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7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得休息半日,这张冉突然找了过来,朱怡成心中略有不悦。不过张冉不是不知道轻重的人,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他如果没有紧急事务也不会如此急着进宫求见。
“把他带来偏殿吧。”朱怡成表情平常,淡淡说道,接着继续朝着偏殿走去。
大约两刻钟的样子,张冉就到了,听着外面小江子的禀报,朱怡成喝了口茶,放下茶杯让他进来。
“臣张冉叩见皇爷。”张冉知道自己今天不应该打搅朱怡成,不过如果他今天不来,等明天再汇报这事的话,朱怡成肯定会重重罚他。
在朱怡成身边这么久,张冉早就摸清楚了朱怡成的性格,这位皇爷表面上平和,可实际上心里的主意大的很,更重要的是对于国事朱怡成一向都是摆在第一位的,普通事或许可以拖一下,可有些事却必须第一时间报给他。
假如臣子为了讨好朱怡成自作聪明的话,别看朱怡成平日里对臣子不错,可这么做却是触犯了他的底线,必然严惩不贷。
这种事之前不是没有过,吃过苦头,甚至丢官罢职者不是一个人。按照朱怡成的说法“国事大如天”,整个朝廷,或者说政府必须以国事为重,执行力是第一的!
所以,张冉见到朱怡成后并没有和往常一般行普通礼,而是行的叩拜礼,也算是他心里小小的打算吧,毕竟他是锦衣卫,属于天子近臣,行这样的礼也说得过去。
不过张冉的这些小心思朱怡成自然心里清楚,当即摆了摆手让他起来,询问究竟有什么紧急事情。
“皇爷,辽东传来的消息,臣不敢耽搁,所以入宫求见。”
“辽东?满人不都驱到北边去了吗?如今辽东那边已快入冬了吧,难道这些满鞑子活不下去了打算打回来?又或者主动投诚不成?”朱怡成听了张冉的话先是一愣,接着就笑问道。
如今辽东那边的局势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董大山坐镇辽东,兵强马壮,辽东移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前些天董大山还直接送来奏折向朱怡成汇报了辽东的情况,根据董大山所说,眼下明军所占辽东之地已经稳固,几处要塞也已修建完成,等到明年春夏,大明在辽东的局面会更胜一筹,到时候他准备继续向北边蚕食,进一步压迫满清的生存空间。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利用、牵制和约束
朱怡成说笑,作为臣子的张冉自然要陪笑几声。
“满人如今都吓破胆了,当时要不是跑的快,董帅早就把他们给一锅端了,哪里还能如今在北边逍遥。依臣看,这个冬天他们可不好熬,就算能过冬也得掉几层膘,等到来年开春,董帅继续挥兵北进,这些家伙恐怕更不好受。”
“行了,你这个马屁拍的,有事说事,辽东那边究竟何事。”听着张冉这不及格的马屁话,朱怡成笑骂了一句,随后正色问。
“皇爷明鉴,臣的人加急来报,辽东那边满人窝里斗。”张冉笑嘻嘻地先又拍了下马,随后取出一份东西双手递上。
“窝里斗?”朱怡成有些疑惑,接过后打开看了起来,没看几眼就皱起了眉头,整个人也正坐了三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十日之前,当初满人北撤,臣派人混了进去,事发时猝不及防,再加上臣的人在那边只是小角色,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满酋行事时提前封锁全城,等尘埃落定后才能送出消息,路途遥远故晚了些。”张冉小心解释道。
朱怡成点点头,张冉这话也是实在话,何况以辽东至京师这么远的路途,能够这么快把消息传递过来已是不易了。
不过传来得消息虽说张冉前面打趣讲是窝里斗,但看完里面所说的内容后,朱怡成知道这个消息对于大明而言并非什么好事。
满清兴于八旗制度,亡也亡于八旗制度。
开国不足百年,满清八旗就已经不是之前的八旗了,其实当初不是因为三藩之乱,或许在康熙手里的八旗更是不堪。
随着入关得了天下,满清上下就起了享受安乐之风,当年祖宗的彪悍仅仅一两代人就荡然无存。
朱怡成在江南起兵后,和满清交战甚多,但真正在战场发挥作用的八旗兵却是寥寥无几,满清方面担任主力的是绿营。
由此可见,八旗不堪重用可见一斑,之后随着大明在南方崛起,满清上下这才想起重振八旗,以八旗为核心,学习大明编练新军等等,这些措施才一一出现。
但到这时候已为时过晚,早就已开始烂了的八旗哪里是靠着这就能恢复的?何况那时候当时的八阿哥,后来的建兴皇帝和康熙争夺皇权,还在朝中弄出了以“八王议政”来逼宫的事件。
再者,满清的八旗制度先天就有缺陷,皇帝虽然高高在上,可八旗的旗主却捏着下面奴才的一切,有些事就算是皇帝也无可奈何。
在正常的历史中,最终八旗成了满清的掘墓人,就连绿营也烂到了根子上,导致清末地方势力的崛起,形成了新的政治结构。
而现在,在辽东的怡亲王居然直接向八旗制度下手,而且先行没有丝毫预兆,突然发动就把辽东的八旗全部捏在了手里。
这看来的确是窝里斗,可实际上怡亲王的这种做法表面上虽然是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导致满清内部产生裂痕,但怡亲王是直接推翻了之前的八旗制度,用重编八旗的方式直接把权力归于中央,从长远角度来讲,这对于满清是一件好事,一旦他完成了计划,那么满清就会更有凝聚力,也更有战斗力。
“这个十三阿哥,不简单啊!”朱怡成神色有些凝重,作为帝王他一眼就看出了关键。
怡亲王,也就是之前的十三阿哥,在历史上曾今留下赫赫威名,虽然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不如老十四,可是在政治眼光包括魄力上确远超出。
怪不得历史上这家伙会如此受雍正重用,两人不仅好的如同穿了同一条裤子,更是雍正政治上的重要臂膀。
后世,不少历史学家称呼他为“常务副皇帝”,这个独特的称呼不仅是数千年独一无二,更体现了他的重要性。
没几分本事,能当常务副皇帝?现在他居然在辽东搞了这么一手,着实让朱怡成出乎意料。
第一时间,朱怡成是想着解决问题,一旦让怡亲王完成针对八旗的改革,对于大明绝对不是件好事。
可是现在,继续出兵并不显示,京师虽说事秋高气爽,但在辽东已降温了,恐怕用不了几天,辽东那边的第一场雪就会来临。冬季出兵,在这个时代是大忌,朱怡成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马上皇帝,如何不知道这道理?
