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7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章函疑惑地接过问道。

    “之前本帅暂任你权为布政使,虽说本帅有这个权利,可毕竟未经朝廷正式行。而今朝廷的批复行已下来了,你看看吧,现在你这个布政使已是名正言顺。”

    “这。”章函身子微微一震,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这个所谓的布政使居然会得到朝廷的正式行。要知道他之前正式的官职仅仅只是知府而已,虽然之前潘梦园在的时候已担任了部分布政使的职务,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因为这点也无法对各地进行实际管辖,只能在平夷城,包括其周围的几城进行管理而已。

    就算王东后来任命他暂代布政使之职,那一样没有正式的名义,说白了他仅仅只是代表总督衙门罢了,其实在外人眼里仅仅只是王东的属官。

    而现在却不同,朝廷正式行任命他为新明布政使,等于正式升官,并且成了新明第一任布政使。这点是章函怎么都没想到的,之前他一直以为如果自己想坐稳布政使之职,恐怕也要等新明正式设省后才行,可如今才过了几个月就梦想成真了。

    想到这,章函心情无比激动,他站起身来打开细看,没错,这的确是吏部的正式行,上面明明白白写着任命自己为新明布政使一职。

    “大帅厚恩,下官感激不尽,下官。”

    “是圣上的恩典,是朝廷的任命。”王东不等他说完,微笑着说道:“要谢就谢皇爷,谢朝廷吧,只要你勇于任事,朝廷是不会忘记的,好好干,不要让朝廷,让皇爷失望才是。”

    章函连忙点头称是,同时正了正衣冠转向大明方向行叩拜大礼,以谢皇帝之恩。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新明新政4

    谢恩后,章函平复了下心情,这才继续向王东作起汇报。

    巡视各地的同时,除去吏治外,最要紧的就是其他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总督衙门的新令推行,从目前情况来看,新令推行虽然造成地方和各商行的抵制,不过在总督衙门的强行推行下,终究是执行了下去。

    至于新令所带来的调节结果,目前暂时还看不出,按照章函的说法至少要半年甚至一年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不过新令的目的是明摆着的,这点无论章函又或者王东本人都极有信心,在他们看来,如果想把新明同本土的差距拉短,使得新明真正成为和大明本土一般,新令的实施是必须的。

    至于第二件事,那就是对于设省的勘察了,这件事章函目前只做了个大概。要知道如今新明地盘广阔,许多地方甚至人迹稀少,别说勘察了,就是绕一圈走马观花也得不少时间。

    所以这件事章函在短短二个多月内自然是不可能完成的,目前只能以望海城、太阳城、平夷城这三城为中心,先行勘察三城周边区域的山川、河流等地形,循序渐进,随后再慢慢扩大范围。

    “大帅,下官觉得望海城以东二千里,以南一千五百里为界。太阳城向北八百里,向东六百里,向南一千二百里为界。随后再以平夷城为中心,东至一千一百里,西、北各六百里,南八百五十里为界。先划分这三省区域,随后剩余的地方如东北、西北、东南几处缓建三省,整个新明划分六省,如何?”

    王东思索了下,起身来到挂在墙上的地图前,章函跟在其后,手指着地图向王东解释他的建议。

    这份地图虽然还不完整,但对于整个新明已有了清晰的轮廓,听着章函的建议和解释,再对应地图上一些山川河流的走势,王东想了想后点头道:“这样也好,先设三省,随后再缓设其余三省,不过具体省界如何划分还需细细勘察确定。”

    “这是自然,这事下官已安排人去做了,正是考虑如此才建议先设三省,毕竟望海、太阳、平夷这三城为新明大城,作为三省首府最合适不过,再者周边区域勘察较早,总督府掌握地形也较完整,施行起来比较便利。”

    王东点点头,对这建议表示认可,接着想了想道:“设省之后,新建城也势在必行,尤其是东边和南边,几处建城需尽快,这可是新明的大事!”

    章函对此表示同意,新明的东边和南边各自同法兰西、英国、西班牙三国接壤,虽说边境处已有部队驻扎,可为了保证地方控制力,建城是必须的,而且要建大城坚城,以作为可能发生的军事行动的保证。

    不过对于新明而言,建城缺少的并不是什么资金,要说资金问题新明如今倒不缺,新明的矿藏丰富,尤其是望海城和望海城以南地区,各类矿藏数不胜数,甚至在太阳城附近还发现了储备不少的金银矿,这些不仅能满足新明的需求,还能反哺本土。

    至于建城所需的石料、木料等等,同样是也如此,新明最不缺少的就是这些。但问题在于新明的人口太少,如今新明总人口已近千万,但这千万人口中真正大明移民不过百万之数而已,其余的都是印地安人。

    虽然这些年归化和主动加入新明的印地安人不少,就连新明军队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归化印地安军人,甚至有不少人还担任了下级军官,就连担任中级官员的也有几位。

    可是相比大明本土来讲,新明的人口还是太少了,要知道在大明本土,仅仅京师、南京、宁波、杭州这样的大城,城市人口就近百万,就连上海这样的新兴城市,目前人口数量也超过了四十万之巨。

    而在新明,大明近百万的移民分散各地,几座大城还好些,人口最多的太阳和平夷两城不过才十多万人而已,望海城稍少些,在十万之数,其余的城市多则三四万,少则才几千,说是城市倒不如是城镇。

    更多的人口基本分散在各处庄园和自发组成的小镇中。至于那些印地安人,除去早期十多万正式归化已逐渐融入明人群体的部分外,其余印地安人虽已接受大明统治,但依旧保持着原来部落的形式。

    这种情况是无可避免的,毕竟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内,想把这些印地安人全部归化根本不可能,如今能做到这一步已极不容易。按照新明总督衙门的判断,要真正归化所有印地安人,没有二三代人的时间是完成不了的,而且也无法全部确保能够成功。

    这点,远在北京城的朱怡成也清楚,要知道直到二十一世纪时,生活在北美的印地安人还有不少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依旧有许多未能融入现代社会,何况现在的时代?

