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6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些事,必须提前处置,千万不能等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再想办法解决。满清时期的三藩就是如此,吴三桂不就是前车之鉴么?现在的岳钟琪固然忠诚,但谁又能保证他以后不会成为又一个吴三桂?

    这个问题之前朱怡成从未有想过,毕竟朱怡成不是普通人,别人不知道岳钟琪,难道他还不清楚么?这位历史上的名将,朱怡成是寄予厚望,甚至力排重议直接把他摆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更是所有投明的将领中唯一一个。

    而现在,蒋瑾这一番话却提醒了朱怡成,让朱怡成猛然想到了这些问题。毕竟人是会改变的,当手中的权利和力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心自然会起变化。

    建立宋朝的赵匡胤不就是如此么?也许他一开始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取而代之成为皇帝。可当他的权利达到顶峰时候,就算他自己没这个想法,不也有部下为他黄袍加身么?

    朱怡成可不想看到这一幕的发生,更不想赫赫有名的岳钟琪由于这因素而背叛大明,想到这朱怡成心里有了决定。

    “蒋卿说的极是,岳钟琪这些年的确劳苦功高,如今云南平定在即,是应该召他回来的时候了。朕以为以其之功,加少保如何?”

    “皇爷英明!岳大将军加封少保众望所归,臣以为不如再荫其子,以示皇恩。”

    “这话有理,仅仅一个少保的确是亏欠了他,就荫其子为锦衣千户吧。”朱怡成从善如流道,接着又想了想问:“对了,朕记得如今武圣人是关云长?”

    “是的皇爷。”蒋瑾回道:“满清入关后,就重立了武圣,以三国关羽为武圣,同时在民间大建其庙。”

    “关云长忠义无双,古之罕有,其为武圣人倒也不为过。不过如今是大明的天下,大明向来以奉岳武穆为武圣,相比关云长,岳武穆光复山河,力挽狂澜,更胜一筹。如不是当年南宋朝中奸臣当道,最后以莫须有罪名饮恨而终,金人又如何能安享百年天下?”

    “满清贼子,起兵后自称后金,从而故意贬岳扬关,其用心可见一斑。我大明如今既已恢复神州,重现汉家天下,自然当拨乱反正,恢复岳武穆武圣之位。这样吧,蒋卿你以军机处拟道旨意,恢复岳武穆的武圣之位,同关云长并列,岳圣为左,关圣为右,列为两圣,各武圣庙神相皆需照此重立,以诏天下。”

    蒋瑾顿时会意,朱怡成这么做的用意很是显然,一来是就如朱怡成说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岳武穆的武圣地位,让天下知道岳武穆忠诚爱国的故事。

    二来,朱怡成这么做也是考虑到岳钟琪那边,要知道岳钟琪可是岳武穆的直系后人,如今恢复岳武穆武圣之位不仅是用感情来拉拢岳武穆亲近朝廷,同时也是借此事提醒岳武穆要效仿祖先,做一个大大的忠臣。

    不得不说,朱怡成这一手用的极为巧妙,这样一来不仅打消了召回岳钟琪可能产生的隐患,同时也能借重建武圣庙的缘故理所当然让岳钟琪回京以岳武穆后人身份主持祭祀。

    “臣明白,这事臣亲自去督办。”蒋瑾点头应道。

    “至于前线将士叙功一事,这不仅只是西南一地而已,辽东、山西等地的将士同样为国征战,自当不可厚此薄彼。军机处着兵部、都督府、总参谋部整理一下各部报上来的叙功文册,按规矩一一核实后给予嘉奖。这事你让庄岩去主持即可,有了结果后再报于朕。”

    “臣遵旨。”

    “对了,董铭如今还在山西?”朱怡成突然问道。

    “回皇爷话,皇爷好记性,董铭当日改任山西监察御史,如今已有些时日了。”

    “他在山西这一年多干的不错,虽只是监察御史,不过山西有如今稳定局势,董铭功可谓不可没。”

    朱怡成想了想后道:“朝廷用人,自当有功必奖,董铭劳于国事,稳定山西有大功在身,眼下山西局势已安定下来,他继续在那边作用也不大,军机处同吏部拟道调令,即日起董铭去职山西监察御史,改任云南左布政使。”

    (求月票!)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平台召见

    朝廷旨意即日发出,几日后正在山西视察民情的董铭就接到了让他返京改任云南左布政使的消息。

    得知此事后,董铭并未如常人一般欣喜若狂,要知他如今只是山西监察御史,虽然科道权重,可官位仅只有七品,就算之前董铭为光州知州时也不过只是个六品官而已。

    可眼下,仅仅年余的时间,董铭先由六品知州先成了七品监察御史,转而摇身一变又成了云南左布政使。

    现今的大明官制同满清时稍有不同,更近于前明时期。左右布政使又叫藩司,乃当年朱元璋设立,为一高官官。

    布政使为三品至从二品官衔,宣德年间大明又设总督、巡抚两职,以作为特殊情况下的派遣官职,总督级别高于布政使,可统领一省至几省,但巡抚却不同,为皇帝特派,品级有高有低,这可以从巡抚一词就能看出,其意为代天子巡视地方安抚百姓。

    满清入关后,改前明官制,虽然依旧保留布政使一职,但在布政使上再设巡抚和总督两个常职,以此为例。朱怡成复明之后,一开始延续满清官制,但很快他就撤消了巡抚一职,重新恢复了布政使为一省最高民政长官的职务。

    至于总督一职,如今除新明和其他海外领地,大明本土行省不再设置总督,军方以提督、总镇划分驻地进行管理,采取军政分离的方式。

    所以说,董铭如今由山西监察御史改任云南左布政使,这可以说是一口气连升八级,从科道官一跃就成了地方大吏。这要换在其他人身上还不得开心的心脏病发作?但董铭却如同没事人一般,看过公文后面不改色,继续和往常一样处理公务,仿佛这升迁旨意同他没有丝毫关系。

