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6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由南京至北京,最为方便的当然是直接坐船抵达。从南京顺长江而下,至上海后换海船北上天津,再由天津抵达北京城,如果快的话至多七八日就能到达北京。

    但黄履庄却没走这条路,而是渡江先至江北,由江北走运河北上,在通州下船后再沿官道入京。

    之所以这样安排,那是黄履庄中途去了一趟杨州。

    黄履庄是杨州人,十年前离乡南下后再也没有回去过,而如今他已官居三品,借北上入京的机会返乡也是人之常情。

    中国人的传统就是功成名就衣锦还乡,黄履庄虽是大明科学院院长,当今圣上的重臣,平日里对于日常事务并不热衷,但这件事却是无论如何要做的。

    何况,在南京时,黄履庄成婚,娶了自己的好友,如今军机大臣曾逸书的妹妹为妻,夫妻和睦,三年前曾氏为黄履庄产下一子,这令黄履庄是欣喜万分。所以这次路过杨州,黄履庄要带着妻儿为父母扫墓,以告慰长辈在天之灵。

    “爹爹,这就是京师么?”一个小脑袋从车里探出,瞪好奇的眼睛看着前面高大的城墙。

    这娃娃正是黄履庄刚满三岁的儿子,黄履庄给他起名为黄广陵,这个名字的用意是为纪念家乡,同样也有为感激朱怡成当年知遇之恩。

    作为一个不是正统读书人出身的黄履庄,居然能做到三品高官之职,这才历朝都是极为罕见的。何况黄履庄如今还是大明科学院的院长,这个职位起初并不起眼,但这些年大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院在大明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铁路的修建和规划,更让科学院为世人广为所知,而黄履庄这个三品官在某种程度而言,甚至比二品的尚书更重。

    “这就是京师,爹爹我之前来过一回,没想到如今的京师同当年已完全不同了。”黄履庄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微笑着说道,边上曾氏抱着孩子,生怕马车颠簸不小心磕着,面容同样带着微笑。

    “爹爹,你不疼陵儿。”

    “为何如何说?”黄履庄奇怪地问。

    “如爹爹疼陵儿,当年为什么不带陵儿一起来呢?一定是你自己偷偷来的,是不是?”小家伙转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突然间奶声奶气地问了这么一句。

    黄履庄先是一愣,紧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曾氏也是情不自禁掩着嘴笑出了声,而黄广陵却觉得奇怪,为什么自己的问话会让父母笑得如何开心?难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正当黄履庄夫妻逗着儿子的时候,马车已到了城门。

    北京的城门相比南京更为宏大,每日出入城的人不少,正当黄履庄一行准备排队入城的时候,一位军官见到他们的马车眼睛顿时一亮,急忙迎了上来。

    “敢问这是科学院黄履庄黄大人的车驾?”

    “是黄大人的车驾,请问这位将军是……?”在前车黄履庄的管家疑惑地反问道。

    “不敢不敢,卑职只是区区城门尉而已,如何称得上将军。”军官连忙行礼,随后道:“请黄大人这边入城,卑职为黄大人引路入城……。”

    “这……。”管家迟疑了下,黄履庄不是普通官员,他的兴趣本就不在做官上,虽然他已经是正三品的高官了。所以平日里,对于家中规矩极严,管家深知自己主人的脾气,自然不敢做主。

    当即,管家让这军官稍等,去了后面车询问黄履庄,果然不出所料,黄履庄拒绝了这特殊待遇,他让管家回复那位军官,就说自己入京就应该按规矩来,天子脚下,既然大家都在排队,自己搞特权不合适。

    军官听了管家的回复后并没着恼,相反表情还露出了钦佩之色,当即向黄履庄那边行了一礼,随后转身回到城门亲自带人引领排队入城的尽快完成手续。

    过了小半时辰,黄履庄通过正式入城手续进了城中,等到了城内后又是一番景象,正当黄履庄望着热闹的街道和人流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旁响起。

    “黄兄!”

    “贤弟!你怎么在此处?”

    定睛一看,这面带微笑穿着青色道袍,一副平常人打扮的不正是自己的大舅哥曾逸书么?

    “我在这等候你们多时了。”曾逸书笑着用手中折扇朝着城门方向指了指,黄履庄恍然大悟,明白了刚才为什么城门那边有军官会认出自己一行,原来都是曾逸书的安排。

    “兄长……。”这时候,曾氏在车内听到声音,掀了车帘。

    “小妹,好些时日不见了。”见到自己的妹妹,曾逸书心中很是高兴,随后就把目光投向了曾氏抱着的黄广陵,看着孩子用好奇的眼睛望着自己,似乎在琢磨这个陌生人究竟是谁时,曾逸书笑着道:“没想到一转眼陵儿就长这么大了,当年分开时他还没认人呢。”

    “是啊,真是一转眼的时间。”黄履庄感慨道,接着对黄广陵道:“陵儿,来前你不是一直念着大舅么?这就是你大舅,还不叫人?”

