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6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沟通的结果是比较喜人的,从这些黑人处得知,他们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靠着比较原始的渔猎、采集和部分农业进行生活。

    由于生产力低下,这些黑人不会进行冶金制作,农垦方面的能力也很低下。但因为岛上物产丰富,气候适宜,他们倒也能比较舒适地生存下去。

    岛上的黑人以村落形成的部落为结构,分布在岛上各处比较适合居住的地方,相互之间的争斗并不多,而且这些黑人的个性也不是那么争强好胜拥有攻击性,这也是罗成他们同岛上接触后比较顺利的原因。

    至于外来人,黑人告诉罗成这边,在许多年前倒是有外来人抵达过这岛,不过这些人并没有在这过多停留,很快就又走了。所以在他们之间仅仅只是有过流传罢了,至于来的人是什么人,这些黑人也说不清,只是知道是皮肤比较白的人,那他们究竟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谁都不知道。

    当听到这后,罗成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接下来的日子里罗成扩大了登陆处的范围,选了一片适合的区域用些粮食和普通的器物雇佣了岛上的黑人,修建起一个简陋的寨子。

    这个寨子被罗成命名为前哨寨,而这个大岛也被他命名为羽鸟岛。之所以起羽鸟岛这个名字,那是因为这个岛上各种鸟类众多,其中有一种鸟特别漂亮,这种鸟不仅有着艳丽的羽毛,还拥有极为漂亮的大尾羽,岛上的黑人部落头领经常会取用这种大尾羽进行装饰,以表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离开这里之前,罗成用一把精致的匕首向岛上的黑人首领交换了一对大尾羽鸟和十张美丽的鸟皮,准备把这对漂亮的鸟儿和鸟皮作为礼物献给皇帝,同时以证明自己在这的发现。

    除此之外,罗成还特意留下了十个水手在此驻扎,因为在搞明白这岛的情况后,罗成以军人的敏锐性就断定这个大岛是一片非常好的开拓之所。

    一来这岛上除了小规模的部落外没有任何类似国家的势力存在,二来之前黑人所谈及的外来人之后也再也没有出现过,所以大明才是真正发现和拥有它的主人。

    再加上大明南海舰队的探索任务,直接占领这岛归大明所有,未来还能在这建立海军基地,这对于大明自然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罗成还有着私心,虽说他没有发现大陆,可发现了这大岛,现在又用这种方式展现大明对这岛的主权,这份功劳是无论如何都逃不了的。

    等回到南海舰队,直接报上去后,罗成仅以这份功劳,那么他军衔上升一级的可能性极大。

    怀着踌躇满志,罗成让人把从岛上搜集来的一些“土特产”装舰,自然也带上了那一对漂亮的大尾羽鸟,他相信这些东西运回去后,尤其是那对鸟儿一定能让皇帝大为高兴。

    带着期盼和向往,罗成的战舰离开了羽鸟岛,借着风力扬起风帆,朝着北方而去。

    (新书《巫谜》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一千九十五章 今夕大明

    自廖焕之去了一趟军机处后,军机处明显平稳了许多,史贻直不再上书提什么辞职的事,至于其他几位军机私底下的小动作也停了下来,整个军机处也变得更有效率。

    这对于大明和朱怡成是件好事,军机处运转通畅,他就能少辛苦些。如果反之,那么担子就会压在朱怡成的身上,他这个做皇帝的可没有老祖宗朱元璋那么旺盛的精力,再说现在的大明可不是以前的大明,光是每日看奏折就得活活累死。

    这一日,朱怡成难得休闲一下,早早地回到了后宫,同皇后、太子、皇子、公主还有几个妃子一起办了个小型家宴,皇后李娟儿和几个妃子一起下了小厨房,整治了些小菜,大家就和外面的普通大户人家一般一起用膳,虽说在后宫也是要依着规矩的,不过这种轻松的家庭小聚倒让朱怡成找回了难得的欢乐。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最大的太子也已十岁,其余几个皇子公主也逐渐长大,少了些幼时的顽皮,多了些少年的沉稳。

    看着几个孩子兄友弟恭,相互之间关系颇为亲切,朱怡成心中也比较欣慰。

    虽然他也知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不要说是皇家了,那怕是就寻常大户人家,这子女多了也会有各自的麻烦,尤其是各人心思不同,为了权利和财富等,谁都免不了会受到诱惑,从而争夺。

    无论朱怡成表面所看见的是真是假,又或者这些孩子是否真像他所见到的那样和睦相处,但至少朱怡成对自己的皇子和公主的教育还是比较放心的。

    一来是他在登基后就确定了关于皇族子弟的规矩,直接打破了之前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从而用另一种更好的方式培养他们。

    二来,大明和满清不一样,大明是正统的汉家王朝,可不是满清所谓的由游牧民族而来的王朝,虽然学着汉家王朝的样子,但终究还是沐猴而冠而已。

    康熙的九龙夺嫡,虽被朱怡成的横空崛起打破格局,可依旧惨烈异常。最终闹得前太子被圈禁现在死活不知,大阿哥虽然放了出来却没了丝毫权利,就连康熙最终也是被建兴赶下了皇帝宝座,当了太上皇后死得稀里糊涂。

    而现在,老四又发动政变,居然把建兴给软禁了,闹得已经风云飘摇的满清内斗不止,哪里还有当年作为中原之主的气象?