    花了十天时间,董铭把手上所有事安排妥当,这才离开山西前往京师。他走的时候就连山西地方各级官员为他饯行的酒宴都未去,如同他来时那样,坐着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由跟随自己多年的老仆和伴当陪同着上了路。

    几日后,董铭抵达京师。作为如今他这种级别的官员要去赴任必须先至京师面圣,然后再至吏部取正式调令和更换官碟,这也是朝廷的规矩。

    到了京师,董铭找了一家普通客栈住下,翌日就换上官服觐见皇帝。对于董铭此人,朱怡成自然是知晓甚深,当年他在光州以小小知州的身份就敢递奏书评论朝政,给朱怡成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明拿下山西时,由于清军在离开山西前对地方抢掠和破坏,导致山西一片混乱,再加上民间缺粮,百姓无食,灾民四起。朝廷为了稳定山西局势,派孙嘉淦至山西,同时急调董铭至山西任监察御使。

    虽然当时主持山西民政的是现军机大臣孙嘉淦,但朱怡成却清楚董铭这名义上的监察御使才是实际稳定山西的功臣。

    一到山西后,董铭就深入民间,以了解山西的地方情况和各方困难,随后再协助孙嘉淦先行赈灾,同时发动民众恢复生产,稳定地方,正是有他的四处奔走和极强的地方施政能力,在不到一月时间原本灾民四起人心不定的山西就渐渐稳住了。

    随后,董铭通过各种方法梳理地方民政,每日只睡两个时辰,一心扑在民政上,经过努力半年后山西乱势终于彻底解决。在孙嘉淦回京直入军机处后,董铭更是挑起了重担,代理布政使职务,在朝廷派人接替孙嘉淦的这段时间,把地方打理的井井有条,深得百姓爱戴。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军机处就提议朝廷对董铭加以重用,尤其是同董铭共事过的孙嘉淦更是直言,以董铭之才眼下为一监察御使实在是浪费人才,建议朱怡成提拔董铭为太原知府。

    当初,朱怡成的确有这个考虑,对于这样的能臣和干臣自然是要重用的。不过那时候正好碰上辽东战役发动,山西作为辽东战役全局中的一环,马功成部需由山西北上攻击蒙古,以牵制长城外的蒙古各部和满清主力。所以为了战事考虑,朱怡成特意就把此事给暂时压了压,而这一次蒋瑾提到云南政事的时候,朱怡成立即就想到了董铭,这才有如今的破格提拔。

    这一次,朱怡成特意没在偏殿见董铭,而是把见他的地方放到了平台。

    平台位于建极殿居中向后的云台门,建极殿在满清入关后被改称为保和殿,如今自然重新改了回来。

    平台召见,这是前明皇帝见重要大臣的一个惯例,也叫平台召对,在万历年间由于万历帝几十年不理朝政,平台召见名存实亡,直到崇祯年后平台召见制度才恢复,历史上那位圆嘟嘟对着崇祯皇帝大吹特吹所谓五年平辽之策,就是在平太召见。

    初见董铭,说句实话朱怡成对董铭的相貌是有些失望的,原本他想象中的董铭应该是一个身材高瘦,留着长须,目光锐利,看上去就颇有风骨的官员。但实际上董铭的个子普通,甚至可以说有些微胖,面容更是寻常,两眼更没有想象的炯炯有神,反而单眼皮小眼,再加上他的嘴略显得有些稍大,看起来最多也就是五官勉强及格而已。

    至于什么长须和风骨更是没有,董铭唇上留着短须,再加上他的短须有些稀疏,看起来甚至有些猥琐,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朱怡成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早就耳闻大名的董铭。

    不过人不可貌相,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当朱怡成询问了董铭关于山西政事的时候,第一次面圣的董铭丝毫没有其他官员的唯唯诺诺,在朱怡成面前侃侃而谈,许多政事细节拈手而来,对于朱怡成故意提出的一些问题更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和解释。

    而当朱怡成询问到当年董铭在光州对于农桑和商业之间的平衡时,董铭也坦然自若地告诉朱怡成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些,都让朱怡成心中暗喜,更为认同了董铭这人的才能。

    “此次卿为云南左布政使,不知卿对于云南一地如何施政有何看法?”最后,朱怡成把话题转到了云南政事,毕竟董铭即将要去云南上任,所以他得听听董铭的看法。

    但让朱怡成有些意外的是,董铭这时候却没像刚才那样不假思索地回答朱怡成的问题,反而迟疑了下,这才拱手道。

    “皇爷,臣之前在光州做官,之后又去了山西,两地一在中原,一为北地,相比云南之地间隔何止千里。臣此生从未去过云南,仅只听说云南风貌而已。我大明刚初定云南,朝廷令我主政云南,今日皇爷询政按理说臣应回答一二,但臣为大明臣子,领朝廷俸禄当为朝廷尽力治理地方。但地方不同,施政手段也自有差异,臣不想欺瞒皇爷,臣以为云南如何施政还得具体事具体办才是,如皇爷能信得过臣,先容臣去了云南后了解情况后再上奏阐述政务如何?”

    听了这句话,朱怡成先是一愣,紧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董铭啊董铭,你倒是一个实诚人!”

    朱怡成笑呵呵地看着董铭,而董铭却没半分尴尬,相反一副坦然。

    不得不说,像董铭这样的臣子还真是少见,一般臣子见了朱怡成遇到这样的问题至少得说上一二,以显示自己的能耐,又或者投其所好,说些话让朱怡成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