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6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意味着打开了通往昆明的最后一道大门。
云南地形复杂,各民族聚集,再加上云南清军抵抗顽强,岳钟琪并没有采取直入昆明的战术,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而事实也证明了岳钟琪这么做是对的,在进攻云南之前,其部不少将领对于拿下云南极为乐观,在许多人看来如今清军龟缩云南,以明军的力量直接消灭在云南的清军很是容易。
可是,当云南之战开始后,一场接着一场的战役让所有人清醒了过来,这西南的最后一根硬骨头并不好啃,云南的清军不仅抵抗异常顽强,再加上清军挑唆云南地方民族,对于明军采取了骚扰、偷袭等各种战术,使得明军遭遇了远比在贵州更为麻烦的状况。
从开战以来,真正的大战并没发生,反而是零零碎碎的小仗几乎是天天都有。而且云南的气候多变,对于明军的火器影响也不小,在这种情况下明军根本不可能像之前中原之战那般展开决定性的战役,只能一步步前进。
“大帅,曲靖已下,打下昆明看来就在眼前了,等昆明拿下,这云南差不多就能平定。”一个副将心情舒畅地对岳钟琪说道,神色飞扬之间更有着期待。
至于其他将领大多也是如此,打下曲靖后明军士气高昂,众人已摩拳擦掌期待拿下昆明了。
“部队伤亡如何?”岳钟琪却没他人想象的那么兴奋,他直接询问部队的情况。
顿时,边上参军汇报了部队的情况,其实这一路过来,真正的战场伤亡明军并不大,毕竟无论从训练还是装备明军有拥有极大优势,再加上岳钟琪用兵谨慎,不莽然冒进,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虽然一路行来交战不少,可整支部队的损伤却始终控制在极低的程度。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的非战斗减员数量却一直在上升,这主要是因为云南环境和气候原因导致的“水土不服”。
岳钟琪手上的明军精锐一部分来自中原,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四川、贵州、广西、湖南等地,这些士兵对于云南的环境和气候很是不适,而且历史上云南一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蛮荒之地,气候潮湿闷热,再加上瘴气,很容易让人不适甚至生病。
别说普通士兵了,就连岳钟琪本人前些天都因为受了瘴气影响有所不适,亏得军中医生的及时救治和用药,岳钟琪发了几日寒后这才缓解病情。
而现在云南已是春季,这个季节多发青草瘴,等再过两月,随着天气更热,黄梅瘴就要来了。
“回大帅,作战伤亡其实并不大,只是近日军中受瘴患病者军士有增加迹象,仅前日一日,全军就有五十三人头痛发热、腹寒呕吐之症状。”
“军医现在如何处置?”岳钟琪微皱眉头问道。
“回大帅,军医已用汤药进行救治,并隔离患病军士。此外之前大帅吩咐的避瘴丸、行军散等药物也都已经发放各部,只是……。”说到这,参军迟疑了下。
“只是什么?”岳钟琪追问道。
“只是怕军中药材不够,而且那些避瘴丸、行军散用下来效果也不算好,军中受瘴者无可避免,如今天气渐热,恐接下来患病军士会越来越多,还请大帅……。”说到这,参军闭上了嘴,神色有些忐忑。
“娘西匹!药不够就尽快想办法运!贵州那边不早就准备了么?催一下让他们尽快运上来,什么瘴气不瘴气的,老子从浙江打到山东,又从山东干到中原,再到四川又进贵州,难道跑到云南就不行了?依老子看这都是娇惯的,只要身体好,哪会得什么病。”听到参军如此说,一个参将忍不住就跳了起来,粗着嗓子骂起了娘。
可还没骂爽,就见岳钟琪凌厉的目光朝着他扫来,这参将顿时想起岳钟琪前几日也是因为瘴气的原因被折腾的不轻,这才刚好。他刚才那番话不等于在指桑骂槐?意指岳钟琪么?
想到这,这参将吓得慌忙把脑袋往下一缩,随后再也不敢开口。幸好岳钟琪只是用目光瞪了他一眼,却没有处罚他,这让他心慌之余又感到庆幸。
“让贵州那边抓紧把药材运来,不得延误。”虽说那参将话说的不好听,可抓紧运药的确是正事,所以岳钟琪郑重其事地交代道。
接着,他又道:“既然避瘴丸、行军散的效果不佳,那就让军医多想想办法。对了,找人向当地人打听一下,问问山民是如何避瘴的。”
“这个……大帅。”副将在一旁迟疑道:“运药固然是重中之重,不过找当地山民打听恐怕有些难度。这云南不比贵州,地方山民对于我大明颇多仇视,这一路过来我明军同地方各族交战不少,恐怕他们不会为我大明出力。”
“无妨!”岳钟琪一摆手道:“云南地方虽对我大明有所偏见,那是因为一来云南原本就地处偏远,二来是清军在其中作梗所至,再加上我大军进攻云南,地方土人怕我大明顺手坏了他们根基,这才对我大明有仇视。不过这地方知事明理者也不是没有,让锦衣卫着人好生打探一下,此外以本帅的名义在曲靖贴出告示,凡是能解决瘴气者,无论何人本帅重重有赏!如能不同我明军对抗者,其部首本帅不仅能保证安全,假如为我大明立下功劳,本帅亲自上表朝廷,为其加官封赏!”
“是!”一旁的锦衣卫千户连忙应道,不过他又道:“大帅,前些时日在下得知一个消息,也不知真假,所以一直未报于大帅,不过刚才大帅之言倒是让在下又想起此事来,或许可借此事笼络地方。”
“哦,何事?你仔细讲来。”岳钟琪问。
锦衣卫千户先问道:“大帅可知黔国公?”