    黄广陵眨着大眼睛,虽然他是第一次见曾逸书,但心中却觉得这个人很是亲切,而且父母也都这么说,自然就是自己的大舅了。

    当即,带着清脆的奶音喊了一声“大舅”。

    话音刚落,曾逸书就笑着极是开心,伸手逗了逗这孩子,这才对黄履庄道:“黄兄,小妹,一路劳累吧,随我来吧,府邸已经准备好了,先安顿下来再说。”

    对此,黄履庄倒是没和曾逸书客气,两人既是好友,如今又是亲戚。何况他在京师的府邸还是之前去信让曾逸书帮忙安置的,原本想着曾逸书身为军机大臣公务繁忙,自己来京走的又不是海路,也未提前通知曾逸书,所以原本是想等安置下来后再联系他的。

    但谁想到曾逸书居然得知了自己到京的时间,而且还特意在此等候,既然碰上了黄履庄也不会再拒绝,当即笑着点头,同时招呼着曾逸书上车,一行人由曾逸书的人带着朝着城中而去。

    黄履庄的府邸位置不错,离着曾逸书的住处也不远,这座宅子占地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却很精致,而且如今京师的房价一日比一日高,像这样一座大宅可不是普通人能够入手的。

    亏得黄履庄的身份不简单,再加上曾逸书的帮助,这才花了不少钱拿下了这座宅院。其实黄履庄并不清楚,其中朱怡成原本是打算赐他一座宅院的,但后来因为考虑到其他因素就没这么做,但是曾逸书出面拿下这个院子,也有着皇帝的默许,要不然花再多钱也不太可能在这种地方入手这套宅院。

    宅院中,装饰和家具焕然一新,因为熟知黄履庄的性格,所以并没有那些富贵气息,相反安置时更多了些书香格局。

    至于花费,曾逸书并没为黄履庄省却,许多地方看似不起眼,但用的全是好料好工,着实不便宜。

    别看黄履庄对于金银没什么兴趣,他这一生最喜欢的就是搞研究,当年如果他愿意走仕途的话也不会放弃科举做自己喜欢的研究了。

    不过要真说起来,整个大明朝廷中谁最有钱的,黄履庄就算排不到第一也肯定是前三。要知道作为大明科学院的院长,黄履庄手中握着不少专利,这些专利在如今大明重视科学和工业化的情况下,给予黄履庄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所以说,黄履庄这个不怎么爱钱的人反而成了大明官员中的富豪,除去俸禄外,他手上的专利每年都能给他带来数以数十万计财富,而且这些财富还在不断增长,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己家里有多少钱,就连黄履庄也不清楚。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北迁

    府邸一应皆有,就连仆佣曾逸书也早就准备了,黄履庄一行抵达后自有管家去处理杂事。

    坐了一日马车,早就憋不住的黄广陵到了新家后是乐个不行,看看着好奇,瞧瞧那有趣,撒着小腿在院里跑来跑去,还兴致勃勃地看着仆佣把车上的行李一件件搬进家中。

    曾氏在一旁看着儿子,一脸的慈爱和满足。看着她们母子,黄履庄同曾逸书对视一笑,携手进了书房。

    “京中安置多亏贤弟操劳了。”

    “你我之间何必如此。”

    “贤弟公务繁忙,今日还能抽身前来,政事那边不耽误吧?”黄履庄亲手给曾逸书沏了杯茶笑问。

    曾逸书道了声谢,接过茶笑道:“知兄长和小妹要来,公务早就安排好了,再说这军机处虽忙,但也不是日日繁忙,抽一天时日的功夫还是有的。”

    “那就好。”黄履庄这才放下心来,虽然他品级不低,可其实并不算正式官员,也从未坐衙处理过政务,对于军机处的公务自然也从来不关心。

    刚一问,只是因为他知道曾逸书如今已是军机大臣,生怕为了自己私事丢下公务,这要是传了出去对于妻兄名声不好。

    “对了兄长,此次来京后如何安排?”

    黄履庄想了想道:“自朝廷还都京师后,科学院原本应该早日北上,不过因为铁路和其他一些研究正在要紧之时,所以科学院一直还放在南京。这次为兄入京师是皇爷的意思,之前皇爷派人南下询问过为兄,为兄觉得对于科学院究竟如何安置还得商榷,所以打算今日先安顿下来,等明日再入宫觐见皇爷,看看圣意如何。”

    “这是自然的。”曾逸书点头表示赞同:“虽说科学院初建南京,可毕竟眼下北京城才是我大明国都。科学院乃我大明重地,一直放在南京离中枢太远许多事办起来极为不便,如能移至京师倒也便利许多。再者,兄长和小妹远在南京,我这心里也一直挂念的紧,如兄长以后能在京师久住,倒也省却了我思念之苦。”

    “哈哈哈,贤弟这话为兄听了高兴,不过话又说回来,如直接把科学院由南京移至京师说句实话我心里是不赞同的。这京师有京师的好,南京也有南京的好,何况南京那边为兄花费了不少心血,一旦移至京师许多前期投入就等于荒废,所以为兄心里在想是否可以依旧保留南京科学院,在京师另建新院,这样一来更为妥善些。”

    黄履庄说完这话,目光向曾逸书望去,神色中带着询问。

    虽然黄履庄不是真正的官员,但对于大明朝廷的情况也不是什么都不清楚,而且科学院这些年在大明的地位越来越重,黄履庄心里很清楚朱怡成让他北上的真正用意。

    毕竟像科学院这样重要机构,一直摆在南京很不合适。不过真要把整个科学院由南京移至北京,人只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却是南京科学院这些年花费巨资建造的各种研究、实验机构,这些东西可不是说搬就能搬的,何况就算能整体移过来也要耗费许多时间,这对于科学院的许多研究计划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按照黄履庄的计划,他原本明天去见朱怡成,而现在曾逸书既然问起,倒不如先和他讨论一二。毕竟曾逸书是朝廷重臣,如今的军机大臣,他的意见自然是极为重要的。

    一听黄履庄这么讲,曾逸书心里就明白了。其实他今天特意抽时间亲自去迎接黄履庄夫妻,一来是因为双方之间的关系,二来也是打算提前和他谈谈。

    作为好友又是亲戚,曾逸书对于黄履庄的性格脾气是最清楚不过的,自己这位兄长要论文采自然是比不上他这种正统进士,但是要说科学方面,黄履庄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