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7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说,隆科多想在这种情况下拿下迪化,完成雍亲王让他解决郭亲王的命令实在是难,如果能做到他早就做了,何必等到现在?

    除去这个原因外,隆科多也有些私心,雍亲王是如何上位的他是最清楚不过,虽然为了家族和自己地位,隆科多在那时候投靠了雍亲王,可要说句实在话,在他心里对建兴却还是有些感情的。

    毕竟建兴才是大清真正的皇帝,雍亲王只不过是摄政而已,而且他这个所谓摄政说白了是自己封的。除此之外,相比建兴,虽然建兴的性格有其不足,也不如雍亲王果断和坚韧,但是建兴待手下还是不错的,隆科多在中原大败,导致大清丢失中原,如此大的责任建兴看在他以往功劳的份上也没拿他怎么样,依旧重用如故。

    可雍亲王就不同了,雍亲王的刻薄寡恩是出了名的,作为舅舅的隆科多怎么会不了解自己这外甥的脾气?而且雍亲王这人尤其爱较真,并不是一个好伺候的主子。

    这些日子,隆科多并没有再全力进攻迪化,两军虽有交战,可实际上都是小打小闹。说白了隆科多从心里并不想真正解决郭亲王,一来他的兵力限制,双方军力差不多,隆科多没有把握一战成功。二来郭亲王这些年在西域的帐不是白打的,谁都没想到当年的十阿哥十草包居然有这么样的本事,西域这些年郭亲王灭国无数,不仅历练出来了,甚至还在军中建立了极大威望。

    至于其三,隆科多也是为了自己,他清楚雍亲王现在用他是因为朝中没有什么大将。

    十三阿哥怡亲王远在辽东,十四阿哥诚亲王在西南,这两位阿哥可以说是眼下大清的统兵阿哥,前者深得雍亲王信任,后着实雍亲王一母同胞的兄弟,但可惜前者不再身边,后者却又是建兴的铁杆,雍亲王无论想用或者不用都无能为力。

    至于大阿哥,这位老大现在的职权已经全被雍亲王剥夺了。在建兴施政的时候,至少建兴还用一用自己这位大哥,虽然直接领兵的时间不太长,但之后建兴把他摆在训练军队和研制火器这一块,大阿哥这些年做的也算不错,至少不能上战场也能在这方面为大清效力。

    可建兴被软禁不久,大阿哥的差事就被雍亲王给拿掉了,很快他头上的大将军头衔也没了。眼下大阿哥和闲散的亲王没什么区别,等于成了普通宗室,甚至还要受到雍亲王的防备。

    除去上面这些,还有一个鄂尔泰。作为建兴一手提拔起来的统帅,政变事一出后,鄂尔泰就察觉到了不对劲,根本不给雍亲王半点施手段的机会,趁着明军进攻山西和和关中的机会,直接带着精锐跑到了蒙古那边。

    眼下鄂尔泰几乎等于半独立状态,虽然名义上还是大清的臣子,但实际上已成了割据地方的军阀。鄂尔泰拥兵数十万,还有蒙古在手,现在可以说除了大明外谁都拿他没有办法。

    说句实话,隆科多心里很羡慕鄂尔泰,只可惜他原本的精锐已在中原荡然无存,眼下人再西域,粮草补给什么根本没办法自足,反观郭亲王那边,由于当初灭国时狠狠捞了一把,除了交给朝廷外郭亲王根本不缺物资。

    再者,那些西域小国已经被郭亲王打怕打服了,利用西域的资源郭亲王甚至还有地理优势,隆科多根本就不能比。

    所以说,隆科多在起初进攻迪化不果后,采取了对峙的战术,这既是无奈,也是隆科多给自己找的一条后路。

    在他看来,只要郭亲王还在,雍亲王就不会拿他怎么样,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养寇自重,而他采取这种策略后的确如此,虽说雍亲王那边颇有不满,但又只能默认现状。

    而郭亲王那边也不傻,隆科多的动作他也看得明白,所以讲现在的情况几乎是两人联手故意演戏,表面上看三五天双方打一下,可实际上都是小打小闹,甚至一场仗下来死的人一个都没,要不然他所谓的大营如今会变得这样热闹?估计这样下去几年,甚至当年的丝绸之路就会重现了。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大战将至

    隆科多和郭亲王之间打打停停,私下保持着默契固然有双方力量相等的基础,谁都没有把握能够赢得对方,同时也有着私心存在。

    郭亲王那边不说,就拿隆科多来讲,前面说过他想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毕竟雍亲王虽然掌握大权,可名义上只是摄政,真正的皇帝还是建兴。谁能保证建兴皇帝就没有翻身的可能,要知道无论是郭亲王还是诚亲王,这两位都是手握军权的带兵亲王,他们可都是建兴的人。

    此外还有在蒙古的鄂尔泰,他之所以现在形同割据,不就是因为雍亲王把持大权担心清算么?一旦建兴突然有一天翻身重掌大权,这局势就一下子全扭转过来了,到时候他隆科多又将何去何从?