    不过中国人同化异族的能力之强是全世界其他所有民族都望尘莫及,再加上大明一直宣扬殷地同族的说法,还有明人和印地安人有着类似的容貌,使得印地安人对于大明的接受程度相对顺利,也是造成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巩固通知,完成部分归化的原因。

    当然了,在印地安人群体中也有不满大明统治的部落,或者表面服从私下却依旧如故的存在。对于这些部落,从潘梦园到现在的王东心里都清楚,所以这些年来针对印地安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虽然没有,但小范围的镇压和部分战争一直都存在着。

    所以说,人口基数的不足目前是困扰新明发展的巨大问题,但这个问题暂时还没办法解决,毕竟眼下大明本土方面人口也不是无限制的,何况这些年大明无论是海外还是向辽东、西北、西南各地扩张,为稳定地方都需要用人口来填充。

    就比如如今的辽东,为了巩固辽东,大明甚至采取了以朝鲜人口填充辽东人口不足的政策,从这点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土向新明移民的人口数量在很长时间内会呈现出减少的趋势,按照王东的计算,到明年时,移民人口增加数量能超过十万就很不错了,说不定这数字更少些。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明新政5

    “建城后需向各城迁移一定数额的人口,另外各地官吏数额也有不少缺口,还请大帅想想办法。”

    王东点点头,这个问题的确是困扰总督衙门的大问题,随着新明移民的数额减少,许多事办起来束手束脚。

    其实在章函汇报此事之前,王东已向本土发去了求援,要求本土继续维持移民数额,并且希望吏部派遣一定数量的官员以充实新明各级衙门。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在其他城市和地区迁移人口,这样一来不就能解决目前问题么?说这种话的人根本就不懂政治,更不明白什么叫民生。要知道自新明从无到有以来,总督衙门都有一定的规划,之前的移民在各处定居、生活早就已经确定下来了,而且其中有不少人已经经营了好几年。

    几年的时间,无论是城镇还是庄园,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一旦政府强行让他们迁移,那么等于之前的心血和投入全部白费,这必然会导致强力的反对。

    再者,就算总督衙门愿意补偿他们的损失,但谁又愿意放弃已经经营好的家园去一个陌生地方重新开始呢?何况这样做更会使得之前移民开拓的庄园从而废弃,根本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买卖。

    所以说,要充实新城人口必须从其他地方想办法,可是如今新移民虽然未停止,但其数量已远远不如当初,这些人口就算安置在新城区域也是杯水车薪。

    此外,还有章函提出的官吏问题,新明远在海外,吏员或好解决,从移民中选拔出一些识字习者充当即可,但是官员不同,虽然王东这个新明总督的权利极大,可朝廷的规矩就是规矩,王东可以有提拔中下极官员的权利,可这权利也仅仅只是举荐,真正任命必须要经过朝廷和吏部同意。

    就比如章函,当初任命他为布政使只是暂代,其实职依旧只是知府,直到吏部行到达,章函这个布政使才是名正言顺。

    普通移民绝大多数都是在本土失地,或者受灾的百姓,但官员却不同,哪怕就是品的小官,很少愿意远渡重洋来新明任职,更不说七品和七品以上的官员了。

    说句不好听的,国人故乡难离得概念根深蒂固,既然能在本土任职又何必跑去新明这么远的地方?何况就算要去海外,琉球、朝鲜、吕宋甚至柔佛,相比新明都近得许多。

    所以说,官吏的问题同样是困扰王东的大问题,为此他特意给朱怡成写了一份奏折,不仅把自己到任后的一些举措详细地向朱怡成做了说明,还请求朝廷继续加大移民数额,并且多派遣官员。

    现在,这份东西就摆在朱怡成的案头,朱怡成反复看了三遍,看完后微闭双眼,默默沉思着,手指放在案边轻轻敲打,过了许久这才长叹了口气。

    “小江子!”

    “奴婢在!”

    “去请蒋大人入宫。”

    “奴婢尊旨。”

    小江子应了一声,急忙快步朝着军机处方向而去,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偏殿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随后小江子禀报蒋瑾蒋大人求见,朱怡成正了正身,让蒋瑾进来。

    “臣见过皇爷。”

    “来啦,坐下说话。”朱怡成点点头,见神色中有些疑惑地蒋瑾,他也不饶圈子,直接把王东的那份东西去了头尾,只留关于移民和派遣官员的章程让小江子拿给蒋瑾看。

    蒋瑾接过后低头细看,片刻后看完,心里也明白朱怡成把他找来的目的。

    “皇爷,官员派遣这倒不难,臣随后就同吏部商议,让吏部从各省抽调部分官员前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