    三来,无论前明一朝又或者如今的大明,嫡长子继位的规矩森严,就算是在前明的皇帝中,除去极少部分外,都是嫡长子继承大位,这同样是前明乃至如今大明皇位避免争端的保证。

    再加上其他因素,朱怡成已极力避免了今后皇族中为了皇位内耗争夺的可能性,至于一些小动作小把戏,朱怡成并不在意,如果他的子孙中真的原本继承人没有这个能力和德行的话,那么换个合适的人也不是坏事,这对于整个大明王朝的延续还是有好处的。

    “皇爷,您在想什么呢?”也许是朱怡成想得有些入神了,身边的皇后李娟儿轻声问了一句,朱怡成这才从思绪中醒来。

    “看着这些孩子,倒是让我想起了当年在漂泊流离的日子,要不是你在我身边,我真不知道那时候能不能熬过去,说不定杭州之战后就死在乱军之中了。”握着李娟儿的手,朱怡成柔声说道。

    “皇爷可是真龙天子,自有上苍保佑,就算没有妾也会安然度过难关。”

    听李娟儿这么说,朱怡成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当年拿下宁波后,依旧是困难重重,直至宁波大战胜利这才缓了一口气,等到打下南京城,大明这才有了稳固气象,而如今大明已是天下之主,我们的孩子也长这么大了,时间一晃就十几年过去,往事仿佛还在眼前,历历在目啊!”

    朱怡成的感慨同样让李娟儿心有同感,是啊!这时间一晃就十几年过去了,马上永业十年也即将过去,再过几个月就要迎来永业十一年的开春。

    人生短短百年,又能有多少个十年呢?但对于李娟儿来讲,她觉得自己的这一生已经异常满足了。

    不仅辅助朱怡成登上皇位,恢复大明江山,同时还为朱怡成生下了儿女,而她自己也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再加上朱怡成一直以来对她敬爱有加,后宫之位稳固,长子也是大明的储君,可以说作为一个女人,这天下能拥有的她什么全都有了,这一生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想到这,李娟儿目光中的柔色更甚,她感受着朱怡成握着她手传来的温暖,身子微微侧向朱怡成那边。

    皇帝和皇后的举动,自然许多人看在眼里,尤其是那些妃子。对于皇帝对皇后的感情,她们心中自然是羡慕无比的,但这些妃子也知道自己就算为皇帝生下皇子和公主,可在皇帝心里真正的地位是怎么都无法和皇后相比的。

    虽然这个现实让有些人心有不甘,但对于皇帝和皇后之间感情却又是无能为力。而且,现在的大明和前明不同,朱怡成早就对皇族子弟定下了规矩,就算未来自己的儿子无法登上皇位,以大明现在的规矩,到时候也不至于像前明的王爷那样当一个庸庸碌碌,只能吃喝等死的王爷。

    眼下,大明的海外领地越来越大,皇帝之前已经承诺过,只要皇族子弟有出息的,以后也可封国海外,为大明开疆拓土,假如真的有这么一天的话,那么这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对于她们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这些日子,妾倒是有些想江南了。”李娟儿的目光望向远处,轻声说了一句。

    来到京师也好些时日了,虽然京师比起南京更为繁华,皇宫也更为宏大壮观,但是久在江南,李娟儿倒真是有些想念了。

    而且到了京师后,规矩也比在南京时森严许多,毕竟京师和南京有着不同,再加上李娟儿作为六宫之主,更得以身作则,可就算这样,她也抑制不住自己对江南的思念。

    “我知道,其实我有时候也会想,尤其是南京城里的鸭子和鸭血汤。”朱怡成如此一说,倒是让李娟儿掩嘴笑了起来。

    当年在南京的时候,朱怡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偷偷出宫在南京城里逛逛,随后去品品鸭子和鸭血汤,他这个习惯作为皇后自然是知道的。

    甚至有时候,朱怡成还会特意从外面带些回来,来到她宫里同她一起享用,一想到这些,李娟儿心里就一阵甜蜜。

    “这天开始热了,江南的桃子估计也熟了吧。”

    “怎么?想吃桃子了?这还不简单,我让人去江南装船运来,来回也就半月而已。”朱怡成笑道。

    李娟儿摇摇头:“这倒不必,妾可不是杨玉环,皇爷也非唐明皇,为了区区几个桃子劳民伤财,这反而损害皇爷的名声。”

    朱怡成笑笑也不反对什么,李娟儿这话让他心里很舒服,想了想又道:“其实再等些年就不用这么麻烦了,铁道部那边的进展不错,眼下宁沪一线的铁路已铺设到了苏州府,估计再过一年就能到上海了。”

    “至于北方这边,由北京城到天津的铁路也在抓紧修筑,明年这时候就能通车,而由北京城向南的铁路也已动工,不出三年就能直抵江北,等到那时候别说是桃子了,就算别的什么运来也是容易的很。”

    朱怡成这话倒不是故意让李娟儿高兴,现在的铁道部的确比最初的规模大了不知道多少,尤其是宁沪线铁路的最初段开始通行后,大明的铁路建造方案就已经得到了中枢和地方的支持,并且在其中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铁路的便利性,在大明第一条铁路通车后,所有有识之人全都看在眼里,一旦大明连通东西南北的铁路网建成,无论是对于军事、商业、民生、交通、政治等各方面都有极大作用。

    到时候,长远和交通已不再是约束来往的问题,铁路极大缩短了大明各处的距离,并且促进沟通和商业发展。

    何况,当一个国家强盛的时候,往往都是进行基础建设最好的时候,而铁路这种作为国家动脉的重要设施,更是如今大明最好投资的方向。

    它不仅能够利国利民,更是使得获取长远和几乎无穷的利益。这点,不仅是朝廷能够看出来,就连民间的商人也看到了。

    所以当朝廷宣布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