所定,当年西班牙人和吕宋土人在马尼拉动手时,当今圣上就决议彻底解决吕宋问题,这才有后来王帅领军登陆的战事。何况我大明占领吕宋后,第一任知府可是我老包,如朝廷真要追究责任,我老包可是头一个顶雷的。”

    听到这,李卫若有所思,想了想问:“朝中可有弹劾包兄?”

    “哈哈哈,我正要说这事。”包德容笑着道:“自然是没有的,如此你可看得明白?”

    听到这个回答,这些日子缠绕在李卫心头的阴影顿时挥之而去,人一下子就彻底放松了。

    包德荣说的没错,如今弹劾李卫的主要原因是他在吕宋杀戮太多,以伤天和。可要知道当初大明拿下吕宋后,第一任马尼拉知府可不是李卫,而是包德荣,要真以此论罪的话,包德荣可以说是首当其冲,可偏偏如今只弹劾李卫却没弹劾包德荣,这其中就有深意了。

    再联想到朝廷有关于吕宋设省的消息,李卫有些明白这些弹劾从何而来了。虽然如今大明吏治不错,可官场之间的争斗依旧是难免的。

    李卫自当官以来并没有什么后台,他是从小官一步步升上来的,而且当官的时间也不长,仅仅几年时间就主政吕宋,这样的升官速度极为罕见。

    包德荣和李卫不同,包德荣可是从通事处出来的,有着通事处的背景。通事处在大明内部虽不如锦衣卫名气大,可知道这衙门的人都清楚这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对外情报机构。

    再加上包德荣在吕宋立下汗马功劳,为国重伤,就连当时的王东都对包德荣赞不绝口,更主动邀请包德荣加入海军,被拒绝后王东也不生气,以军机大臣身份向朝廷举荐包德荣,这才有后来包德荣任知府和如今调任市舶司。

    所以说,包德荣是背后有人,不仅有着老东家通事处,更有王东这样的大员欣赏。但李卫又有什么呢?他无非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升上来的官员,一不是宁波时期的从龙之臣,二也不是南京时期的天子门生。

    像他这样的官员可以说是无萍之水,随着吕宋的安定,眼红他职位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何况吕宋设省的风已经吹起来了,朝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吕宋布政使的职位,在这种情况下李卫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

    那些弹劾李卫的腐儒并不是主谋,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才是李卫被弹劾的真正原因。

    瞬间,李卫就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弹劾从何而来,同时也彻底放下了心。

    既然搞明白了原因,李卫也就不担心了。大不了自己不再做这个知府,给别人让开升迁之道就是。何况以李卫这些年在吕宋的政绩,想来朝廷也不会视而不见,就算到时候调任他地为官,对于李卫来讲也不算什么。

    “听兄长一言,李卫茅塞顿开,小弟谢过兄长。”当即,李卫起身郑重其事地向包德荣行了一礼。

    “又玠不必如此,你我兄弟说这些自是份内之事。其实以又玠的聪明,此事也瞒不过你多久,只不过又玠一直远在吕宋,对于本土许多情况不了解罢了。”

    “就算如此,有兄长一席话解我疑惑,这也是莫大帮助,李卫谢兄长当是自然。”李卫正色道,依旧行了全礼。

    等坐下后,李卫谈道:“如朝廷把我调任,这倒也不是件坏事。兄长当知我李卫脾性,当不不当官,当什么官其实我并不在乎。何况这些年一直人在吕宋,远离本土,倒也有些想着回来了。”

    “哈哈哈,又玠这话说的潇洒。”包德荣大笑起来,伸手点点李卫道:“不过又玠也不用担心,你在吕宋所谓朝廷是看在眼里的,何况当今圣上不是寻常人,自然不会委屈了功臣,此次回京述职,或许不像又玠想象这般。”

    “这么兄长是听说了些什么?”李卫挑眉问道。

    包德荣摇摇头,告诉他这只不过是自己的猜测,李卫顿时也笑了,他知道包德荣是安慰自己,不过李卫现在心情放开之下也没了什么顾虑,反正人都已经回来了,接下来无论如何处置,他都会坦然待之。

    说完了这事,两人聊起了其他事,无非是当年一起在吕宋合作的时候,还有分别后各自的情况。

    这顿酒可以说喝得尽兴,最后两人直接醉倒当场,等第二天天亮,李卫起身的时候,早他先醒的包德荣已经为李卫安排好了返京的马车,并且亲自送他上了马车。

    挥手向包德荣道别,李卫坐着马车朝着京师方向而去。从天津到京师的官道已修建的极好,就连铁路也在修建中,据说过不了多久这段铁路就能开通。

    如今,天津到京师坐马车需一日时间,不过等铁路通车后恐怕只需要短短两个多时辰即可。

    临近傍晚时分,李卫终于抵达了京师。这还是他为官后第一次来到京师,远远望着巍峨的城门,李卫感慨之余倒不免得有些紧张起来,入了城后,他先找了家客栈住下,等到第二天天亮,洗梳完后的李卫换上了官袍,径直就去了吏部报到。

    如今的大明有一句话,所谓不到上海不知道钱少,不到京师不知道自己官小。

    前者,上海开放以来,如今已是大明最繁华的港口城市之一。虽然上海不如宁波、南京这些地方早,但由于上海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朝廷和宁波商行在上海的巨大投入,如今的上海早就不是当年的渔村了。

    现在的上海可以说是万商云集,南来北往的商船数不胜数,巨商大贾纷纷在上海置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