    今日留一线,来日好相见。

    这就是隆科多真正的想法,但他怎么都没想到雍亲王这一次居然会来了这么一份信,这份信中无论口吻还是隐藏的含意都和以往不同,说是信件,其实就是一份最后通牒,假如隆科多不遵循雍亲王的意思的话,那么接下来等待他的是什么隆科多心里自然清楚。

    “难道朝中又出什么事?”心中焦虑的隆科多在屋里转了几圈,猛然间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雍亲王这信的用意和往日不同,信中的威胁也是明摆着的,虽说雍亲王掌握大权有些日子了,可之前隆科多一直觉得只要建兴的羽翼还在,在没有彻底搞定郭亲王和诚亲王这两位领兵亲王的前提下,雍亲王依旧会投鼠忌器,暂时形成双方平衡。

    但如今似乎平衡已被打破,雍亲王的态度越来越强硬起来,这对于隆科多来讲并不算是什么好事。

    眼下摆在隆科多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路是按照雍亲王的意思继续进攻迪化,想办法拿下此城,再彻底解决郭亲王的军队,把整个西域归属权归由以雍亲王摄政的大清统治之下。

    这条路其实隆科多早就试过,要以兵力、资源、地利等方面,隆科多并不占优,如果能打下迪化他早就打了,问题就是很难。要不然隆科多也不会一直和迪化东西对峙,双方暗中默契僵持到现在了。

    至于第二条路,那就是不遵雍亲王的命令,依旧我行我顾。可这条路是行不同的,前面说了隆科多大军的物资补给全部捏在雍亲王手里,而且他的部队中有不少也是雍亲王的人,一旦他想效仿鄂尔泰根本不可能成功,弄不好还会因此引起雍亲王的警惕。

    至于投靠郭亲王,隆科多更是从来没有想过,要知道他的家人全被雍亲王捏着,以他对雍亲王的认识,一旦他这么做了那么转眼雍亲王就会对自己的家人下手。

    再者,郭亲王和隆科多不是同路人,投靠过去隆科多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与其如此倒不如继续留在雍亲王这边,至少目前来讲朝中缺少大将,只要自己不反对雍亲王,他这个名义上的舅舅还是能保住荣华富贵的。

    想到这,隆科多终于下了决心,决定按照雍亲王的意思去办。

    第二日,隆科多就召集将领宣布了军令,同时开始驱散大营的外来人员和百姓,整顿兵马进攻迪化。

    “什么?隆科多居然要进攻迪化?来了多少人?”

    迪化城内,郭亲王正搂着两个西域美女喝酒看舞,这两个美女都是他灭国时部下所献,其中一位还是小国的公主。她们正是二八年华,生的是国色天香,郭亲王一见就喜欢上了,随后就收入了府中。

    正热闹之间,就有部下来报说是隆科多那边有异动,似乎要进攻迪化。听到这汇报郭亲王先是一愣,紧接着酒就醒了,他让身边的美女和那些跳舞的舞女还有乐师退下,正色就对来人急问。

    “回王爷,隆科多的大营已驱散外人,正在整顿兵马,以奴才看似乎要全力来攻。”

    郭亲王眯着眼想了想,隆科多的大营是什么情况他自然是知道的,其实双方私下达成默契后,就连迪化也放松了许多,依旧让商人和百姓出入,并没完全封锁。

    而现在隆科多驱散外人,这分明就是要军事行动的样子。当然进攻迪化是一个可能,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撤退。

    不过以郭亲王对老四,也就是现在的雍亲王的了解,对他这位四哥的脾气清楚的很,既然这家伙已经坐上了摄政之位,对于自己自然是欲除之而后快的,在没有解决自己情况下绝对不可能让隆科多撤军,所以说现在对方的异动惟独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进攻迪化。

    想到这,郭亲王毫不迟疑,连忙下令召集手下将领,仅仅半个时辰后,各道命令从郭亲王帅府发出,整个迪化城顿时进入了战时状态。

    城门封锁,百姓一律不准外出,军士上城墙做好守城准备,至于其他部队也立即进行调动,郭亲王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大战。

    第二日清晨,隆科多的大军拔营而出,西进迪化,前锋仅仅一个时辰就到了迪化城外。

    为了保险起见,郭亲王并没有直接野战隆科多的部队,而是先采取了守城的策略。毕竟迪化虽比不上中原那些大城,可在西域也是首屈一指的城池,再加上当初打下此城后,郭亲王派人加固城墙,使得其城防更进了一步。

    再者,迪化粮草、水源一应不缺,以郭亲王的兵力别说守上一守了,就算是守个一年半载都没问题。除此之外郭亲王还有一支万人的部队在城外,眼下已暂时撤到安全地带。

    这支部队是郭亲王守城的杀手锏,所谓守城不能死守,必须有兵在外,这点郭亲王是明白的。再者这支部队由郭亲王信任的心腹大将率领,不仅能在必要时给隆科多来个里应外合,而且还承担着切断隆科多大军粮道的任务。

    站在城头,看着城外旌旗招展,郭亲王心中冷笑:“老四啊老四,你以为隆科多就能拿下迪化?简直就是做梦!等老子打败了隆科多后领军回归,一定要把你的脑袋给拧下来当夜壶!”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安定军心

    隆科多进攻迪化已有三日,这三日双方先是相互炮击,接着又展开了争夺城头的激战。

    如今的清军和之前的清军已稍有不同,自丢失北京城后,满清就彻底明白了自己和大明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火器方面的运用上。

    虽说满清部队中一直都有着火器,这些火器无论是在平定三藩又或者消灭台湾郑氏,还是同蒙古交战中都发挥了不小作用,可由于满清在中原先天不足,为了稳固统治防备政权被汉人推翻,康熙一直限制火器的发展,宣传祖宗骑射才是根本,从而导致满清在火器运用方面只是维持原状,甚至在其他程度上还不如当年的前明。

    朱怡成崛起后,大力发展火器,短短几年中使得大明的火器先进度大大超越的满清,甚至还组建了新式纯火器新军,以其为结构改革大明军制。

    大明新军在奇袭天津,收复北京城的战争中第一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它的亮相简直令满清上下惊恐不已。满清根本没料到大明居然会把原本不重视的火器运用到了这种程度,大明新军利用火器优势轻而易举地在北京城外打败了几倍于己的清军,从而使得满清遭受惨败,最终逃离北京城。

    自此一战,满清政权已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