所以说,眼下出兵是不可能的,最起码要等半年,也就是董大山计划的来年开春后再出兵。
可就算这样,辽东北边这么大的地盘,以明军的军力而言根本不可能铺开,集中兵力歼灭对方极难,而且到那时候怡亲王肯定已完成了对八旗的改革,没了内部牵制,他完全可以换一种打法,利用广阔的地盘和复杂的地形和明军周旋,同明军打持久战,最终用天气拖延到冬季再逼迫明军撤退。
这样的话,大明就陷入了无休止的泥潭之中,这是朱怡成绝对不愿意看见的结果,也是当初他和董大山定下步步蚕食计划的原因。
仔细盘算了下,权和利弊的朱怡成心中摇了摇头,辽东战事计划不能更改,这点目前依旧要按计划实施。
可问题在于怡亲王那边一旦完成改革导致的后果,朱怡成又不是坐视不理,想了想后,朱怡成决定还是从俄罗斯那边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借用俄罗斯给怡亲王先找点麻烦。
眼下俄罗斯在京师的使馆已经完工,公使也已到位。两国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无论朱怡成心里对俄罗斯有什么想法,可现在利用下对方他是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
问题就在既要利用俄罗斯,也要防备俄罗斯在北方继续坐大,这个分寸必须把握好,朱怡成知道一旦他提出这个要求,以俄罗斯的贪婪必然会得寸进尺,所以如何牵制和约束对方必须考虑周全。
想到这,朱怡成突然间想到了一件事,这件事其实大半月前就报上来了,不过让朱怡成当时留中未有决定,从而搁置一旁。而现在恰好可以起到牵制和约束俄罗斯的作用,说不定用好了还能给怡亲王那边找点麻烦。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老北京
京师乃天下首善之地。
原本京师就是繁华的大都市,但自大明夺回京师后,由于满清西狩,导致京师有了段灰暗的时间,不过很快大明正式接收京师,为了日后大明还都,朱怡成派重臣治理,几年下来京师不仅繁华尽复,相比当年更胜一筹。
大明还都后,京师作为中枢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几年来京师的变化之大有目共睹。尤其是大明并不闭关锁国,大开海贸,连通世界,由海外而来的各国商人、官员、学者、工匠等比比皆是,随着他们的到来,再加上大明海外领地的相互沟通,不仅促进了商品灵通和化交流,更影响到了京师的面貌变化。
走在街道上,赵伙洛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四周,要说起来他可是老北京人,从小就在这个城市出生长大,说句托大的话,当年可是闭着眼都能逛完北京城的主。
可是仅仅离开几年,北京城就变得和自己印象中大为不同了,不仅许多地方变了样子,更重要的是街上的行人打扮穿着再也不是当年长袍马褂,脑袋后面弄着金钱鼠尾的样子。
如今的城中,放眼望去都是穿着大明华丽服饰的人,不仅是普通人,就连那些金发、红毛,有着五颜六色眼珠子的洋鬼子也是这个样。更重要的是他们展现出来的那股子气,和赵伙洛印象中的完全不同。
如果说当年的北京人就像是打断脊梁骨的奴才样,而现在意气风发的他们就是真正的主人。人还是那些人,可由内至外的精神却根本不一样,这是让赵伙洛百思不得其解的。
不过话说回来,北京终究是生养他的地方,回到北京城,赵伙洛就如同原本没了魂的人还魂了一般。再加上现在的北京城可比当年更繁华更热闹,而且北京人的这新的股子气息逐渐熟悉后反而让赵伙洛感觉到舒坦,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恐怕就是大国之民的精神,综观历史,如今的北京城或许只有盛唐时的长安可以相比。
北京一切都好,一切都让赵伙洛欣喜和流连忘返,但惟独有点却让他着实不习惯,就是原本北京城里的京片子仅仅几年时间消失的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中原雅音。
说起来也有些可笑,赵伙洛这么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回到北京居然听不懂话了。京片子的来源是关外满清,而中原雅音才是真正大明的官话。为了这个,回到北京城的赵伙洛极不适应,可大明的规矩就是如此,再加上他如果继续说一口京片子在北京城内逛的话,保不齐就有热心肠的人找官差过来,把他当成满清探子给抓了。
其实,赵伙洛还真就是满人,他不仅是满人,还是满人中八大姓之一的西林觉罗氏,如今在蒙古领兵数十万,控制着整个蒙古各部的上书房大臣,大将军鄂尔泰和赵伙洛就是同宗。
除去同宗外,要轮起辈份来,赵伙洛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