“黔国公?沐家?”不仅是岳钟琪在场所有人都是一愣。
云南沐家在前明可是大名鼎鼎,又称沐王府,其祖沐英是太祖养子,封镇云南,死后追封黔宁王,其子孙封为黔国公,前明一朝最后一任黔国公沐天波追随永历帝,最终一同殉国,其后沐家彻底消亡。
锦衣卫千户点头道:“正是黔国公,在下得知如今居住在寻甸的张姓一家极有可能是黔国公的后人,但此事仅是传闻,暂未有证实。但以黔国公在云南威望,如能证明对于我大明在云南倒是一个力助。”
“简直就是笑话!”话音刚落,一个将领就很是不悦道:“当年黔国公殉难于缅甸,自此黔国公一脉就此断绝,这是天下皆知的事,如何又冒出来什么张姓后人是沐家的说法?简直胡言乱语。”
“是呀,黔国公可不是普通人,此事如搞错了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惹来天下嘲笑。何况黔国公一脉早已断绝,如何能够证明?再者如此大事恐怕要上奏皇爷定夺吧?”另一人也同样表示不妥。
两人表态后,其他众人也一一表达了各自的意思,虽然有的赞成试一试,但更多的觉得这事只是传言当不得真,一时间众人意见不一,而岳钟琪却未说话,只是静静坐着思索着什么。
第一千七十六章 沐家后人
寻甸位于曲靖西北部,是滇东北之要冲之地,当地各民族混杂,主要有回、彝两大族,再加上少部分的藏、白、苗、汉等族居住。
这个地方虽然离曲靖不算远,但实际上仅名义属于曲靖管辖而已,实际地方管理都由当地的土司和头人说了算,朝廷的手根本就伸不到那边去。
正是因为如此,张山自祖辈开始就藏匿在此,经历近百年时间,张山无论从样貌还是穿着都变得同彝人没什么两样,一身黑底色,带着红黄相间的花纹,头上包着黑头布,多年的劳作使得年过四十的张山看起来同六十多的老人一般。
此外,平日里张山说着一口流利的,带着地方口音的彝语,同时他还有一个彝的名字叫赤尔,至于他的妻子更是彻彻底底的彝人,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最大的儿子日木已有二十二岁了,三年前成了亲,已经有了一个孙儿。
小儿子约日十七岁,身材高大面容英俊,是寨子里数一数二的勇士,不知有多少女孩子喜欢他。
而三个女儿中,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分别嫁给了附近的头人,夫家在地方颇有势力,对自己的女儿也很好,算得上嫁的不错。最小的女儿友阿木今年十三岁,是唯一一个还留在张山身边的女儿。
“阿爷,我同沙红她们去采菌子了。”一声清脆的如同银铃声响起,张山应了一声,随口吩咐了句进山小心。接着,他看着小女儿友阿木和寨子里的几个年轻女孩背着篓子,说说笑笑地向山林那边走去。
一直到看不见女儿的身影,张山这才收回了目光,随后继续蹲在楼前的大石头上抽起了烟。
竹制的烟筒冒着青烟,红光随着张山的动作一亮一灭。猛吸了一口,吐出口中浓郁的烟,张山皱眉看了看远方,但很快他又把目光收了回来。
寻甸虽然偏僻,又不守官府实际管辖,却不是于世隔绝之所。其实因为寻甸的地理位置特殊,平日里来往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行商更是不少。
行商,是寻甸和附近几个寨子不可缺少的人物,正是有这些行商在,居住在这里的人才能通过他们用来交换所需要的日用货物,同时行商的到来也会带来外界的各处信息。
清廷在中原大败,这个消息早在两年前就传到了这里。不过对于远在中原的事,这边的人并不在意,毕竟对许多人来讲中原离着寻甸太远了,而且这是满人和汉人的战争,无论谁胜谁负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去年时候,贵州被大明占领,这消息在几个月前也传到了这边。相比当初的中原之事,贵州离云南很近,自然关注的人多了些。可同样,对于此事仅仅只是关注和好奇了一些日子而已,很快一切就恢复了平静,这里的人之前是如何,眼下依旧如何,过着自己的日子。
但在不久前,又一个消息传来,那就是明军直接攻进了云南,甚至打到了曲靖。曲靖离寻甸近在咫尺,当消息传来后这才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尤其是土司和那些头人这些日子都在各自商议如何面对现在的情况。
但这些也只是上面的人造成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却依旧没有太多改变。可是当听到这个消息后,张山的心里却有着同其他人不一般的感受,这些日子他心思重重,每日里在这大石上一蹲就是半天,烟也抽得越来越凶了。
为此,张山的妻子还埋怨过他,问他究竟怎么了?是不是那里身子不舒服?还是为了小儿子的婚事发愁?
这些张山都只是默默摇头,但又不肯说究竟怎么,这让张山的妻子很是生气,就像今天,张山的妻子更生气丈夫一大早什么活都不干又蹲那边抽烟,索性就连早饭都没给他煮,可张山仿佛根本就不在意似的,依旧如故。
其实谁都不知道,张山看似平静的脸上心中却是异常杂乱,这其中即有兴奋,也有期待,更有忐忑不安。
因为在这个寨子里,甚至在整个寻甸,他真正的身份没什么人知道,就连跟着他二十多年的老妻也不知道,他不仅是个汉人,而且他也不姓张,而是姓沐。
没错,张山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黔国公的后人,张山的祖父是当年最后一位黔国公沐天波的幼子,近百年前沐天波护着永历皇帝同满清作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